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AFP,GP73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FP及GP73水平、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AFP、GP73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AFP、GP73水平较高,生活质量提高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总稳定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AFP,GP73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解毒中药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栓塞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栓塞联合益气活血解毒中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甲胎蛋白(AFP)、脯氨酸羟化酶2(PHD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AFP,VEGF,HIF-1α及PHD2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FP,VEGF,HIF-1α及PHD2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59%)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中药联合奥沙利铂能够降低肝癌晚期患者血清AFP,VEGF,HIF-1α及PHD2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对骨肉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骨肉瘤患者60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参皂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体积、血清VEGF及TSGF水平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体积均显著减小,血清VEGF及TSGF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减小更明显,血清VEGF及TSGF水平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人参皂苷能够显著降低骨肉瘤患者血清VEGF及TSGF水平,减小肿瘤体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а-L岩藻糖苷酶(AFU)、β2-微球蛋白(β2-MG)、糖类抗原-199(CA199)的含量及其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0名肝炎肝硬化患者和60名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比值法和化学发光法、生化法检测其血清AFP、AFU、β2-MG、CA199的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β2-MG、CA199含量均显着高于肝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AFP、AFU、β2-MG、CA199四种肿瘤标志物,其阳性率达(85.7%)明显高于AFP(53.6%)、AFU(55.4%)、β2-MG(48.2%)和CA199(42.9%)单项检测组(P均<0.05);且AFP、AFU、β2-MG、CA199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均高于单一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特异性显著低于AFU、β2-MG单项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AFU、β2-MG、CA199含量可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诊断率,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肿瘤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和药物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AFP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肿瘤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5.71%),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加,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确切,优于肝动脉化疗栓塞,具有安全高效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目前,治疗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是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配合抗癌药物使用,治疗效果明显。索拉非尼因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而被越来越广泛的用于治疗肝癌。本研究针对索拉非尼的靶向性,探讨该药与化疗栓塞联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旨在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单独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索拉非尼联合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临床获益率、治疗一年生存率、两年以上生存率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为52.1%,临床获益率为89.6%,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对应值33.3%和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一年生存率为89.6%,两年生存率为72.9%,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对应值58.3%和35.4%,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FP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AFP水平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非尼联合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明显的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老年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05收治的诊断明确为NSTEMI的患者38例,将因各种原因不能服用厄贝沙坦者作为对照组(n=17),余为药物组(n=21)。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抗血小板、抗凝、调脂、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等),药物组加服厄贝沙坦150 mg,1次/日,应用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14天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GF-β1、CTGF水平。结果:治疗第7天时,两组患者血清TGF-β1、CT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时,两组患者血清TGF-β1、CTGF水平均较第7天降低(P0.01),且药物组血清TGF-β1、CTGF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p0.01),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药物组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之间血清CT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使NSTEMI患者血浆中TGF-β1水平受到抑制,虽能使CTGF水平下降,但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原发性肝癌(HCC)介入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拟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HCC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患者采用TACE+沙利度胺治疗,每晚200 mg,口服一个月;B组患者单行TACE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周检测两组患者的VEGF水平,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应用生存质量评分量表(QOL)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A组患者治疗后VEGF水平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QOL分数和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QOL分数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但A组患者的QOL分数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30例患者中有1例(3.33%)患者因严重嗜睡、2例(6.67%)患者因严重口腔干燥而终止口服沙利度胺,其余27例患者均能耐受。结论:沙利度胺联合TACE方法治疗HCC可降低VEGF水平和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变化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TACE治疗的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于介入前、介入后1月,行上腹部CT检查以及测定患者血清AFP水平,观察其疗效和AFP值变化。结果有效组(包括PR组和SD组)44例介入前后AFP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D组20例介入前后AFP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R组(22例)和SD组(22例)介入前后AFP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0)。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水平的变化对评价TACE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糖类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放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注射用黄芪多糖250 mg,溶于500 ml生理盐水中,日1次,与放疗同步,7日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常规、血CA125、VEGF及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1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4%,显著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对照组Hb、WBC、NEUT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而RBC变化不明显,实验组Hb、WBC、NEU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1、5、14天,两组患者的外周血CA125、VEGF及MMP-9表达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实验组治疗后5、14天外周血CA125、VEGF及MMP-9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多糖能够有效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A125、VEGF及MMP-9表达,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放疗所致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和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3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9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TACE治疗)和研究组(49例,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生存率、生存质量改善率、血清AFP、AFP-L3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生存质量改善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FP、AFP-L3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ACE基础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可改善其短期预后及生存质量,降低其血清AFP、AFP-L3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奥沙利铂(FOLFOX-6)方案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5 mg/kg治疗,d1,两组均进行4个化疗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并分析血清VEGF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RR)为52.50%(21/40),高于对照组的30.00%(12/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VEGF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秩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后VEGF下降幅度与治疗疗效呈显著正相关(r=0.683,P=0.000)。