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究以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为食料,沙巴拟刀角瓢虫Serangiella sababensis Sasaji的生物学特性,为利用沙巴拟刀角瓢虫控制烟粉虱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取食烟粉虱的沙巴拟刀角瓢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并计算沙巴拟刀角瓢虫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在26±1℃、L∶D=14∶10、相对湿度75%±10%的条件下,以烟粉虱卵和若虫为食的沙巴拟刀角瓢虫的世代历期分别为18.82 d和17.75 d,世代存活率分别为65.53%和75.00%,成虫寿命分别为106.65 d和105.58 d,每雌产卵量分别为286.20粒和366.67粒。以烟粉虱卵和若虫为食的沙巴拟刀角瓢虫的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0581和0.0780,净增殖率(R0)分别为107.0338和147.8748,平均世代历期(T)分别为80.3985和64.0385,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0598和1.0811。研究发现,取食烟粉虱若虫的沙巴拟刀角瓢虫世代发育历期短于取食卵的世代发育历期,繁殖率也高于后者,烟粉虱若虫比烟粉虱卵更适宜作为沙巴拟刀角瓢虫规模化生产的食料。  相似文献   

2.
【背景】沙巴拟刀角瓢虫和越南斧瓢虫是自东南亚地区引进的粉虱类害虫的优势捕食性天敌,然而其控制烟粉虱的有效性尚未明确。【方法】在室内研究了2种瓢虫幼虫捕食烟粉虱若虫时取食、爬行与休息等行为的时间分配,以及2种瓢虫幼虫和成虫在既定时间内对烟粉虱的取食时间和取食量。【结果】随着瓢虫幼虫龄期的增大,其取食烟粉虱低龄和高龄若虫的时间和休息时间均逐渐减少,而爬行寻找猎物的时间逐渐增多。沙巴拟刀角瓢虫幼虫取食烟粉虱各虫态的时间显著长于越南斧瓢虫幼虫,取食量也显著大于后者;而沙巴拟刀角瓢虫成虫取食烟粉虱的时间长于越南斧瓢虫成虫,但取食量明显低于后者。【结论与意义】2种瓢虫对烟粉虱都有较好的捕食作用,但其时间分配策略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田间烟粉虱的发生时期,选择合适的瓢虫进行释放。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不同冷藏温度下日本刀角瓢虫Serangium japanicum成虫生物学特性及F1代的生长发育,明确日本刀角瓢虫成虫最适冷藏温度。【方法】将日本刀角瓢虫成虫置于不同低温(7,10,13和16℃),贮藏10 d时测定其存活率、单雌产卵量、寿命和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4龄若虫的日捕食量,以及日本刀角瓢虫F1代存活率和发育历期;qRT-PCR测定日本刀角瓢虫成虫体内热激蛋白基因Hsp70和Hsp90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日本刀角瓢虫成虫在16℃低温贮藏10 d时,其存活率、雌雄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和日捕食量以及F1代存活率均与贮藏在26℃的对照无显著差异(存活率:99%vs 100%;雌成虫寿命:110.65 d vs 106.87 d;雄成虫寿命:123.12 d vs 108.79 d;单雌产卵量:399.19粒vs 422.63粒;日捕食量:34.70头vs 31.95头;F1代存活率:80.39%vs 94.12%);但其F1代发育历期...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烟粉虱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7个不同温度梯度对烟粉虱(Beimisia tabaci )B生物型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在17℃时,烟粉虱从卵到成虫羽化需要48.7天,而在29℃则仅需要13.9天。烟粉虱发育的最佳温度是26℃,低温(<20℃)和过高的温度(>32℃)对烟粉虱发育有抑制作用。经线性回归分析,烟粉虱的发育起点温度约为13℃,有效积温为263.8℃。烟粉虱在20℃时,其成虫寿命和产卵量都是32℃时2倍多,单雌最高产卵量达到208粒。烟粉虱的存活率以26℃时最高,低温和高温对烟粉虱的存活率有负面影响。烟粉虱的内禀增殖率在26℃和29℃时较高,分别为0.1456和0.1470。所有数据显示26℃是烟粉虱种群发育和繁殖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若虫不同密度、既定烟粉虱密度不同天敌数量两种条件下,沙巴拟刀角瓢虫Serangiella sababensis Sasaji和越南斧瓢虫Axinoscymnus apioides Kuznetsov & Ren的捕食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但烟粉虱若虫密度从5增加到40头/cm2,沙巴拟刀角瓢虫和越南斧瓢虫搜寻猎物的时间,随着粉虱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取食猎物的时间,随着粉虱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对烟粉虱若虫的取食量也随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两种瓢虫相比,在既定猎物密度的情况下,刀角瓢虫搜寻、取食烟粉虱的时间要显著长于斧瓢虫所用的时间,但对烟粉虱的取食量明显低斧瓢虫的取食量.在固定粉虱数量的情况下,当瓢虫数量从1头增加到3头时,单头刀角瓢虫和斧瓢虫对烟粉虱的取食量逐渐减少,个体间的干扰作用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明确温度对军配盲蝽Stethoconus japonicus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以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为猎物,置于15、20、25、30和35℃的人工气候箱恒温条件下饲养军配盲蝽,统计恒温处理下军配盲蝽发育历期、存活率和成虫繁殖力等指标,计算其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结果】在15-35℃内,军配盲蝽各虫态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军配盲蝽卵、若虫、卵-成虫、产卵前期及世代存活率随温度升高均先增加后降低,在25℃下的存活率最高。