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其它药剂     
<正> 854145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对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应用[英]/Young,L.S.//In-fection.-1984,12(4).-303~307[译自DBA,1984,3(22),84-10607]讨论了用于传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单克隆抗体生产的基本技术和原则。最好的研究系统涉及BALB/c小鼠脾细胞在抗原刺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一理想的动物模型来模拟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状态,为探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全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平台。方法:采用抗鼠-CD122抗体注射NOD/SCID小鼠进行预处理,通过尾静脉注射9例不同病例的白血病细胞,以及1株T-ALL细胞系。通过检测小鼠体内白血病细胞及脏器白血病细胞浸润情况,观察白血病细胞植入。将白血病细胞进行二次移植,观察移植稳定性。对白血病动物模型进行药物处理,观察小鼠生存期,模拟人体治疗反应。结果:有4例病例的细胞及T-ALL细胞株成功植入。流式细胞检测显示受体小鼠体内较多比例人CD45+细胞表达,免疫组化显示CD45+细胞浸润小鼠不同脏器,系列移植也获得成功。体内药物处理显示地塞米松能延长小鼠的生存期,与临床观察相一致。结论:成功建立经抗鼠CD122单抗预处理的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具有原发疾病的所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CD34+ CD38-细胞移植到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白血病的可行性、自我更新与增殖潜能.方法 分选并鉴定ALL患者骨髓CD34+ CD38-细胞及对照CD34- CD38+细胞后,经尾静脉分别注射104个细胞于亚致死剂量射线照射的NOD/SCID小鼠体内,连续监测小鼠状态以及外周血血象改变,对濒死或死亡小鼠进行骨髓检查、肝脾病理学检查.结果 接种从ALL患者分选的CD34+ CD38-细胞到NOD/SCID小鼠体内后4周,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上升,到8周左右达高峰,约15×109~20× 109/L,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多.骨髓象显示以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增生为主,约为40%,且肝脾组织也有白细胞浸润,明显高于接种了对照组CD34- CD38+细胞的NOD/SCID小鼠.结论 ALL患者CD34+CD38-细胞可以成功移植NOD/SCID 小鼠,在小鼠体内增殖形成白血病,说明该群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的潜能,可作为探索白血病起始细胞研究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IL -1 2在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以小鼠FBL -3红白血病细胞为实验模型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电镜等 ,观察了IL -1 2对FBL- 3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FBL -3细胞经 2 0 0U/mLIL- 1 2作用 48h后 ,S期DNA合成水平显著下降 ,单核细胞的特异性标志CD1 4表达水平明显增加 ,NBT+细胞率升高 ;IL -1 2作用 72h后 ,树突状细胞的特异性标志 33D1和NLDC1 45表达水平显著增加 ,MHC Ⅱ ,B7- 1 ,B7 -2和VCAM 1表达水平增加 .观察IL -1 2处理后FBL -3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可见两类细胞 :一是表面有许多皱褶 ,胞浆中有丰富的溶酶体 ;另一种细胞表面呈绒毛状 ,有许多树突状突起 ,线粒体发达 ,细胞核呈分叶状 .IL -1 2处理后的FBL -3细胞 ,能够明显刺激静息的T淋巴细胞增殖 .表明 ,IL -1 2可诱导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向单核细胞及树突状细胞方向分化 ,具有了抗原提呈功能 ,为应用IL -1 2治疗白血病提供了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852451小鼠a千扰素基因在染色体中的定位[英〕/Lovett,M.…了EMBOJ一1984,3(7)一1643~1646〔译自DBA,1984,3(18),84一08593〕 鉴于小白鼠是研究千扰素抗病毒、抗肿瘤和其他生物调节作用的一个重要模型,所以了解小鼠干扰素基因的结构、数目和定位是很重要的。小鼠a一干扰素结构基因在染色体中的定位是采用中国地鼠x小鼠体细胞的杂交细胞的DNA与同位素标记的小鼠a一干扰素的cDNA的杂交试验来确定的。杂交细胞是用小鼠脾细胞或腹腔巨噬细胞与中国地鼠细胞系380一6经聚乙二醇融合而获得的。从杂交细胞和小鼠脾细胞分离的高分子量DN-A用H…  相似文献   

