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玉光  田晓阳 《四川动物》2006,25(4):703-709
鸟类的跗跖骨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与其他四足动物跗骨、跖骨相区别。不同类型鸟类之间的生态习性和适应形式相互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与之相对应的跗跖骨的形态结构也产生了多样性分异,形成了鸟类跗跖骨形态结构与对应功能行为的适应性选择。鸟类跗跖骨形态结构多样性的研究不仪为了解不同类型鸟类的生态习性提供证据,也使鸟类后肢骨骼的功能行为学得以逐步完善。特别是通过对现生鸟类跗跖骨形态结构多样性与对应功能的分析,可以此作为研究早期鸟类形态习性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可进一步探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鸟类功能行为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猛禽类跗跖骨形态特征与功能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捕获猎物为生的猛禽类。其跗跖骨具有:骨骼粗壮,肌肉附着槽、血管孔发育,位于同一平面的3个跖骨滑车组成了典型的“滚轴模式”,第Ⅱ跖骨滑车翼延伸变粗等形态特征。这些特征与猛禽类抓握有力、撕裂迅猛、行动稳健的功能相适应,将有利于猛禽类功能的发挥。进一步表明了猛禽类形态特征与其功能之间相互协同、适应性,并以此同地栖性鸟类的“三角模式”相区别。由此可以为古鸟类依据跗跖骨的形态特征来判断其类型及栖息习性提供依据,同时对研究早期鸟类功能演化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玉光 《动物学杂志》2007,42(3):126-130
鹦形目、裂形目、鹃形目等攀禽的趾型是对趾足类型,这种趾型与该鸟类的跗跖骨形态结构表现出极度的适应性。特别是第Ⅳ跖骨滑车发生的显著翻转以及膨大的副关节突的出现,使鸟类在实现和完成对趾足的功能时显得更加完善。攀禽中部分对趾足的鸟类为适应多样的生活习性而在跖骨结构上发生这些变化是特化的表现,也是相互协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跗跖骨是鸟类后肢骨骼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形态特征对恢复鸟类的行为和习性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以鸟类的跗跖骨为研究对象,共观察了200余例有代表性的现生鸟类标本,并对其中15个目中的154例标本进行了多组数据的测量。还将跗跖骨各形态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引入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现生鸟类跗跖骨5组(12个)变量进行分析,研究各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对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其中第1主成分包括第Ⅱ,Ⅲ,Ⅳ三个跖骨的宽度变量;第2主成分包括第Ⅱ跖骨滑车相对于第Ⅲ跖骨滑车的上下及前后位置两变量,以及第Ⅳ跖骨滑车相对于第Ⅲ跖骨滑车的前后位置变量。对这6个变量的分析表明,它们对于区别鸟类的栖息习性具有显著的指示作用。通过对在中国(辽西为主)已发现的25例中生代鸟类跗跖骨远端4个变量的统计分析,表明它们同样具有区别树栖和地栖鸟类的显著意义,而且分析的结果与参考鸟类其他特征(如爪的形态、脚趾的比例等)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食性是影响鸟类消化系统形态结构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对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小鹀Emberiza pusilla及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 4种雀形目鸟类的消化道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4种雀形目鸟类总消化道及各消化器...  相似文献   

