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肠道菌群与肾功能损害及白蛋白尿短期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2型DN患者作为DN组并分为微量白蛋白尿患者(30~300 mg/24 h)和大量白蛋白尿患者(>300 mg/24 h),另取同期收治的尿白蛋白水平正常(<30 mg/24 h)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DM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对象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标Ace指数、 Simpson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及肠道菌群门水平的组成,根据2型DN组患者前后2次入院时尿白蛋白水平的变划分为白蛋白尿短期进展和未进展,分析2型DN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病情及白蛋白尿短期进展的关系。结果 DN组患者的肠道菌群Ace指数、Simpson指数及厚壁菌门占比均低于DM组和对照组,拟杆菌门占比高于DM组和对照组(均P<0.05),Chao1指数、Shannon指数以及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占比与DM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N组中大量白蛋白尿患者的Ace指数、Simpson指数及厚壁菌门占比低于微量白蛋白尿患者,拟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呼吸道菌群多样性与补体C3、C4及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HSP患儿96例,其中48例合并MP感染的患儿设为合并MP组,48例未合并MP感染的患儿设为HSP组。另外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儿童45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对象呼吸道菌群多样性,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及补体C3、C4水平,并分析呼吸道菌群多样性与免疫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合并MP组患儿呼吸道菌群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Shannon指数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HSP组患儿呼吸道菌群Simpson指数及Shannon指数与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MP组患儿血清Ig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升,IgM水平显著下降;HSP组患儿血清IgA、IgE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合并MP组患儿血清IgE、IgM水平显著低于HSP组(均P<0.05);而3组对象血清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MP组和HSP组患儿血清补体C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合并MP组患儿血清补体C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合并MP组患儿血清补体C3、C4水平均显著低于HSP组(均P<0.05)。IgM、IgE及补体、C3、C4水平与Simpson指数呈负相关,与Shannon指数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HSP合并MP感染患儿呼吸道菌群多样性与补体C3、C4及IgM、IgE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阴道菌群与子宫脱垂的相关性,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杭州市妇产科医院门诊或体检中心募集的30例子宫脱垂患者(研究组)和3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利用细菌16S rDNA扩增技术分析两组对象阴道菌群的组成特点,并利用LEfSe及LDA分析具有显著差异的菌群。结果 在属水平上,绝经前人群阴道Oribacterium、Xanthomonadaceae_unclassified在研究组的相对丰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绝经后人群阴道Finegoldia、Paracnuella、Clostridium_ⅩⅧ 在研究组的相对丰度大于对照组,Alterileibacterium、Ileibacterium、Microbacteriaceae_unclassified在研究组的相对丰度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对象阴道菌群丰度指数(Sobs、Chao、Ace)及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InvSimpso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中绝经前人群阴道菌群Sobs、Chao、Shannon、Invsimpson指数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使用肠道微生物组学技术探讨不同比例的肠内营养制剂对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道功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2/3标准剂量,观察组使用1/3标准剂量,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粪便菌群alpha多样性、7 d内血糖水平、胰岛素的使用总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IL-6、IL-10及IL-17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粪便菌群中的Ace指数、 Chao1指数、 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糖>10.0 mmol/L的次数和胰岛素使用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时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观察组发生并发症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及其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42例Lynch综合征患者作为Lynch组,并选取42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粪便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应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不同菌属拷贝数与糖脂代谢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Lynch组患者肠道菌群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均高于对照组,Simpson指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Lynch组患者HbA1c、TC、TG、LDL-C、FPG、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和apo-A1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Lynch组患者粪便中以变形菌门、肠球菌属、埃希菌属、消化链球菌属、韦荣球菌属、不动杆菌属为主要优势菌。Lynch组患者TG水平与乳杆菌属拷贝数呈负相关,与埃希菌属和韦荣球菌属拷贝数呈正相关(均P<0.05);HDL-C水平与乳杆菌属和布劳特菌属拷贝数呈正相关,与埃希菌属、韦荣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拷贝数呈负相关(均P<0.05);FPG水平与乳杆菌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47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脏并发症患者(糖尿病肾病组)和53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2型糖尿病组)作为研究对象,另将同期在我院行体检的4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3组对象粪便标本,提取并扩增粪便样本中细菌的16S rDNA,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6S rDNA进行测序,进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划分,并对比分析各样本的Alpha多样性及菌群门类组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独有的OTU有441个,2型糖尿病组独有的OTU有708个,对照组独有的OTU有559个,3组共有的OTU有1 847个。3组对象肠道菌群Ace、Chao1、Simpson和Shannon等指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肾病组、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对象肠道菌群Ace指数和Chao1指数依次升高,糖尿病肾病组和2型糖尿病组患者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3组对象肠道菌群主要组成门类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糖尿病肾病组、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对象肠道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依次升高。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肠道屏障和免疫细胞的相关性,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39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对象粪便样本及血液样本(研究组患者标本留取时间为使用抗生素之前),分析两组对象肠道菌群特征并对肠道屏障及免疫细胞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肠道菌群特征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CD4+T及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CD4+T/CD8+T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肠道菌群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而Simpson指数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假丁酸弧菌属、粪球菌属、毛螺菌属、普氏菌属为优势菌;而研究组对象肠道埃希菌属、肠球菌属、梭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粪芽胞菌属为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长、脂质代谢、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试验在基础饲料中用发酵豆粕分别替代0、10%、20%、30%和40%鱼粉, 用晶体氨基酸平衡各组间蛋氨酸与赖氨酸的差异, 配制成共5种等氮等能(CP47%, GE19 MJ/kg)的试验饲料, 分别为FM、FSM10、FSM20、FSM30和FSM40。