6.
专性胞内寄生的黑龙江立克次体是远东斑点热的病原体,外膜蛋白B(OmpB)是其最主要的表面蛋白抗原.本研究将黑龙江立克次体ompB基因分成4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制备出4个重组OmpB抗原(OmpB-P1,OmpB-P2,OmpB-P3和OmpB-P4).将4个重组OmpB抗原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C3H/HeN小鼠树突状细胞,再将这些抗原激活树突状细胞分别腹腔接种正常C3H/HeN小鼠.接种第14天用黑龙江立克次体攻击小鼠,7天后活杀小鼠并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主要脏器的立克次体的载量.结果显示,OmpB-P2,OmpB-P3或OmpB-P4激活树突状细胞受体小鼠的立克次体载量显著低于OmpB-P1激活树突状细胞受体小鼠.将不同抗原激活小鼠树突状细胞分别与同源抗原激活小鼠树突状细胞受体小鼠的CD4+和CD8+T细胞体外共培养.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共培养后CD4+和CD8+T细胞的表面分子和细胞因子表达,结果显示,OmpB-P2,OmpB-P3或OmpB-P4抗原激活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的CD4+或CD8+T细胞的CD69表达水平高于OmpB-P1激活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的T细胞.此外,OmpB-P2,OmpB-P3或OmpB-P4激活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的CD4+或CD8+T细胞的TNF-?和IFN-?水平均显著高于OmpB-P1激活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的T细胞.本研究结果表明,OmpB-P2,OmpB-P3或OmpB-P4为保护性抗原,其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可以有效地诱导T淋巴细胞活化,使CD4+T细胞和CD8+T细胞分别向Th1细胞和Tc1细胞分化,产生高水平TNF-?和IFN-?共同对抗立克次体感染.  相似文献   

7.
基因工程     
<正> 852571链霉菌噬菌体载体的构建:硫链丝菌肽抗性基因(tsr)引入R4噬菌体[英]/Morino,T.…//Agric.Biol.Chem.-1984,48(8).-1985~1990[译自DBA,1984,3(23),84-10928]用焦磷酸浓缩法从R4-δ-2中分离出R4噬菌体的两个进一步缺失突变体R4-δ-21和  相似文献   

8.
细胞工程     
<正> 854296 抗结合于染色质之组蛋白 H5的独特抗原决定簇单克隆抗体[英]/Mendelson,E.…//Biochemistry.-1984,23(15).-3459~3466[译、自 DBA,1984,3(22),84-10835]用混和于弗氏完全佐剂的纯染色体组蛋白 H5腹腔注射雌性 BALB/c 小鼠。每周用  相似文献   

9.
细胞工程     
<正> 854739 L-脯氨酸是肝细胞培养生长的必需氨基酸[英]/Nakamura,T…//Biochem.Biophys.Res.Commun.-1984,122(3).-884~891[译自 DBA,1984,3(21),84-10326]  相似文献   

10.
p18INK4C属于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其突变或缺失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如T细胞白血病,但目前关于p18调控T细胞发育及功能的研究还鲜有报道,其调控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利用p18基因敲除(p18KO)小鼠,系统地研究了胸腺中T细胞的早期发育及成熟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功能,并利用逆转录病毒的方法在Lin?造血干祖细胞上过表达p18,移植4个月后检测其对T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p18的缺失对胸腺T细胞的早期发育影响不明显,但随着p18KO小鼠周龄的增加会促进CD4+CD8+双阳性T细胞的数量,此外,p18还通过影响CD3+成熟T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及IFN-?,GATA3,Tbx21和Foxp3等的表达增强脾脏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进一步在造血干祖细胞上过表达p18后会影响T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进而纠正T细胞在数量上的异常.本研究阐释了p18在T细胞早期发育及后期活化中的调控机制,并证实可通过在干祖细胞水平改变p18的表达进而影响T细胞的分化,这对p18调控T细胞功能异常及参与T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853162细胞分裂素在玉米雄穗培养成正常小穗的发育过程中的相对效应[英]/Polow-ick,P.L.…//Can.J.Bot.-1984,62,(4).-830~834[译自DBA,1984,3(17),84-08204]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树突状细胞体外大量扩增及树突状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重组小鼠白介素-4(rmIL-4)和重组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rm TNF-α)体外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DC,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分子,并应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经体外诱导培养第2天即可见大量细胞集落形成;培养至第9天,DC成熟,具有典型的形态,同时DC可以显著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结论:体外诱导培养可以获得大量小鼠骨髓来源的DC,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细胞工程     
<正> 853037抗神经元γ-γ烯醇化酶专一性单克隆抗体免疫测定法的性质和应用[英]/Ki-mura,S.…//Biochem.Biophys.ActaG.-1984,799(3).-252~259[译自DBA,1984,3(18),84-08812]本文报告了抗人和牛γ-γ烯醇化酶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与特性。用纯化的人或牛γ-γ烯醇化酶皮下注射免疫6~8周龄的BALB/c小鼠,重复免疫7次,每周1次。最后以腹  相似文献   

