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藏东南部金珠藏布流域虎的数量和分布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明  李寿昌 《兽类学报》1998,18(2):81-86
采用F检验和t检验的方法,对西藏东南部金珠藏布流域野外收集的孟加拉虎足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统计结果得到虎的6个个体样本,结合在当地的大量访查工作,确证了该流域至少有5只虎的分布。另外嘎隆藏布流域发现1只虎的踪迹。金珠藏布流域虎的活动小区有一定重叠,说明它们可能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对金珠藏布流域及邻近地区虎的活动情况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虎的分布和数量自70年代以来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
孟加拉虎曾在西藏墨脱县各乡镇均有分布记录,但自2002年后该地区未见确认报道。2013—2018年间,我们利用红外相机技术、信息网络收集法和足迹鉴定法调查了墨脱县孟加拉虎的9个潜在分布区域。结果显示,墨脱县仅存1~3只孟加拉虎非定居个体,仅在旱季(每年10月至来年3月)游荡活动于背崩乡、墨脱镇雅鲁藏布江南岸区,以及格当乡金珠藏布南岸区。该区域内孟加拉虎的保护前景不容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以加强针对野生孟加拉虎的保护:(1)继续加强虎的基础性监测;(2)加强针对偷盗猎活动的野外巡护与执法管理;(3)加强对原始森林的保护;(4)改善原住民生计,加强宣传教育,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5)恢复与建立景观廊道,改善栖息地连通性,以促进虎的自然扩散;(6)加强不同机构与参与方之间的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3.
西藏墨脱格当乡野生虎捕食家畜现状与保护建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曾经在西藏东南的阔叶林中广泛分布的孟加拉虎,目前仅有一个小种群残留在墨脱县境内。2000年5-6月间,在大型家畜遭受野生虎捕食最严重的墨脱县格当乡展开调查,试图寻找减轻虎害的方法。结果表明:1994-1995年虎的捕食率达到最高,对牛和骡马的捕食率分别是17.9%和9.4%;但1996年后,捕食率分别降低到7.8%和1.8%,这可能与1996年当地曾捕杀过一头虎有关。1993-1999年间,全乡牛的数量下降了11%,但骡马数量上升了23%,这是因为当地为增加运输能力而从别处购得骡马。据反映,目前格当乡境内大约有4-5头虎。1997年和1999年,均见母虎和小虎同行,说明该种群尚有繁殖。在抽样的21户居民家中,1999年4月到2000年5月间,66.6%的人家有大型牲畜遭虎捕杀,共损失牛27头,马12匹,而自1993年以来,21户中共有18户(85.8%),有牲畜被杀记录,共计损失117头。其中对牛的捕食率达19.7%,对马达11.9%,平均每户损失牛1.2头,骡马0.5匹。非法狩猎减少了虎的猎物如野猪、羚牛等的数量,是老虎转向家畜的主要原因之一。虎害已对格当乡群众的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但格当乡以及周边地区保护着中国最后的野生孟加拉虎种群,为确保虎的长期生存同时减少人-虎冲突,建议改变目前放牧方式,尽可能联合放牧、增加看护;改善放牧地条件,清除牧场周围蕨草丛;减少对羚牛等有蹄类的猎杀,以减少对老虎猎物种群的破坏;对部分家畜移入棚内试行圈养,既保护家畜,又提高乳制品产量和增加农家肥料;实行多种经营方法,建议养一些山羊和家禽;政府应该帮助安置好部分愿意外迁的居民,这样既满足这些居民的需要,同时也减轻对当地野生动物种群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植物杂志》2009,(9):78-78
据媒体近日报道,一只名叫“法尔达”的纯白孟加拉虎在非洲出生,目前它已长到6个月大。这只与众不同的小老虎天生身上没有斑纹。  相似文献   