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内贝伐珠单抗辅助卵巢癌术后化疗对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的210例卵巢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101)和对照组(n=109),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腹腔内贝伐珠单抗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清治疗前后AFP、VEGF、TGF-β1、MIF水平变化,不良反应,随访生存分析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11%(90/101)vs66.05%(72/109)](P<0.05);血清AFP、VEGF、TGF-β1、MI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19±1.37)ng/mLvs(10.21±2.38)ng/mL,(22.61±4.32)ng/Lvs(35.76±6.34)ng/L,(168.03±20.18)ng/Lvs(203.76±28.69)ng/L,(4.81±1.01)μg/Lvs(12.79±2.50)μg/L](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生存时间、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9.23±1.36)月vs(19.23±1.36)月,79.21%(80/101)vs28.44%(31/109)](P<0.05),局部复发与转移显著低于对照组[9.90%(10/101)vs13.76%(15/109)](P<0.05)。结论:腹腔内贝伐珠单抗辅助卵巢癌术后化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疾病发展,降低血清AFP、VEGF、TGF-β1、MIF水平,提高患者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伊立替康联合卡铂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血清叶酸、CA125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41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9例予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实验组22例在行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前予卡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叶酸及CA125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81.8%)高于对照组(47.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均降低、叶酸水平均升高(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叶酸水平较高、血清CA125水平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卡铂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推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CA125水平及提高叶酸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在早期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9月开始至2020年5月收治的63例早期PHC患者纳入研究,记作肝癌组,再取同期我院收治的61例良性肝病患者记作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均实施DWI扫描,比较两组DWI图像信号强度。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AFP、CA125、CEA、CA199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各项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和DWI诊断早期PHC的效能。另外,比较PHC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AFP、CA125、CEA、CA199水平。结果:肝癌组DWI信号强度为高信号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均P<0.05)。肝癌组血清AFP、CA125、CEA、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AFP、CA125、CEA、CA199水平联合DWI诊断早期PHC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均高于上述各检查方式单独检测。PHC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AFP、CA125、CEA、CA199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均P<0.05)。结论:DWI联合血清AFP、CA125、CEA、CA199检测诊断早期PHC的价值较高,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AFP、CA125、CEA、CA199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多肽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超声学改变及AF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脾多肽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血供情况、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肿瘤内动脉、肿瘤周边动脉血流分级水平较低,肿瘤周边门脉血流分级水平较高,治疗后血清AFP、CA19-9、GGT、AFU水平较低,治疗后外周血NK细胞、CD4~+、CD4~+/CD8~+比值水平较高,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发热、乏力疲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多肽注射液能够有效减少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组织的血供,降低AFP、CA19-9、GGT、AFU水平,减轻免疫抑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icroRNA-122(miR-122)、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及胸苷激酶1(TK1)的表达差异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不同类型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135例作为研究组。其中根据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CHB)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LC)57例,乙型肝炎肝癌组(HCC)78例,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受检者96例作为健康组。比较各组的基本资料、检测研究对象血清VEGF、miR-122、GDF15、TK1、HBV DNA载量水平和AFP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VEGF、miR-122、GDF15及TK1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诊断LC和HCC的价值。结果:CHB 组、LC 组 和HCC组VEGF、TK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 组、LC 组 和HCC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 组、LC 组 和HCC组miR-12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 组、LC 组 和HCC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C 组 和HCC组GDF1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CHB 组和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 组和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 组、LC 组 和HCC组HBV DNA载量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C 组 和HC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 组 和HCC组AF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CHB 组和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C 组 和HCC组、CHB 组和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LC+HCC组血清VEGF、miR-122、GDF15及TK1水平与HBV DNA载量水平具有相关性(P<0.01或P<0.05)。血清VEGF、miR-122、GDF15及TK1单独检测诊断LC和HC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5、0.783、0.743及0.7687,四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LC和HCC的AUC为0.839,敏感度为84.21,特异度为83.25。结论:血清VEGF、miR-122、GDF15及TK1在各类型乙肝相关性肝病中表达水平存在差异,血清VEGF、miR-122、GDF15及TK1联合检测诊断LC和HCC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枸杞多糖的抗炎镇痛效应及其潜在分子机制,采用小鼠热板实验、小鼠福尔马林炎症疼痛模型和原代培养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对疼痛指标和炎症相关分子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枸杞多糖能显著缓解后足注射福尔马林引起的动物II相痛表现(P <0. 05),减少动物两后足重量差值(P <0. 001)和血液(P <0. 001)、脊髓(P <0. 05)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而对小鼠热板潜伏期无明显影响;枸杞多糖降低原代培养的DRG细胞膜上TRPV1介导的钙信号(P <0. 05)。结果证明枸杞多糖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表达及其引起的TRPV1活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