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黄粉虫不同虫态肠道细菌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粉虫肠道细菌的类群与其取食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人工饲养的黄粉虫幼虫、蛹和成虫肠道环境中分离纯化获得9个细菌菌株,对其菌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上述9个细菌菌株分别属于放线杆菌属(Actunobacillus)、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沙雷菌属(Serratia)、芽胞杆菌属(Bacillus)、皮杆菌属(Dermabacter)、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棍状杆菌属(Clavibacter)和微小杆菌属(Exiguobcacterium)。结论通过对黄粉虫不同虫态即幼虫、蛹和成虫肠道细菌分离,其细菌种类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2.
亓东明  郑发科 《四川动物》2007,26(3):632-634
通过以洋槐蚜Aphis robiniae Macchiati为食物对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Thunberg)进行室内饲养和观察,记述了龟纹瓢虫幼虫的孵化、蜕皮行为,成虫的羽化、捕食、交配、产卵行为,并对幼虫成虫的自残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幼虫孵化、蜕皮,成虫羽化后均有取食自己蜕皮时产生的残皮的行为;龟纹瓢虫成虫捕食行为分为搜寻、捕捉、清洁、静止排泄4个步骤;交配一般由雄虫发起,雌虫背负成虫进行交配。龟纹瓢虫每产一粒卵平均耗时3.75秒,两粒卵之间产卵时间间隔约31.75秒,每次产卵量平均12枚;龟纹瓢虫存在自残行为,成虫在食物不足时会取食幼虫和虫卵,高龄幼虫在饥饿的状态下也取食低龄幼虫和卵,且同龄幼虫之间也会出现相互咬食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深入研究菜青虫肠道的营养生理,分析其取食消化机制,对菜青虫肠道细菌进行了研究。方法从自然种群的菜青虫肠道环境中按传统分离、纯化、培养,获得细菌5个菌株,对其茵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鉴定结果l号菌株为李斯特菌属(Listeria),2号菌株为皮杆菌属(Dermabacter),3号菌株为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4号菌株为沙雷菌属(Serratia),5号菌株为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结论在菜青虫肠道环境中分离出5个菌株,鉴定出分类地位。其菌株之间的数量具有明显差异,以皮杆菌属数量最多(2×10^8),需进一步研究该菌的功能及其在菜青虫肠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龟纹瓢虫幼虫的食物搜索行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邹运鼎  徐光财 《昆虫学报》1991,34(4):391-398
本试验采用Nakamuta(1982)装置研究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Thunberg)幼虫的食饵搜索行为,结果表明:1.五种刺激均能激发搜索行为由广域型转换为地域集中型;2.摄食时间与GUT呈正相关;3.摄食的最后一个食饵大小决定GUT的长短;4.摄食后0—15秒的搜索速度小、弯曲角度大.  相似文献   

5.
龟纹瓢虫成虫的复眼形态及其显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光镜、组织切片法观察了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成虫的复眼形态及其显微结构。结果如下:(1)头正前方观,复眼外形似半球,且后方稍向内合拢。每个复眼约包括630个小眼。(2)每个小眼是由1套屈光器(1个角膜和1个晶锥)、6至8个小网膜细胞及其特化产生的视杆和基细胞等几部分组成。晶体周围及小网膜色素细胞内均含有丰富的色素颗粒。(3)小眼整体纵切显示,其上、下段色素颗粒分布相对较多,中段分布较少。(4)明、暗适应状态对小眼的色素颗粒分布有影响,性别对其分布无明显影响。明适应状态下,其色素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视杆两侧上下,暗适应状态时色素颗粒则主要分布在视杆部位的上侧,显示其具有一定的重叠眼性质;而在相同的明、暗适应状态下其雌、雄成虫复眼的色素颗粒分布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龟纹瓢虫对棉蚜的捕食行为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戈峰  丁岩钦 《昆虫学报》1995,38(4):436-441
为探讨天敌对害虫的捕食作用机制,充分发挥生物防治的作用,本文从捕食能学角度,系统地观测了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捕食行为及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对棉蚜的捕食行为依棉蚜的密度变化而逐渐转变;它在棉蚜密度高时,搜索活动下降;而在棉蚜密度低时,则搜索活动增加。产生这种行为是由于肠胃量与棉蚜遭遇率变化的综合作用结果。因此,将瓢蚜比调控在一定水平上,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以瓢治蚜的生物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龟纹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龟纹瓢虫雌虫和雄虫对豆蚜的功能反应符台Holling Ⅱ型模型,其模型为:Na=0.9233N/(1 0.0171N)(雌虫)和Na=0.8641N/(1 0.0164N)(雄虫),瓢虫捕食豆蚜的数量随豆蚜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寻找效应随豆蚜密度增加而降低。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37.42(雌)、34.11头(雄)和17.25(雌)、15.8头(雄)。龟纹瓢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3032·P^-15634(雌)和E=0.3048·P^-1.1697(雄)。干扰反应的教学模型为:E=0.8104·P^-2.1721(雌),E=0.7125·P^-2.2660,E=0.5963·P^-2.1751(雌雄混台种群)。  相似文献   