6.
亚洲热带雨林两种鸟类媒介互利系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了解植物形态学性状如何影响鸟类传粉者和种子散布者的拜访,有助于阐明植物-鸟类相互关系的进化.本研究选取云南省西双版纳4类不同人类干扰程度的热带森林,比较植物-鸟类在种子散布和传粉基础上所构建的网络系统.结果表明:植物-食果鸟网络系统高度不对称,而植物-鸟类传粉者网络系统未出现类似的不对称现象.两类网络系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鸟类丰富度、鸟类活动能力以及适合鸟类拜访的一系列植物性状上.对这两个互利共生系统差异的了解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鸟类互利关系的进化.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态类型的鸟类,其胸骨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同时还与鸟类的飞行能力强弱有卣接的关系.根据胸骨形态学特征差异及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鸟类胸骨的前侧突、后侧突的排列方式以及后缘凹13的形态是判断其生态习性的有效形态标志.此外,当胸骨深度加大,且胸骨宽度不断加长的鸟类其飞行能力也加强;反之,胸骨的长度加长,深度、宽度渐小的鸟类,其飞行能力较弱或已经丧失飞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分布于安徽省琅琊山特殊生境条件下的2种特有濒危植物琅琊榆(Ulmus chenmoui Cheng)、醉翁榆(U.gaussenii Cheng)以及广布种白榆(U.pumila Linn.)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琅琊榆和醉翁榆花粉粒扁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上多为近圆形,或为规则和不规则的多边形,萌发孔主要是4—6孔,位于赤道或赤道附近。外壁纹饰主要是疣状纹饰。同时研究了采样点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及生境等,特别提供了3月份的气候因子,得出这些花粉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利用地层中相应化石花粉研究琅琊山地区古植被、古环境及气候变迁提供了现代孢粉学资料和依据,也为两个特有种的现代地理分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和禾粉虱Aleurocybotus indicus3种粉虱的触角、口针及跗节感受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烟粉虱、温室白粉虱和禾粉虱3种粉虱触角、口针及跗节化学感受器的类型和分布,进行了比较。3种粉虱触角上都有刚毛感受器、锥形感受器2种感受器和微毛,烟粉虱触角还有钟形感受器和腔锥感受器;温室白粉虱和禾粉虱触角均没有发现钟形感受器;3种粉虱的口针和跗节上均只有刚毛感受器和微毛,且形态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是中国东南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检索《中国动物志·鸟纲》和《中国鸟类分布名录》(2版),记录有模式种(亚种)产地为武夷山及其邻近区域的鸟类模式种11种,包括单型种5种,即黑眉柳莺(Phylloscopus ricketti)、棕噪鹛(Garrulax berthemyi)、白喉林鹟(Cyornis b...  相似文献   

11.
广东顺德生态乐园夏季鸟类资源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顺德生态乐园夏季鸟类资源的调查 ,记录了该乐园鸟类有 55种 ,隶属 6目2 0科 ,其中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 9种。对鸟类的生态作用、种类和组成作了讨论 ,并提出了保护鸟类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滹沱河湿地石家庄段水鸟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2006年4月,对滹沱河湿地石家庄段水鸟进行了调查。共记录水鸟80种,隶属于7目16科。其中候鸟73种(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留鸟7种;古北种62种,东洋种11种,广布种7种;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鸻形目和雁形目鸟类占优势,各占水鸟种数的35.00%和30.00%。水鸟种类和数量高峰出现在4月和11月,低谷在1月和2月。多样性分析表明,冶河-黄壁庄水库和滹沱河-岗南水库Shannon-Weiner指数和G-F指数均高于石板水库,这与湿地面积和生境的多样性有关。滹沱河湿地石家庄段作为许多水鸟,尤其是黑鹳的重要栖息地,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We assessed the capacity of three species of disturbance‐sensitive understory birds to traverse a highway (50–75 m width) and large farm clearing (250 m width), by radio‐tracking translocated individuals in central Amazonia, Brazil. Most individuals translocated across the highway (eight of nine birds) or moved within continuous forest (five of seven birds) returned to their home ranges, whereas none of five birds moved across the large clearing returned.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large clearings (>250 m widt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movements of some understory rainforest birds.  相似文献   