将初始体重为(22.05±0.09)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成5组, 每组设3个重复, 养殖58d。生长试验结果表明: 各组之间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均无显著差异(P>0.05), 但替代组饲料系数(FCR)均显著高于FM对照组(P<0.05), FSM40组的存活率(SR)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DM)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脂质代谢方面结果显示, FSM30和FSM40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低于FM对照组(P<0.05), FSM40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HO)水平显著低于FM对照组(P<0.05)。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方面结果表明, FSM40组的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显著增加的变化(P<0.05)。对肠道菌群进行了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分析, 结果表明: 各组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指数(Sobs、Shannon、Simpson、Ace和Chao)无显著差异(P>0.05), 但OTU数量发生了变化。在门水平上, 优势菌群为软壁菌门(Tener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 而属水平上, 优势菌群为支原菌属(Mycoplama)、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FSM20组与FM对照组相比, 软壁菌门和支原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 变形菌门和邻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 在试验条件下, 大口黑鲈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20%鱼粉不会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脂质代谢、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且能显著降低肠道中邻单胞菌属在内的有害菌的相对丰度, 因此,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为2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脓毒症组38例患儿(严重脓毒症组16例、非严重脓毒症组22例)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白细胞(WBC)计数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非脓毒症组的40例患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脓毒症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及WBC计数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CRP水平对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显著高于WBC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均显著高于CRP和WBC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儿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非严重脓毒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血清CRP水平及WBC计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PCT可作为敏感性的鉴别诊断患儿脓毒症的血清学指标,其效果优于CRP和WBC计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咽部菌群特征。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37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AST)患者为AST组,选择同期我院2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每个对象于左侧扁桃体采集口咽拭子,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并对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结果AST组患者咽部菌群Ace指数、Chao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科水平上,AST组患者咽部葡萄球菌科和巴斯德菌科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均P<0.05)。属水平上,AST组患者咽部葡萄球菌属、嗜血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细菌培养结果显示,AST组患者咽部葡萄球菌属、嗜血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AST患者咽部菌群与健康人相比具有一定差异。AST患者的致病菌可能隶属于葡萄球菌属、嗜血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预后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凝血功能指标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0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与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60例非脓毒症患者(非脓毒症组)的临床资料,根据脓毒症组患者住院28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18例和死亡组42例,比较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以及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APACHE II评分以及凝血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以及凝血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与非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组的血清PCT和CRP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均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血清PCT和CRP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而PT和APTT均明显延长(均P<0.05)。Pearson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和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PT及APTT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异常升高,APACHEⅡ评分及凝血功能指标均与血清PCT和CRP水平呈正相关,检测血清PCT和CRP水平有助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related factor,TRAF)-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MCP)-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Soluble myeloid cell trigger receptor,s TREM)-1、白介素(Interleukin,IL)-33水平的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到2018年7月在我医院ICU病房进行诊治的脓毒症患者145例,分析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KI,SAKI)的发生情况,比较SAKI和非SAKI患者血清TRAF-6、MCP-1、s TREM-1、IL-33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TRAF-6、MCP-1、s TREM-1、IL-33含量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SAKI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45例患者中,发生SAKI者69例,发生率为47.6%。SAKI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体重指数、BUN、Scr与eGFR值与非SAKI组患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KI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TRAF-6、MCP-1、s TREM-1、IL-33含水平含量均显著高于非SAKI组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RAF-6、MCP-1、s TREM-1、IL-33水平与SAKI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Ⅱ)评分、序贯多器官功能障碍(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RAF-6、MCP-1、s TREM-1、IL-33水平升高均为影响S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TRAF-6、MCP-1、s TREM-1、IL-33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可能作为诊断和治疗SAKI的参考指标及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胃肠道穿孔感染性休克患者肠道菌群及其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6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胃肠道穿孔致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APACHEII评分分为A组(APACHEII评分<20分,n=67)和B组(APACHEII评分≥20分,n=43)。另选52例同期体检正常的健康者作为正常组。检测各组对象血中免疫细胞数、肠道微生物及血清CRP、PCT水平,并分析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CRP、PC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各组对象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D4^+细胞、CD4^+/CD8^+水平均为B组>A组>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对象肠道肠杆菌数量为B组>A组>正常组,双歧杆菌数量及B/E值均为B组A组>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双歧杆菌数量、B/E值与血清CRP、PCT分别呈负相关(r=-0.624,-0.746;-0.638,-0.757,均P<0.05)。