5.
孟加拉虎粪便放线菌的分离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有效分离动物粪便放线菌的方法,认识孟加拉虎粪便放线菌的多样性。【方法】从预处理、抑制剂、培养基三个方面考虑,采用平板稀释的分离方法。用细菌通用引物扩增获得放线菌菌株的16SrRNA基因,根据系统发育分析进行鉴定。【结果】孟加拉虎粪便样品中,可培养放线菌的菌落平均数量为1.10×108cfu/g(粪便湿重);对分离到的110株纯培养放线菌的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分布于10个科、12个属,主要是一些菌丝分化程度低的放线菌,如:Arthrobacter、Dietzia、Kocuria、Corynebacterium、Microbacterium等;产丝的放线菌主要以Streptomyces占优势,约占分离到放线菌总数的64%。【结论】干热处理粪便样品可以大大提高放线菌的出菌率;添加多种抑制剂及不含天然成分的组合培养基较适合粪便放线菌的分离;孟加拉虎粪便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较丰富。本研究提供的分离动物粪便放线菌的有效方法,为动物粪便放线菌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栗喉蜂虎捕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闯  韩联宪  岩道 《四川动物》2012,31(3):439-442
2010年4~5月和2011年4~6月,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云南省保山市潞江镇怒江河谷栗喉蜂虎捕食差异进行了观察。对栗喉蜂虎雌性成年鸟、雄性成年鸟、青年鸟捕食种类、数量、成功率、食物组成、食物资源量、处理食物成功率及处理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栗喉蜂虎捕食种类包括7类昆虫,以膜翅目Hymenoptera、蜻蜓目Odonate、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为主;成年雄鸟捕食频次高于成年雌鸟和青年鸟;成年鸟与青年鸟处理食物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但二者捕食成功率和处理食物时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姜雅风 《四川动物》2002,21(1):29-31
本文报道了虎斑颈槽蛇的行为。虎斑颈槽蛇一般栖息在水域附近。在辽宁省西部地区,10月份陆续进入冬眠,翌年4月醒眠。以无尾两栖动物为食,采用偷袭和伏击方式捕食。有回缩、逃遁、藏匿和威吓等反捕行为。  相似文献   

8.
罗述金 《生物学通报》2010,45(1):1-5,F0004
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曾广泛分布在亚洲13个国家。但由于栖息地的丧失、猎物数量减少以及人类的捕杀,其野生种群已经从一个世纪前的超过10万只锐减到目前的3000~5000只。中国境内分布着4个野生亚种,对于世界范围的老虎保护有着重要作用。建立连接破碎化栖息地的生物走廊带、杜绝由于虎制品贸易消费而造成的疯狂盗猎、有效地保护好老虎残存的自然栖息地及其中的有蹄类猎物种群是维持老虎野外种群持续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裸趾虎类研究的概况和研究西藏地区此类物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丕鹏  陆宇燕 《四川动物》2005,24(3):263-267
结合200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和沈阳师范大学进行的西藏考察,本文简述了裸趾虎研究的进展和现状,重点讨论了我国西藏地区的裸趾虎研究问题,并论述了开展该地区裸趾虎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丁瑞华  卿足平 《四川动物》1994,13(1):152-154
虎嘉鱼是我国珍稀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本文对虎嘉鱼分布区域及变化进行调查.分布区变化很大,正在进一步缩小。  相似文献   

11.
对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河谷地区热带森林植被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论述了造成该地区热带植被概况及其被破坏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对该地区植被在次生演替的各个时期植被种类成分的变化,群落结构,建群种生长速度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如下:A.自然因素导致的次生演替主要经历了下列6个价段:(1)尼泊尔桤木(Alnusnepolensis)阶段;(2)尼泊尔桤术单优群落阶段;(3)原生植被主要树种侵入阶段;(4)尼泊尔桤木林衰退阶段;(5)原生植被恢复阶段;(6)原生植被建立阶段。B.人为因素导致的次生演替主要经历有下列5个阶段:(1)高大禾草或热带高草阶段;(2)野芭蕉侵入生长阶段;(3)喜阳树种侵入或恢复生长阶段;(4)杂木林阶段;(5)原生植被恢复及建立阶段。最后讨论了植被次生演替规律对自然植物区系的影响和对治理山地,保护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及发展生产的重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