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两种生理生化过程,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共同存在于统一有机体中。为了简单明确地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图解形式表达出来,应用于教学之中,过去钟被波【门、葛培根【\潘瑞炽和董愚得[’]都曾做过尝试,有一定教学参考价值。但是,我认为这些图解过于繁杂或仅局限于能量关系。我们在编写新教材中也设计了一个图解(图1),比较全面地表达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简单明确,学生和读者易于领会。这一图解具体说明了以下问题:(1)…  相似文献   

2.
以“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单元为例,依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教学内容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借助于“遗传图解”的部分课时作业。从单元内不同课时相关作业的纵向结构出发,引导学生从学会规范书写“遗传图解”解释现象到使用“遗传图解”分析预期作出的科学判断,最终能熟练运用“遗传图解”解决实际问题并概括规律,体现课时作业间的递进性。此教学实践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构建科学概念的同时发展科学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范文浩 《生物学杂志》2000,17(1):40-40,44
“光合作用”这一课时的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要教师认真备课,加上丰富生动的教学语言是可以深入浅出地讲清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有关知识,而且课容量大、学生可以获得较为全面的有关光合作用的初步知识。但是从能力培养,特别是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血糖平衡的调节一直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以往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依靠教师讲述,学生被动接受,因此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且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教师如何依据现代教育理论,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模拟血糖的调节机制,建构和不断修正动态的物理模型,再建构抽象的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概念模型,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血糖调节的机制,更好地理解体内激素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不仅是突破教学难点有效途径,对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方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介绍“建立血糖调节模型”的教学设计和“概念模型”的教学组织策略两个方面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1 教材分析1.1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色素的作用 ;难点是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该过程十分复杂 ,牵涉到许多物理学、化学等知识 ,而有机化学知识学生还未学到 ,同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 ,有些实验无法开设 ,因此理论性很强 ,很抽象很枯燥 ,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1.2 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这部分内容安排 3个课时。第 1课时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第 2课时学习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过程及实质 ;第 3课时学习光合作用的意义 ,补充介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光…  相似文献   

6.
田间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午睡”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有明显的“午睡”(即“中午降低”现象)。 光合作用的“中午降低”只是在较小的程度上与大气CO_2浓度下降有关,而与中午前后颇低的空气相对湿度和较高的温度引起的饱和差的增加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增加空气湿度(伴随降温)缩小饱和差,不仅消除了小麦叶片的“午睡”现象,而且显著地提高了净光合作用速率。 提出了一个解释光合作用“午睡”机理的图解。  相似文献   

7.
挂图、自绘图、概念图、图解、技术流程图、显微照片以至和动画等统称为生物图,生物图是生物知识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细胞生物学教学中最直观的教学工具.利用生物图可以简单明了地解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及发育规律,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图启”教学模式:以”图”为主线,将教师的备课、理论授课、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师的制图修图能力和板画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形成了三面(教师制图、学生识图、学生绘图)、一导(教师为主导)、一体(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探讨了应用”图启”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差异分组等教学方法进行细胞融合教学的过程及意义,为”图启”教学模式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堂生物课有一个好的结尾 ,可以保持善始善终 ,做到圆满无缺 ,现介绍几种方法。1 总结1 .1 总结知识 教师提纲挈领地总结知识 ,尤其点明知识的内在联系 ,理清思维脉络 ,使学生对一堂课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例如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一节 ,教师采用点拔 ,引起学生回忆 ,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并配备教材后面的练习 :叶绿体作为光合作用的机器 ,其原料、产品、条件和车间分别是什么 ?通过实例来加深记忆 ,形成深刻的印象 ,这符合记忆规律。还可以从总结中查知识漏洞。例如 :高中生物学“光合作用”一节 ,反应式中的 O2 …  相似文献   

9.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运用形象化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我在讲授初中《生物》中的“鱼纲”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实物,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插图预习课文。我在辅导学生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只是对鲫鱼的形态结构及循环过程有所了解,但是对鲫鱼的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很难理解。因此,我便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对鲫鱼的“结构和生理”这一内容,运用边讲解边画综合图解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图)。鲫鱼的循环、呼吸、消化、排泄相互关系图解  通过画图讲解,…  相似文献   

