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钗石斛研究概况(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综述珍贵药用和观赏植物金钗石斛的植物学特征、栽培技术、药材特性、药用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2008年7月12日15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75周年学术年会在丝绸之路重镇兰州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主办.兰州大学和甘肃植物学会承办,会议的主题是:“植物科学:基因、环境、社会”。来自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和兰州大学等100余所高校;  相似文献   

3.
非木材林产品的民族植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木材林产品(NTFPs)是指从森林植被中采集的药材、食物(如野菜、野果等)、树脂树胶、纤维或其他非木材类产品,它们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食物、药材等日常生活必需品,而且也是许多地区原住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在收集整理相关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非木材林产品的集市民族植物学、非木材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和对原住民经济收入的贡献、影响非木材林产品采集和利用的因素、非木材林产品采集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原住民对非木材林产品的传统管理与保护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非木材林产品的民族植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非木材林产品的民族植物学重点研究内容和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滇西北大理地区位于茶马古道上,处于白、汉、藏文化交汇区域,集市作为三民族生计互补与文化传播的中心,从古至今都有茶马交易与药材交易.现今受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西医药文化的强烈影响,该地区的传统药材集市是否仍是白、汉、藏民族药材交易及相关医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传统药材集市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本研究选取大理地区三个重要传统药材集市,从集市的药材经营和交易情况角度进行民族植物学调查.调查发现,现今传统集市上的药材交易仍为三民族交流的重要部分,各民族在其中表现的相关民族植物学知识不同.三民族在药材经营者人员分配的习惯制度上有差异,在所出售药材的种类与处理方式上不同.传统药材集市上呈现出的多民族交流,白、汉、藏民族间的差异而非趋同化特点,说明各民族间的相互需求关系,体现大理地区传统药材集市存在对白、汉、藏民族交流的重要性.本文最后讨论了该地区传统药材集市现今仍然存在的自然性和必然性,并提出不需要刻意对集市进行保护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以当归"岷归1号"为研究对象,探究平衡脱水干燥(P)、阴干(Y)、晒干(S)及熏干(X)4种干燥方式对药材性状、显微结构、活性成分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和Y的当归色泽均匀鲜亮、表面皱纹疏松,外观品相较好;P与X当归的油室平均直径和淀粉粒密度均高于X与Y的;P当归的阿魏酸、多糖、挥发油提取率、浸出物、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藁本内酯和欧当归内酯A含量显著高于Y、S及X(P0.05);不同干燥方式对当归抗氧化物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其中S当归的SOD、CAT、P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高于P、Y和X。P当归的总蛋白含量最高(达18.31 mg prot/g),S当归的最低(为3.05 mg prot/g);SOD、POD和CAT活性及GSH含量与当归多糖、浸出物、总蛋白、挥发油提取率、阿魏酸及苯肽类成分呈显著相关(P0.05);PCA结果为:PYXS。综合分析可知,平衡脱水干燥的当归药材具有外观较好、油室较大、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因此,平衡脱水干燥技术可在当归药材产地干燥加工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孢粉组合推论甘肃酒泉下惠回堡系底部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古植物学的发展趋势和古植物学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的任务问题,徐仁同志已经在科学通报(1954年,第7号)中提出。他强调今日微古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性,并讨论今后微古植物学的研究方向以及孢子花粉的研究在我国经济建设上和文化建设上所起的作用。作者根据上述的精神,在本文中叙述甘肃下惠回堡系下部岩石中的孢子花粉分析结果,并就该岩层的孢子花粉组合来推论该系下部的地质时代和其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7.
1961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南秦岭队,在甘肃南部文县一带发现了极为丰富的岷堡沟珊瑚动物群。经笔者研究,确定时代为早泥盆世埃姆斯期(Emsian)。这一珊瑚动物群以床板珊瑚占优势,而四射珊瑚以Aulacophyllum与Hallia为数最多。就笔者所知,已报道过的Aulacophyllum约  相似文献   

8.
调查青海省甘肃雪灵芝药材资源的分布、生境和利用现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区药材中异牡荆苷、异金雀花素、苜蓿素和Salcolin B等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同时定量分析,比较不同产区上述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发现甘肃雪灵芝在青海省主要分布于大坂山、巴颜喀拉山、乱石头山、苦海滩、昆仑山、昌麻河流域等4 000~5 000 m...  相似文献   

9.
黄褐毛忍冬具有消炎、抗菌、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但容易与忍冬属其他物种混淆,通过生药学研究将为黄褐毛忍冬的鉴定工作和药材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采用植物学鉴定、显微镜观察、薄层色谱鉴定和分子鉴定的方法从植物学性状、药材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和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特征等方面对黄褐毛忍冬进行了专属性特征鉴定。结果表明:(1)黄褐毛忍冬花朵横切面分泌细胞较多,花瓣外表面有黄褐色腺毛;花冠表皮上层细胞为多角形,蚌形花粉囊对开,花粉粒形状规则,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油室椭圆形。(2)粉末显微检测发现中柱鞘纤维呈短棱形;木栓细胞棱角明显,呈浅黄色;木纤维呈粗短的棱形,偶见有弯曲;网纹导管较多,细胞腔密布草酸钙方晶。(3)薄层色谱显示黄褐毛忍冬花中三柰酚含量较高,三柰酚可作为黄褐毛忍冬的检视成分。(4)基于ITS序列系统聚类结果显示,ITS序列可以作为DNA条形码将黄褐毛忍冬、灰毡毛忍冬、华南忍冬和金银花准确地区分。上述结果表明黄褐毛忍冬生药学特征明显,该研究为黄褐毛忍冬药材鉴定、成分分析和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植物学会生态地植物学专业委员会委托甘肃省植物学会和兰州大学生物系共同举办的西北五省区“生态学基础讲习班”于1983年4月11日在兰州大学开学,5月21日在兴隆山圆满结业,历时一个半月。生态地植物学是发展“大农业”的理论基础。过去,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地处干旱气候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及内蒙古西部的许多地区,因植被遭到破坏,出现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导致生态系统严重失调。这种现状业已受到国家有关生  相似文献   

