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丽的火炬鸡冠花艺工火炬鸡冠又名凤尾鸡冠(Celosiacristatavar.spicata)为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80厘米,茎粗壮,有棱,叶卵圆披针形,穗状花序由多数小花组成,形似火炬,是美丽的秋季观赏花卉。花期7—10月,常见栽培有大...  相似文献   

2.
毛宗铮   《广西植物》1989,9(1):1-11
我国银杉自1955年发现以来,陆续发现了它的新分布,至今已知在四省、区7个分布区的30多个分布点上,自然生长着银杉3200余株。它们是:广西花坪林区(越城岭南部)6个点有银杉1040抹,其中高5米以上的68株,1~5米的49株,1米以下的923株,最高21.1米,最大胸径83厘米;广西大瑶山4个点有银杉143株,其中高10米以上的94株,1~3米的3株,1米以下的46株,最高30米,最大胸径79.2厘米;湖南罗汉洞(越城岭北部)2个点有银杉58株,5米以上的有45株,最高18米,最大胸径43厘米;湖南罗霄山脉八面山有银杉707株,高1米以上的334株,最高24米,最大胸径46厘米;四川南川金佛山(大娄山东段北部)6个点有银杉527株,其中成年树400余株,最高17米,最大胸径50厘米;百枝山有银杉52株,最高8米,最大胸径27厘米;贵州道真沙河林区(大娄山东段南部)3处12个点有银杉729株,其中高5米以上的105株,2~5米的209株,1~2米的111株,1米以下的304株,最高18.8米,最大胸径48厘米;贵州桐梓白菁有银杉10株,高4~5米的2株,1~3米的6株,1米以下的2株。 银杉分布区范围自北纬24°5′~29°13′14″,东经107°10′~113°40′。其垂直分布自海拔940~1840米,金佛山银杉分布最高,为1600~1840米;罗汉洞银杉分布最低,为940~1060米。分布区内,年均温8.2°~17℃,绝对最低温  相似文献   

3.
鹅掌柴的无性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五加科常绿灌木,株高2—5米。叶形奇特,掌状复叶具小叶5—8枚,生长在长长的叶柄上,革质具光亮;茎微倾斜,枝条舒展,长势旺盛,是优良的室内观叶植物。现在南方各地,鹅掌柴栽培逐渐增多。 鹅掌柴栽培管理简便。一般能耐5℃左右的低温。适于栽培在肥沃、湿润、微酸性或中  相似文献   

4.
田菁,(Sesbania cannabina Retz)pers.)又名咸青,(豆劳)豆,系一年生豆科植物,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植株茎直立,分枝多,一般株高可达2—3米,主根粗大,可深达一米以上,根瘤多而大,固氮能力强,在生育期压青后,对抑盐,淋盐和培肥改土有显著功能。现为我国分布最广的一种绿肥作物,遍及20多个省区。我国北亚热带和部分中亚热带偏北地区栽培柑桔,常因冬季寒冷而导致柑桔发生虫害,因此低温是我国柑桔往北分布的限制因子。如  相似文献   

5.
银杏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27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栽培区域还在不断扩大。现将其边缘分布,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引种栽培之参考。 吉林 在南部的集安市80年代有零星引种,无冻害及病虫害。1983年临江市林业局从沈阳引入15株三年生银杏幼树,栽植于林业局大院内,1995年调查,树高5.2至6.3米,胸径7—8厘米,长势良好。 辽宁 沈阳市的银杏行道树生长良好。辽北开原市黄旗寨乡大寨村南庙沟(42°19′N,124°18′E)有引种100多年的银杏树4株,其中仅1株为雌,树高10米多,胸  相似文献   

