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内分泌治疗在老年患者乳腺癌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我院外科手术切除的≥ 60 岁的116 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内分泌治疗分成三组,不进行内分泌治疗的对照组、三苯氧胺(TAM)组和芳香化酶抑 制剂(AI)组,比较不良反应、存活时间及存活率。结果:对照组的副作用发生率为75.86%,副作用主要为关节痛、其他关节症状和 子宫内膜增厚;TAM 组的副作用发生率为63.33%,副作用主要为其他关节症状和子宫内膜增厚;AI 组的副作用发生率为 55.56%,副作用主要为其他关节症状和子宫内膜增厚。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潮红、妇科症状、子宫切除和静脉栓塞等发生率低,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802)。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35 年,TAM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46 年,AI组的中位 生存时间为9.94 年,三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TAM组和AI组的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ATM 组、AI 组的5 年生存率为74%、90%、71%,10 年生存率为24%、71%、68%,三组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7),TAM组 和AI组的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性激素受体阳性老年乳腺癌患者总体预后较好。TAM、AI用于性激素受体阳性的老 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改良根治性与根治性子宫切除治疗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治疗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91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4),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性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性与根治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和5年生存率等。结果: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上,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根治性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复发率,淋巴结清扫术并不能显著改善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其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绝经情况、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高表达Ki-67和低表达Ki-67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结果: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绝经情况、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的表达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Ki-67组3年生存率为79.49%,5年生存率为30.77%;低Ki-67组的3年生存率为85.92%,5年生存率为46.48%;两组3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5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时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Ki-67呈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治疗老年复发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复发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40)行静脉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照组(n=40)仅行全身静脉化疗。持续四个周期后统计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CD3~+、CD4~+、CD4~+/CD8~+;持续随访,统计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结果觌察组总有效率(75.0%vs 52.5%)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vs 80.0%)明显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72.5%vs 55.0%)、2年生存率(27.5%vs 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16.8±2.1)月vs(13.8±1.8)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复发卵巢癌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两侧附件+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研究组行两侧附件+全子宫切除+系统性腹腔、盆腔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年内的生存率、疾病复发转移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检出阳性淋巴结15枚,发现4例患者淋巴结转移;对照组患检出阳性淋巴结3枚,发现1例患者淋巴结转移。两组阳性淋巴结检出率及淋巴结转移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年内生存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65%(P0.05);复发转移率为14.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29%(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不全性肠梗阻发生率为17.6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下肢水肿、深静脉血栓、淋巴囊肿、输尿管尿瘘、体温转复时间5 d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可以延长子宫内膜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降低病灶的复发及转移率,虽然术后不全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但仍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NP方案(奈达铂+紫杉醇)联合同步放疗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的影响。选取我院手术后子宫内膜癌患者119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59例(NP方案+放疗)、对照组60例(仅给予放疗),收集时间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E4、CA125、CA199、SCCAg水平,术后5年生存率、总生存时间、放化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HE4、CA125、CA199、SCC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HE4、CA125、CA199、SCCAg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组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的腹泻、周围神经毒性、脱发、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5年生存率78.18%与对照组的6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生存时间显著的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Mantel-Cox)=3.897,p=0.0480.05)。NP方案联合同步放疗治疗子宫内膜癌效果优于单纯放疗,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毒副反应的发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辅助治疗模式,为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采用新辅助内分泌疗法治疗本组5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4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病灶5cm比例以及ER和PR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Ki67阳性率以及HER-2阳性率均低于中青年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5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总有疗效为82.0%,ER、PR均为阳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ER和PR非双阳性患者(76.9%,57.1%),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 I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TNM II期(76.9%)或TNM III期患者(20.0%),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较好,病灶大、淋巴转移率低以及ER和PR阳性率高;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尤其对ER、PR均为阳性以及TNM分期低的患者临床效果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改良乳腺癌根治术联合表柔比星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抵抗素、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确诊为乳腺癌的60例患者资料,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阿霉素、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接受表;柔比星与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3年生存率、血清抵抗素、脂联素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60.00%):(P<0.05);观察组心脏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13.33%,73.33%)低于对照组患者(30.00%,86.67%)(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年生存率(76.67%)高于对照组患者(63.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抵抗素及脂联素水平均有好转(P<0.05),观察组血清抵抗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乳腺癌根治术联合表柔比星治疗乳腺癌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血清抵抗素水平、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对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治的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替莫唑胺与贝伐单抗联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替莫唑胺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8.7%和23.