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种之间的杂交事件在自然界中时常发生,虽然大部分自然杂交会成为进化的盲端而被淘汰,但仍有一部分自然杂交在物种形成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对自然杂交认识的深入,人们对其是否具有保护价值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方面综述了自然杂交在物种进化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认为并不是所有杂交都存在着物种逆转的危险,一些杂交事件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物种的环境适应性。同时,我们结合近年来自然杂交的研究案例,提出自然杂交的保护原则:对父母本没有威胁,同时有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的自然杂交应该予以保护。希望该建议为国家制定物种保护法律法规和编制红色名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献溥   《广西植物》1982,(2):107-108
<正> 人类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自然,使自然界的动态生态平衡免遭破坏?怎样才能做到青山常在,永续作业,使持续提供木材、林副产品以及洁净的水源,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需要?怎样使多种多样的野生生物得到应有的保护,以提供生产和培育新品种所必需的种质资源?怎样才能使许多濒危物种从被灭绝的状态中挽救过来,并得到应有的发展?不久前,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发布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对所有这些问题都提出了比较明确的回答。它要求人们注意远近结合、科学管理生物圈的自然资源,使其既能满足这一代人最大的持续的需要,又能保持其潜力以提供后代的需要。看来,在世界  相似文献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理论框架——生物最小面积概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稳定而复杂多样的自然生境有利于多样性的形成和保存,剧变并趋于简单化的干扰生境常使多样性丧失。现实中的森林破碎化使区域物种丧失。多样性保护要求具备促使物种能长久生存的生境。生物最小面积概念集中讨论物种长久生存与群落(景观)面积的关系,是多样性保护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根据自然保护实践,提出最小景观,扩充了生物最小面积概念。讨论了生物最小面积概念在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理论框架、了解被保护生物及其生境的自然特点以及建立更全面的自然保护网络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稳定而复杂多样的自然生境有利于多样性的形成和保存,剧变并趋于简单化的干扰生境常使多样性丧失。现实中的森林破碎化使区域物种丧失。多样性保护要求具备促使物种能长久生存的生境。生物最小面积概念集中讨论物种长久生存与群落(景观)面积的关系,是多样性保护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根据自然保护实践,提出最小景观,扩充了生物最小面积概念。讨论了生物最小面积概念在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理论框架、了解被保护生物及其生境的自然特点以及建立更全面的自然保护网络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物种的全球性丧失能得到制止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苏娟 《生物多样性》1995,3(4):242-244
物种的全球性丧失能得到制止吗?1物种绝灭危机问题是否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地球上的物种正以惊人的速度绝灭!1986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史密森研究院共同发起的“生物多样性全国论坛”,论证了人类对自然生境破坏致使物种绝灭的危机正日益严重,甚至比得上约在6千5...  相似文献   

6.
<正>在全球候鸟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支撑着更多水鸟的生存,其中有相当大部分是全球受胁物种,这种情形在黄海区域更明显著。编译自2012年世界自然保护大会第28号决议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保证该地顶级物种的存在和健康繁衍。如果这些物种不能够保存下来,则证明该生态系统是不健康的,甚至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对于滨海滩涂特别是泥质滩涂来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物地理区划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解焱  李典谟  John MacKinnon 《生态学报》2002,22(10):1599-1615
首先将中版图根据综合自然(包括海拔、地形、气候、植被、水系、农业区等)因素,利用GIS技术手段,划分出124个基本单元。同时,根据一定的原则选择了171种哺乳类和509种植物物种,利用中国物种信息系统收集这些物种的分布信息,并运用GIS技术将这些信息转换为各个基本单元内这些物种存在与否的信息,再用数学量化分析方法,即Sφrensen相似性指数公式计算相关矩阵,以及Ward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上述124个基本单元的哺乳类和植物分布相似性聚类图,从而最终得到一个新的定量化的、更具客观性和实用意义的中国生物地理区划系统,以及关于中国生物地理区划的许多重要结论。该区划包括4个区域(8个亚区域)、27个生物地理区和124个生物地理单元。采用从基本单元到高级区划的研究方法,在生物地理区划研究领域,这是一种方法学上的尝试,利用物种的分布相似性聚类结果来帮助确定区划界线,减少了对研究者自身所拥有的物种及生态学知识及经验的依赖,因而更具有客观性,较少掺杂研究者的主观臆断。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生物门类区划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穿山甲种群概况及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立  李麒麟  孙戈  罗述金 《生物学通报》2010,45(9):1-4,F0004
穿山甲(Manis spp.)是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定为濒危(EN)等级的物种。由于近20年来的乱捕滥猎和栖息地的丧失,该物种的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直至枯竭的边缘。通过分析我国穿山甲野外种群现状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该物种的保护策略,为相关国际公约和我国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对该物种保护等级的调整提供依据,以期为科学制定我国野生穿山甲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参考和保护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生物资源丰富,但就自然状态而言,已受人类活动影响。眼下重要的是要展示当地仍有的重要物种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问题并不是保护区缺乏数据,因为他们已经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并得到长长的当地物种名录。然而,虽然井冈山具有自己的特有种,但是其他地方也有自己的特有种。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长长的名录中梳理出一些具有闪光点或独特品质的物种,借以显示为什么井冈山应该特殊对待。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云南石灰岩山地森林系统中受到威胁的董棕的森林特征和种群结构 别具魅力的董棕(Caryota obtusa)属于棕榈科(Arecaceae)的树种,在中国西南地区、印度、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有自然分布。董棕是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且受到人为活动威胁的物种,其在云南的一些石灰岩山地乔木层占据优势。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在云南石灰岩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董棕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种群现状及其更新动态。为了全面深入的调查董棕群落,我们在云南南部10个县设置56个样方。根据样方数据,我们分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物种组成和种群结构,并对当地村民进行问卷采访记录了长期以来人为活动对董棕林的干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董棕棕榈林分布在石灰岩山坡和沟谷,有7个群落类型。每个群落的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林床。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各群落类型的木本物种和草本物种的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均在2.1–3.8。董棕在胸径级上的分布为多峰型,属间歇性更新,且依赖于一定的自然干扰,董棕小树主要在无人为干扰或人为干扰小的群落中出现,重度人为干扰严重地阻碍了董棕的更新,其次的中度人为干扰也给董棕的更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人和计算机组成的人机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传递、运用等。目的在于利用信息对管理活动进行控制,辅助实现各项管理目标。计算机在信息管理中的最初应用仅限于数据处理领域。而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在数据处理、信息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尤以信息处理最为广泛,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科学管理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物种栖息地而划定和管理的最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区域,这些区域对傈护生物多样性、拯救濒危物种、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自然  相似文献   

