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南部中条山的东段,沁水、翼城、垣曲和阳城四县的交界地域,境内群峰林立,林海苍茫,花草繁盛,面积广约24800公顷。其中保护区的核心区面积7350公顷,森林覆盖率69%,最高峰舜王坪海拔2321米。1983年,历山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提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暖温带森林植被和原麝、大鲵、勺鸡、猕猴等珍稀动物。历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2—14℃,无霜期180—200天,年降雨量600—800毫米。境内暖温带森林植被保存较为完好,尤其是七十二道…  相似文献   

2.
奇峰异川在晋东南群山逶迤的中条山中,主峰历山象鹤立鸡群般地探首于群峰之上。历山的峰顶舜王坪,相传是舜帝耕田处。历山脚下,有一个小小的山间盆地叫下川。虽然这里地处僻静外界很少有人涉足,但在这一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已引起了中外学者的瞩目。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东方文明的摇篮。晋南一带历史遗迹,民间传说到处可闻,历山就是其中之一。仰慕舜帝之英名,到达下川的第二天,我们就登高望远,凭吊先哲的遗踪。在密林、溪流、乱石相间的山道上奋力攀登了三小时左右,终于到了顶峰。舜王坪地势坦荡,有一眼方池,即使久旱不雨亦终年不枯,所以人能在顶上生活。山上气候偏凉,风大雾多,不生五谷,主要种植药材,但不知为何  相似文献   

3.
旅游干扰对历山亚高山草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桂萍  张峰  茹文明 《生态学报》2008,28(1):407-415
历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山西省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大、物种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运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合方差分析研究了旅游干扰对历山舜王坪亚高山草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距游径距离的增加,不同样带主要科、属、种的数量均有所上升,毛茛科所含种数增加幅度较大,菊科、蔷薇科、禾本科所含种数变化幅度较小.(2)不同样带植物主要优势种的相对盖度、相对密度、相对高度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p〉0.05),距离游径越远,主要优势种的相对盖度、相对密度、相对高度越大;伴人植物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距离游径越远,伴人植物的相对盖度、相对密度、相对高度越小,个别物种甚至消失(如扁蓄).(3)生活型功能群中,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79.24%,1年生植物和灌木合占总种数的20.76%.随着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1年生植物的比例略有增加,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比例略有下降,灌木所占比例较为稳定.(4)随着远离游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略有增加,而物种均匀度指数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增减幅度经方差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P〉O.05).鉴于目前旅游活动对历山舜王坪草甸植物多样性的干扰程度,建议保护区应在开展旅游的同时,加强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高度越小,个别物种甚至消失(如扁蓄).(3)生活型功能群中,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79.24%,1年生植物和灌木合占总种数的20.76%.随着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1年生植物的比例略有增加,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比例略有下降,灌木所占比例较为稳定.(4)随着远离游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略有增加,而物种均匀度指数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增减幅度经方差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P》O.05).鉴于目前旅游活动对历山舜王坪草甸 物多样性的干扰程度,建议保护区应在开展旅游的同时,加强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高度越小,个别物种甚至消失(如扁蓄).(3)生活型功能群中,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79.24%,1年生植物和灌木合占总种数的20.76%.随着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1年生植物的比例略有增加,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比例略有下降,灌木所占比例较为稳定.(4)随着远离游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略有增加,而物种均匀度指数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增减幅度经方差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P》O.05).鉴于目前旅游活动对历山舜王坪草甸 物多样性的干  相似文献   

4.
西藏色季拉山种子植物垂直带谱的划分与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勇  樊国盛  李乡旺  郑维列 《广西植物》2004,24(2):107-112,106
将色季拉山种子植物分布划分为山地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山地温带针叶林带、亚高山寒温带针叶林带、高山寒带疏林、灌丛、草甸带和高山荒漠带。在上述基础上 ,分析了各带谱的区系组成、性质和特有种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5.
东亚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华 《植物研究》1997,17(4):389-396
以对北京百花山种子植物区系起源的分析为例,探讨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起源,认为:世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在植物区系起源上是统一的,东亚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是基本类型,中国西南的亚热带山地是它们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世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珍橄植二演南珍稀树种—三梭栋早春天目寻奇龙山茶科珍稀树种猪血木新.荒澳中的梭梭和白梭梭(上)(下)4一4,珍稀野卉艳阳春.脱佳兰记一色宝库·该西南生物宝库—南滚河保护区华西绿海裨珠—龙澳一虹口保护区枯牛降自然保护区·植.与环境·新.的短命植物(一)(二)(三) l一4,2一4,水体,营养化与浮游植物的指示作用·姆色旅游·辽东索绿八面戚行澳门观假菩提树舜王坪绿海拾贝鼓岭的柳杉王公园安吉竹种园竹子拾珍风阳山观松意无穷盯象谷的生态旅游之路潭拓寺内赏奇竹布依…  相似文献   

