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索氏提取法从地木耳中提取脂溶性物质,经硅胶柱层析将脂溶性物质分离成石油醚洗脱组分(非极性脂)、苯洗脱组分(弱极性脂)和乙醇洗脱组分(强极性脂),并对脂溶性物质和3种洗脱组分进行抑菌活性研究,以促进地木耳的综合应用。结果表明,地木耳中脂溶性物质含量为2.62%。其中,非极性石油醚洗脱组分含量最高,占总脂的54%,但无抑菌活性;强极性的乙醇洗脱组分含量其次,占总脂的32%,其抑菌活性最强;弱极性苯洗脱组分含量最低,占总脂的14%,有弱抑菌活性。地木耳脂溶性物质对6种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能力大小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酿酒酵母假单胞杆菌。  相似文献   

2.
对合成的5种苯并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a与化合物b对大肠杆菌最小抑菌浓度为12.5m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都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对亚心形扁藻,蛋白核小球藻,球等鞭金藻,化合物都有抑制其生长的活性,亚心形扁藻耐受性最高,球等鞭金藻的耐受性最低,蛋白核小球藻的耐受性居中。  相似文献   

3.
黑刺菝葜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常见6种细菌和5种真菌为供试菌。采用滤纸片水平扩散法。对黑刺菝葜根的4种溶剂提取物和剩余水相大孔吸附树脂5种乙醇梯度洗脱物共9种提取物进行了室内抗菌生物活性测试,并对其主要的化学成分-常规的抗菌活性物质黄酮和甾体皂苷类化合物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黑刺菝葜根剩余水相大孔吸附树脂100%乙醇的洗脱物表现出极强的广谱性抗菌活性,80%乙醇的洗脱物对绿木霉、大肠杆菌显示出极强抑菌力;黑刺菝葜根的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均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显示较强的抗性;根的石油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根中所含的常规抑菌活性成分黄酮的含量为2.83%;甾体皂苷元的含量为4.55%。  相似文献   

4.
实验采用DA201-C型大孔吸附树脂对Alcalase蛋白酶水解鹿茸血3 h的水解液进行吸附,采用25%、50%、75%、100%乙醇分级洗脱,收集各组分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发现各洗脱组分具有不同疏水性值,同时测定各组分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和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活性:75%乙醇洗脱组分的ACE抑制活性最高,为54.71%,且ACE抑制活性与组分疏水性值显著相关;100%乙醇洗脱组分的DPPH清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6种不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对家蝇蛋白的吸附解吸特性,发现D101大孔吸附树脂的性能优于其他5种,吸附流速、浓度影响大孔吸附树脂的动态吸附性能。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未经诱导的家蝇蛋白的吸附量可达217.18mg/g(以干树脂总量为基准),洗脱率为76.48%。吸附后的大孔吸附树脂用15%、35%、55%的乙醇溶液阶段洗脱,各洗脱组分的疏水性逐渐增大,蛋白质含量也明显增加。用E.coli、S.aureus和B.subtilis对各洗脱组分进行抑菌活性测定,抑菌活性随洗脱组分的疏水性增加而增大。测得55%乙醇洗脱组分的抑菌活性最大,其中对E.coli的抑菌圈直径达5.8mm。  相似文献   

6.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从木蹄层孔菌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单体的理化性质、NMR和MS技术鉴定单体的结构为3-十六碳酸酯-7,22-二烯麦角甾醇(1),十八烷酸(2),棕榈酸(3),7,22-二烯麦角甾-3-酮(4),麦角甾-7,22-二烯-3-醇(5),5,8-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醇(6),3,3-二甲氧基-7,22-二烯麦角烷(7),28-乙酰白桦脂醇(8),白桦脂醇(9),β-羟基十八烷酸(10),9,10-二羟基十八烷酸(11),瑞香素(12)。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单体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NCI-H 460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对NCI-H 460细胞株的抑制活性最高,化合物9对SGC-7901的抑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研究了茶蜂花粉的抗氧化活性和功效成分。茶蜂花粉85%乙醇回流提取,经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以及萃余物4个部分,用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模型检测茶蜂花粉不同组分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利用核磁共振方法鉴定各单体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茶蜂花粉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经MCI柱层析,得到30%、50%、70%三个乙醇洗脱组分,其中30%乙醇洗脱组分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从该洗脱部分得到三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为:槲皮素、山奈素-3-O-芸香糖苷、山奈酚-3-O-(2″,3″,4″-O-三对羟基桂皮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推测茶蜂花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浸提朱红栓菌 Trametes cinnabarina 子实体干粉,得到不同极性提取物;采用清除DPPH 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测定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MTT法检测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朱红栓菌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肿瘤活性;各提取物在浓度为4-5mg/mL时,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依次为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3种自由基的最高清除率分别为60.23%、74.49%、63.84%。各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大小依次为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制率最高达55.93%。采用硅胶和凝胶等柱色谱方法结合核磁、波谱和质谱等技术对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共分离纯化出11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麦角甾醇(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对羟基苯甲酸甲酯(3),麦角甾-7,22,二烯-3-酮(4),1-[(12E,16E)-12,16-二十碳二烯酰基]-2-[(E,E)-7,11-十八碳二烯酰基]-3-硬脂酰基甘油(5),cinnabarin(6),过氧麦角甾醇(7),尿嘧啶(8),甘露醇(9),腺嘌呤核苷(10),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1)。除化合物6外均为首次从朱红栓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研究结果为开发利用朱红栓菌子实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对石油醚层通过荧光检测法测定胰脂肪酶抑制活性,通过96微孔板法测定不同来源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从刺玫果果肉石油醚层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十九烷(1)、α-生育酚(2)、邻苯二甲酸二乙酯(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β-谷甾醇(5)、α-香树脂醇(6)、乌苏醇(7)、白桦脂醇(8)、白桦脂酸(9)、19α-羟基乌苏酸(10)、胡萝卜苷(11)和麦芽糖(12)。化合物1~3、6~7和1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石油醚层对胰脂肪酶和酵母菌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开发牛蒡在生物抗虫农药方面的应用价值,对牛蒡提取物进行了抗卤虫活性测试,并对抗虫活性较强的组分进行GC-MS分析.将健康新鲜的牛蒡的乙醇粗提取物经水分散,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对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四相提取物分别进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它们对卤虫的半致死浓度IC50分别为0.13、0.17、1.25、0.19 mg·mL-1,其中石油醚相杀虫效果最好.对石油醚相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51种成分,鉴定了其中39个化合物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乙酯(27.791%)、萜类化合物(21.311%)、饱和烃类(19.637%),这三类物质相对含量之和占总提取物的68.739%.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