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蒙古海拉尔五九煤盆地早白垩世大磨拐河组植物化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前言大磨拐河组自在大兴安岭地区建立以来(宁奇生等,1959),至今尚无植物化石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1984年,笔者赴海拉尔地区的几个含煤盆地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在五九煤盆地的含煤岩系中采集到一批植物化石。本文描述的标本均采自五九煤盆地五九煤矿大磨拐河组,该组顶底不全,厚度不明,岩性主要为暗灰色粉砂岩、泥岩和煤。化石计有10种,它们是:Foliosites formosus Ren(gen.et sp.nov),Equisetites hulunensis Ren(sp.nov),Coniopteris vachrameevii Vassilevskaja, sphenopteris sp.,Nilssonia grossinervis Prynada,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绥滨-双鸭山地区城子河组的植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黑龙江省东部绥滨-双鸭山地区城子河组的植物化石25属49种(包括5新种),讨论了这个植物化石群的组合特征、地质地理分布,并与相关植物群进行了对比,结合考虑下伏东荣组的时代为晚侏罗世,确定城子河组的地质时代应属早白垩世,至少城子河组二段已属旱白垩世。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北缘早侏罗世塔里奇克组植物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新疆库车塔里奇克组的植物化石7属9种,根据植物化石及有关的动物化石,结合地层层序,指出塔里奇克组属早侏罗世早期。进一步阐明我国晚三叠世植物分区西端的界线不在天山而在昆仑山。 相似文献
4.
辽西中上侏罗统土城子组植物化石的新发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报道产自辽宁北票三宝营土城子组2种木化石及10种植物化石(包括5新种)。它们反映了干旱气候条件下沙漠绿洲型的植被特征,时代属时代属中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5.
福建政和早白垩世南园组植物化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描述福建政和南园组的植物化石12属22种,包括4新种:Cladophlebisdaxiensis,Zamiteslanceolatus,Zamiophyllum?minor和Sphenobaierafujianensis。该植物群的面貌与永安坂头植物群相近,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 相似文献
6.
7.
内蒙古桌子山区域下奥陶统三道坎组和桌子山组含有丰富的头足类化石。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头足类的系统演化,地层分布进行了分析。描述了9属16种。 相似文献
8.
整体化石植物复原方法介绍李中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4)ANINTRODUCTIONTOTHEMETHODSOFRECON-STRUCTIONOFWHOLEFOSSILPLANTS¥LiZhong-ming(InstituteofBo... 相似文献
9.
10.
鲁西安丘地区停家庄组含保存很好的微体植物化石。经研究计有14属11种(含1新种),1相似种和6个未定种。这一微体植物化石组合以球形疑源类最多,另有少数Micrhystridium,?Ceratophyton conicum以及丝状微体化石的标本。根据佟家庄组微体植物化石组合与国内外已知组合的比较,并参考从上覆浮莱山组获得的同位素年龄资料,笔者认为鲁西佟家庄组与安徽淮南地区的刘老碑组是同时的,皆为800—700Ma前沉积形成。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西部雅布赖盆地中侏罗世晚期植物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报道产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右旗雅布赖盆地红柳沟剖面中侏罗统新河组的 7属 1 2种植物化石 ,主要由真蕨纲和苏铁纲组成。真蕨纲有Gleichenites,Coniopteris和Cladophlebis等 ,苏铁纲有丰富的Otoza mites和Nilssonia ,Nilssoniopteris等。地质时代为中侏罗世中晚期 ,大致为巴通期到卡洛维期。 相似文献
12.
13.
报道了采自鄂西晚三叠世九里岗组的植物Radiatifolium magnusum gen. et sp. nov.,并订正了种名 Nilssonia hubeiensis nom. nov..因新属裂片的形态和脉序等与古生代的 Rhipidopsis 有些接近,认为其分类位置属银杏类的可能性较大;依据叶的分裂方式比较简单,裂片大小相差不大等,推测它可能代表银杏类中比较原始的类型.此外,对九里岗组植物群与我国南、北两个晚三叠世植物群的关系也作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吉林延边早白垩世大拉子组植物化石新类型--星学异麻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产自吉林省延边早白垩世大拉子组植物化石新类型——星学异麻黄(Alloephedra xingxuei gen.et sp.nov.)。大拉子组的时代处于早白垩世的阿普特期-阿尔必期(Aptian-Albian)。化石标本保存了植物的茎枝、雌球花及种子;该种的茎枝分节,节间具细纵槽纹,叶退化,雌球花单个着生于小枝顶部,种子成对且种子顶部宿存珠孔管等特征与现存麻黄科植物最为相近,因此可能属于麻黄科。 相似文献
16.
17.
植物的生殖结构及其本质,在植物(特别是高等维管植物)的系统演化和分类的研究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以至常被当作系统分类的主要依据。然而对化石植物而言,生殖结构的发现是相当困难的事,要准确地了解其生殖本质则更困难。不过由于古植物学家们的努力,关于化石植物生殖本质的秘密正被逐渐揭示,工作也 相似文献
18.
华夏植物群中的掌叶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掌叶类(psygmophylloids)一词这里用来表示广义的掌叶属(Psygmophyllum s.1.)和一些与之类似的叶部化石。根据 O.A.Hoeg(1942,1967)的意见,这类化石可分别归于Psygmophyllum Schimper emend.Saporta,1878,Ginkgophytopsis Hoeg,1967和 Gink-gophyllum Saporta,1878。华夏植物群中经正式描述发表的掌叶类化石有:Psygmophyllum multipartitum Halle,(Halle,1927;冯少南等,1977;杨关秀等,1979;肖素珍等,1985;梅美棠等,1987);Psygmophyllum komalarjunii Asama(Asama, 相似文献
19.
古植物学是研究古代植物和它们生活的科学。重现植物界历史的方法之一是研究岩层中的化石植物。植物以各种形式保存在地壳之中,在保存期间发生了各种物理、化学变化。不同的环境和沉积过程也会导致化石出现种种不同的保存形式。针对不同的类型,必须采用不同的技术处理,以便从中提取信息,找出同一植物各分散器官之间的联系,从整体进行研究和重建。1 角质层的处理方法化石角质层为地质史上真正生活过的植物活体上的原物,它与植物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的联系,可作为探讨属种间的自然亲缘关系的依据。化石角质层有几种处理方法(叶美娜,1… 相似文献
20.
红树科植物化石种类有红树属Rhizophora、秋茄属K andelia、角果木属Ceriops和木榄属Bruguiera等4属,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古新世至全新世地层中。红树科植物化石记录显示:该科植物很可能于古新世至始新世早期起源于环特提斯海沿岸,中始新世开始从这一起源中心迅速向世界其它地方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等地扩散;渐新世在上述地区继续这一扩散历程,但在欧洲的化石记录消失;中新世时在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达到了极盛期;上新世开始分布范围有所缩小,更新世则进一步缩小;一直到全新世才又重新繁盛起来。红树科植物的这一分布格局和地史演变是与地质时期大陆漂移、洋底扩张、第四纪冰川活动、古气候和古地理的变迁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