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成人腹泻轮状病毒ELISA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特异性试验、阻断试验、交叉试验、敏感度试验和重复性试验,建立了成人腹泻轮状病毒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ADRV—ELISA)。应用此法检测了全国20多个省区202份病人腹泻标本,检出率为91%。采用本ELISA、核酸电泳、电镜三种方法对48份病人腹泻标本进行了双盲法检测比较,结果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85.4%、56.25%(P<0.05)。实验结果表明,本ELISA应用于检测成人腹泻轮状病毒(ADRV),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在我们先前研究的基础上,报道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我国12个地区53份成人腹泻轮状病毒(Adull Diarrhea Rotavirus, 简称 ADRV)的核酸(RNA)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流行的ADRV具有共同而独特的RNA图型,同时首次观察到不同地区的成人蝮泻轮状病毒RNA在电冰迁移率上存在着微小的差别;这意味着我国目前流行的AI)R、为一群基因图型基本相似,而在毒株间存在着微小的变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应用反相间接血凝和间接血凝试验技术快速检测ADRV抗原和抗体,一般在60分钟左右作出诊断。用ELISA方法和协同凝集试验作对照,结果一致。本实验与其它肠道病毒不发生交叉凝集反应,与菌痢、肠炎病人粪便和正常人粪便标本也不发生非特异性反应。实验准确可靠。本实验用间接血凝试验技术快速检测了ADRV抗体,观察了流行性腹泻病人血清中ADRV抗体持续时间。发现流行性腹泻患者发病后ADRV抗体存在半年以上,八个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流行地区的健康人的ADRV抗体水平占33%左右,非流行地区正常人的ADRV抗体占11.3%左右。并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ADRV抗体,与小儿轮状病毒抗体无交叉反应。本试验对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腹泻病人便样中纯化了病毒,其结构蛋白组分按分子量大小分别为VP1(136K),VP2(113K),VP3(92K),VP4(84K),VP5(64K),VP6(47K),VP7(41K)。所有这些蛋白皆具有抗原性。WP6是B组轮状病毒的共同抗原。B组轮状病毒的每一结构蛋白与A组轮状病毒都无交叉免疫反应。另外注意到二例不同病人对VP6和VP7刺激产生的抗体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7.
从3例急性成人腹泻患者粪便中,经电镜观察,成人腹泻轮状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DRV-ELISA)、普通轮状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ota-ELISA),猪抗C型(组)轮状病毒和鸡抗D型(组)轮状病毒血清分别与本病毒的免疫电镜试验以及RNA电泳等实验结果,发现了一种新轮状病毒,该病毒的形态结构与普通轮状病毒(Rotavirus)、成人腹泻论状病毒(Adult Diarrhoea Rotavirus,简称ADRV)极为相似,但抗原性与普通轮状病毒(A组),成人腹泻轮状病毒(B组),C型轮状病毒(C组),D型轮状病毒(D组)显然无关。基因分析表明,该病毒基因组由11个双链RNA片段组成,但其RNA电泳图型具有独自的特点,与目前公认的A组、B组、C组、D组论状病毒韵RNA电泳图型均不同,免疫电镜证实,该病毒能被人恢复期血清所凝集,表明该病毒可能是腹泻病人的病因。 相似文献
8.
1973年澳大利亚学者R.F.Bishop在电镜下于急性腹泻患儿十二指肠黏膜活检标本中,发现上皮细胞内存在大量球形病毒颗粒,根据其类似车轮状形态,1975年命名为“轮状病毒”(Rotavirus,RV)。该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又名“婴幼儿秋季腹泻”。 相似文献
9.