8.
李恺  张天澍  张丽莉  王斌  王群 《昆虫学报》2007,50(10):975-980
研究了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 卵黄蛋白的基本特性以及卵黄发生过程中卵黄蛋白的动态变化。PAGE和SDS-PAGE实验表明,龟纹瓢虫卵黄蛋白分子量为294.81±40.70 kD,并由分子量分别为144.68±0.03 kD和51.23±0.27 kD的两种亚基组成。对卵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分析发现,其必需氨基酸总量占57.48%,略高于非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为15.26%;色氨酸(Trp)和蛋氨酸(Met)含量较低,分别为0.50%和0.11%。采用间接竞争ELISA法,系统测定了龟纹瓢虫成虫期脂肪体、血淋巴和卵巢中卵黄蛋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脂肪体是卵黄原蛋白合成的场所,卵黄原蛋白的合成始于羽化后第2天;脂肪体、血淋巴和卵巢中卵黄原蛋白的滴度在羽化后第4天开始迅速上升,至成虫期的第8天左右达到高峰期。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成分的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成分的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捕食棉蚜的功能反应类型没有影响,与对照组瓢虫一样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添加蔗糖的饲料2组的a’/Th(瞬间攻击率/处理时间)要高于其他人工饲料组,表明其对棉蚜的捕食效应较强;各人工饲料组喂养的龟纹瓢虫在捕食功能上要明显劣于野生型龟纹瓢虫。  相似文献   

10.
烟田龟纹瓢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8块烟田的龟纹飘虫空间分布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虫空间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均属聚集分布,聚集的原因主要是由环境因素所致,抽样方式以棋盘式抽样代表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微生态学角度研究暗黑鳃金龟甲幼虫营养生理活动,探讨其肠道菌群的构成,为其资源开发及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传统分离方法,从暗黑鳃金龟甲幼虫肠道环境中分离纯化获得10个细菌菌株,对其菌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上述10个细菌菌株分别属于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ruckeri)、侧胞芽胞杆菌(Bacilluslaterosporus)、坚强芽胞杆菌(Bacillus.firmus)、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飞虫杀雄菌(Arsenophonusllasoniae)、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气单胞菌Aeromonas)、沙门菌属(Sal—moneUa)、短芽胞杆菌(Bacillusbrevis)、变形菌属(Proteus)。结论通过对暗黑鳃金龟甲幼虫肠道细菌的鉴定,其肠道细菌在培养性状、生理性状、生理生化测定等方面存在较多差异。  相似文献   

12.
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莉  李恺  张天澍  王斌 《昆虫知识》2007,44(6):871-876
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能捕食多种农业害虫,并且具有食量大、产卵多、适应性强、年发生代数多等特点,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对龟纹瓢虫人工饲料的研究则是实现其规模化饲养的关键。作者研究不同饲料对龟纹瓢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橄榄油后幼虫发育历期明显增长,添加0.3%的橄榄油能显著提高幼虫的成活率;在成虫体重增长上,雌雄虫均表现为在刚羽化后几天内体重增长显著,随后增长变缓;并且添加蔗糖能显著提高雌虫的体重增长率而对雄虫作用不显著;对雌虫繁殖性能的研究发现,蚜虫喂养组有明显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产卵高峰期,而人工饲料的产卵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并且出现时间较晚或分为2个高峰期;添加0.3%的橄榄油能显著缩短龟纹瓢虫的产卵前期,几乎达到蚜虫喂养组的水平;而添加蔗糖在一定程度也能缩短产卵前期,同时还能显著提高龟纹瓢虫的产卵量。  相似文献   

