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改的《环境保护法》,并以专章形式规定了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以及加强公众对政府和排污单位的监督。而所谓"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基本释义,即是指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在环境的开发、利用、改善以及保护中享有的参与权,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都可以平等地参与到环境保护领域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以及法律监督中。基于这一法律背景,本文阐述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研究意义,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要阻碍,并提出了优化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体系的法律构想,以期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有序开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
从步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在环境保护实践工作中,微生物技术的创新应用是污染治理的关键内容,微生物能够承担起分解、清理污染物的重要作用,科学有效地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因此,有关部门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要合理地利用微生物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出微生物在污染处理中的低成本、无公害等应用优势。文章将进一步对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现代社会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环境保护领域,除了生态红线之外,还有同等重要的法律红线。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都有关于环境保护的条款或单行法规性文件。这些条款和文件构成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屏障。现将与本期内容有关的部分环境保护法律条款摘录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盗伐、滥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得到高声的呼吁,我们在发展经济社会的同时,还要使其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环境保护需要通过科学化、法制化的手段来实行,而环境影响评价就是环境保护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顺利实施环境保护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有力保障。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建设施工污染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缺陷和针对这些缺陷采取的对策来探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践。  相似文献   

5.
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之所以呈现出一片大好的状态,是因为其符合生态发展规律,集中体现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也就是说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也可以将生物技术运用进去,由此使得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得以不断提升。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生物技术运用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去的必要性,接着探讨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赵卫  刘海江  肖颖  孙聪  栾兆擎 《生态学报》2019,39(24):9271-9280
针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在资金分配方面存在的不足,选择享受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县(市、区)作为典型县域,利用方差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性。结果表明,2017年,不同省份、不同类型生态功能区之间典型县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支出、环境污染治理支出、生态保护修复支出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典型县域获得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金额无显著性差异(P0.05),典型县域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金额与其生态环境保护支出在地域差异和类型差异上不具备协同性;典型县域及其所属各省、各类生态功能区获得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金额与生态环境保护支出、环境污染治理支出、生态保护修复支出的耦合协调度均小于0.4,典型县域及其所属各省、各类生态功能区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金额与生态环境保护支出均处于失调状态。从典型县域看,当前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尚未体现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的地域差异和类型差异,也未体现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的协同性,亟需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生物工程在环境保护中应用广泛。本文通过综述生物工程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环境监测、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处理、土壤污染治理等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监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保护包括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的内容。经过 30多年的工作 ,我国在环境污染防治、监理、监测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作方法 ,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相对滞后 ,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测方法。生态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 ,是生态科学管理的依据 ,是加强生态环境法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 ,由于人为因素、气候变迁等原因 ,灾害性天气增加 ,水土流失加剧 ,江河泥沙含量增加 ,导致洪水泛滥 ,沙尘暴泥石流频发 ,森林植被锐减 ,干旱少雨 ,本来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挑战。我国政府高屋建瓴 ,以对人类、对子孙后…  相似文献   

9.
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河南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和省农牧渔业厅联合主持的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经验交流会,于1985年5月21—24日在郑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金省8个地区、9个省辖市和部分重点县城建环保局(办)、农牧局的负责同志,具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典型经验的乡、村、个体户代表和省直有关厅(局)、科研、教学、新闻代表共150余人。  相似文献   

10.
生物技术作为生命科学前沿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正迅速应用到工业、农业、医药、医疗和环境保护的各个部门,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崛起则进一步为人类健康、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版初中《生物》第 2册第 5部分“环境保护”一节中 ,教材运用相关的图片资料向学生讲述了环境与人的密切关系 ,各种环境污染的危害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相关法律等知识。从该节的教学内容上看 ,有关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全都涉及到了。教师怎样上好这节课呢 ?我国地域辽阔 ,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下生活 ,对环境污染的体会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千差万别 ,各不相同。如果教师讲课时仅仅照本宣科 ,用抽象的概念和定义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那么学生学到的只能是片面的僵化的知识 ,并不能真正理解环境保护的涵义 ,更不可能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3S”技术及其在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植被研究、土壤研究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用的优势 ,并指出“3S”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3.
王漪  李罡灿  宋艳萍  杜明珠  胡凯  李光 《生物磁学》2013,(27):5336-5339
目的:探讨使用全环境保护的方法是否能减少SAA患者ATG治疗后的感染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一2012年我院血液科所有使用ATG进行IST治疗的SAA患者,对照组患者在使用ATG时仅进入百级层流病房,未进行如下的全环境保护;实验组患者使用全环境保护,即在使用ATG前进行口服不吸收抗生素、漱口、备皮、清洁灌肠等防护,然后进A.-ff~层流病房用药.入仓后每日均进行皮肤、鼻腔、口腔及肛周的消毒,两组患者的用药时机及联合用药方案均一致,比较两组患者IST治疗后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全环境保护下,与对照组相比,其呼吸、消化、口腔、皮肤等系统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且病原茵的检出率也显著降低。结论:全环境保护可明显降低SAA患者ATG治疗后各系统和各类病原茵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3S”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以杰 《生物磁学》2004,4(1):44-46
本介绍了“3S”技术及其在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植被研究、土壤研究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用的优势,并指出“3S”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的道路生态学研究始于1973年,源自交通环境保护工作。交通运输部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行业之一。从1987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开始,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正式启动,公路交通环保工作开始稳步发展。初期的环保研究多是围绕环评中的各种污染,如水、气、声等指标的测定,而对于动植物、生态系统、景观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得比较少。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市非环境专业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时在大学接受教育的少数民族青年作为新世纪的创业者和决策者其环境意识将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从环境保护知识、环境保护态度和环境保护行为等三个方面对新疆大学非环境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进行了初步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非环境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环境基本知识,环境态度方面的认识比较好,但环境行为方面还存在有些问题,与生态环保的总体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建议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生态与环保方面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环保意识,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习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科技日益发展,环境保护问题逐渐成为了一个严峻的话题。我国目前对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还不够重视,学生缺乏环境保护教育。国家应该要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融入环保教育。本文就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的根本出路在于废弃物的资源化。以马铃薯淀粉工业为例,治理该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只能依靠该工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支撑。实践证明,在众多高新技术里面,生物技术的威力最大、效果最好。文中在回顾了生物技术应用于废弃物资源化领域的大量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介绍了马铃薯淀粉工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研制过程中生物技术的杰出表现,展示了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和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9.
王维舒 《植物学报》2023,(4):677-678
<正>2023年7月17–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延续了前期防治污染、绿色发展的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会议新增实现“双碳”目标的部署,提出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本次会议强调,要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形势,强化信息融合与资源共享、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该文基于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议主题,  相似文献   

20.
郑元球 《生态科学》1992,(1):132-136
拟从植被的生态环境作用价值、植被破坏的严重后果,以及植被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以论述,意在讨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引起重视,并共识保护和发展各种植被。从宏观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对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