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整理1973—1974年采自辽宁西部朝阳地区的蝇类标本中。发现毛蝇属一新种,记述如下:中华毛蝇 Dayphora sinensis,新种 眼有长而密的淡色纤毛。额很狭,稍宽于前单眼的横径。额鬃仅前方的4—5根  相似文献   

2.
绯瓣异突棘蝇Alloeostylus rufisquama(Schnabl,1915),中国新纪录。该蝇鉴别特征,Hennig氏(1962)曾有较详细描述,在他之前,Kato(1936)及Ringd-ahl(1954)二氏均有外形特征图,但未见雄尾器的描述。本文就我国标本作如下扼要补充。雄:体长6—7毫米,略呈亮黑色。眼具较密的淡色纤毛;额宽略狭于后方两单眼外缘间距,侧额宽约等于前单眼横径,整个侧额长度内具额鬃列约12对;触角黑,第三节长为宽的2倍,芒具短毳毛;口前缘不突出,下颚须暗,端部略侧扁。胸背暗色,盾沟前具一正中宽粉被条;中鬃0+2,背中鬃2+4。翅黄色。足全黑。前胫无中位后鬃;中股端部1…  相似文献   

3.
辽宁蝇科五新种记述(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整理1973至1974年采自辽宁朝阳地区的蝇科标本中,发现五新种,分别隶属于秽蝇属、长鬃秽蝇属、溜芒蝇属、阳蝇属和厕蝇属。记述于后。新种模式标本均存于朝阳地区卫生防疫站。毛叶秽蝇Coenosia hirsutiloba,新种(图1—3) 眼裸;额长大于额宽,后者略等于一眼宽;额鬃5对,最上方1对向后上方弯曲(即所谓的侧额鬃);侧颜宽度约为触角第三节宽度的1/2;触角黑,第三节长为宽的2倍,芒基部1/3具极短的毳毛;髭位于眼下缘下方水平上;口前缘(口上片)稍突出于额前缘的  相似文献   

4.
阳蝇属是蝇科中第二大属,迄今全世界已知400余种,中国已知近200种。本文综述了该属分亚属、种团研究简史,首次提出了古阳蝇种团Helina annosaspecies-group的概念及其区别特征,报告了中国产该种团19种名录和分布,编制了该种团分亚种团、分种检索表,对其中一个新种鬃胫阳蝇Helina setipostitibia sp.nov.予以描述。新种与分布于我国四川省的羽胫阳蝇Helina plumipostitibia Feng et Xue,2002近缘,但新种额宽为前单眼横径2倍宽,间额在最狭处约为一侧额宽的1.5倍,下眶鬃几乎达于单眼三角处;侧颜约为触角第三节宽的2倍,颊高约为眼高的1/2;翅前鬃体毛状;前胫无中位后鬃,中胫具7-9根发达的后鬃,长短不一,略呈2列,后胫不弯曲等即可区别。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膝角泉蝇群八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蝇科膝角泉蝇群(Pegomya acklandi group)已知种有二,即日本的Pegomya acklandi Suwa,1974,和中国的重毫泉蝇P.dichaetomyiola Fan,1982,作者等在峨眉山采得该群8新种,由此归纳出该群特点如下:眼具稀疏微毛;下后头有黄色毛;触角第一节比本属一般种类稍长,因此第一、二节间呈膝状;下颚须黄色,末端宽扁;后气门下缘有毛,倒伏在气门厣上;翅前鬃长于前背侧片鬃;侧尾叶端部均具分支,外枝较大,有时内面尚有小突,内枝较短小而简单,前胫各鬃常为0、1、0、2。现将8新种记述如下:1.黄前基泉蝇Pegomya flaviprecoxa,新种(图1~5)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了在采自中国东洋区的蝇科标本中,发现棘蝇属中仿棘蝇种团二新种:残金刺蝇和残股棘蝇。该种团主要特征是:雄性下眶鬃分布在额在下半部;前中鬃缺如,后背中鬃4(少数为3),背侧片具小毛,小盾不带棕色;前足跗节无明显的感觉毛,腹部无闪光斑。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中国花蝇科及蝇科三新种一新亚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中国花蝇科及蝇科三新种及一新亚种。除第二种外,各新种或新亚种模式标本均存上海昆虫研究所。 花蝇科 1.黑胸拟花蝇 Calythea atra Fan新种(图1,2) 体长4.0毫米。头黑色。眼:高约为长的1(1/2),有少数很微的毛。额最狭处间额消失,侧额如线,仅前方1/2长度内有额鬃,间额鬃长,间额及沿侧额鬃列一线黑色。头前面粉被略带银色的灰色。触角黑,第三节为第二节的1(1/2)倍,芒基部半段有很短的毳毛。侧颜裸,狭于触角第三节的宽,颜鬃长大,髭在口缘一线,口上片明显。颊高约为眼高  相似文献   