6.
苏北海滨湿地互花米草种群繁殖方式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在江苏盐城新洋港滩涂由海向陆建立样地:光滩(Mudflat)、零星米草斑块(SAP)、稳定米草滩下边缘(SAFI)、2003年米草定居处(SAF03)、1989年米草定居处(SAF89)、碱蓬滩(SS)及禾草滩(Grass flat),在每个样地分别建立6个样方,构建原地栽培系统(长1 m×宽1 m×深0.7 m),其中3个用于无性繁殖体栽培,3个用于有性繁殖体栽培,对互花米草的种子萌发、无性分株及实生苗的定居、生长、繁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受海浪物理冲刷、淹水胁迫、受潮浸频率及土壤水分的影响,实验系统各样地种子萌发率均较低,只有样地SAFI处互花米草种子萌发率为17.8%,显著高于其他样地(P0.01)。SAP、SAFI、SAF03、SAF89和Grass flat处实验最初栽培的互花米草无性分株植株存活率较高(大于60.0%)且样地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Mudflat处无性分株存活率极低(7.8±2.2)%,SS处无性分株全部死亡(0.0%)。无性分株和实生苗相比较,除Mudflat和SS样地二者存活率接近,其余样地的无性分株成活率均远高于有性分株。(2)互花米草无性分株在SAP、SAFI和SAF89样地中的株高、叶长、叶数、叶宽和叶厚均较高;实生苗在SAFI处长势较好,其他样地植株矮小、基径细或者死亡。无性分株生长指标显著高于实生苗。(3)各样地成功定居的无性分株均有结实植株,而实生苗只有Mudflat和SAFI处结实。样地Mudflat、SAP、SAFI、SAF03、SAF89和Grass flat无性分株分蘖数分别为21.7、23.0、25.5、6.8、9.0和4.1,实生苗的分蘖数除在Mudflat处达到14.0外,在其他样地均未分蘖。(4)各样地互花米草的无性分株单株生物量显著大于实生苗。两种繁殖方式地上生物量分配都呈现出向海陆两边递减的趋势,而地下生物量分配表现出相反的情况。综合对比各项指标,可以看出,在研究区内互花米草无性繁殖方式的定居成功率、生长、繁殖等指标均优于有性繁殖方式。研究区内互花米草种群的维持和扩张以无性繁殖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7.
金银花植株上的一种药用真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是藜科准常绿灌木,是美国科洛拉多州立大学等单位,经过多年栽培试验、选育出的一种抗干旱、耐盐碱的优良树种,是我国西部荒漠盐碱土造林绿化和草场建设的新优树种。 四翅滨藜株高1米左右,灌木状多分枝,当年生枝绿色或绿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食用蕨类及其栽培与加工技术张志焱,刘长庆(泰安市菜篮子科技园泰安271000)(泰安市农业局)1.我国的主要食用蕨类1.1荚果蕨(Matteucciastruthiopteris)球子蕨科,株高1米,1-2回羽状复叶,较耐干旱,分布于我国东北...  相似文献   

9.
李红 《生命世界》2003,(3):15-16
紫花苜蓿(Medicao sativa)又名紫苜蓿,起源于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的高地,经“丝绸之路”首先传入我国西北地区。现在我国“三北”地区均有广泛分布,在南方的江淮流域也有种植,我国对紫花苜蓿的栽培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紫花苜蓿为豆科草本植物,多年生,一般寿命5—7年,长者可达25年。根系发达,主根粗长,入土深3—6米,最深可达10米,侧根上生有根瘤,根茎上产生茎枝,多分枝,株高100—150厘米,羽状三出复叶,小叶圆状倒卵形。总状花序腋生,具5—20小花,紫色或蓝紫色,花期一般持续1个月,虫媒异花授粉,荚果,螺旋形,每荚有2—8粒种…  相似文献   

10.
菊芋     
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俗称洋姜,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3米,有块茎。原产北美,我国各地都有零星栽培。菊手的块茎含水分72—87%,粗蛋白1.4—3.4%,粗脂肪0.9—1.7%,粗纤维1.0—3.1%,无氮浸出物7.0—19.4%、灰分1.6—3.4%,还含有钙、磷等。块茎所含菊糖,水解后形成的果糖,用于生产糖果、糕点。块茎可炒食或加工咸  相似文献   

11.
玫瑰茄(Hibisaus sabdariffa Linn.),又名山茄,国外常见的俗名有“罗塞耳”(Rsoelle)、“卡凯蒂”(Karkade)、“酸模”(Sorrel)等,亦有“希比斯克斯花”(Hibiscus flower)之称。玫瑰茄是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原产非洲①,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热带、亚热带地区。1940~1945年间引入福建②。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1964年开始试种,对其栽培方法和纤维、种子油等的利用进行过研究③。现闽南诸县已有生产性栽培,产品主要供外贸出口。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亦有栽培。玫瑰茄株高1—2米,茎淡紫色,叶异型,下部叶卵形而不分裂,上部叶掌状三深  相似文献   

12.
云南野生兜兰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 2 0 0 1年引种云南野生兜兰 1 3种 ,存苗 2万余株 ,在昆明园林植物园 (金殿 )兰圃栽培。具有引种成活率高、容易栽培、观赏价值高的优点 ,在养护管理实践中确立了一套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庐山植物园在1976-1981年,对我国引种栽培的日本柳杉开展了调查研究,探讨了日本柳杉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分布、生物学特性,繁殖和生长适应性。日本柳杉在我国已经引种驯化成功,并基本形成了一个适宜的栽培区。已在亚热带海拔700-1300米的中低山沟谷地区生长发育最好。这里是我国发展日本柳杉木材生产的基地。  相似文献   