7.
山东位于我国亚热带北缘,暖温带南缘,境内中部山地突出,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海岸线长达3024公里。由于地形多样,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尤其胶东半岛受海洋影响及地史的原因,较全国其他同纬度地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分布有一定数量的具重要学术研究价值、应用价值的珍稀植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利  张梅  韩海荣 《西北植物学报》2013,33(11):2332-2338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利用植物区系谱、多样性指数、相关分析和聚类模型等方法,对辽宁老秃顶子植物区系多样性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山地生物多样性特点、规律以及与周边植被生态的关系。结果表明:(1)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23科429属1 006种,且优势科现象明显,单种属和少种属占比率较高,表现出一定古老残遗性。(2)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的区系分布型多样,区系组成复杂,来源较广泛,具有一定古老性,但植物特有现象不明显,以温带性质分布种为主,符合暖温带北部的华北植物区系特点。(3)老秃顶子山与相邻9个山地比较,植物区系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明显(1.736~2.259),其中庐山和徂徕山的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而白石砬子和长白山的较低;10个山地的Simpson指数差异不显著(0.711 4~0.871 5)。(4)相关性分析显示,10个不同山地植物区系之间的相似程度显著,相关系数达0.617~0.995;聚类分析显示,老秃顶子山与千山、凤凰山的植物区系关系较近。本研究结果支持老秃顶子山、千山和凤凰山共同划归华北植物区系的观点,认为把老秃顶子山保护区植物区系划归于华北山地植物亚地区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暖温带森林植物习性,修订了Raunkiea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通过对暖温带森林植物生活型谱的分析,证明暖温带森林群落植物生活型谱以地面芽为主,其次是地下芽。受水、热不足和人为活动频繁等条件的限制,暖温带地区缺乏或极少有高于25m的大高位芽植物;中高位芽、小高位芽和矮高位芽植物所占的比重与地面芽植物近似,其中落叶阔叶高位芽植物占有绝对的优势。主要由上述生活型所构成的暖温带森林植物生活型谱,基本反映了我国暖温带森林区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旱的中纬度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0.
秦岭山地生态分界线的论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康慕谊  朱源 《生态学报》2007,27(7):2774-2784
山地自然生态分界线,实际为一条生态过渡带。分界线位置的准确划分,有助于把握现代气候-植被-土壤的敏感变化特征,也是指导当地大农业生产的基础依据。秦岭山地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南北生态分界线,即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但对该界线的具体位置,历来存在着北坡、分水岭和南坡3种争议。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积累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以文献评析为基础,以气候-植被参数计算结果为依据,并通过对秦岭山地不同区域植物区系和植被垂直带谱已有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从中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根据秦岭地区气候-植被参数等值线的分布,整个秦岭山地都应属于暖温带,这一结论可与国际有关研究相互接轨。(2)根据对秦岭不同区域植物区系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秦岭南坡大部分区域都应属于暖温带,而南麓海拔1000m等高线附近很可能是暖温带的南缘。(3)根据对秦岭南北坡植被垂直带谱的比较分析,南麓海拔1000m等高线应该是一条重要的生态分界线。综合来看,将秦岭山地的南北分界线放在南坡海拔1000m附近比较适宜。上述归纳研究所获结论,将通过在秦岭山地深入开展现代"3S"技术支撑下的植被、土壤、气候等生态与地理方面的综合研究,最终得到完全验证。  相似文献   

