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在整理采自辽宁省新宾县鼩鼱属(Sorex)标本时,发现小鼩鼱(S.inutus Linnaeus,1766)为辽宁省新纪录。主要特征为上颌第二单尖齿小于第一、三单尖齿,第五单尖齿小,约为第四单尖齿的2/3高。下颌门齿向前延伸甚长,其上切缘有3个深缺刻,犬齿小,是下前臼齿2/3高。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横道河子地区发现细鼩鼱(食虫目:鼩鼱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整理采自黑龙江省横道河子地区(44°48′44″N,129°02′04″E,海拔740 m)鼩鼱属(Sorex)标本时,1号雌性标本经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细鼩鼱(Sorex gracillimus Thomas,1907),其为黑龙江省正式记录。主要特征为颅骨近圆形;吻十分狭长;上颌门齿后尖大于前尖;上颌单尖齿逐一渐小。下颌门齿向前延伸甚长,其上切缘有4个尖齿,3个深缺刻,犬齿小,是前臼齿1/2高。对其头骨指标进行测量,颅基长为13.29 mm,颅高为4.25 mm,眶间距为2.31 mm,脑颅宽为7.84 mm,上齿列长为6.23 mm。标本的1 140 bp的Cyt b全序列与已知细鼩鼱样本的相似度为96%,与中鼩鼱(S.caecutiens)和小鼩鼱(S.minutus)的相似度分别为91%和89%。 相似文献
3.
正扁颅鼩鼱(Sorex roboratus)隶属于食虫目(INSECTIVORA)鼩鼱科(Soricidae)鼩鼱属(Sorex),又称阿尔泰鼩鼱或西伯利亚鼩鼱,从前称S.vir,但是S.roboratus有优先权(Hoffmann,1985)。Wilson和Reeder(2005)认为其分布区域从俄罗斯东部的鄂毕河到乌苏里江,南部到阿尔泰山脉、蒙古北部和krai滨海边疆区。Hoffmann(1987)把扁颅鼩鼱作为可能分布于中国的两个鼩鼱类物种之一列于文中,王应祥(2003)在《中 相似文献
4.
5.
6.
在大兴安岭山脉呼中地区、塔河地区和呼伦湖地区,小兴安岭山脉萝北地区,长白山山脉横道河子地区、三道关地区、牡丹峰地区、凤凰山地区和新宾地区,对我国东北地区鼩鼱科动物进行调查。共获得686号标本,首先利用形态特征描述和形态测量进行形态学物种鉴定,然后利用mt DNA Cyt b基因全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使用ABGD软件进行分子生物学物种鉴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物种鉴定结果一致。证实东北地区鼩鼱科动物包括麝鼩属2种:大麝鼩(Crocidura lasiura)和山东小麝鼩(C. shantungensis);鼩鼱属9种:大鼩鼱(Sorex mirabilis)、中鼩鼱(S. caecutiens)、远东鼩鼱(S. isodon)、苔原鼩鼱(S. tundrensis)、长爪鼩鼱(S. unguiculatus)、栗齿鼩鼱(S. daphaenodon)、细鼩鼱(S. gracillimus)、扁颅鼩鼱(S. roboratus)和姬鼩鼱(S. minutissimus)。调查发现大麝鼩和山东小麝鼩同域分布,且更临近人类生活区。在我国东北地区,中鼩鼱、细鼩鼱和远东鼩鼱种群数量与分布范围较大,其它物种种群数量明显小于这3个物种;大鼩鼱和扁颅鼩鼱分布数量较小,苔原鼩鼱仅在呼伦湖地区被采集到,在此地与姬鼩鼱同域分布。栗齿鼩鼱仅在大兴安岭地区捕获到。文中测量各物种标本的外形(体重、头体长、尾长、尾长/头体长、后足长、耳长),及头骨(颅全长、颅基长、基长、脑颅宽、脑颅高、眶间宽、上齿列长、下齿列长、腭前部宽、腭后部宽),通过照片展示了鼩鼱属9个物种的颅骨形态特征,并给出每一物种的鉴别特征,作为东北地区鼩鼱科物种形态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2008 年8 月利用陷阱法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得了4 号鼩鼱类标本,个体皆小, 尾长小于32 mm,貌似姬鼩鼱,颅全长在16. 50 ~17.24 mm 之间,大于姬鼩鼱(15 mm)。为了确证该4 号标本的物种类型,本文测定了它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 b)基因全序列,结合从GenBank 下载的鼩鼱类序列构建系统进化关系。发现测定序列和下载苔原鼩鼱序列很好地聚在一起并形成单系。标本间及与下载的苔原鼩鼱间遗传距离小。从分子角度确证了标本为苔原鼩鼱,证实了苔原鼩鼱在中国的分布。本文对标本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发现我国土壤中稀有且重要的真菌资源。【方法】采用经典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方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一养殖场含有猪粪的土样中分离获得一赛多孢EM12901菌株。其主要鉴别特征是:在查氏培养基上,绒状,灰白色至淡棕色。分生孢子梗单生或分支;单生的分生孢子梗常退化为产孢细胞。产孢细胞顶生或侧生,透明至半透明,薄壁,柱状或轻微膨大的烧瓶状,(3.5-45.0)μm×(1.5-3.0)μm;分生孢子顶生或侧生,单生,透明至半透明,光滑,椭圆形、倒卵圆形或近柱状,(4.3-14.0)μm×(2.5-5.5)μm。【结论】基于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方法相结合鉴定,赛多孢EM12901菌株为我国一新记录种,桔黄赛多孢Scedosporium aurantiacum Gilgado,Cano,GenéGuarro。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越南防己科(Menispermaceae)一新记录种:短梗千金藤(Stephania brevipes Craib)。据文献记载,该种仅分布于泰国,现首次在越南发现其分布。本种与粪箕笃(S.longa Lour.)形态相近,但叶宽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扁圆形,雄花序小,腋生或生于无叶的茎上,总梗较短,花萼淡黄色,花瓣红紫色,内果皮外部沟数目较少而与后者不同。还提供了该种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图版、分布及生态学等信息。凭证标本保存在越南国立自然博物馆标本馆(VNMN)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14.
15.
长芒苋——中国苋属-新归化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记载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 S.Watson,一种原产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有毒植物,为中国归化杂草-新记录。 相似文献
16.
17.
原块菌属的分类界线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原鬼笔科Protophallaceae我国的一个新记录种──日本原块菌protuberanipponicaKobay.,原记载其分布于日本,近来在我国云南南部发现,属于东亚特有分布种。并讨论了原块菌属ProtuberaMoller的分类界线,同意前人把ProtophallusMurrill、ProtuberellaImaietKawamura和KobavasiaImaietKawamura作为原块菌属的异名;亦根据现代地理分布格局推断原块菌属原是一个热带、亚热带分布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