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口店第一地点的犀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半个世纪以来,从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北京人’化石产地)发掘的八大类哺乳动物化石,目前仅其中的犀类与象类尚未正式研究发表。这个问题受到国内外古生物学者的关注。因为自1928年以来,犀类材料虽未发表,而许多关于周口店第一地点的报道和论文,大都提到这里的化石动物群中有两种犀牛,主要的意见是梅氏犀与披毛犀。如所周知,梅氏犀是生活在温暖的间冰期的林栖犀牛,偶尔出现于草原但不栖息于气候严酷的草  相似文献   

2.
周口店第一地点蝙蝠动物群的新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34年杨锺健教授研究过周口店第一地点的蝙蝠化石后,近30年来很少有人继承这一工作。1936—37年间,贾兰坡教授在主持该地点的发掘时,从第八层中又获得了大量的小哺乳动物化石材料,其中包含有两种以前在第一地点未发现过的蝙蝠化石。通过对这两种新材料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这一著名地点的动物羣的内容,而且对该地点的蝙  相似文献   

3.
在华北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初期早一阶段的地点,有周口店第13地点(洞穴)和周口店中国猿人化石产地(洞穴);最近在陕西潼关张家湾和卧龙铺(红色土堆积)、河南陕县侯家坡(红色土下部砾石层)、山西垣曲河西坡及许家庙等地点,根据目前的观察,也认为属于旧石器时代初期早一阶段。属于初期后一阶段的地点,有周口店第15地点(洞穴)、山西  相似文献   

4.
从1964年起,我们整理了周口店北京猿人化石产地(周口店第一地点)的粪化石,以及我国其他化石地点,如广西柳城巨猿洞里的一些同类材料。在整理工作中,清理出周口店遗址现有的粪化石,除破碎的外,约有1500枚左右。在遗址目前发掘到达的40米厚的堆积物剖面中,它们和其他化石一起,占据了从底部到上部的好几个层位,如第10层,第8—9层,第6层等。这些标本,有时密集成层,也有的是较零星的分布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記述了馬属的一新种。材料是1951—1952年在北京周口店第21地点采集的。关于这一地点的地貭及哺乳动物化石情况,賈兰坡等(1959)曾經有过报导。他們认为,这一地点的地貭时代应为中更新世末期或晚更新世早期。鉴于我們对这一段时期我国馬化石情况所知甚少,同时根据作者的研究,认为本文記  相似文献   

6.
吴新智 《化石》2011,(4):24-25
中国的远古历史讲到周口店,大家都知道龙骨山有个猿人洞,其次想到的是,还有一个"山顶洞"。很少人注意到,这座小山上还保存着时代处于两者之间的古人类留下的遗物,不仅包括工具和用火遗迹,还有人类的一颗牙齿化石。其出土处是周口店"第四地点"  相似文献   

7.
周口店第22地点是一个裂隙堆积,位于中国猿人产地(周口店第1地点)东北約2公里,东溶洞之西北约120米,高出现在河面約40米。这个地点是1953年开采石灰岩时被发现的,同年进行了发掘。有关该地点的堆积概况和洞内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見于贾兰坡等的报告中。在那篇报告里说:“除发现哺乳动物化石外,还发现有5件石英碎片,但人工痕迹不甚清楚”(贾等,1959,第49页)。  相似文献   

8.
萨拉乌苏组中发现的肿骨鹿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春华 《人类学学报》1987,6(3):245-248
作者认为在萨拉乌苏组中发现的下颌骨肿厚的鹿类化石,与周口店第1地点的肿骨鹿化石较为接近,建议将它归于肿骨鹿。  相似文献   

9.
张元真 《化石》1990,(2):2-4
1918年春,中国农商部矿业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G.Anderson)博士在北京周口店查勘煤矿地质时,于周口店西南约二公里的“鸡骨山”的一个石灰岩裂隙中,发现和采集了一批小型哺乳类动物化石,其中多数是啮齿类,此地即后来的第6化石地点。1921年安特生同美国古生物学家谷兰阶(WalterGranger)及奥地利师丹斯基(O.Zdan sky)再次来到周口店。在采石工人的指引下,在鸡骨山之北2公里的龙骨山北坡发现了后来被称为“北京人化石产地”的周口店第1地点。1923年,师丹斯基在龙骨山试掘,发现了已磨损的人类左上臼齿一枚,他把其他尚待整理的化石全部  相似文献   

10.
李浩  李超荣 《化石》2011,(4):44-48
北京直立人又称北京猿人或"北京人"(Peking Man),化石发现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即著名的周口店第1地点。这一惊世的发现,在当时有力地支持了达尔文提出的从猿到人进化理论,弥补了人类从猿到人进化的中间环节。倘若追问,这些化石人群生活的年代究竟几何?先他们之前是否还有更原始的人种?在他们之后又经历...  相似文献   

11.
北京人地点的马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口店第一地点(北京人地点)马化石的发现,早在1921及1923年即有记录。自1927至1937年间,除1933年没有在这一地点发掘外,共发掘了十年,历年都有马化石发现。1949年北京解放后,周口店化石发掘工作,立即得到恢复。1951年、1958—1960年、1965—1966年都发掘了第一地点,历年又发现不少马化石。1959年并发掘到一件比较完整的马上颌骨,带有几乎全部上牙。解放前在周口店第一地点发现的马化石,在抗日战争时期,散失及损坏的很多。解放后的则均完整保存。现将在这一地点发现的、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及该所周口店工作站的马化石,开列清单如下:  相似文献   