军配盲蝽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59℃,有效积温550.22日·度。随着温度升高,成虫寿命和雌虫产卵期逐渐缩短,雌虫寿命较雄虫长,25℃时单雌平均产卵量最大,为218.36粒,35℃时最低,为47.62粒。25℃下军配盲蝽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值最大,为I=18.01,是20℃的2.05倍,30℃的7.97倍。【结论】25-30℃最有利于军配盲蝽实验种群的增长。研究结果为室内人工繁殖军配盲蝽提供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索饲养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的最适温度,了解其对高温的耐受性,组建了异色瓢虫在15,20,25,30和35℃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15℃下世代的发育历期最长(65.5d),而30℃时仅为22.4d,20℃和25℃时分别为39.0d和23.0d。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8,8.2,11.6和8.5℃,有效积温分别为41.1,225.6,81.6,432.6日.度。成虫寿命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15℃时最长,为77.7d,在30℃下最短,为36.3d;单雌产卵量在25℃时最高,平均为2193.0粒,15℃时最低,为626.0粒。在25℃下,异色瓢虫的种群趋势指数和内禀增长力均较高,分别为916.7和0.15,表明25℃是异色瓢虫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明确温度对象虫金小蜂Anisopteromalus calandrae(Howard)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本文研究了5个温度梯度下以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为寄主的象虫金小蜂的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等生物学特性的变化,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用线性回归、Logistic模型以及"王-兰-丁"模型对温度与象虫金小蜂发育速率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象虫金小蜂卵孵化率随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温度为25℃时,象虫金小蜂的孵化率最高,达到88.67%;象虫金小蜂幼虫期存活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温度与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即随着环境温度升高,发育历期明显缩短。象虫金小蜂成虫寿命随温度升高呈现缩短趋势,22℃平均寿命长达17.88 d,31℃平均寿命仅为9.89 d,成虫产卵量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7.81℃,有效积温为138.48日·度;各参数表明直线模型和Logistic模型比"王-兰-丁"模型更能拟合象虫金小蜂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论】温度对象虫金小蜂种群发育和繁殖具有显著影响,25-31℃是象虫金小蜂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双委夜蛾种群生态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Hampson)是新发现的一种农业害虫,为探索温度对双委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内l6,21,26,30,34(±1)℃,RH为70%±5%、光周期为14L︰10D条件下,测定了双委夜蛾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产卵量,组建了双委夜蛾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结果表明,双委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世代发育起点温度(C)为9.88℃,有效积温(K)为906.53日·度;卵的孵化率在不同的温度下无显著差异;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则以21~30℃为最高;成虫的产卵量以21~26℃为最高,而在16℃和30℃时显著降低,在34℃下成虫不能交配,30℃成虫交配率仅为46%;生命表分析表明,26℃双委夜蛾的种群趋势指数和内禀增长率取得最大值,分别为98.5和0.1。【结论】21~26℃是最适宜双委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刀角瓢虫Serangium japonicum对健康和感染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番茄上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捕食效果.结果表明,无论在健康番茄还是感染ToCV番茄上,刀角瓢虫均可以取食烟粉虱的卵和若虫,对卵的捕食量最大,且对烟粉虱卵的功能反应都属于HollingⅡ型反应,方程式分别为NA=0.9650N/1+0.0007N和NA=0.9866N/1+0.0006N.温度可以影响功能反应的参数,在30℃时刀角瓢虫对健康番茄上的烟粉虱的控制作用最好,在35℃时刀角瓢虫对感染ToCV番茄上的烟粉虱控制效果最好.刀角瓢虫偏好感染ToCV的番茄植株,对健康番茄偏好性较弱.刀角瓢虫对感染ToCV番茄上的烟粉虱具有良好的捕食效果,可为烟粉虱的生物防治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