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水稻幼苗的低温伤害与膜脂过氧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水稻幼苗在低温处理过程中,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和伤害的发展,叶片组织电阻急剧下降、膜保护酶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用四种自由基清除剂对水稻幼苗进行预处理,降低了低温引起的 MDA 含量的增生。相反,用 SOD 抑制剂预处理水稻幼苗,则提高了低温下 MDA 的含量。由此可以认为:水稻幼苗的低温伤害原因之一是与 SOD 活性受抑,加剧了自由基引发的膜脂过氧化作用,从而使膜受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高温对黄瓜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经高温处理后,黄瓜幼苗MDA含量显著增加,随着处理时间延长,MDA含量不断增加,这说明幼苗的膜系统受到明显伤害。高温处理后,POD活性增强;其中对高温敏感的自交系Q10增加量较大,耐高温的自交系T97增加较少。而高温处理有前后T97的POD活性明显比Q10高。高温处理d后,CAT活性降低。同时SOD活性逐渐降低,对高温敏感的自交系Q10降低低较严重。试验表明,保持较高膜保护酶的活性可以降低高温的危 相似文献
3.
低温对杂优水稻及其亲本幼苗中超氧物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表明,超氧物歧化酶(SOD)普遍存在于“杂优”水稻及其亲本的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溶质中。在细胞溶质和线粒体中分离出三条 Cu-Zn-SOD 和一条 Mn-SOD 的同工酶,而叶绿体中只分离出三条 Cu-Zn-SOD 的同工酶。各细胞器以叶绿体中的 SOD 对低温反应最敏感,线粒体次之。杂交后代(F_1)叶绿体的 SOD 对低温的敏感性接近母本。 相似文献
4.
5.
茉莉酸甲酯对水分胁迫下花生幼苗SOD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茉莉酸甲酯能减缓水分胁迫时期花生幼苗(三叶期)叶片相对合水量的降低,明显提高抗旱性。经过茉莉酸甲酯处理的花生幼苗,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体内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下降程度比未经处理的轻,超氧物歧化酶同工酸酶带数则较多,抗坏血酸含量也较高,以减少雨二醛在叶片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GB对低温胁迫黄瓜叶绿体及SOD、POD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电镜观察和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法,研究了GB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绿体超微结构和SOD、POD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GB可使黄瓜幼苗叶绿体膜结构保持完好,而对照的叶绿体基粒破坏严重;与对照相比,GB处理对SOD、POD同工酶谱带数目均无影响,但POD同工酶的P2(Rf0.24)、P3(Rf0.30)、P4(Rf0.36)酶带的活性增加,SOD同工酶的S1(Rf0.14)、S5(Rf0.58)酶带活性较高,保持了黄瓜幼苗体内相对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GB可保护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黄瓜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7.
大豆下胚轴线粒体的衰老与膜脂的过氧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离体的大豆下胚轴线粒体,在人工衰老条件下,产生了结构膨胀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下降。衰老的线粒体也发生膜脂的过氧化作用——丙二醛、脂质的氢过氧化物和荧光脂褐色素明显增加。而且,线粒体衰老时产生的膜脂过氧化产物雨二醛,可能是膜脂的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中的亚麻酸发生过氧化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试验分别用抗寒剂(K1)、PP333(P)、(K2)溶液喷洒黄瓜幼苗。在零上低温6℃光照条件下培养1、3、5d,测定膜脂过氧化水平和其它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黄瓜幼苗真叶组织中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累积量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细胞质相对膜透性增大。受伤害程度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而加深。当胁迫1d常温恢复3d后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继续降低;MDA含量和膜透性恢复到接近零时水平。当胁迫3d,恢复3d后几个指标伤害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加深。结果还表明:几种药物处理的黄瓜幼苗比对照的受伤害程度有所减轻,其中以K2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11.
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水稻幼苗抗坏血酸和GSH的含量均平行地下降,抗坏血酸含量与电解质渗出率之间呈负相关。增强低温胁迫程度,随着抗坏血酸含量逐渐减少,MDA含量则逐渐增加。经低温处理后在不同光强下恢复时,抗坏血酸和MDA含量的变化不同。抗氧化剂(GSH、半胱氨酸和巯基乙醇)的预处理可抑制低温引起的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不同胁迫预处理对水稻幼苗抗冷性和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水稻幼苗干旱预处理8小时后,转入低温(8~10℃),其抗冷性比未处理的高。0.1mol/L Nacl溶液盐预处理24小时,也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冷性。低温3天,水稻幼苗叶片积累大量的脱落酸,此时将幼苗转至干旱环境下,抗旱性也大大提高。这说明水稻幼苗具有交叉适应能力,而脱落酸在交叉适应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水稻叶片的衰老与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02,自引:0,他引:102
研究了从抽穗开花到籽粒成熟过程中,水稻植株顶部三片叶子的超氧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叶片的衰老伴随着 SOD 活性、RuBP 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丙二醛含量显著增高。分离了三个 SOD 的同工酶,证明为 Cu—Zn SOD。观察了 SOD 同工酶在叶片老化及酶液存放不同时间中的变化。讨论了叶片衰老过程中氧自由基对酶及质膜的损伤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低温和光对灌浆期水稻剑叶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均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光合速率的下降比表观量子效率的下降明显。低温处理亦引起了最大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的降低及气孔阻力的升高。这些变化,光照低温处理的大于黑暗低温的;当转入常温后,前者光合速率的恢复慢于后者;恢复期间,有光照的又比无光照的光合速率恢复要慢。 相似文献
15.
16.
汞对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及体内保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处理HgCl2浓度的升高,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细胞膜透性增大,CAT活性降低,SOD、POD活性升高,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7.
在光照下对黄瓜(Cucuntis sativus L.)离体子叶圆片和幼苗分别使用10~(-6)mol/l 与10~(-4)mol/l ABA 处理,有防御低温伤害的作用,表现为降低子叶圆片的电解质渗漏,阻抑幼苗子叶的谷胱甘肽含量的下降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累积,减缓叶片的光合作用的下降和叶绿素荧光的猝灭,提高幼苗的存活率。但这种作用可被黑暗和光合抑制剂(DCMU)所限制。 相似文献
18.
.陈贻竹;.何洁;.李平;.林道宣;.张旭 《武汉植物学研究》1989,7(1):71-75
在不同的低温处理条件下,测定了离体水稻剑叶的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结果表明,与玉米、马玲薯叶片所测定的结果相类似,可变荧光(Fv)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低温对总淬灭(P-T)影响不大。可见,在水稻叶片的碳素同化系统中的基质酶对低温不敏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