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据室内观察,星豹蛛在安徽省芜湖市(12.7—29.8℃)一年发生不完全的二代,以若蛛和成蛛越冬。雌蛛一生只交配一次,多次产卵。越冬代雌蛛平均产卵囊2.4个,每个卵囊平均具卵52粒;第一代雌蛛平均产卵囊2.2个,每个卵囊平均具卵39粒。卵粒孵化率最低为65%,最高达100%。从若蛛发育至成蛛,一般蜕皮5—6次,少为7次,雌雄性比为1.5:1,成蛛平均寿命为133.2天。  相似文献   

2.
迷宫漏斗蛛(AgelenalabyrinthicaClerck,1758)在湖北武汉地区每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卵期长达152.00天;幼蛛期148.14天;成蛛寿命雌蛛84.00天,雄蛛38.60天。雌蛛一生最多可产3个卵袋,单头雌蛛最高产卵量244粒。卵的平均孵化率为92.82%。  相似文献   

3.
拟环纹豹蛛的生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智 《昆虫学报》2007,50(9):927-932
运用田间观察和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稻田蜘蛛优势种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拟环纹豹蛛在湘西北1年发生2~3代,第3代不完整,以第2代历期最短,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以成蛛、亚成蛛或幼蛛越冬,其分布图式为聚集分布;4月下旬即由田埂向稻田内迁移,在水稻生育期有3次数量高峰; 属游猎型蜘蛛,可步行在水稻、水面、陆地等处捕食飞虱、叶蝉等多种目标害虫; 受惊时潜入水中或潜伏。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最多可产卵5次,实验种群卵囊含卵量76~337粒,平均156粒。孵化的幼蛛,先群集在雌蛛背面,3~5天后开始扩散,6~7天扩散到高峰。幼蛛期47~158天;成蛛期121~236天,雌蛛较雄蛛长21~62天。性比除第2代外的各代均为雄性多于雌性。本文详细记述了拟环纹豹蛛的求偶与交配行为,产卵与护卵习性,孵化与携幼行为,幼蛛生长、蜕皮、各龄期形态特征及耐饥、耐旱能力等。  相似文献   

4.
拟水狼蛛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运用田间观察与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稻田蛛蛛优势种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拟水狼蛛在重庆地区1a发生3-4代,第4代不完整,以第2代历期最短,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以成蛛或幼蛛越冬;5月初即由田埂向稻田内迁移,在水稻生育期间出现3次卵高峰、2次种群密度高峰;在田间具掘土作穴习性,室内发现4龄后的幼蛛在袋状网内蜕皮、交配期和携卵期有结袋状网或幕状网的习性;属游猎型蜘蛛,可步行、跳跃在植株、水面、陆地等处捕食飞虱、叶蝉、粘虫、螟虫等多种稻虫,捕食量与龄期、蜕皮和性别有关;受惊时,能入水中潜行和潜伏。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可产卵3-6次,卵囊含卵量25-130粒,平均75粒。平均孵化率90.5%。孵化的幼蛛,先群集在雌蛛的背部,3-5d后离开雌蛛分散捕食。幼蛛一般蜕皮7-8次,出卵囊前已蜕皮至少1次。拟水狼蛛的产卵前期2-6d,平均3d;卵期9-15d,平均11.4d;幼蛛期57-133d,平均81.6d;成蛛期128-186d,平均140d左右,雌蛛较雄蛛长24-51d,平均39.6d。性比除第1代外的各代均为雌多于雄蛛。论文详细记载了拟水狼蛛求偶与交配行为过程、产卵与护卵习性、孵化及携幼行为、幼蛛生长、蜕皮、各龄期形态特征、亚成蛛及性成熟。幼蛛出卵囊后至性成熟的成活率为21.4%-56.3%,平均达35.0%。室内饲养发现在一定湿度条件下,不提供食物成蛛可存活28-57d,平均42.7d。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白斑隐蛛个体发育和生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凤想  赵敬钊 《蛛形学报》1998,7(2):146-152
白斑隐蛛在湖北省以成蛛和幼蛛混合群体越冬,全年可完成3代。3代平均发育历期:雌蛛分别为69.13d、71.80d和76.40d,雄蛛为67.30d、61.39d和69.45d。成蛛寿命一般70~90d,其寿命长短与温度呈负相关。发育起点温度、胚胎期为15.88℃;雌蛛全幼蛛期为13.71℃,雄蛛为14.51℃;全世代为13.69℃。有效积温、胚胎期为128.60日度;雌蛛的全幼蛛期为654.21日度,雄蛛全幼蛛期为655.87日度;全世代为818.67日度。抗高温能力较强,胚胎的最适温度是37℃;幼蛛期是35℃。25~30℃为产卵率最高温区。产卵袋最适温区是20℃~35℃之间,其中以30℃产卵袋数最多。产卵间隔在20℃~35℃温区内,与温度呈负相关。在15℃~35℃温区内,温度对卵袋含卵量影响不大,但超过35℃就显著减少。20℃~30℃为单雌产卵量最高温区,高温(35℃以上)可出现无效卵袋。在正常情况下,卵的孵化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携幼行为对简突水狼蛛 Pirata haploapophysis幼蛛的生长、存活、发育历期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携幼行为的幼蛛和未经过携幼行为的幼蛛在体重增长、各龄期死亡率、发育历期及产卵率、平均每雌产卵袋数、平均每雌产卵总量、平均每卵袋含卵量、单雌最高产卵量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横纹金蛛多次产卵生物量分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卵袋是雌蛛产卵、若蛛孵化等繁育后代的保护性场所.常见农林蜘蛛横纹金蛛(Argiopebruennichi)一般一生产卵3~6次,织制卵袋3~6个.本文对横纹金蛛的体重、卵袋生物量、卵粒数与卵粒重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卵次数增加,产卵间隔时间更长,但雌蛛产卵后至下一次产卵前生物量的增量在减少,而对卵袋生物量的投...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青新园蛛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分别在田间和实验室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如预期所示,幼蛛、亚成熟蛛和成蛛一起群居越冬.在湖南,青新园蛛每年可以繁殖3-4代,其中第4代寿命最长,第2-3代寿命最短.青新园蛛有织网的习性,雌蛛和雄蛛多次交配,一只雌蛛最多可产12个卵袋,每个卵袋平均含82.2颗卵粒.在群居模式中,刚孵化的蛛幼会安全的生活在雌蛛的背部.青新园蛛幼蛛的生长历期为40-120天,成蛛为33-176天.除第二代外,青新园蛛雌雄蛛的性别比率均小于1.该文详细描述了青新园蛛幼龄期和亚成熟期的生物学特征.在实验室条件下,青新园蛛的饥饿耐受力要强于抗旱力.  相似文献   

