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及对照组(n=20),观察组行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对照组予以内镜下药物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止血效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止血率、即时止血率为95.00%、100.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5.00%、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了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止血措施,观察组(52例)行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通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疗效、不同病灶大小的治疗成功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8.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0.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不同病变大小止血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从止血治疗成功率来看,随着病变大小的增加,止血成功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大便潜血转阴,呕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且术后再出血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对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但对病变范围较大的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平均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1周内再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64%(109/11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69/90)(P0.05);观察组的平均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和1周内再出血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能明显减少平均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和1周内再出血率,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内镜套扎术联合奥美拉唑、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诊治的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27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奥美拉唑和奥曲肽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后再出血率。结果:研究组所有患者的均成功完成手术,未出现大出血情况,对照组有10例患者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其中1例患者转为手术治疗。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的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0例和7例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食管异物感、头昏、心悸、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和发热等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的大便次数增多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而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年随访时间内,无死亡患者,研究组在第0.5、1、3、6、12个月的再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套扎术联合奥美拉唑、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明显,能够有效、快速止血,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和再出血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钛夹联合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4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26例采用内镜止血治疗,B组45例采用内镜止血+奥曲肽治疗,C组23例单用奥曲肽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72h的止血有效率。结果内镜止血+奥曲肽治疗的B组在上消化道出血72h的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静脉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上,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上,B组与A、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联合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其中应用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作为研究组,应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分布优于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研究组GOS评分分布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其血肿清除率也更高,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压迫缝合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年来60名产后出血患者,30名患者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对照组),另外30名用子宫压迫缝合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术(实验组),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术后2 h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产后出血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止血方式治疗;观察组行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血持续时间和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背带式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ook双球囊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经剖宫产术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止血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Cook双球囊进行止血,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进行止血。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止血成功率、子宫切除率、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和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切除率和切口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ook双球囊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Cook双球囊,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联合使用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奥曲肽联合血凝酶两种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三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平均显效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显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出现轻微恶心、头痛、腹胀不良反应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对于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的疗效确切,而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剂量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联合止血芳酸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急性上消化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并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联合止血芳酸治疗,研究组予以高剂量生长抑素治疗,其余奥美拉唑及止血芳酸用法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止血情况、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30%vs.74.42%](P0.05),而平均止血时间、再止血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WBC)、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及血小板计数(PLT)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联合止血芳酸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联合止血芳酸治疗,其能够更有效缩短止血时间,避免再出血,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黄燕芳 《蛇志》2016,(4):422-423
目的探讨醋酸奥曲肽(善宁)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善宁联合垂体后叶素静脉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0%(χ2=14.050,P=0.000),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善宁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显著,是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研究鱼肝油酸钠联合普萘洛尔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3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先后分为观察组(n=43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使用鱼肝油酸钠注射液,观察组联合普萘洛尔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止血和半年内再出血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DA、SOD、胆碱酯酶水平比较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OD、胆碱酯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静脉压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和再出血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鱼肝油酸钠联合普萘洛尔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应激反应和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黄玲 《蛇志》2017,(2):188-189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冰生理盐水口服联合静滴垂体后叶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口服治疗,观察组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冰生理盐水口服联合垂体后叶素静脉用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止血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60%(χ~2=18.881,P=0.000),两组止血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冰生理盐水口服联合静滴垂体后叶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4例。A组使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B组使用奥曲肽进行治疗,C组联合使用兰索拉唑和奥曲肽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血压稳定时间、胃管引流量、胃液PH值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C组的显效率为61.76%,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5);C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B组(P0.05);C组的止血时间为(15.37±4.38)h,血压稳定时间为(7.23±1.18)h,胃管引流量为(236.59±29.81)mL,均显著少于A组和B组,而胃液PH值为(5.91±0.57),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可显著提高止血效果,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兰索拉唑或奥曲肽治疗,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输血方式采用开放性输血,研究组患者输血方式采用限制性输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48 h后、72 h后的止血率。统计两组患者死亡率、疗效、再出血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2 h后的Blatchford评分及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结果:研究组治疗24 h后的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8 h后、治疗72 h后的止血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2 h后Blatchford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2 h后PT、APTT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2 h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放性输血相比,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限制性输血,可迅速止血,有效防止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同时还可减少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再出血率,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trial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endoscopic injection of adrenaline for actively bleeding ulcers. Emergency endoscopy in 961 patients admitted 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aemorrhage identified 68 patients with actively bleeding ulcers. These 68 patients were randomised to receive either endoscopic injection of adrenaline or no endoscopic treatment. After endoscopy both groups were managed in an identical manner, and strict criteria for emergency operation were adhered to in both groups. Bleeding was initially controlled in all 34 patients assign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 Significantly fewer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needed emergency operations (five v 14,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median transfusion requirement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ree v five units of blood) and the median hospital stay shorter (six v eight days). No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with the injection of adrenaline, and the rate of healing of ulcers in those attending for endoscopy six weeks after discharge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81% (17 out of 21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 79% (11 out of 14) in the control group).Injection of adrenaline is effective in stopping bleeding from actively bleeding ulcer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U"字缝合止血法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在西北妇女院儿童医院行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产妇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为两组,每组各48例患者。两组均给予常规止血处理,对照组采用"8"字缝合止血法,观察组为"U"字缝合止血法,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短)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还原时间(PT)、D-二聚体(D-D)、血小板(PL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化酶时间(APT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HGB)、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止血有效率[97.92%(47/48)]显著高于对照组[85.42%(41/48)](P0.05),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实施"U"字缝合止血法可快速止血,且操作简单,确保降低出血量,降低对患者的损害,保证产妇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