14.
对石门台自然保护区鸟类组成、鸟类区系和鸟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鸟类208种,隶属16目41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25种.在该保护区有分布的208种鸟类中,属留鸟的有156种,属冬候鸟的有 44种,属夏候鸟的有8种.根据中国动物区系的区划,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鸟类属东洋界物种的有136种,属古北界物种的有43种,属广布种的有29种.本文还分析和研究了石门台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特征、鸟类生态分布群和经济鸟类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彭红元  陈毅新  黄健  余波 《四川动物》2006,25(4):837-840
2005年3~7月对玉林市东郊夏季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根据植被结构、生态环境和鸟类组成,该地区可划分为4个鸟类生态群落。对这4个鸟类群落的组成、群落间的相似性和均匀度以及群落生物多样性做了分析和讨论,群落Ⅱ的多样性指数最高,群落Ⅳ的均匀性指数最高,群落间的相似性指数以群落Ⅰ与群落Ⅱ之间的最高。  相似文献   

16.
陕西秦岭及大巴山地区的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多年的野外调查发现,陕西秦岭及大巴山地区的鸟类资源丰富,分布有475种鸟类,多为留鸟、夏候鸟和旅鸟。它们中有中国特有鸟类3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鸟类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鸟类55种,还有28种鸟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及11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目前因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而受到保护的鸟类有390种,占总种数的82.1%。保护区的存在有利于保护秦岭及大巴山地区的鸟类资源。  相似文献   

17.
The pollination biology of Norantea brasiliensis (Marcgraviaceae) was studied in the rain forest of southeastern Brazil. This plant presents bizarre, brush-type racemous inflorescences bearing numerous flowers and extrafloral cup-shaped nectaries. Flower anthesis is diurnal, nectar production is continuous and copious, and the sticky pollen is readily removed by visitors during the first morning hours. The ruby-coloured inflorescences were visited by eight species of hummingbirds (Trochilidae), and 10 species of passerine birds (three Coerebidae and seven Thraupidae). Hummingbirds hovered while probing for nectar and touched flowers occasionally, whereas passerine birds perched and made contact with flowers habitually. Due to differences in flower-visiting and general foraging behaviour, perching birds act as better pollen vectors than hovering birds. The inflorescence of Norantea brasiliensis seems well fitted for pollination by passerine birds, and the hexose-dominated nectar supports this idea. Pollination syndrome trends within Marcgraviaceae may stem from insect-pollinated, condensed and spike-like inflorescences which would give rise to bird-pollinated, brush-type inflorescences. From the same basic condensed inflorescence, bat-pollinated umbelliform inflorescence may be derived from bird-pollinated, pendulous and corymb-like inflorescences. These postulated inflorescence types are found among the extant species of Marcgraviaceae.  相似文献   

18.
广东揭阳农田坡地鸟类及其对高压输电线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9年6月-2010年4月,采用样线法对广东揭阳地区4条高压输电线路及其经过的农田坡地鸟类进行了5次调查.共记录鸟类73种,其中记录停在高压输电线上的鸟类43种.结果表明:高压输电线上的鸟类与农田坡地鸟类的相似性较高;麻雀(Passer montanus)和金腰燕(Hirundo daurica)是高压输电线路和农田坡地鸟类的优势种;虽然非繁殖季节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和个体数量多于繁殖季节,但繁殖季节高压输电线出现故障次数较多,其原因是鸟类在铁塔上筑巢、粪便和巢材滑落引起故障;在揭阳地区,黑领椋鸟( Gracupica nigricollis)常在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上筑巢繁殖,是造成当地高压输电网故障的主要鸟种.  相似文献   

19.
2006年6~8月,调查了新疆伊犁河湿地及其周边夏季鸟类,共记录到16目36科96种,种群数量为3110只,水鸟占优势,共57种.其中复候鸟52种、留鸟33种、旅鸟11种;在85种繁殖鸟中,古北界52种、东洋界8种、广布种25种,分别占总种数的61.18%、9.41%、29.41%.有国家I、Ⅱ级保护鸟类13种,新疆特有种或亚种17种.鸟类生态分布显示,下游三道河一伊犁河大桥地段拥有较丰富的鸟类种群.通过调查,提出了一些鸟类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