11.
王勋陵,男,汉族,1936年9月2日(农历)出生,籍贯四川资中人。1961年兰州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生态及地植物学方向本科毕业,1964-1966年在北京大学生物系从师李正理教授进修植物解剖学,长期从事植物学、植物解剖学、污染生态学等教学和科学研究。为兰州大学和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博士导师、中国植物学会理事、结构植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植物学委员、中国毒理学会生态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植物学会理事长、甘肃省环境学会副理事长、《西北植物学报》、《农村生态环境学报》、《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  相似文献   

12.
第十四届国际植物学会议筹备机构已经发出公告,确定会议于1987年7月24日至8月1日在西柏林举行。会议内容分六部分:一、代谢植物学;二、发育植物学;三、遗传和植物育种;四、结构植物学;五、系统分类和进化植物学;六、环境植物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植物学会55周年年会于1988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计421人参加了大会。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选举产生了中国植物学会第10届理事会,理事长由王伏雄先生担任;修改了会章;表彰了从事植物学工作50年的科学家及学会先进工作者。会上,汤佩松先生代表上届理事会总结了五年来的工作,回顾了植物学会55年来走过的历程,并展望了植物学的未来;路安民、王伏雄、匡廷云  相似文献   

14.
中国植物学会55周年年会于1988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计421人参加了大会。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选举产生了中国植物学会第10届理事会,理事长由王伏雄先生担任;修改了会章;表彰了从事植物学工作50年的科学家及学会先进工作者。会上,汤佩松先生代表上届理事会总结了五年来的工作,回顾了植物学会55年来走过的历程,并展望了植物学的未来;路安民、王伏雄、匡廷云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植物学会是由植物学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科普性、公益性法人社会团体,1933年10月5日成立于重庆北碚,发展至今共历14届76年。为了广泛团结和动员全国各地植物学工作者,共同推进全国植物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建设植  相似文献   

16.
蛇床子是一种传统中药,是伞形科(Apiaceae)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有效成分为蛇床子素及其它香豆素类化合物。蛇床子具有抗心律失常、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功效,并且广泛应用于白癜风、银屑病等多种皮肤病的治疗。蛇床适应性强,分布广泛,但不同产地的蛇床子药材品质差异较大,需要仔细鉴别入药。对蛇床的生物学特性、产地特征、栽培研究和鉴别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产学研结合的蛇床子植物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改良CTAB法分别提取18份甘肃本地产当归、黄芪和大黄基因组DNA,并用PCR分别扩增其ITS1-5.8S-ITS2序列、直接测序并作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双向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甘肃6个不同产地当归rDNA的ITS1、5.8S和ITS2序列一致,片段长度分别为215bp、162bp和223bp;供试的黄芪ITS1、5.8S和ITS2序列分别为228bp、164bp和210bp;大黄ITS1、5.8S和ITS2序列分别为160bp、159bp和164bp。供试材料的ITS1-5.8S-ITS2核苷酸序列已提交GenBank。本研究为提供甘肃当归、黄芪和大黄指纹图谱鉴别的分子标记、其道地性药材的分子鉴定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曾璠  冷俐  包维楷  周志琼 《生态学杂志》2009,28(12):2452-2459
岷谷木蓝(Indigofera lenticellata)是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广泛分布的豆科灌木.本文对其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岷谷木蓝种子具有物理休眠,其萌发困难的原因在于种皮的不透水性;种子的硬实比率高(85%),针刺种皮和沙摩处理能有效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其中沙摩7 h最为快速有效.岷谷木蓝种子发芽温度范围较广,10℃~30℃均可发芽,最适温度范围为20℃~30℃,低温不利于种子萌发.岷谷木蓝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在聚乙二醇6000(PEG)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种子在25% PEG胁迫下仍能达到100%的发芽率,但水分胁迫对种子发芽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发芽率和发芽速度降低,发芽周期和发芽准备期增长,发芽高峰期滞后.其中对于发芽能力检测的各项指标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顺序为发芽指数>发芽势>发芽率.岷谷木蓝种子的发芽特征是对干旱河谷生存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野外播种的适宜时间为4月初,并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7 h的沙摩处理.  相似文献   

19.
《植物学通报》2004,21(1):128-128
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决定在本届理事会期间对从事植物学工作50年以上的植物学家;对作出显著成绩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植物学会专、兼职干部、学会各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及热心学会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对政治思想、科学道德、学风好并在植物学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在青年同行中可树为榜样的优秀青年植物学科技工作者予以表彰。根据中国植物学会的评比条件,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和分会上报了从事植物学工作50年以上的植物学家、学会先进工作者和学会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材料。理事会原则上尊重推荐单位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征稿简则     
《云南植物研究》是综合性的植物学学术刊物。主要报道:1.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学、植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形态学、植物生态及地植物学、植物引种驯化等研究论文、简报;2.有关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3.植物学研究中的新方法、新技术和现代植物学知识;4.国内外植物学研究动态及有关评述。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合理开发利用我国植物资源,发展植物科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