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不同林龄胡杨天然林样地活立木枯枝(DBST)生物量调查,探讨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活立木枯枝化学计量和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胡杨林活立木枯枝生物量随着林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其中成熟林活立木枯枝生物量最大(10.93 t/hm~2),占地上生物量的17.79%。对于单株胡杨而言,随林龄增加活立木枯枝生物量增大,年平均活立木枯枝生物量为0.22 kg/株。同时胡杨枝径级越大越易形成枯枝,生物量也随枯枝径级的增加而增加。(2)胡杨活立木枯枝C、N、P、K平均含量分别为491.01、4.13、2.75、1.83 g/kg,活立木枯枝C、N、P元素含量高于活体枝,而活体枝K元素含量高于活立木枯枝。胡杨群落活立木枯枝平均C∶N、C∶P、N∶P比分别为:128.58、232.79、1.95,其活立木枯枝化学计量比均高于活体枝。林龄对化学元素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影响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了胡杨活立木枯枝的元素含量随龄级变化不大,具有稳定的特点。(3)活立木枯枝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其中成熟林碳密度最大;胡杨群落平均碳密度为2.63 t/hm~2,占地上活立木碳密度的20.74%。研究认为胡杨群落枯枝生物量和碳密度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规律明显,胡杨活立木枯枝在荒漠森林生态系统中是不可忽略的C库。  相似文献   

2.
李豪  马如玉  强波  贺聪  韩路  王海珍 《植物生态学报》2021,45(11):1251-1262
枝叶异速生长关系对理解荒漠植物生物量分配和生活史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小枝茎长度、茎纤细率和茎体积表征茎构型, 以叶密度(单位茎长度的叶数量)、叶面积比(单位小枝茎干质量的总叶面积)和叶茎质量比(单位小枝茎干质量的总叶干质量)表征展叶效率, 采用标准化主轴回归(SMA)方法研究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当年生小枝茎构型对展叶效率的影响及二者沿地下水埋深(GWD)梯度的权衡策略。结果显示, 胡杨当年生小枝茎直径、展叶效率和比叶面积、叶大小随GWD增加而降低, 小枝茎长度、茎纤细率及其上的叶数量则增大。小枝茎构型性状均与展叶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即随小枝茎长度、茎纤细率和茎体积的增加, 展叶效率逐渐降低, 这可能是枝叶大小、水分传导与机械支撑间的权衡结果。小枝茎构型与展叶效率的异速生长指数(斜率)随GWD增加而增大, 是由于单位小枝茎投资获得的叶面积或者叶质量降低所致, 反映出随GWD增加胡杨采取了高消耗低收益的保守型策略。胡杨应对环境压力时, 倾向于在长枝上着生数量较多的小叶, 短枝上着生数量较少的大叶, 体现出胡杨小枝的资源利用策略与枝叶大小的权衡机制。综上所述, GWD显著影响胡杨小枝茎构型-展叶效率的权衡关系, 低展叶效率是胡杨应对日益旱化荒漠环境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永平  张英华  黄琴  王志敏 《生态学报》2013,33(12):3657-3667
建立高光效低耗水的群体结构是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核心内容。为此,需要明确节水高产群体的适宜调控指标。以穗叶比(单位面积穗数与上三叶总面积之比,穗/m2)为指标,在不同品种、不同灌水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群体穗叶比的变化,并分析了穗叶比与群体光合性能、水分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下,随着灌水减少,孕穗、开花和灌浆期的穗叶比均相应增大;在限水灌溉下,随密度增加穗叶比也相应增加。不同品种的穗叶比也存在明显差异。在适宜叶面积基础上,随穗叶比增加,群体中非叶面积指数(NAI)增加,冠层内光照状况明显改善,群体光合效率提高;非叶器官贮藏物质转移率增加,收获指数提高。在一定范围内,随穗叶比增加产量明显增加,而耗水量显著减少,从而使水分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研究认为,群体穗/叶比是衡量小麦节水栽培库源关系是否协调的适宜指标。试验中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栽培适宜的穗叶比值为230—270穗/m2。  相似文献   

4.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海拔梯度上白刺花叶片生态解剖特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海拔梯度上(1 650~1 950 m)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叶片进行生态解剖学研究.观测指标包括叶片形态特征(叶长宽比、叶面积、叶片厚度)、解剖结构(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P)、海绵组织厚度(S)、P/S比值、表皮角质膜厚度)及叶表皮特征(气孔器密度和面积、表皮细胞密度和面积、表皮毛密度和长度).