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角叶蚤科(Ceratophyllidae)中的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1929)是东洋区树栖松鼠类的典型寄生蚤,迄今已知有十六个种和亚种,分布于中国南部、越南、缅甸、锡金、印度、锡兰、马来亚和婆罗洲。其中我国现有三种,即无值大锥蚤(M.euteles J.& R.,1911)、三宗大锥蚤(M.trispinosus(Liu),1939)和李氏大锥蚤(M.liae Wang,1957)。晚近,浙江温州崔秀亭同志曾从浙江庆元采得另一种大锥蚤,经过比较研究,其形态与国内外已知各种均有区别,鉴定为一新种,为了纪念其采集者起见,特命名为崔氏大锥蚤。  相似文献   

2.
大锥蚤属两新种记述(蚤目:角叶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0年6—9月间,从四川省黑水和铁布两地采集到3种大锥蚤(MacrostylophoraEwing)。其中除无值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euteles(J.et R.,1911)为已知种以外,另二种均为新种。 新种记述 微突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microcopa新种(图1—3) 鉴别特征 微突大锥蚤新种与三刺大锥蚤M.trispiosus(Liu,1939)及纤小大锥蚤M.exilia Li,Wang et Hsieh,1964接近。后足第Ⅰ跗节与第Ⅱ、Ⅲ跗节之和约同长。雄性第Ⅶ背板后上角在两组臀前鬃之间有一个短于臀板的臀前突(antepygidial process);第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地区卫生防疫站调查队采到一批蚤类标本,发现其中有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1929一新种。现记述如下: 叉形大锥蚤,新种 Macrostylophora furcata sp . nov. 鉴别特征 本新种属于无值大锥蚤种团,其近缘种为阿坝州大锥蚤 M. abazhouensis Liu, Liu et zhai, 1981。它们的不动突均较长几与可动突同高,可动突端段均较狭窄,无臀前突。但本新种以下列特征易与阿坝州大锥蚤相区别:(1)可动突形状特异,上半段极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中国新纪录属脉蚤蝇属Anevrina Lioy,并记述该属2新种,微毛脉蚤蝇A microcilia Liu et Fang,sp.nov.和裸斑脉蚤蝇A.glabrata Liu et Zhu,sp.nov..微毛脉蚤蝇与A.unispinosa(Zetterstedt)相似,但前者Rs脉的细毛极弱,尾器侧尾叶细长;裸斑脉蚤蝇以中足腿节前表面的长卵形裸斑区别于本属其它种.模式标本存于沈阳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5.
大锥蚤属一新种(蚤目:角叶蚤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是松鼠的主要寄生蚤。我国已知有7个种和亚种,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和浙江等省。著者等在1965年采自云南德钦的跳蚤中发现一种寄生于松鼠的大锥蚤,与已知各种均有明显区别,遂订为新种。  相似文献   

6.
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的蚤类主要寄生于松鼠科动物。目前已知约15种(包括亚种)以上,分布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如印度;缅甸;越南;锡金;尼泊尔;锡兰;马来亚以及我国的云南、四川、福建等地。我国记载有三种,即:无值大锥蚤M.euteles(Jordan &  相似文献   

7.
晋祠蝠蚤lschnopsyllus(Hexactenopsylla)jinciensis,新种 鉴别特征:本新种与山西蝠蚤(I.shansiensis Liu et al)相近,但有明显区别。♂性抱器可动突背端角具2根粗刺鬃,其后缘近基部具1很短的钝刺鬃;抱器体后腹角呈大的锥形突;阳茎端的腹侧具2叶状结构,一为三角形,一为椭圆形。  相似文献   