12.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2004,23(3):173-186
目的:讨论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头盖骨出土层位的准确归属问题;方法:详细追踪北京猿人遗址1929年—1933年发掘和分层的过程;结果和结论: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头盖骨出土于周口店第1地点堆积的第11层,北京猿人的化石材料分布在周口店第1地点的第3—11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更新世兔属化石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我国现生兔属各种骨骼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形态特征的观察与测量数据的分析,修订了已有的兔属化石材料。将周口店第1,2,6,20,山顶洞和东岭子洞等地点以及山东平邑发现的兔标本归入草兔Lepus capensis。以前被归入Lepus wongi种内的标本,除周口店第13地点及蓝田陈家窝子的应属于Lepus teilhardi外,其余地点的皆为Lepus capensis,因此L.wongi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为无效种。周口店第16地点的标本归入华南兔Lepus sinensis,是该种目前惟一的化石记录。辽宁营口金牛山的标本暂时归入东北兔Lepus mandschuricus。我国更新世共发现两个化石种和4个现生种。其中化石种Lepus teilhardi和L.ziboensis出现在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现生种L.capensis,L.mandschuricus,L.sinensis和L.comus分别出现在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初步讨论了兔属的起源,认为兔属可能起源于上新世的Trischizolagus。  相似文献   

14.
马晓岚 《化石》2003,(4):2-2
7月 7日中国科学院在京宣布 :在周口店遗址新发现古人类化石。据介绍 ,今年 6月 ,周口店古人类研究中心在周口店遗址附近的田园洞出土了山顶洞人时期的晚期智人化石 ,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新智院士等专家初步鉴定 ,该人类化石在形态上属现代智人 ,牙床代表一个成年个体。专家表示 ,该化石为人类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 ,田园洞也因此成为自上世纪 2 0年代以来周口店遗址第 2 7个具有学术价值的地点。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介绍 ,2 0 0 1年 ,北京市田园林场工作人员在寻找水源过程中发现一…  相似文献   

15.
北京凤凰山地点位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以北8km处, 是一处含哺乳动物化石与灰烬的洞穴-裂隙堆积。该地点包括两个化石层,上层为洞外的冲积物, 由棕红色黏土组成, 靠下部发现有零星的、破碎的化石, 可鉴定出似鸡骨山狐(Vulpes cf.chikushanensis)和羚羊(Antelopinae)两种类型; 下层含有灰烬层, 出土了较为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可鉴定的哺乳动物化石包括鬣狗(Hyaenidae)、三门马(Equus sameniensis)、犀(Rhinocerotidae)、李氏野猪(Sus lydekkeri)、肿骨大角鹿(Megaloceros pachyosteus)、葛氏斑鹿(Cervus(Sika)grayi)、水牛(Bubalus sp.), 共7种。动物群与周口店第一地点和南京人化石地点的动物群相似, 指示该地点化石层的时代可能为中更新世。部分骨骼表面痕迹与灰烬层的发现显示该地点可能不排除有古人类活动痕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这篇短文的目的是簡短地記載根据植物羣和动物羣联合分析所得到的关于北京人时代的結果。下面的花粉和孢子分析表是我們研究所瓦薩里博士(Y. Vasari)根据保存在伍普薩拉的周口店第1地点(即中瑞考察团第53地点)一块附着在肿骨鹿(Megaceros pachyosteus)化石标本土的岩石中分析的。  相似文献   

17.
山东淄博第四纪裂隙动物群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简要记述产自山东淄博孙家山裂隙群的主要哺乳动物化石,将之分为A、B、C三个动物群。A动物群时代与周口店第18地点相当,为早更新世早期;B动物群时代与周口店第9地点相当,为早更新世晚期;C动物群则可能与周口店第1地点中上部层位的时代相当,为中更新世中晚期。分析不同种类的生态类型并依据最小个体数的统计结果,认为早更新世早期本区为相对温湿的草原环境,附近可能有荒漠化现象;早更新世晚期气候较为温湿,无荒漠化现象;中晚更新世主要为林缘—灌丛环境,气候更为湿润。A动物群是华北地区早更新世早期特有的动物群,略具南北过渡区的特征;B动物群初具现代动物区系的面貌;C动物群基本与现代动物区系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一.三门峡的食肉类粪化石1954年刘东生同志等在三门峡一带作第四纪地质调查时,采集有粪化石标本一块。我国发现的粪化石,除了肯定属鱼类的以外,祇有周口店第一地点发现有大批食肉类哺乳动物的粪化石,但尚未经过研究。此外,我国还没有关于发现哺乳动物粪化石的记载。三门峡的标本采自该区域内黄河北岸平陆县的洞窑河口,保存在红黄色土底下  相似文献   

19.
关于脊椎动物粪化石的記載与研究,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其中发現与研究最多的是魚粪化石,另外也有少数的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粪化石的发現。我国最早进行粪化石研究的是尹贊勳对貴州桐梓县青杠哨白堊紀地层內魚粪化石的研究。在周口店第一地点曾发現了大量哺乳动物粪化石,可惜尚未进行研究。在这  相似文献   

20.
周口店更新世鸟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更新世洞穴,尤其北京猿人产地的第一地点(Loc.1)富含鸟类化石。自1927年开始至1980年采获的鸟类化石多达万件。同北京猿人相伴生的周口店脊椎动物群,是我国北方第四纪动物群的主要代表。近半个世纪来,中外学者,除对周口店人类化石、文化遗迹等进行过不少详细的研究,也对脊椎动物化石,主要是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