14.
<正> 854133 用T细胞杂交瘤生产γ-干扰素[英]/Grane,I.…//Immunology.-1984,53(4).-855~859[译自DBA,1985,4(3),85-01206]由粉碎的木菠萝种籽中提取植物血凝素夹可宁,用它来刺激从健康成人末稍血液所取得的单核细胞(PBMC)及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5.
针对诸如单纯疱疹病毒2(HSV-2)这类分布广泛并可感染全球大部分人口的病毒类病原体,人们一直迫切地需要无化学及生物成分的安全佐剂以加强疫苗的免疫原性。在此研究中,研究者考察了在生殖器疱疹B6小鼠模型中激光佐剂辅助肽(LAP)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保护性效力。LAP疫苗及其无激光肽(LFP)疫苗类似物均含有与各种糖蛋白D CD4^+辅助T细胞表位(HSV-gD 49-89 )共价连接的免疫显性HSV-2糖蛋白B CD8^+T细胞表位(HSV-gB 498-505)。在用LAP进行皮内投递之前,下部被剃的B6或CD11c/eYFP转基因小鼠首先接受5%咪喹莫特乳膏的局部处理,然后将其暴露于采用FDA认可的非烧蚀二极管的激光中持续60秒。  相似文献   

16.
犬干扰素-γcDNA的克隆及其在鼠骨髓瘤细胞(SP2/O)中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扰素(IFN)是由脊椎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分泌型糖蛋白,它具有广谱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应答的作用[1].干扰素可分为Ⅰ型和Ⅱ型,Ⅱ型干扰素又称为干扰素-γ(IFN-γ)或免疫干扰素,主要由抗原刺激CD4+和CD8+T细胞所产生2].IFN-γ可使Mφ功能亢进,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在免疫应答中十分重要[3].  相似文献   

17.
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细胞免疫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H5N1病毒感染BALB/c的小鼠模型的细胞免疫动态变化,探讨病毒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CD3+T、CD4+T、CD8+T等细胞免疫变化。[结果]感染H5N1病毒的小鼠血液中CD3+T、CD4+T、CD8+T细胞数量下降(P<0.05),脾脏中T细胞数量下降的趋势与血液相同,CD4+T/CD8+T的比例上升,只是两者的时间有所差别。[结论]说明病毒对细胞免疫T细胞数量影响较大,而且CD8+T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反应了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并且彼此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8.
细胞工程     
<正> 853881 区别poly(ADP-Rib)不同结构的单克隆抗体[英]/Kawamitsu,H.…//Biochemistry.-1984,23(16).-3603~3609[译自DBA,1984,3(24),84-11867]以混于甲基化牛血清白蛋白中、并用弗氏完全佐剂乳化的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po-ly(ADP-Rib)]为抗原,对BALB/c小鼠进行3次腹腔免疫注射。用聚乙二醇(PEG)  相似文献   

19.
从基因水平探讨蛋氨酸脑啡肽对小鼠CD4'T细胞mRNA转录的影响。6~8周龄BALB/c雌性小鼠体内、外不同浓度MEK刺激。采用RT-PCR技术检测mRNA,所得不同浓度MEK刺激的CD4+T细胞mRNA和β-actin条带密度比值作为相对表达强度,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4mg/mLMEK体内刺激及10-9~10-12mol/mL的MEK体外刺激促进小鼠CD4'T细胞mRNA转录;10-1~10-8mol/mL的MEK抑制小鼠CD4+T细胞mRNA的转录。10-13~10-14mol/mL的MEK对小鼠CD4'T细胞mRNA的转录无明显变化。适量浓度的MEK体内、外刺激能促进小鼠CD4+T细胞mRNA转录的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20.
<正>854884 植物细胞在高盐浓度下代谢能量的消耗[英]/Rains,D.W.//Calil.Agric.-1984,38(10).-22[译自 DBA,1985,4(6),85-02908]植物处在高盐浓度环境中时,在与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