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肝肾反应、胃肠道反应、疲乏、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KPS与ECOG评分分别为64.22±2.19分和1.65±0.45分,对照组为56.35±4.50分和2.41±0.51分,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与治疗前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个月和21个月,观察组的3年生存率为41.0%,对照组为16.4%,观察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可显著改善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疗疗效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8月~2012年1月本医务室收治的102例教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50例行GnRH-a加反向添加法治疗(Ⅰ组),28例行GnRH-a退缩疗法(Ⅱ组),24例作为对照组(Ⅲ组),对比三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垂体-卵巢轴内分泌变化及副反应.结果:Ⅰ组和Ⅱ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和85.7%,均明显高于Ⅲ组(75.0%,P<0.05).Ⅰ组和Ⅱ组治疗后患者的血清E2、FSH、LH、P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均<0.05),Ⅰ组和Ⅱ组之间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后血清E2、FSH、LH、P的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且三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均无显著变化,治疗后三组之间骨密度亦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运用GnRH-a加反向添加法或退缩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内分泌功能,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处理,且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丁海斌  刘敏  周永清  南媛  李雅 《生物磁学》2011,(21):4135-4137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与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存活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无完全缓解患(CR)病例,部分缓解(PR)16例,有效率(RR)40.0%;对照组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8例,有效率(RR)20.0%。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50.0%(20/40),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45.0%(18/40),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中有2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23例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转氨酶升高、皮肤水泡等。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各个单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能取得更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不会提高1年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观察单纯放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宫颈癌的最佳方式,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每组62例。单纯放疗组采取腔内或腔外照射的方式进行放射治疗,而同步放化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烯紫杉醇+顺铂(DP)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情况。结果:同步放化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毒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但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获得改善;同步放化疗组三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的同时选择合理的药物及给药方案进行化疗具有明显的近期疗效,患者的毒副反应可耐受,且治疗后的生存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对绝经后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5mm的妇女病理活检的价值,减少因盲目性诊刮对老年妇女的伤害。方法对92例绝经子宫内膜增厚(≥5mm)妇女,分无症状与有症状两组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比较。结果无症状组63例,正常绝经后内膜47例(75%),良性病变16例(25%),无恶性病变;有症状组29例,正常绝经后内膜15例(52%),良性病变10例(34%),恶性病变4例(14%);22例激素替代治疗者中,有1例是内膜癌,并伴有阴道出血、流液症状。结论绝经后不伴出血等症状,内膜≥5mm,可免诊刮。激素替代治疗者,在停药、数次出血后,内膜〈5mm,同样可以免刮,但两者必须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14.
The new antiestrogen toremifene (TOR) is currently on the market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TOR is known to exhibit a similar efficacy profile as tamoxifen (TAM)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nd there are studies to suggest that the beneficial side effects of TAM on bone and blood lipids are also achieved with TOR. However, the data concerning the action of TOR on the endometrium is sorely lacking. In light of the estrogenic effect of TAM on the uterus and the 2–3-fold increased incidence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detected in patients receiving TAM therapy, it is impera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OR on endometrial carcinoma. We compared the actions of TAM and TOR on the EnCa101 human endometrial tumor model and find that both antiestrogens have similar growth stimulatory effects. To investigate a potential mechanism of antiestrogen-stimulated endometrial tumor growth, we have examined known activators of the AP-1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the protein kinase C (PKC) family of isozymes, in the EnCa101 human endometrial tumor model. We find that increased PKC isozyme expression correlates with hormone-independent breast cancer as well as antiestrogen-stimulated endometrial cancer.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耐三苯氧胺(TAM)人乳腺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为研究和治疗乳腺癌对TAM耐药提供研究工具。方法:采用雌激素受体阳性,对TAM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系LCC2,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观察肿瘤生长趋势,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在接种细胞数大于5×106/只时,Matrigel能够显著促进移植瘤的生长。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测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且Pgp和Her-2为阳性表达。结论:该方法建立的耐TAM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周期短,成瘤率高,保留了与细胞系相同的肿瘤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及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并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5-FU+奥沙利铂+多西紫杉醇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替吉奥+奥沙利铂+多西紫杉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所得到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8.82%,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32.3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及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OX 与FOLFOX6 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 年10 月~2014 年10 月本院收 治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共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SOX 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FOLFOX6 化疗方案,对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近期有效率及治疗控制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腔炎症、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主要以I~II级常见。两组患者口腔 炎、腹泻、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9.05%)明显低于对照 组发生率(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X和FOLFOX6 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发生 状况基本相似,但SOX化疗方案胃肠道副反应更少,且应用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索拉非尼(Sorafenib)和舒尼替尼(Sunitinib)单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44例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索拉非尼组32例患者采取口服索拉非尼进行治疗,而舒尼替尼组12例患者给予口服舒尼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索拉非尼组总生存时间为6.3月,1年生存率为16%,肿瘤进展时间为3个月,疾病控制率为71%;舒尼替尼组总生存时间为4.7月,1年生存率为8%,肿瘤进展时间为3个月,疾病控制率为64%。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5,0.5706,0.7132)。索拉非尼组患者手足皮肤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肝损伤等主要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舒尼替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效果与舒尼替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轻,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