14.
药用有毒植物商陆与美洲商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陆(Phytolaccaacinosa)是商陆科的一种民间应用、栽培历史悠久的药用有毒植物,又名苋陆、野萝卜、红苋菜等,除东北、内蒙古、青海、新疆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多见于山坡林下、林缘、路边、山沟、溪旁或灌丛中,房前屋后与田园也见栽培或逸生,喜生于土层深厚、湿润、疏松、肥沃土壤。商陆为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高达1-5米。主根肉质肥厚,倒圆锥形,外皮淡黄色。茎绿色或紫红色,多分枝,互生叶长椭圆形,长12—28厘米,宽5—15米,背面叶脉凸起,叶柄粗壮。总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直立。花被5…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笔者在福建省福安市境内一山涧阴湿的山坡上发现一处桫椤的生长地,有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30余株,其中茎高2米以上的有10多株。实地观测一株,茎高2.47米,胸高茎围65厘米,  相似文献   

16.
王莲(victoria amarzonica)系世界著名观赏植物,北京植物园于1959年首次引入我国,现在各地植物园多有栽培。王莲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通常多作一年生栽培,根茎粗壮,茎不明显,叶圆盘形、直径达1.5—2米,叶面深绿色,叶背棕红色,叶脉分枝处有强  相似文献   

17.
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是我国重要的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之一,在栽培过程中发生污染将为生产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为对实际生产中的斑玉蕈病害进行溯源和防控,本研究采集了一家大型生产企业在3个不同省市产地发生污染的菌种或子实体样品,结合分子测序和形态特征观察对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并通过平板对峙实验分析了菌株对斑玉蕈菌丝生长的影响。从样品中共分离得到了11株可疑致病微生物,包含10株细菌和1株真菌,分布于3个科7个属,优势科为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优势属为芽胞菌属Bacillus,其中2株细菌可能分别为芽孢杆菌属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新种。对峙实验显示7株细菌和1株真菌对相应宿主斑玉蕈菌株的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合生产过程,提出培养料的配制、灭菌和出菇管理阶段是斑玉蕈栽培中预防病害的3个关键控制点。在秋冬季气温较低时适当延长培养料的灭菌升温时间,在夏季菇房需要设备降温时加强对出菇过程中栽培环境尤其是水体的严格管理,有助于降低斑玉蕈工厂化栽培的病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庆元县百山祖乡斋郎村,原为斋郎乡所在地,海拔1000多米。村庄旁边至今仍保存着一个古树群,有柳杉、福建柏、圆拍、檫木等古树。其中一株檫木(Sassafrastsumu)高20米,胸围5.88米,冠福15×15米,立木材积约23.2米3(下图)。一株福建柏(Fokieniahodginsii)高27米,胸围3.77米,冠幅10米×10米,立木材积约15.6米3(右图)。堪称檫木王和福建柏王。这两株古树均将收载入《中国树木奇观》一书之中。浙江百山祖斋郎村古树@丁炳扬$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10012@程秋波$浙江省丽水地区林业局!323000…  相似文献   

19.
五倍子是倍蚜寄生在盐肤木、红麸杨、青麸杨等五倍子树植物叶背上的虫瘿,自然放养五倍子产量很低,近年来我们试验用盐肤木“矮丰8号”优株密植,按宽窄行定植,行距1×2米,株距1米,每亩定植500株。树高控制在2米以下,枝条开张控制在60厘米。矮化密植的优点是地面湿度和生态条件有利于蚜虫的冬奇主提灯藓、羊角藓的繁殖生长,为蚜虫越冬创造了最  相似文献   

20.
栽培菊花与矶菊属间杂交亲和性及F1结实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菊属栽培小菊‘奥运火炬’、‘意大利红’与亚菊属矶菊的杂交亲和性和结实性,以及杂种F1自交、回交和开放授粉的结实特性。结果表明:无论是以栽培菊花还是矶菊为母本,父本花粉在柱头上均能很好萌发,但结实率较低,‘奥运火炬’和矶菊杂交结实率为每花序3.72粒,‘意大利红’和矶菊正反交结实率分别为每花序1.20粒和0.87粒。回交组合(‘奥运火炬’×矶菊)F1ב奥运火炬’结实率为0~1.24粒;‘意大利红’与矶菊正反交F1无论是以‘意大利红’还是以矶菊为回交父本,结实率均较低,为0~1.37粒;‘早意大利红’和矶菊正反交F1自交不结实,‘奥运火炬’×矶菊杂种F1自交仅有少数单株有一定结实性,但在开放授粉条件下结实率均较高,最高达每花序47.5粒,说明F1雌配子发育良好,回交结实率低的原因可能在于远缘杂交障碍,而自交结实率低可能由自交不亲和机制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