8.
朱又生 《昆虫学报》1975,(1):119-120
1964年我站在山西省太原市作了蝇类密度调查,其中部分蝇种由作者在上海昆虫研究所进修期间进行了鉴定,发现丽蝇科绿蝇属一新种。 太原绿蝇Lucilia(Phaenicia)taiyuanensis新种 体亮绿色,微带黄色反光。体长7.5毫米。头:额宽约为触角第三节宽的3×1/2倍,亦即为一眼宽的1/2弱,额宽率0.18;间额黑色,为一侧额的1×1/2倍;侧颜裸,与间额等宽;头前面灰色,有银灰色粉被,颜堤的下端1/3长度内具毛;单眼后鬃1对,发达,约为单眼鬃4/5长;侧后顶鬃3;额鬃10—11;侧额具大体上排成2行的小毛;触角黑,第三节约为第二节的3×1/2倍长,触角芒羽状,基部1/2增粗;下颚须棕色,细长,末端增粗;中喙长约为其  相似文献   

9.
在整理1973年采集的蝇类标本中,发现莫蝇属一新种。现描记如下:(?)黑背莫蝇 Morellia(Morellia) nigridorsata, 新种 ♂:体长6毫米。 头:复眼祼;额最狭处稍宽于两后单眼外缘间距;间额绒黑色,间额宽约为一侧额的1.5倍;侧额亮黑色,侧额鬃发达;侧颜具银白色的粉被,侧颜中部宽相当于两后单眼的间距;颊棕黑色,具薄的银白色粉被;触角黑色,其第三节长为第二节的2倍,触角芒长羽状;下颚须黑色。  相似文献   

10.
九点花蝇属(Enneastigma Stein,1916)是一个小属。与原泉蝇属(Nupedia Karl,1930)近缘,但本属侧尾叶不宽扁而薄,不分叉,前阳基侧突具毛3个或3个以上,多数种的个体较原泉蝇属为大,腹呈近于圆筒形的长锥形。侧阳体瘦长厚实骨化强而无毛呈亮黑色及阳体侧面观形态均似拟花蝇属(Calythea S. et D., 1911),但本属前缘脉腹面大多数种全长都有毛,仅个别种几乎裸,下腋瓣不比上腋瓣突出,雄无上眶鬃,颊一般不特别狭,腹部并不宽扁背面观呈卵形,也无明显的绒黑山字斑。以往仅知3种,均分布于欧洲。我国发现下列二新种,分别在沪、浙和湘南采到。由此推知这是广布欧亚温带偏南地区的一个属,向东可达东洋区。  相似文献   

11.
1984年5月在云南新平县采到所麻蝇属国内一新纪录——六叉所麻蝇Sarcosolomonia nathani Lopes and Kano 1969,现将该种形态特征简述于后: ♂体长8毫米;额鬃排成10根一列;侧颜鬃一列5—7根,较短小;触角黑褐色,第三节约为第二节长度的1.8倍;颊毛大部分白色,仅前上方有几根黑毛;眼后鬃3列;下颚须黑色;额宽约为头宽的1/4;间额约为侧额宽的1.7倍;眼高约为颊高的4倍。 前胸侧板裸;前胸基腹片狭长,下半部有几根细毛;中鬃5+1;背中鬃2+4;前缘基鳞黄色;前缘脉刺不发  相似文献   