小儿轮状病毒胃肠炎腹泻的被动免疫防治龙中儿,杨宁生(江西—OAI研究院,南昌330047)轮状病毒遍及全球,是小儿腹泻病的重要病因,世界每年大约有90万人死于该病[1]。经调查表明:我国每年五岁以下小儿腹泻病患达2.5亿人次。其中相当大的比例由轮状病...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一种改良的非依赖核酸序列的单引物扩增方法,从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J19株的核酸中扩增基因,克隆至pMD18-T中并进行测序和基因序列分析。J19株的VP2、VP3的编码基因为基因2、4,分别长2 969bp、2 204bp,它们分别编码973个氨基酸和719个氨基酸。J19株的VP2蛋白序列对B组人轮状病毒IDIR株的一致性为47.2%;J19株的VP3蛋白序列对C组人轮状病毒Cowden株一致性为25.1%。对J19株VP2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J19株在进化树上的位置靠近外群蛋白以及A、B和C组轮状病毒分枝的根部,并且它比较偏向于B组轮状病毒的分枝。这与VP6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相一致。根据上述结果推测J19株可能是一个与B组轮状病毒的起源和进化密切相关的毒株之一;同时,这表明VP2在研究轮状病毒的遗传进化上具有重要价值。关于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J19株VP2、VP3的编码基因的序列分析,这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几种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为合理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提供指导。方法:对婴幼儿腹泻病患儿住院治疗期间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Kaplan—Meier(K—M)法对不同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时间—效应分析。结果:470例婴幼儿腹泻病患儿住院治疗期间,有453例患儿有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占96.4%;其中,选用培菲康、整肠生的病例最多,分别有237例和198例;多种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有83例(18.32%)。K—M法分析显示:培菲康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病的疗效优于整肠生组及多种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组;无论是急性腹泻病,还是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多种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治疗的临床治愈时间均不优于单用微生态制剂组。结论:适当应用微生态制剂有助于婴幼儿腹泻的恢复,但盲目采用多种微生态制剂联合治疗并不能提高临床疗效,甚至不利于婴幼儿腹泻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摄食水平和食物种类对金鱼生长及氮、磷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报道了金鱼的生长率、氨排泄率及磷酸盐排泄率的两个实验的结果。实验A用牛肉作饵料,实验B用配合饲料作饵料。每一实验分6个摄食水平。特定生长率(SGR)与摄食率(R)的关系为:SGR=a十bln(R+1)。实验中两种食物对上式的系数无显著影响。氨排泄率NE与氮摄取率NI的关系为:NE=a+bNI。实验中两种食物对上式的‘b’值无显著影响,但两个实验得出的‘a’值有显著差异。磷酸盐排泄率(PE)与磷摄取率(PI)的关系为:PE=a+bPI。实验中两种食物对上式中的‘b’值无显著影响,但得出的‘a’值有显著差异。若不考虑食物种类的影响,而将两实验数据合并,氮、磷摄取率可分别解释氮、磷排泄率变异的98%和75.7%。 相似文献
13.
分离并鉴定了329例成人牙周炎龈下优势厌氧菌群,并对不同病程中的菌群变迁、厌氧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了分析.成人牙周炎龈下标本中厌氧菌阳性检出率为97.9%,其中以牙龈紫质单胞菌检出率最高(38.5%),具核梭杆菌次之(18.9%).随着牙周病变程度的加重,牙龈紫质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产黑色素普氏菌、星群厌氧链球菌、厌氧消化链球菌的检出率增高(P<0.05),小韦荣球菌的检出率下降(P<0.01),表明前5种厌氧菌在AP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小韦荣球菌与之无关.替硝唑、甲硝唑和克林霉素对438株革兰氏阴性厌氧菌的MIC90分别为1~8,2~8和4~16 mg/L,对278株革兰氏阳性厌氧菌的MIC90分别为16~32,16~64和4~16 mg/L,表明替硝唑和甲硝唑体外抗革兰氏阴性厌氧菌效果优于克林霉素,抗革兰氏阳性厌氧菌作用不如克林霉素. 相似文献
14.