8.
张志成  于心 《昆虫学报》1991,34(1):96-98
我们从陕西省南部大巴山(安康地区平利县千家坪林场,位于东经109°15′,北纬31°50′)采获一批蚤类标本,经鉴定其中有狭蚤属 Stenoponia Jordan et Rothschild,1911新种。根据其模式产地,命名为大巴山狭蚤,兹记述如下。 大巴山狭蚤 Stenoponia dabashanensis新种 鉴别特征 新种烦栉刺数和下唇须仅一节,与上海狭蚤 Stenoponia shanghaiensis Liu et Wu 1960 兰狭蚤 S. coclcstis Jordan et Rothschild, 1911 和短距狭蚤S. formozovi Ioff et Tiflov, 1934接近。但下列特征可以区别:1)第9腹板后臂近端部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中国栓蚤蝇属Dohrniphora Dahl 1新种,即微刺栓蚤蝇D.microspinosa Liu et Shen,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中国蚤蝇科锥蚤蝇属Conicera 1新种和1新纪录种,指突锥蚤蝇Conicera digitalis sp.nov.和方叶锥蚤蝇Conicera quadrata Michailovskaya.指突锥蚤蝇与肾叶锥蚤蝇相似,但两者在前缘脉指数及侧尾叶形状上有所区别.模式标本存于沈阳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11.
记述采自江西和海南省的异蚤蝇属2新种,1中国新纪录种:胫距异蚤蝇Megaselia tibisetalis Fang,sp.nov.,叉刺异蚤蝇M.setifurcana Liu,sp.nov.和阔唇异蚤蝇M.labialis Brues.模式标本存放于沈阳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中国乌蚤蝇属2新种,葫片乌蚤蝇Woodiphora lageniformis Liu et Zhu,sp.nov.和明带乌蚤蝇Woodiphora fasciaria Liu et Zhu,sp.nov.葫片乌蚤蝇第6背板内部小骨片呈葫芦形,第7背板向后明显变狭区别于其它种.明带乌蚤蝇以第4背板中部具1无色横条,第5背板长等于宽,几乎呈正方形区别于其它种.模式标本存于沈阳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13.
秦岭山区蚤类的研究(三)细蚤科二新种和一新亚种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秦岭山区蚤类研究的第三报,记述细蚤科Leptopsyllidae二刺蚤属Peromysco-prylla I.Fox,1939一新种和一新亚种以及怪蚤属Paradoxopsyllus Miyajima et Koidzumi,1909一新种。标本存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1.喜山二刺蚤陕南亚种,新亚种Peromyscopsylla himalaica australishaanxia  相似文献   

14.
1972年4月,昆明动物研究所彭鸿级教授在滇南绿春(回归线以南,约北纬23°)黄莲山的巨松鼠(Ratufa bicolor)体上采得一种大锥蚤,仅有一雌体,与已知各种均有区别,遂定为新种。绿春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luchunensis,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与二刺大锥蚤 Macrostylophora bispiniforma Li,Hsieh et Yang,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蚤属分类研究(蚤目,栉眼蚤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现有古蚤属标本和有关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和系统分类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已知古蚤属共有27种,它们隶属于4个种团,分别为钝刺古蚤种团obtuspina group(1种)、鼩鼱古蚤种团soricis group(2种)、偏远古蚤种团remota group(16种)和短额古蚤种团brevifrontata group(8种),其数量已近该属世界已知种的一半.文中分别对我国已知各种古蚤的鉴别特征、生物学和地理分布状况作了介绍,并编制了各种团、种及亚种检索表.根据它们的分布特征认为我国西南部横断山区可能是古蚤属的分布中心.文中对偏远古蚤种团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刺玛蠊属Margattina Bey-Bienko,1958是玛蠊属Margattea Shelford,1911新的同物异名。记述了产于中国的玛蠊属Margattea Shelford,1911的3新种并提出1新组合:华丽玛蠊M.speciosa sp.nov.,分布于湖南、江西;岔突玛蠊M.furcata sp.nov.,分布于贵州;无斑玛蠊M.immaculata sp.nov.,分布于浙江;三刺玛蠊M.trispinosa (Bey-Bienko,1958)comb.nov.,且附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中国产的黑腹菌属Melanogaster(黑腹菌科 Melanogastraceae,黑腹菌目 Melanogastrales,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二新种:山西黑腹菌Melanogaster shanxicnsis Liu,K.Tao et Chang和倒卵孢黑腹菌M.obouatisporus Liu,K.Tao et Chang并对中国已报道过的黑腹菌属内的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大锥蚤属一新种记述及对我国该属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卫生防疫站的一批蚤类标本中发现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 1929(角叶蚤科)一个新种,从此比较少见的古北界大锥蚤又增加了一种,它对该属的区系分布和起源问题具有学术上的意义。兹记述如下: 阿坝州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abazhouensis,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具有下列特有或组合的特征易与我国、印度、锡金和缅甸等邻邦的大  相似文献   

19.
巨槽蚤属(Megabothris Jordan,1933)原为广义的角叶蚤属(Ceratophyllus s.lat.Curtis,1832)中的一部分,1933年Jordan氏将它分出成为独立的属。本属分布于新北区和旧北区,我国与西伯利亚毗连地区曾有多次纪录。1959年廖灏溶同志自青海采集到本属标本,其形态与已知种类均有不同,兹订为新种命名为扇形巨槽蚤新种M.rhipisoides,  相似文献   

20.
近年,我们从云南西北部采到茸足蚤属(Geusibia Jordan,1932)一新种。兹记述如下: 云南茸足蚤Geusibia yunnanensis,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与我国四川的半圆茸足蚤(G.hemisphaera Liu,Chen et Liu,1981)接近。与该种的重要区别是:♂,1)抱器体后缘中部无粗短的指形突;2)第8腹板基部仅有一条骨化杆,中部缺乏稍淡的骨化弯钩;3)可动突最宽处在中段;4)第9腹板后臂相当于膨部的钩状突形状不同而较宽;5)阳茎钩突端膨大,较圆。♀,第7腹板后突通常有浅凹,凹陷的下方有明显的后腹角或齿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