9.
刘凤想  常瑾  彭宇  赵敬钊 《蛛形学报》2004,13(2):103-106
纵条蝇狮Marpissa magister(Karsch,1879)在湖北省武汉市以幼蛛、亚成蛛和成蛛混合群体于11月下旬在杂草根下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出蜇活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越冬蜘蛛开始产卵,在该地区全年可发生1.5代.雌蛛1生可产2~4个卵袋,单雌平均产卵量为250粒左右,孵化率97%以上.该蛛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区是25℃~35℃.  相似文献   

10.
食虫瘤胸蛛的生活史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nsecticeps)在湖北省以幼蛛和成蛛越冬。全年最多可完成4个世代,其中以第二代历期为最短,第四代(越冬代)最长;雌蛛交配一次可终生产受精卵,单雌最高产卵最可达600垃以上,平均300粒左右;孵化率平均在85%以上。该蛛的寿命长短与温度呈负相关,在20℃-30℃温度范围内产卵袋数多,产卵总量多;以30℃恒温条件下的历期为最短;其耐饥能力的大小与温度高低、有无水份供应以及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黄褐新圆蛛(Neoscona doenitzi)历期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敬钊  余克庆 《生态学报》1988,8(2):140-146
在20—35℃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黄褐新圆蛛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其发育速率随温度增加的拐点约为25℃。雌蛛历期长于雄蛛历期,相差1—3天。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的极限值:雌蛛为24天,雄蛛为22天。幼蛛的死亡率随龄期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全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35℃,有效积温为738.19日度。 25—30℃为繁殖的最适温度。在该温度条件下,产卵袋致多、产卵总量多、孵化率也高。产的卵袋效与卵粒致总量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褐新圆蛛生物学以及对棉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褐新圆蛛在湖北省以初孵幼虫在卵袋内越冬,一年可完成三个世代。雌蛛交配一次可终生产受精卵,一生最多可产9个卵袋。每个卵袋含卵粒数一般为80—90粒,单雌产卵量平均在450粒以上,最多可产869粒。卵的孵化率在90%以上。 成蛛的寿命较长,温度和食物对寿命有较大影响;有较强的耐饥能力。 在棉田内以结网捕食害虫,可捕食棉铃虫、红铃虫、棉小造桥虫、小地老虎、棉二点叶蝉、棉大卷叶螟和大青叶蝉等害虫。  相似文献   