1989年于山东省平度市山楂园的定点调查和1988-1989年的室内外饲养观察表明:在田间,暗黑鳃金龟的成虫白天出土数量极少;夜间隔日出土的习性表现为—天数量多.一天数量少.即大小日现象;降雨对其出土没有影响。自然情况下。所有个体均隔日出土。对其出土习性,连续20天缺食没有影响;始终黑暗50天以上,影响不大;24小时光照和24小时黑暗的光周期.开始影响甚小,之后十分明显.再后影响又小;始终光照时,其规律完全被打破,出土数量也大大减少。由此推断,影响暗黑鳃金龟出土习性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的持续时数,其临界光周期应在14至24小时之间。 相似文献
15.
温度和盐度突变对菲律宾蛤仔斑马蛤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温度和盐度对蛤仔新品种斑马蛤耗氧排氨的影响,以野生蛤仔为对照,实验设置15、20、25、30和35℃五个温度梯度和20、25、30、35和40五个盐度梯度,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斑马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显著(P < 0.05)。在温度15-35℃内,随着温度的增加,耗氧率和排氨率整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在20-40盐度内,耗氧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加,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盐度为30时达到最高值。在水温为15℃,盐度20-40内,斑马蛤的O:N为9.534-62.008;在盐度为35,水温在15-35℃内,斑马蛤的O:N是20.700-74.138。与野生蛤仔比较,斑马蛤的耐高温能力要强于野生蛤仔,从Q10的变化反映出斑马蛤对温度的敏感性相对较弱,适应温度变化的能力比较强;斑马蛤的耐低盐和耐高盐能力强于野生蛤仔。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蛤仔斑马蛤的人工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蛇胆祛痰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组小鼠,每组10只。实验组用蛇胆酒灌胃,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均以气管内酚红排泄法观察。结果示,酚红排泄量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为高。说明蛇胆确有增加小鼠气管分泌,稀释痰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Kimio HIRABAYASHI Goro KIMURA Yachiyo FUKUNAGA Kumiko TSUKADA Makoto ANDO Atsushi HATTORI 《水生生物学报》2006,(6)
Adults of aquatic insects emerge fromstreamslive inthe nearby riparian zone where they can select streamsidevegetations as preferred sites in order to(a)completemetamorphosis,(b)rest while awaiting proper swarmingtime,(c)feedin order to produce eggs,or(d)mate toreproduce[1—3].Most adult aquatic insect dispersal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quantifying the degree of upstream move-ment[4,5].Some researchers have shown distinct patternsof upstreammovement related to post-mating ovipositionalbehavior[6],while there... 相似文献
18.
19.
羊耳朵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羊耳朵叶(密蒙花 Buddle ja officinalis Maxim的叶)中分得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个萜: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ute)(1),cycloeucalenol(2),chondrillasterol(3)和5个苯丙素酚甙:verbascoside((4),poliumoside(5),β-hydroxyacteoside(6),echinacoside(7)和cistanoside F(8)。化合物1,2,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20.
刺激家兔肾内感受器的传入神经活动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44只麻醉家兔观察肾机械和化学感受器刺激对肾传入神经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如下:(1)输尿管压增高20.20±1.09mmHg 引起肾传入神经放电的积分值增加175.13±22.41,(P<0.001)。(2)经输尿管向肾盂内逆向灌注0.15mol/L KCl 和 1mol/L NaCl 溶液时,肾传入神经放电积分值分别增加253.79±21.64%和172.17±15.19%(P<0.001)。(3)肾传入神经纤维的单位放电至少有四种类型:无自发放电活动,自发规则放电,自发规则的猝发放电和不规则放电。(4)输尿管压增高可诱发无自发活动的肾传入神经出现明显的放电,而有自发放电的单位对此种刺激不敏感。(5)向肾盂内逆向灌流0.15mol/L KCl 和1mol/L NaCl 溶液时,肾传入神经自发放电单位的电活动分别增加210.70±23.40%,6和140.07±15.72%(P<0.001),并有新的单位被激活。(6)夹闭肾动脉可诱发无自发活动的肾传入神经单位的放电活动。以上结果提示,家兔肾脏内存在机械和 R_1, R_2化学感受器,分别感受输尿管压、肾缺血和肾盂浸浴液中 Na~+,K~+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