12.
1984年5月在云南新平县采到一种六叉所麻蝇Sarcosolomonia nathani Lopes&Kano,1969,该种分布于印度和西孟加拉,在我国系首次发现,现将形态特征描述于下: :体长8.0毫米;额鬃到一行各10根;侧额鬃一列5—7根较短小;触角黑褐色,第三节约为第二节长的1.8倍;颊大部分毛白色,仅前上方具少数黑色毛;眼后鬃3列;下颚须黑色;额宽约为头宽的1/4;间额为侧额的1.7倍;眼高与颊高之比为4:1.  相似文献   

13.
东北林学院等在小兴安岭林区对为害落叶松的球果花蝇进行研究,发现下列新种。黄尾球果花蝇Lasiomma luteoforceps,新种(图1—3) 雄:体长4.5—5.0毫米。 眼裸;额等于前单眼宽,间额黑褐,中段如线,其长几乎占额长之半;无上眶鬃,下眶鬃5—7个,有时夹杂细毛;间额鬃短小如毛,位于下眶鬃列紧后方,有时缺如;侧颜银白,宽  相似文献   

14.
在1983年采自甘肃省肃北县马鬃山的蝇类标本中,发现戈壁亚野蝇Asiosarcophila kaszabiRohdendorf et Verves1978,该种是亚野蝇属Asiosarcophila中独模种。据文献记载该种仅分布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在我国系首次记录。戈壁亚野蝇Asiosarcopbila kaszabi Rohdendorf et Verves,1978Ann,Hist.-Nat.Mus.Nat.Hung.,70:245—246,Fig.3-9.雄蝇:体长8毫米,暗黑色,有浓密粉被。头部:额宽约为头宽的1/3,间额宽稍大于侧额宽;额鬃一侧6根,一侧7根;内顶鬃断离,但鬃窝存在;侧额着生小毛,间额暗色无光泽,侧额和颜及侧颜有银白色粉被;眼后鬃两行,排列整…  相似文献   

15.
记述中国蝇科点池蝇属三新种 ,即 :①分布于新疆省东昆仑阿其克的煤漠点池蝇S .carbiarenosasp .nov .,新种近似于沙点池蝇S .arenosa (Ringdahl,1918) ,但新种间额略狭于侧额宽 ,侧额、侧颜粉被暗灰色 ,触角第三节长为宽的 1 5倍 ,髭角位于额角之后 ,前中鬃呈 2列长刚毛状 ;胸部炭黑色 ,具棕灰色粉被 ;翅基部褐色 ,平衡棒黑褐色 ;后足股节基半部具后腹鬃 ;雄侧尾叶侧面观前后缘平行 ,前缘基部具长毛等既可区别。②分布于云南省高黎贡山的毛眼点池蝇S .dasyoommasp .nov .新种近似于小沉点池蝇S .depressiuscula (Zetterstedt,1838) ,但新种复眼毛密而长 ;额宽狭于前单眼宽 ,侧颜狭于第三节触角宽 ;触角芒具短纤毛 ,最长芒毛短于芒基径 ;前足胫节中位后鬃 1~ 2 ,中足胫节后鬃 4~ 5 ,后足股节端部 1 3具 3~ 5根粗壮的前腹鬃 ,后足胫节前腹鬃 2 ,前背鬃 4~ 6 ;肛尾叶游离部较宽 ,侧尾叶侧面观末端无钩 ;雌性上眶鬃 1对 ,额绒黑色 ,中足胫节后鬃 3~ 4 ,腹部近圆形等与后者相区别。③分布于新疆省红其拉甫塔什库尔干的红其拉甫点池蝇S .kunjirapensissp .nov .,新种近似于岸点池蝇S .litorea (Fall啨n ,182 3) ,但新种额宽约等于后单眼外缘间距 ,间额狭于一侧额 ;第三触角节长约为宽的 1 5倍 ,触角芒  相似文献   