12.
科研快讯     
<正>《自然》:并非所有物种都因衰老而加速死亡欧登塞市南丹麦大学生物学家Owen Jones 12月8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针对46个物种的标准人口统计学模式的对比表明,物种关于"老龄化战略"的巨大多样性挑战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化不可避免地导致衰老,或死亡率和繁殖力恶化的概念。孔雀鱼、水蚤只能活数天或数周,但它们通常与更长寿的动物一样,例如人类,死亡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大幅增加。然而其他一些动物,例  相似文献   

13.
海岛矿区岩质边坡植物群落演替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植物群落调查,采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结合DCA排序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了舟山海岛矿区岩质边坡植物物种构成特征,研究了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3个植物群落演替阶段(草本植物群落阶段、灌丛群落阶段和灌乔群落阶段);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上升,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逐渐升高;具有矿区特殊生境适应性的植物配置在边坡植被恢复进程中与自然植被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演替过程依次为迁入物种生长期、迁入物种与人工导入种竞争期、迁入物种与人工导入种稳定共存期;人工导入群落演替后期的植物种大大加速了群落演替进程;合理的植物配置更能促进群落向正演替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绿春县,采用网扫法调查了培育云南紫胶虫5年的天然次生林(样地Ⅰ)和培育3年(样地Ⅱ)、1年(样地Ⅲ)及未培育紫胶虫(样地Ⅳ)的人工林中的蝽类昆虫群落。共采集蝽类昆虫423头,隶属于7科,47种。4个样地蝽类昆虫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各不相同。天然次生林蝽类物种组成丰富,条棘缘蝽占有较突出优势而导致多样性不高;人工林中,样地IV蝽类物种最丰富,优势度最低,均匀度和多样性最高;样地III次之;样地II物种最贫乏,优势度最高,均匀度和多样性最低。可见,紫胶虫与其栖境内蝽类的竞争将导致蝽类昆虫群落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下降。  相似文献   