11.
云南石林地区石灰岩山地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云南石林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世界地质公园。分析了云南石林地区石灰岩山地植物区系从科到种的 组成特征。调查统计分析的植物共有维管植物147科533属889种,其中种子植物占133科508属846种。 种子植物科级区系成分中,以亚热带科为主,暖温带科次之。属级区系成分中,热带分布属占优势,占总属数 的56.2%,温带分布属也占近三分之一,这表明该植物区系的过渡性即亚热带性质。在其种级区系组成中,中 国特有种有328种,占总种数的40%,其次是东亚分布种和热带亚洲分布种。石林石灰岩山地种子植物区系, 从科到种的组成都充分说明了该植物区系的亚热带性质及组成上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舜花和舜草的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与舜帝有关的2种植物,舜花和舜草的溯源,2种植物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叶片热值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苗  宋广艳  赵宁  何念鹏  侯继华 《生态学报》2015,35(23):7709-7717
植物干重热值(GCV)是衡量植物生命活动及组成成分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植物光合作用中固定太阳辐射的能力。利用氧弹量热仪测定了亚热带和暖温带两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常见的276种常见植物叶片的干重热值,探讨了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热值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生活型、乔木类型间植物热值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发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叶片热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7.83 k J/g(n=191)和17.21k J/g(n=85),整体表现为亚热带植物暖温带植物。不同地带性植被的植物叶片热值在不同生活型间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表现为:乔木(19.09 k J/g)灌木(17.87 k J/g)草本(16.65 k J/g);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表现为:乔木(18.41 k J/g)灌木(17.94 k J/g)草本(16.53 k J/g);不同乔木类型间均呈现常绿乔木落叶乔木、针叶乔木阔叶乔木的趋势。落叶阔叶乔木表现为亚热带暖温带,而常绿针叶乔木则呈现亚热带暖温带的趋势。此外,我们对于两个分布区域内的4种针叶树种叶片热值进行了比较,发现华北落叶松(19.32 k J/g,暖温带)杉木(19.40 k J/g,亚热带)马尾松(19.82 k J/g,亚热带)油松(20.95 k J/g,暖温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物热值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滇南勐宋热带山地雨林的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鲜为人知的滇南勐宋地区的原始山地雨林植被, 根据分布生境、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特征,可将该山地雨林区分为沟谷和山坡两个类型, 分别定义为八蕊单室茱萸(Mastixia euonymoides)-大萼楠(Phoebe megacalyx)林和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chmeria yunnanensis)-云南裸花(Gymnanthes remota)林。该山地雨林的外貌仍以单叶、革质、全缘、中叶为主的常绿中、小高位芽植物组成为特征,层间木质藤本植物仍较丰富,草本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丰富,但板根和茎花现象少见,属于热带山地垂直带上低山雨林或山地雨林植被类型。与该地区的典型热带季节雨林和赤道热带雨林相比, 勐宋的山地雨林群落中的大、中高位芽植物和藤本高位芽植物比例相对减少, 小、矮高位芽植物和草本高位芽植物比例相对增加,单叶、革质、非全缘叶和小叶比例相对增加,板根现象少见。与中国热带北缘-南亚热带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比较, 勐宋的山地雨林有较多的附生植物和草本高位芽植物,相对较少的小高位芽植物和矮高位芽植物,小叶比例亦较少,非全缘叶和革质叶比例相对较低。故勐宋山地雨林是滇南热带北缘山地的一种较湿润生境的植被类型, 与所谓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在物种多样性上,勐宋热带山地雨林在单位面积植物种数上并不比该地区的热带季节雨林低, 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低丘季节雨林相当,比沟谷季节雨林低, 明显高于季风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东部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宁东部位于铁岭一营口一线以东地区。北部为山地,属于长白植物区系区。南部为辽东半岛丘陵,属于华北植物区系区,并具有一些耐寒性的亚热带植物。红松(Pinus koraiensis)、沙松(Abies holophylla)—阔叶混交林和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赤松(P.densiflora)、落叶阔叶林是辽宁东部的地带性植被。但是,目前次生的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和各类灌丛分布很广。以开原一南杂木一青城子一青椅山线为界把辽东分为两个植被地带:1)北部为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地带;2)南部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内,熊岳一青椅山线的东南部为亦松栎林亚地带,西北部为油松栎林亚地带。  相似文献   

16.
 在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汇聚成一个高大山系组。中国-巴基斯坦公路横跨这个山系组,沿线植被的组成及分布显示出极其明显的地域分异:西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以荒漠为主,西北喜马拉雅山以山地森林为主;西昆仑山前平原上是暖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西北喜马拉雅山前印度河平原上是亚热带稀树草原;山系组腹地谷坡明显较外部山坡干燥,西昆仑山东北坡有完整的山地草原和高山草甸带,以及断续的山地云杉(Picea)和刺柏(Juniperus)疏林灌丛,而西南坡山地荒漠海拔高达3600~4000 m,草原和草甸带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植被史及其气候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青藏高原目前已知的60余个剖面和钻孔揭示的大量古植物资料来看,由于喜马拉雅山的强烈隆升、地质事件及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植被发生显著的变化。中新世进入上新世,植被由森林型变为草原型。在中新世晚期植被按纬向分为三带,南带为亚热带硬叶常绿阔叶林-雪松林,中带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及灌丛,北带即昆仑山北坡为山地常绿针叶林及森林草原。山地的高差已使植被出现垂直分带现象。上新世早中期气候转凉,原北带出  相似文献   

18.
正华北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北京、天津)属东亚暖温带的典型区域,地带性植被主要是松、栎类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主要山脉有太行山、吕梁山、燕山、大青山等,最高峰为山西五台山(海拔3 061米)。华北地区的冀北山地地区是中国14个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据王荷生(1999)的研究统计,华北地区有野生种子植物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地处温带—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其地势自北向南,东西相对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多分列于东西两侧,中部为东北向西南缓倾的平原。植物区系处于华北、长白、内蒙占等三个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加之由于地形地势的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沼泽、海洋等,气候上的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等特点,使这里的植被类型差异大,植物种类繁多,具有  相似文献   

20.
辽西走廊白狼山保护区植物区系及其与邻近山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西北植物学报》2015,35(8):1669-1675
采用植物区系谱、排序分析、聚类模型和相关性等方法,研究了辽西白狼山植物区系属的地理组成以及与其它山地的相似关系,以揭示多个山地植物区系的相互关系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白狼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多样而丰富,共有101科394属790种;被子植物占总种数的98.35%,优势科现象明显,寡种属和单种属占优势,呈现一定残遗性;(2)属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共有273属,占总属数的81.3%,处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暖温带-温带过渡范围内,植物区系划归于华北植物区系平原山地亚地区。(3)相关分析表明,白狼山与努鲁儿虎山(r=0.999)、东灵山(r=0.998)之间的植物区系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主坐标排序和聚类分析表明,白狼山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与努鲁儿虎山、东灵山、小五台山以及雾灵山等有着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纬度水热条件可能是影响植物区系地理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