16.
晋北地区有瓣蝇类的研究及蝇科三新种记述(双翅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万琦  王明福 《昆虫学报》1989,32(2):230-234
整理近年来采自山西省北部山区蝇科标本中,发现阳蝇属(Helina R.-D.)二新种和点池蝇属(Spilogona Schnabl)一新种,一并描述。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生物系。 1.角叶阳蝇Helina angulicerca新种(图1—4) 雄体长:8.5毫米。复眼具短疏纤毛,额宽约为前单眼横径3倍,下眶鬃7—8对,分布于额下半部,无上眶鬃,侧颜约为触角宽1.7倍,触角暗黑,芒羽状,最长芒毛约为触角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潘麻蝇属一新种(双翅目:麻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理四川省雅安地区采集的麻蝇科标本中,发现潘麻蝇属Pandelleana Rohdendorf,1937一新种,特此描述。模式标本存于沈阳师范学院生物系。 鸵潘麻蝇Pandelleana struthioides,新种(图1—4) 体长:9.5毫米。 雄额约为头宽1/6强,在最狭处间额为一侧额2倍宽,外顶鬃不发达,额鬃约10对,侧额下部不显著向前方突出;侧颜等于或大于触角宽,侧颜鬃一列,同侧额的小毛列相连续,下方的侧颜鬃约等于侧颜宽;芒基部2/3呈长羽状,口上片不突出;颊高约为眼高的1/3,颊后头沟之后的毛为淡黄色,眼后鬃三行;下颚须黑色。  相似文献   

18.
中国棘蝇属二新种: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采自吉林省长白山和1984年采自四川省周公山的棘蝇属标本,发现游荡棘蝇种团(erransgroup)中两个新种。命名为拟游荡棘蝇,新种 Phaonia mimerrans Ma,sp.nov.和次游荡棘蝇,新种Phaonia suberrans Feng,sp.nov.。前者与游荡棘蝇 Phaonia,errans(Meigen,1826)极近似,但新种的额较宽,间额明显;前陉有2—3个中位后鬃,可以区别,后者的后气门前肋裸,体大型,第一腹板裸,侧颜较狭等特征,可与本种团其他各种(errans,pseudoerrans Hennig,1963,asierrans Zinovjev,1981及mimerrans Ma,sp.nov.)区别。  相似文献   

19.
花蝇科四新种(双翅目:花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理采自辽宁省东部山区的花蝇科标本中,发现了四个新种,它们分别隶于隰蝇属(Hydrophoria R.-D.),亮叶花蝇属(Paraprosalpia Vill.)和泉蝇属(Pegomya R.-D.)。模式标本均存于本溪市卫生防疫站。 1.鬃腹隰蝇Hydrophoria ventribarbata Hsue新种 体长8毫米。 雄间额较宽,稍狭于触角第三节宽;触角芒基半部具短毳毛,最长的毛略大于或等于芒基宽;下侧板前上缘和后气门前肋均裸;足黑色,跗节无特殊形状的变化,前足胫节中部具一根后腹鬃,中足胫节具  相似文献   

20.
魏濂艨 《昆虫学报》1992,35(1):108-109
毛盾圆蝇属Lasiopelta Malloch,1928是个小属,迄今仅发现于东洋区。笔者在整理采自贵州的蝇类标本中,发现该属一新种。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作者所在单位。斑翅毛盾圆蝇Lasiopelta maculipennis新种 雄 体长5mm。头底色黄,仅后头上部蓝黑色。眼具极疏微毛,几乎裸。额颇宽,头顶部约为一眼宽。间额暗红,具极薄的灰黄色粉被。额三角粉被金黄,细长,前段狭如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