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伞裙追寄蝇和双斑截尾寄蝇对草地螟的寄生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红  罗礼智  胡毅  康爱国 《昆虫学报》2008,51(10):1089-1093
为认识寄生蝇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的寄生特性,调查了河北康保田间两种寄生蝇——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 Rondani和双斑截尾寄蝇Nemorilla maculosa Meigen对草地螟各龄幼虫的寄生率、寄生部位及着卵量,并通过室内饲养对寄生蝇的存活率与寄主龄期、着卵部位及着卵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寄生蝇在田间主要寄生草地螟5龄幼虫;寄生蝇可在每头寄主幼虫上着1~8粒卵不等,其中以1粒的居多(45.3%),2粒的次之(33.6%),但1头寄主幼虫中仅能羽化出1头寄生蝇;寄生蝇以寄生寄主幼虫头部和胸部较多,腹部较少,并且以寄生侧面居多,背面次之,腹面最少。寄生蝇的存活与寄主幼虫着卵量之间呈相关关系,在着卵量为1粒的寄主幼虫中,寄生蝇的存活率仅为66.7%,在着卵量为2粒及以上的寄主幼虫中,单头幼虫羽化出寄生蝇的比例为100%。  相似文献   

2.
李红  罗礼智 《昆虫学报》2007,50(8):840-849
寄生蝇是草地螟的重要寄生天敌之一,其寄生率多数情况下高于寄生蜂,表现出很大的控害潜力。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结合多年来对草地螟寄生蝇的研究结果,对草地螟的寄生蝇种类、寄生方式、优势种及其控制作用,保护利用进行了总结和评述。草地螟寄生蝇种类丰富,目前已知有22个种,在草地螟的主要发生为害区都有分布,其寄生方式多样,寄主范围广,很多种类为多主寄生。优势种有4种: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 Rondani,双斑截尾寄蝇Nemorilla maculosa Meigen,黑袍卷须寄蝇Clemelis pullata Meigen和草地追寄蝇Exorista pratensis Robincau Uesvoidy。这些优势种对控制当代草地螟的作用有限,而对控制下一代草地螟的发生为害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最后讨论了草地螟寄生蝇的保护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中国地区双翅目寄蝇科寄蝇亚科5族10属17种昆虫的28S r RNA基因序列,分别利用PAUP4.0b和MEGA5.05软件的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最小进化法(ME),选取追寄蝇亚科的黄足突额寄蝇Biomeigenia flava和麻蝇科的红尾拉麻蝇Ravinia striata为外群,重建寄蝇亚科部分种类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测得的696 bp寄蝇亚科核苷酸片段,包括127个变异位点和52个简约信息位点;不同方法得到的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部分解决了基于形态学定义的该亚科内族间、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1)支持寄蝇亚科、寄蝇族分别为一个单系群;(2)支持形态分类的将诺寄蝇属Nowickia Wachtl并入寄蝇属Tachina Meigen并作为后者的一个亚属的结论;(3)同时支持将短须寄蝇族Linnaemyini并入埃内寄蝇族Ernestiini。  相似文献   