结论胃肠道穿孔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以双歧杆菌减少和肠杆菌增加为主要特点的肠道菌群失衡,且双歧杆菌数量和B/E值与血清CRP、PCT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推测肠道菌群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预后的关系,并分析三者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我院于2016年8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0例开展回顾性研究,作为脓毒症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AA、PCT、CRP水平。根据脓毒症患儿1个月内的生存、死亡情况,分成生存组(n=42)、死亡组(n=1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SAA、PCT、CRP水平,经COX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AA、PCT、CRP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脓毒症组血清SAA、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器官障碍数量>2个、脓毒性休克患儿占比分别为55.56%、44.44%,显著高于生存组的19.05%、9.52%(P<0.05);死亡组入院后1 h内使用抗菌治疗患儿占比为38.89%,显著低于生存组的69.05%(P<0.05);死亡组血清SAA、PCT、CRP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器官障碍数量>2、脓毒性休克及血清SAA、PCT、CRP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而入院后1 h内使用抗菌治疗是脓毒症患儿死亡风险的保护性因素(P<0.05)。血清SAA、PCT、CRP单独及三者联合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0.780、0.761、0.912。结论:脓毒症患儿血清SAA、PCT、CRP明显升高,三者升高均为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且对脓毒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及转归脓毒症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级及转归脓毒症患者的血清中PCT、D-D和CRP水平、急性病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并分析脓毒症患者PCT、D-D、CRP水平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血清PCT、D-D和CRP水平、MPV、PDW、P-LCR、APACHEⅡ评分逐渐升高(P0.05),PLT逐渐降低(P0.05)。存活组患者血清PCT、D-D、CRP水平、MPV、PDW、P-LCR、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5),PLT高于死亡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D-D、CRP、MPV、PDW、P-LCR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P0.05),PLT与APACHE I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D-D、CRP及血小板相关指标可能参与了脓毒症的发展,通过检测其血清PCT、D-D、CRP水平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可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伴发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皮质醇(COR)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3例烧伤早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患者伴发脓毒症(脓毒症组),44例患者未伴发脓毒症(无脓毒症组),另选取30例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休克组(n=4)、严重脓毒症组(n=7)、一般脓毒症组(n=8),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3)和预后不良组(n=6)。动态检测并对比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结果:无脓毒症组、脓毒症组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脓毒症组高于无脓毒症组(P<0.05)。烧伤后7 d、11 d、15 d,脓毒症组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均高于无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休克组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高于严重脓毒症组、一般脓毒症组,且严重脓毒症组患者高于一般脓毒症组患者(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在烧伤早期伴发脓毒症患者中水平异常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上述指标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因子、炎症因子水平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II(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相同基础疾病非脓毒症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7(IL-27)]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根据脓毒症患者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25例、存活组51例,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并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血清氧化应激因子、炎症因子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MDA、PCT、CRP、IL-27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SOD、N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血清MDA、PCT、CRP、IL-27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血清SOD、NO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DA升高、SOD降低、NO降低、PCT升高、CRP升高、APACHEⅡ评分升高均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2.293、1.872、1.527、2.472、1.667、1.926,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MDA、PCT、CRP、IL-27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63、0.582、0.441、0.302,P<0.05),血清NO、SOD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301、-0.386,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MDA、PCT、CRP、IL-27与APACHEⅡ评分异常升高,血清NO、SOD异常降低,可能通过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患者病情及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46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3例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纳入急性期组,73例COPD缓解期患者纳入缓解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同时比较急性期组细菌感染与无细菌感染患者、不同肺功能分级的患者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期组与缓解期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急性期组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较缓解期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细菌感染组血清PCT、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细菌感染组(P0.05),而D-D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肺功能分级患者间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肺功能分级越高水平越高(P0.05)。结论:AECOPD患者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均显著的升高,三者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有利于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有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内毒素、降钙素原(PCT)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PCNL的患者7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源性脓毒症发生情况分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组(n=45)和非脓毒血症组(n=705)。检测PCNL术前血清内毒素、P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水平,并计算NLR。对比两组血清内毒素、PCT水平及NL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内毒素、PCT联合NLR预测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临床效能。结果:与非脓毒血症组相比,尿源性脓毒血症组血清内毒素、PCT及NLR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内毒素升高、PCT升高、NLR升高、尿白细胞阳性、术前发热及鹿角型结石是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内毒素、PCT联合NLR检测预测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高于上述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PCNL术前血清内毒素、PCT和NLR升高可能与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有关。血清内毒素、PCT水平升高、NLR升高、术前发热、尿白细胞阳性、鹿角型结石是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血清内毒素、PCT联合NLR检测对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