结果表明,白刺花叶片面积为0.144~0.208 cm2,叶总厚度为171.58~195.83 μm;叶肉组织分化明显,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分别为69.83~82.42和62.00~ 80.67 μm,P/S的比值为1.14~1.01,上下表皮厚度分别为14.03~15.33和13.88~16.17 μm,上下角质膜厚度分别为2.66~4.56和2.76~2.02 μm;气孔密度为13.71~15.02个·mm-2,其面积为249.86~280.43 μm2;表皮细胞密度为160.54~178.43个·mm-2,其面积为557.43~626.85 μm2;表皮毛长度为186.51~260.99 μm,其密度为18.29~32.27个·mm-2.随海拔升高叶面积、叶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气孔器面积、表皮细胞面积以及表皮毛密度呈增加趋势,而角质膜厚度、表皮细胞密度和表皮毛长度则呈减小趋势;叶长宽比、P/S的比值、表皮厚度与气孔器密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塔里木河流域荒漠河岸林主要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研究对象, 结合中下游不同断面地下水埋深和胡杨液流变化的监测数据, 分析了胡杨茎干液流与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关系, 探讨荒漠环境下天然胡杨生长的合理生态水位。研究表明, 胡杨液流通量密度随地下水埋深即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大而减小, 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达-0.887; 胡杨液流通量在地下水埋深位于4.5-5 m时出现异常变化, 表明此时胡杨的正常生长受到胁迫, 胡杨通过自身调节降低蒸腾耗水以适应环境; 土壤盐分不是影响塔里木河中下游各断面胡杨液流变化的主要因子; 对植物样地调查结果分析显示, 胡杨盖度、密度和频度均在地下水埋深在4-6 m梯度下开始表现为降低趋势。综合分析认为维系塔里木河中下游天然胡杨正常生长的生态水位为地下水埋深4.5 m以内。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胡杨光合作用对高温和CO2浓度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实测的塔里木河下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光合作用参数,探讨了不同地下水埋深下的胡杨光合作用对CO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1)CO2浓度升高减小了胡杨气孔导度,促进了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增加,但不同地下水埋深下,胡杨光合作用参数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不同,干旱环境(地下水埋深较深)下的响应程度大于水分适宜(地下水埋深浅)环境下的响应;(2) 高温引起胡杨气孔发生不完全关闭,导致了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发生,从而降低了胡杨光合速率,但降低程度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地下水埋深较深环境下的影响程度大于地下水埋深浅的;(3)地下水埋深是控制干旱区胡杨光合作用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根本因素,6m是胡杨生长正常的临界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埋深>6m,胡杨即遭到水分胁迫,地下水埋深>7m,胡杨即受到了较严重的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7.
陈文年  蔡平原 《广西植物》2021,41(9):1450-1456
为探索海拔高度对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叶特征的影响,该研究在岷江上游的卡卡山北坡设置低、中、高三个海拔部位,并在高、低部位之间进行植株的移栽试验,并测定每个部位植株的叶寿命、气孔密度和长度、单叶面积及比叶面积等叶特征。结果表明:(1)叶寿命从低海拔部位的121.3 d,到高海拔部位的108.5 d,缩减了大约13 d。(2)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气孔密度逐渐升高,低海拔部位只有48.5number·mm~(-2),高海拔部位与之相比增加了42.8%。(3)而气孔长度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从低海拔部位的82.4μm到高海拔的71.3μm,降低了13.5%。(4)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单叶面积和比叶面积都逐渐增加,其中单叶面积由低海拔部位的1.61×10~(-4)m~2到高海拔部位的2.20×10~(-4)m~2,增加了36.6%;比叶面积则由低海拔部位的7.7×10~(-4)m~2·kg~(-1)到高海拔部位的12.5×10~(-4)m~2·kg~(-1),增加了62.3%。(5)另外,同一海拔部位的对照植株和移栽植株之间叶特征并无显著差异;植株在移栽后总是表现出移栽后所在部位对照植株的特点,而没有表现出移栽前所在部位对照植株的特点。综上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暗紫贝母叶特征影响显著,暗紫贝母的叶特征在海拔梯度上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8.