10.
绿豆和花生的超弱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化绿豆幼苗先形态建成过程的超弱发光图象(延迟发光)的初步观察发现:见光培养40min后的绿豆幼苗即可探测到明显的延迟发光;见光时间越长,光诱导的延迟发光强度也越强。从绿豆和花生幼苗的趋弱发光图象来看,生长健壮的幼苗发光较强。其中茎尖和新生幼叶的延迟发光最强,上胚轴、子叶和下胚轴弯钩较强,下胚轴伸长部分次之,根部发光最弱。从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的超弱发光图象来看,光合作用较强、新陈代谢旺盛的成熟叶片的超弱发光较强;光合作用和其它代谢过程相对较弱的叶片(伸展叶、老叶和幼叶),其超弱发光强度相应较弱。而叶绿素提取液和失活绿叶观测不到超弱发光。此外,对超弱发光光谱的初步研究表明它很可能来自光合作用中叶绿素的发光。这些都暗示,植物的(诱导)超弱发光与光形态建成和光合作用等生长代谢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光合作用”(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节是新陈代谢部分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内容,常有教师由于知识本身的抽象和枯燥感到教学上困难很大。从教材本身内容来看,基本思路是先给光合作用的概念,再给出反应式,然后直接揭示反应过程和实质,是一个封闭的演绎过程;从教学实践来看,这节课的重点往往就完全落在如何落实知识,让学生掌握反应过程上,成为一个单一的“特殊认识过程”。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修正单一的知识教学目标,把科学知识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载体;此外,在教学模式上,更应注重认识的一般规律的体现,使学生完成由现象到…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生物学事实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概念,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光合作用"一节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提供机会让学生体验光合作用的科学发现过程,在科学事实的发现过程中,抽象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1 教学内容及教学分析“叶片剪影”是中师生物学教材中的 1个实验。作为“植物生理”单元中的 1节 ,在讲述光合作用之前 ,先做这个实验 ,目的是让学生从感性的知识着手 ,去认识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因此可以把“叶片剪影”实验看作是讲授光合作用知识的铺垫 ,即要从实验中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其条件是必须有光。可见本实验的重点是研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 ,其难点是从实验结果中去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2 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 ,让学生学会做“叶片剪影”的实验(包括方法、过程及结论分析等 ) ,让学生学…  相似文献   

14.
介绍利用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由“粗”到“细”逐步构建并完善减数分裂过程模型,辅以科学事实对其去伪求真,确定科学合理的减数分裂过程模型,使学生在模型的完善中,构建有关“减数分裂过程”的概念,理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和意义,训练科学思维,从而落实“核心素养为宗旨”“教学过程重实践”等课程基本理念,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指的“图像型说明题”,泛指以图像、图解或数据等作为题目的条件,显示所构成的简答题,这类题型较适合培养或测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所培养和测试的思维能级一般在理解目标以上。学生在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两方面的活动: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知识体系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扩大知识面;二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即从低级到高级的重组和调整。这种伴随着学习而产生的心理活动重组和调整的不同状态,可反映思维活动的不同层次。鉴于知识与能力的可统一性,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或反馈某知识过程中心理活动的高低层次来界定学生的思维能级。  相似文献   

16.
本图解是利用一张四边形方纸,帮助学生理解在食物链中包括的几种营养水平.纸片a表示食物链中的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所捕获的能量. 将这张纸片撕成对等的两半张(b,c),表示植物利用这种能量的途径,即一半(c)用于“生命过程”,而另一半(b)用于形成新的植物组织.  相似文献   

17.
唐田  刘恩山 《生物学通报》2001,36(11):31-3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学中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两个核心概念 ,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程度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整个植物生命过程的理解水平。在初中生物学教学大纲中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一部分内容教学要求也较高 ,属于掌握层次 (能对知识初步运用、分析和重新组合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一方面应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基本知识 ,使他们能够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认知能力得以提高。所以 ,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该内容学习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就是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了光合…  相似文献   

18.
徐定洗 《生物学通报》1993,28(12):15-16,32
光合作用,学生在小学、初中都已学过,如今高中阶段还要学习。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比较抽象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讲清楚,使学生爱学、乐学。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就如何调动师生两个积极性,如何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方面进行过思  相似文献   

19.
1问题的提出 在稳态教学过程的小结阶段,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了人体体液的关系图解(图1)。在给出这一图解后.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真比对了课本上内环境稳态图解(人教版)(图2)与图解(图1)后,发现两者有矛盾。  相似文献   

20.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是中学教材中的一个经典实验 ,在光合作用一节中有重要地位。以往总是按照实验指导中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实验后检查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学生不能体会到实验中运用到的实验原理 ,不能理解操作步骤的先后安排的必要性 ,只是被动地记忆实验过程。针对上述情况 ,我改变了以前的教学模式 ,将实验课的重点放到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此实验的设计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的思维 ,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方法 ,了解整个实验安排的必要性。现将课堂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