15.
物种分布区表征物种所能分布的最大面积和最大范围,是物种重要的生态学和进化学特征,是生态学和生物地理相关学科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近20年来,基于更精确的数据和更先进的分析技术,物种分布区研究非常繁荣.在不同尺度、区域和类群的研究发现,物种分布区差异巨大,小分布区的物种多于大分布区的物种,物种分布区特征受物种扩散能力、种群密度、个体大小、气候、地形及土壤等因子的影响.在将来的研究中,需要更精确的大尺度物种分布数据,以生物自然地理区为研究对象,来探索物种分布区的格局及成因.物种分布区可以作为物种濒危状况的一个指示特征,指导保育策略的制定,但是具体的应用方式还需要在典型物种和典型区域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对红树植物无瓣海桑、海桑、秋茄3种人工林群落动态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无瓣海桑群落和海桑群落的乔木层明显分为上层和中层两个亚层,上层木为无瓣海桑或海桑,中层木主要为秋茄和桐花树;秋茄群落的乔木层为单一层次,基本由秋茄组成.在无瓣海桑群落和海桑群落中,优势种群无瓣海桑或海桑仅有高龄级个体存在,未出现自然更新现象;秋茄和桐花树为旺盛增长种群,有可能成为优势种群,表明无瓣海桑和海桑为先锋造林树种,在裸滩种植可以促进其它红树植物的天然定居生长;在秋茄群落中,秋茄为旺盛增长种群,能够自然:更新演替,桐花树和海莲属初生增长种群.无瓣海桑群落和海桑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指标较接近,基本包含秋茄群落中的主要物种秋茄、桐花和海莲。表明无瓣海桑和海桑能与这些物种协调共生,同时种植无瓣海桑或海桑可以形成多样化的红树林群落;无瓣海桑群落和海桑群落在形成初期,种植密度较大时,物种多样性较高;密度相近时。形成初期随林龄的增加。其物种多样性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7.
鸟类和其他动物经常死于车撞, 每年因车撞而死亡的个体可达数百万只。为什么有的物种比其他物种更易于死于车撞的问题,迄今未研究过。该文推测物种本身所具有的冒险行为可能是这些物种的某些个体更常死于车撞的一个原因。此外,不同物种个体在公路上的行为、个体数量、栖息地偏好、繁殖社会性以及健康状况都可能是影响个体车撞风险的潜在因素。2001—2006 年,对丹麦一个农村地区进行定期统计取样, 得到该地区不同种鸟类个体被车撞死事件发生的频率,以及周边环境中 50 种鸟类的个体数量数据, 并利用这些数据来检验我们的预测。车撞频率随鸟类个体数量线性增加和位于道路上或者低空飞越道路的个体所占比例增加,这两个因素几乎无法解释鸟类车撞频率差异。在考虑到丰富度这个因素后,发现那些鸟类惊飞距离短、面对潜在危险而更具有冒险性的物种个体更易遭遇车撞而亡。另外, 独居的物种、疟原虫感染率高的物种及因体型大而拥有大法氏囊的物种个体死于车撞的频率更高。这些发现表明, 一系列反映冒险行为、视敏度和健康状况的因子导致某些鸟类物种易受到车撞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金佛山方竹经营对扁刺栲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种群结构的影响,该研究以金佛山的扁刺栲自然群落和金佛山方竹经营群落为对象,分析了两类群落的物种组成特征、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种群结构。结果表明:(1)两种群落内共记录维管束植物84种,隶属于40科63属,以樟科、蔷薇科、壳斗科、山茶科物种为主; 扁刺栲为群落优势种,中华木荷和灰柯为次优势种,金佛山方竹为灌木层优势种,扁刺栲群落组成与亚热带其他地区的扁刺栲群落组成相似。(2)金佛山方竹经营群落的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自然群落,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显著低于自然群落。(3)扁刺栲和灰柯在自然群落中为稳定型种群,而在金佛山方竹经营群落中为衰退型种群,中华木荷在两类群落中均为衰退型种群。(4)自然群落中扁刺栲、中华木荷、灰柯种群的萌枝率、有萌个体率和幼苗相对优势度均高于金佛山方竹经营群落。综上认为,金佛山方竹经营对金佛山扁刺栲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并显著影响扁刺栲群落优势种种群更新和维持。  相似文献   

19.
遂渝铁路边坡草本植物多样性季节动态和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倩  艾应伟  裴娟  刘浩  李伟  答竹君  郭培俊 《生态学报》2010,30(24):6892-6900
以遂渝铁路边坡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自然边坡为对照,分别于2008年9月、12月、2009年3月和6月对其进行植物调查。采用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等指标评价不同季节、坡位和植被类型条件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铁路边坡坡中物种丰富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P<0.05),以秋季最大为2376;铁路边坡各坡位草本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也呈现显著季节性变化(P<0.05),且变化规律一致:春季>夏季>冬季>秋季;与铁路边坡不同,自然边坡草本植物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不明显(P>0.05)。在空间分布上,坡位对铁路边坡物种丰富度影响显著(P<0.05),其中,夏季坡上植物丰富度最大为2.164,春季、秋季和冬季丰富度最大值均在坡中最大,分别为2.261、2.376和1.983;坡位仅对自然边坡秋季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影响显著(P<0.05),其中,物种丰富度表现为坡上>坡下>坡中,而均匀度为坡中>坡上>坡下。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也有较大差异,自然边坡物种多样性明显大于铁路边坡,总体上自然边坡植被恢复优于铁路边坡。因此,加强对植被恢复的管理是铁路边坡生态恢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生物系统学与自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德成 《生物多样性》1997,5(2):132-134
生物系统学的知识是自然监测和保护的基础。随着自然保护观念由强调重点物种或代表性生态系统保护转向强调保护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生物系统学将在自然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