西藏紫花针茅叶功能性状沿降水梯度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叶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近10年来植物生态学的研究热点。该文以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草地的优势植物种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为研究对象, 沿降水梯度(69-479 mm)系统测定了日土、改则、珠峰、当雄和纳木错5个调查地点紫花针茅比叶面积(SLA)、单位重量和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mass, Narea)、叶密度和厚度等叶功能性状以及土壤全氮含量等因子, 试图验证干旱胁迫地区同一物种内SLA-Nmass关系沿降水梯度的策略位移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 并对是否出现策略位移现象提出可能的解释。研究结果表明: 1) SLANmass与生长季温度和降水以及土壤全氮含量均没有显著关系, SLANmass的关系在干旱半干旱区(年降水/蒸发比< 0.11)与半湿润区(年降水/蒸发比> 0.11)之间并没有出现典型的位移现象; 2)叶密度是决定半湿润区SLA变化的主导因子, 而叶厚度则是干旱半干旱区SLA变化的控制因子, 两者与SLA均呈负相关, 随着温度增加或降水减少, 叶厚度增加而叶密度降低, 导致SLA随温度和降水变化不明显; 3)半湿润区的叶密度增加引起Narea增加, 而干旱半干旱区的叶厚度增加并没有造成Narea的显著变化, 导致Narea沿降水梯度没有显著变化; 4)紫花针茅地上生物量与Narea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表明Narea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植被生产力。结果表明, 在干旱胁迫下, 植物通过增加叶厚度来维持不变的Narea可能有助于保持与较湿润地区相似的光合生产和水分利用效率。叶厚度和叶密度对比叶面积的相对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之间发生转变, 这为进一步检测高寒草地植被的水分限制阈值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河中游胡杨与灰叶胡杨气体交换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对塔里木河中游地区的天然胡杨、灰叶胡杨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它们对外界干旱环境适应的生理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胡杨、灰叶胡杨的光合水分生理特性,以及保护恢复塔里木河流域的天然胡杨林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整个光合日变化进程中,胡杨的日平均Pn、Gs、Tr以及WUE均高于灰叶胡杨。(2)胡杨和灰叶胡杨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并存在光合"休眠"现象。(3)胡杨、灰叶胡杨在正午时分出现的Pn下降主要是受到气孔限制的影响既气孔限制值增大、胞间CO2浓度减小;傍晚时分出现的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因受到外界光照强度减弱,既受非气孔限制影响较大。(4)决定胡杨和灰叶胡杨Pn日变化的环境因子作用大小均为: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气孔导度(Gs)>空气相对湿度(RH)>气温(Tair);决定胡杨与灰叶胡杨Tr日变化的环境因子作用大小顺序分别为:气温(Tair)>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气孔导度(Gs)>空气相对湿度(RH)和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气温(Tair)>气孔导度(Gs)>空气相对湿度(RH)。研究认为,胡杨与灰叶胡杨为适应干旱半干旱区的环境,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生理生态对策,胡杨主要是通过调节Gs来有效控制蒸腾失水,提高WUE,进而适应干旱环境;灰叶胡杨主要是通过高蒸腾耗水,降低WUE来减少干旱环境对自身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海拔梯度上四川黄栌(Cotinus coggygria)叶片特征及变化特点,以及它们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测定指标有叶片形念结构(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长/叶宽),表皮特征(气孔器密度和面积、孔径、表皮细胞密度和面积)以及生态特征(生物量、比叶最、饱和含水量)。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叶长,叶宽、叶面积、生物量、饱和含水量以及表皮细胞面积呈增大趋势;而表皮细胞密度呈减小趋势;气孔器面积和比叶重在海拔1950m以下,随着海拔上升而增加。1950m的区域明显减小,气孔器密度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孔径和叶长/叶宽无明显变化。多元统计分析显示,叶面积、饱和含水世和气孔器面积主要与温和度有关,三者随着海拔升高和温和度降低呈增大趋势;随着水热综合因子的增加,气孔器密度减小而孔径和比叶重增大;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生物量和气孔器面积基增大趋势,面表皮细胞密度减小;表皮细胞面积随着生物温度降低而增加。综合分析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缺水和生长季节高温是影响叶片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荐圣淇  赵传燕  赵阳  彭守璋  彭焕华 《生态学报》2011,31(17):4818-4825
拟利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面向对象分类,计算胡杨叶片气孔密度,采用面向对象分类的专业软件eCognition对气孔图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将生成的分类图像导入ArcGIS中计算气孔密度,最后用R语言编写代码进行批处理。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用于计算叶片气孔的密度精度高;18个样点胡杨气孔密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76.7 个/mm2到139.4 个/mm2不等,其平均密度为105 个/mm2;随着干旱胁迫加强,气孔密度表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前胡杨更新困难,种群处于退化阶段,而与其生态位高度重叠的多枝柽柳却在扩张。为探讨多枝柽柳对胡杨生长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3个水平的水分、盐分梯度,对胡杨进行了单种和混种的盆栽控制实验,通过测定胡杨幼苗的生长和存活状况,分析不同水、盐梯度下多枝柽柳如何影响胡杨生长。结果表明:(1)多枝柽柳伴生降低当年生胡杨幼苗的存活率,随着水分条件改善,胡杨存活率提高,而盐分对存活率没有显著的影响。(2)水分、盐分和伴生模式几个因子对胡杨的生长特征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各水盐条件下,多枝柽柳会不同程度降低胡杨幼苗的株高、主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而根冠比增大。混种条件下,胡杨幼苗对水盐的响应更为敏感。(3)相对竞争强度对水盐环境有明显的响应(P<0.05),随水分条件改善,地上、地下相对竞争强度降低。