13.
真水狼蛛的生物学和田间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宇  胡萃 《蛛形学报》1999,8(2):80-84
真水狼蛛在湖北武汉1a发生3个不完整的世代,以第2代历期最短,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主要以亚成蛛越冬。雌、雄均可多次交配。真水狼蛛1生最多可产4个卵袋,平均2.8个,含卵量较大(平均90粒)。雌蛛有较强的护卵、护幼习性。卵的孵化率较高,平均孵化率为91.36%。真水狼蛛共蜕皮6次,有7个龄期。性比各个世代均为雌蛛多于雄蛛。真水狼蛛捕食叶蝉、飞虱等多种水稻害虫,捕食量与龄期、蜕皮和性别有关。真水狼蛛在6月5日左右开始由田埂向稻田内迁移,1a有2个发生高蜂,分析了影响真水狼蛛种群动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细毛水狼蛛个体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研究结果证明:(1)细毛水狼蛛(Pirata tenuisetae)的卵粒在15℃恒温条件下,不能孵化;(2)在20—32℃恒温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历期逐渐缩短;其中以25—30℃恒温条件下幼蛛的成活率较高。在同一温度梯度下雄蛛的历期均短于雌蛛;(3)在28—32℃恒温条件下产卵率为最高,产卵量最大,25—30℃时孵化率最高;(4)母蛛携带卵袋的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35℃条件下,有取食自产卵粒习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世代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如何应对不同寄主进行产卵地点的选择。【方法】本文以受孕雌虫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受孕雌虫产卵对不同种类(桃、梨和苹果)的寄主嫩捎和果实的选择性试验。【结果】结果表明:(1)不同世代的受孕雌虫的产卵地点受到不同寄主种类的显著影响。越冬代、第2代和第3代受孕雌虫偏爱在梨果、桃梢上产卵,而第1代受孕雌虫偏爱在桃果和梨果上产卵。苹果梢和果实的引诱率最低。(2)卵的孵化率的变化趋势与受孕雌虫的落卵率一致。除了不同世代受孕雌虫在梨果上产的卵的孵化率存在差异以外,卵孵化率在同一世代的不同寄主果实、不同寄主嫩梢以及同一寄主的不同世代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因此,桃梢稳定吸引梨小食心虫产更多的可育卵,而桃果仅吸引第1代成虫产较多的可育卵,梨果吸引其余3代成虫产较多的可育卵。可见,梨小食心虫的产卵选择行为具有试探性,为后代占据优势生态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猕猴桃主要害虫——椰圆盾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椰圆盾蚧在湖南1年发生3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树干上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开始产卵。雌雄性比为1:1.04。各代每雌平均产卵量为32~42粒。在室温26~28℃下,卵期为5天,幼蚧期为17天,雌成蚧产卵前期为25天,雌蚧世代为44天,雄蚧世代为38天。该蚧虫对美味猕猴桃果实的为害较中华猕猴桃轻。  相似文献   

17.
猫卷叶蛛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猫卷叶蛛广泛分布于农田、茶园和果园。在湖北一年三个完整世代。蜕皮4次,5个龄期。全代历期约55天(35°C)到115天(20°C)。一生产卵袋一般10—15个,最多26个。每卵袋内含卵10粒左右,最多达26粒。一生总产卵量150—200粒,最多可达300粒.雌蛛寿命一般约40天。捕食双翅目昆虫有利于幼蛛的发育。11月下旬以成蛛和幼蛛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  相似文献   

18.
芦苇卷叶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苇卷叶蛛在山东青州一年可发生2-3代,以若蛛,成蛛越冬,若蛛经4-5次蜕皮发育为成蛛。雌,雄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可产卵囊3-5个,单雌产卵量平均41.6粒,孵化率为87%。世代平均历期128.35天,寿命230天左右,♀:♂=1.36:1。耐饥力的大小与温度高低,有无水分供应及发育阶段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成蛛的耐饥力在于幼蛛,温度高耐饥力弱,反之,则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圆尾肖蛸(TetragnathavermiformisEmerton,1884)的各代幼蛛存活率、雌蛛产卵率、产卵量和孵化率,组建了圆尾肖蛸各代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圆尾肖蛸第二代的种群增长指数最大,为65.41;第三代的种群增长指数最小,为29.47。  相似文献   

20.
采用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成熟雄蛛求偶时潜伏时间、静止时间、身体震动和第一墩步足伸展次数等行为参数,利用行为学方法测定了不同性别、日龄和生殖状态的星豹蛛雌蛛释放的拖丝对雄蛛求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雄蛛第一对步足伸展和身体震动等典型求偶行为是进行星豹蛛性信息素生物测定的可靠评价指标。星豹蛛雄蛛能通过拖丝上的性信息素辨别星豹蛛的性别、日龄和生殖状态。雄蛛在成熟3周未交配雌蛛拖丝处理过滤纸上潜伏时间和静止时间都相应最短,在交配未产卵雌蛛、雌亚成蛛和成熟雄蛛拖丝上时间中等,在卵孵化雌蛛拖丝处理滤纸上潜伏时间和静止时间都相应最长。成熟3周未交配雌蛛和交配未产卵雌蛛释放的拖丝都能引起雄蛛第一对步足伸展和身体震动等典型求偶行为,雄蛛对成熟3周未交配雌蛛拖丝典型求偶行为的频率都相应高于交配未产卵雌蛛。卵孵化雌蛛释放的拖丝虽也能引起雄蛛第一对步足伸展行为,但其伸展频率显著降低;而其它拖丝都不能引起雄蛛典型求偶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