13.
小碎斑鱼蛉幼虫肠道细菌分离及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微生态学角度研究小碎斑鱼蛉幼虫的营养生理活动。方法从小碎斑鱼蛉幼虫肠道环境中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获得3个细菌菌株,对其菌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上述3个菌株均属于芽胞杆菌属(Bacillus),1号菌株为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2号菌株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3号菌株为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结论小碎斑鱼蛉幼虫肠道环境中的不同细菌,其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天敌昆虫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对3种害虫莲缢管蚜Rhopalosiphum nymphaeae、紫薇长斑蚜Sarucallis kahawaluokalani和红带滑胸针蓟马Selenothrips rubrocinctus的捕食效应,分别在室内测定了龟纹瓢虫成虫对莲缢管蚜3~4龄若蚜、紫薇长斑蚜3~4龄若蚜和红带滑胸针蓟马2~3龄若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龟纹瓢虫成虫对3种害虫的捕食效果可用Holling-Ⅱ模型进行拟合,对红带滑胸针蓟马2~3龄若虫的捕食能力最强,为192.14,对莲缢管蚜的捕食能力最弱,为91.12。龟纹瓢虫成虫对莲缢管蚜、紫薇长斑蚜和红带滑胸针蓟马的寻找效应呈线性相关,猎物密度越大寻找效应越低。龟纹瓢虫成虫对3种害虫的最佳搜寻密度分别为48.35、23.48和36.48头。由此可知,龟纹瓢虫对莲缢管蚜、紫薇长斑蚜和红带滑胸针蓟马具有一定的控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调查了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Thunberg)色斑变型在蚕豆、小麦和玉米田的分布频率,并对其捕食反应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3种作物中,龟纹瓢虫斑型种类有锚斑变型ancora、双二变型dionea、肩斑变型feliciae、鼎斑变型tessellate和黄缘变型marginata。其中,锚斑变型在3种作物中所占比率均为最大,约占采集总数的44.87%,而黄缘变型最少,仅占0.60%。不同作物中4种主要斑型的雌虫比率在30.47%~60.71%之间,锚斑变型的雌虫比率均小于50%。不同色斑型的龟纹瓢虫取食相同食物后,各斑型的雌虫食蚜数、日增重和摄食效率高于雄虫。锚斑变型的雄虫比肩斑变型的雄虫捕食蚜虫多,肩斑变型的雌虫摄食效率高于双二变型的雌虫。  相似文献   

16.
李燕平  戈峰 《昆虫知识》2010,47(1):139-145
捕食性天敌不仅直接捕食害虫,而且还能改变害虫的生长发育、繁殖,间接地影响害虫的适合度。以常见模式昆虫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及捕食性天敌龟蚊瓢虫为研究系统,研究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连续多代直接捕食胁迫、一代捕食胁迫后下一代不捕食胁迫,对果蝇生长发育、繁殖和适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持续地释放瓢虫对果蝇的捕食胁迫作用,显著缩短了第1代、第2代果蝇的幼虫的发育历期,增加了第1代、第2代果蝇的繁殖量。但在第3代的影响却是延长了果蝇的幼虫的发育历期,降低第3代果蝇的繁殖量。如果在上一代胁迫作用得到释放后,下一代不再有瓢虫胁迫,那么连续2代胁迫后去掉胁迫的果蝇比只胁迫一代后去掉胁迫的果蝇幼虫的发育历期明显延长,繁殖量明显下降,后代性比也明显下降。与连续胁迫条件下的处理相比,成虫的寿命明显延长;对果蝇幼虫的发育历期、繁殖量则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龟蚊瓢虫的干扰胁迫作用,可以间接的增加果蝇的适合度,促进果蝇种群的增长,使果蝇种群自我维持、调节到相应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依据微生态学原理,针对紫藤蚜的肠道细菌进行分离鉴定,为探索紫藤蚜的营养生理与肠道细菌之间的关系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对紫藤蚜5株肠道细菌的生理生化性状进行系统研究,并针对细菌16SrDNA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将获得的16S rDNA序列与美国NCBI信息中心数据库中的发表序列细菌进行比对,分析克隆群中细菌的种属.结果 分离纯化得到的5株细菌经过鉴定,其中1、2、3号菌属于蜡状芽孢杆菌属(Bacillus cereus)、4号菌为沙雷菌属(Serratia bzio)、5号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ubtilis).结论 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紫藤蚜生长发育与肠道细菌的关系以及深入研究菌株提供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