多枝柽柳对胡杨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的机制是通过快速消耗土壤的水分,从而导致胡杨幼苗水分亏缺。土壤水分条件是胡杨和多枝柽柳幼苗共存的关键因素,在水分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对水分偏好的差异导致胡杨无法通过实生苗进行有效的更新从而加剧胡杨种群的衰退,而多枝柽柳更为耐旱的特性使其逐步占据河岸的生境。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两个树种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差异决定了河岸带植被发育过程中植物-土壤的相互作用导致胡杨在演替过程中表现出的衰退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不同林龄胡杨克隆繁殖根系分布特征及其构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龄林和成熟林胡杨为研究对象,采用挖剖面和根窗的方法,研究胡杨繁殖根系分布、根系构型,以及胡杨根蘖与繁殖根系构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细根(d<2 mm)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随深度增加呈现指数函数分布;(2)中龄林细根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在0—90 cm各层都是显著大于成熟林的对应指标(P<0.05),成熟林的中等粗根(5 mm0.05),且两种林龄的一级侧根数、分枝角度亦无显著差异(P>0.05);(5)对比两种林龄不同根序上的根蘖芽发现,二级根上不定芽个数均是同组一级根上不定芽个数的3—4倍;基于以上对胡杨根系的功能权衡的分析,得出:细根对胡杨根系构型有重要的影响,在胡杨根系功能权衡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Populus speci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imber trees 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Most of them are cold- and drought-sensitive except the Populus euphratica Oliv. Here, a 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DPK) gene cloned from P. euphratica, designated as PeCPK10, was rapidly induced by salt, cold, and drought stresses. The protein encoded by PeCPK10 was localized within the nucleus and cytosol, which may be important for its specific regulation in cellular functions. To elucidate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PeCPK10, we generated transgenic Arabidopsis plants overexpressing PeCPK1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eCPK10-transgenic lines experienced better growth than vector control plants when treated with drought. Stronger abscisic acid-induced promotion of stomatal closing has been showed in transgenic lines. Particularly, overexpression of PeCPK10 showed enhanced freezing tolerance. Constitutive expression of PeCPK10 enhanced the expression of several abscisic acid-responsive genes and multiple abiotic stress-responsive genes such as RD29B and COR15A. Accordingly, a positiv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cold and drought stresses in P. euphratica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5.
We studied the domin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gas-exchange characteristics and water potential (ψ) of broad-ovate leaves of Populus euphratica Oliv. in extreme arid area of Tarim River, China, and their correlation to water status of P. euphratica by analyzing on-field monitored meteorological data, soil moisture and salinity, P. euphratica leaf gas exchange and ψ, and revealed the indicative threshold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for P. euphratica leaf water changes and growth.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air relative humidity (RH), air temperature (T air), etc. are the dominant factors. The threshold value of RH is (48.19 ± 1.06)% for P. euphratica growth, i.e. RH from 10.69% to 48.19% is suitable for P. euphratica growth in extremely arid region of Tarim River. 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ducing drought damage to P. euphratica and maintaining normal growth of P. euphratica by in-time watering.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上游胡杨种群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路  王家强  王海珍  宇振荣 《生态学报》2014,34(16):4640-4651
采用样带调查法对塔里木河上游3个断面8.5 hm2天然胡杨林进行野外调查,绘制了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图和存活曲线,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与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上游胡杨种群密度随径级增大而减小,自疏指数接近-3/2,个体胸径达24 cm后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中、下段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幼龄级所占比例较大、林分年轻;存活曲线为Deevey C型,且动态指数0,为增长种群。受所处生境条件影响,上段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差异明显。阿瓦提县胡杨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幼龄级比例高达77.2%,存活曲线属Deevey C型,为增长种群;南口镇与托海乡胡杨种群结构呈壶型,幼龄级比例极低、中大龄级比例高达84.7%,存活曲线属Deevey A型,为衰退种群;沙黑里克镇胡杨种群结构呈钟型,存活曲线属Deevey A型,为暂时稳定种群。种群数量动态与时间序列分析表明,中、下段胡杨更新资源丰富,未来种群能够稳定增长;上段南口镇、托海乡与沙黑里克镇幼龄级数量随时间推移减少,种群向大老龄级发展,未来种群将走向衰退。总之,上段胡杨种群因更新资源不足而趋于衰退,未来保持适当的人工辅助恢复措施和加强保护现有植株及其生境是保持胡杨种群自然更新和进行种群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径向生长与地下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地下水位与胡杨径向生长量的相互关系,建立胡杨径向生长量随地下水位变化的函数模型,并从数理统计学的角度验证了胡杨生长的胁迫水位和临界水位。结果表明:1)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胡杨径向生长量的均值逐渐减小。2)胡杨径向生长量与地下水位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其最佳回归模拟函数为四次多项式Y=0.003X4-0.080X3 0.731X2-3.060X 6.934,判定系数R2为0.857,P值为0.0001。3)通过分析可知:胡杨生长的胁迫水位是4.71 m,临界水位是8.62 m。胡杨正常生长的水位区间为0.5—4.71 m,受到胁迫的水位区间为4.71 m—8.62 m,当地下水位大于8.62 m时,胡杨将会呈现出衰败景象,此时,胡杨径向生长量的变化率逐渐向0接近,表明胡杨径向生长趋向停止。  相似文献   

18.
Populus euphratica Oliv. is a main tree species that forms natural riparian forests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from Morocco to the Ordos Plateau. This study is designed to clarify the forest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P. euphratica and to elucidate the ecological mechanisms sustaining riparian forests under unreli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 P. euphratica forest of the Ejina Oasis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which is a hyperarid area. According to their tree size distribution, P. euphratica forests can be grouped into juvenile, mature, and overmatured stages. Almost all large P. euphratica showed dieback. The regeneration density on the forest floor shows a relation with the degree of height decrease due to dieback damage, as evaluated using the ratio of actual height to the maximum height estimated from the DH relation. Therefore, after the mature stage, individual trees continue to grow while controlling their canopy size to adjust to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overmatured stag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 euphratica growing under large fluctuations in groundwater levels exhibit a sophisticated regeneration system with canopy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19.
新疆叶尔羌河流域胡杨林时空格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尔羌河流域胡杨林对保障我国新疆南疆地区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功能,到目前对该区胡杨林时空格局特征规律的研究极少。基于1995—2015年Landsat TM/OLI长时间序列遥感监测数据,通过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指数、转移矩阵以及景观指数对叶尔羌河流域胡杨林时空格局变化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胡杨林面积从1995年的1916.15 km~2减少到2015年的1652.25 km~2,面积减少了263.90 km~2。永安坝至夏河林场段,耕地向河道扩张,胡杨林转为耕地;而夏河林场至三河口段,水资源匮乏,胡杨林被迫向河道收缩,转为未利用地。(2)胡杨林动态度和空间动态度降低,而胡杨林变化状态指数、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和散布与并列指数增加,斑块结合度指数高,胡杨林空间分布逐渐集中、破碎度降低、连通性增加。流域景观要素连接性逐渐减弱,破碎化程度较高,优势度斑块类型比例逐渐下降,景观类型向复杂化方向发展。(3)1995—2005年胡杨林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胡杨林面积减少较快,景观格局变化剧烈,而2005—2015年胡杨林保护措施的实施、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生态安全输水区域的扩大等,胡杨林面积减少速度减缓,但形势仍较为严峻。在叶尔羌河流域合理利用水资源,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强化水资源管理力度,以及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等是该区胡杨林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研究可以为叶尔羌河流域生态系统恢复以及胡杨林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胡杨枝直径生长对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卫  侯平  李霞 《生态学报》2006,26(9):2913-2917
胡杨枝年轮信息包含了塔里木河水量变化内容,通过胡杨枝生长量调查可以反映塔里木河应急输水规律.塔里木河应急输水后,受输水影响不同离河距离胡杨枝连年直径生长量出现突出增长,产生明显影响的开始时间大多起于2001年,有些枝直径增长量是输水前3.85倍.输水后与输水前胡杨枝直径生长量的比值与离河距离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通过输水前后胡杨枝直径的变化关系可以推断出各输水断面胡杨对输水的响应范围,在2003年分布最远已经达到的离河9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