4.
我国马尾松毛虫寄生性天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的寄生性天敌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类两大类。文章列出我国马尾松毛虫主要寄生蜂58种和寄生蝇类20种的名录与寄生的虫态,着重综述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Matsumura、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dendrolumusiChu、白跗平腹小蜂Anastatus albitarsis(Ashmead)、黑足凹眼姬蜂Casinaria nigripes(Gravenhorst)、松毛虫脊茧蜂Aleiodes dendrolimi(Matsumura)等5种优势种寄生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同时还介绍马尾松毛虫寄蝇在野外寄生状况、室内饲养繁殖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以期为马尾松毛虫寄生性天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伞裙追寄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在广州郊区、肇庆、阳江、德庆等地调查,松毛虫害蝇主要有六种: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Rond.)、蚕饰腹寄蝇(Crossocosmia zebina Walk.)、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 Wied.)、松毛虫狭颊寄蝇(Carcelia bombylans rasella Bar.)、红尾追寄蝇(Exori-sta fallax Meig.)和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R.-D.)。前五种属寄蝇科,后一种属麻蝇科,主要寄生松毛虫的老龄幼虫。在低丘地带,十年生左右的松林中常以伞裙追寄蝇的寄生率为最高。 随着松毛虫生物防治的深入开展,我们对优势种伞裙追寄蝇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饰额短须寄蝇是内蒙古西部地区小地老虎幼虫期的重要天敌。它对第一代和第二代小地老虎的寄生效率,分别为10.2%和34.7%。 该蝇在呼和浩特地区一年发生三代。第—代寄生期在5月下旬和6月间,第二代寄生期在7-8月,以第三代(越冬代)幼虫在警纹地老虎或黄地老虎末龄幼虫体内越冬。各世代历期,第一代大致为45天,第二代平均为51天,越冬代约长达8个半月余。 各世代的羽化率,常因蛹的坏死和重寄生等原因而有所减低,第一代羽化率为70.5%,第二代为81.2%:羽化时刻,雌雄两性均以上午6—8时最盛,而羽化期两性亦基本上一致。成虫羽化后,当天就能交配;一头雄蝇一般能交配10余次,一头雌蝇亦可受交2-3次。雌性比率,第一代为58.2%,第二代为56.6%。成虫大多活动在开花的作物上,取食紫花野豌豆、胡萝卜和荞麦等的花蜜。补充营养与成虫的寿命关系很大,用蜂蜜稀释液饲喂,第—代雌蝇平均寿命13.6天比不喂蜜的7.0天增加0.94倍,雄蝇平均寿命12.0天比不喂蜜的5.7天增加1.11倍:第二代在喂蜜的情况下,寿命的延长更为显著。补充营养的重要作用还明显表现在雌蝇的繁殖力上,没有饲喂蜂蜜只给清水的雌蝇概不产卵。本种寄蝇为卵胎生,卵的胚胎在母体内即已发育成熟,这种胚胎卵无卵壳似幼虫。胚胎卵陆续被产出,分散产于寄主活动的土表和寄主的食料植物上。产卵量很大,如能基本上产完,一雌可产1,000多粒。胚胎卵从母体产出后不久即脱下胎皮而成为真正的幼虫,自此开始至侵入寄主体腔这一自由生活阶段,称“闯蚴”。闯蚴寿命的长短与所在的处所有关,在植株上的比在土表上的要长,前者平均寿命为7.5天,后者为4.2天。闯蚴以蠕动方式爬行,活动范围一般在1—3厘米,最远可至8厘来。闯蚴从寄主体皮侵入,在寄主三龄以后侵入的才能寄生发育。侵入时寄主龄期愈大对寄蝇幼虫的发育愈有利,不仅发育期缩短,而且体长也随之增大。在—个寄主体内,只能完成一头寄蝇幼虫的发育。发育成熟后,即钻出寄主体皮,大多附于寄主残体上在土中化蛹。 本种寄蝇遭受一种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重寄生,第一代寄蝇的重寄生率为1.97%。该寄生蜂以蛹在第二代本种寄蝇蛹壳内越冬。  相似文献   

7.
赵建铭  汪兴鉴 《生态学报》1985,5(4):357-363
本文报道1983—1984年我国利用自然寄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人工大星繁殖玉米螟厉寄蝇(Lydella grisescens)的技术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的玉米螟人工饲料配方中添加0.05克维生素E后,饲养和累代繁殖的供试玉米螟幼虫对提高寄蝇的生活和生殖力效果显著;温湿度、光照和风是影响寄蝇交尾的三因素,温度28~30℃,相对湿度70—80%,日光光照和微风吹拂为寄蝇交尾的适宜条件;掌握羽化1天以上的雄蝇与当天羽化的雌蝇这一有利时机,交尾率可达80—90%;受精雌蝇以5%稀蜂蜜液和牛奶喂饲后,寿命延长,胚胎发育良好;在温度25—30℃及相对湿度80—90%的条件下,子宫内的卵经9—11天全部成熟,采用人工剖腹取蛆,以蛆与寄主幼虫的密度比为3:1或4:1,使其充分接触的接蝇蛆方法,寄生率一般为80—90%,最高可达98%;根据同一寄主幼虫体内寄生1—4个蝇蛆的不同营养和发育情况,测定其蛹重,观察和比较成虫抱卵量、寿命和生殖力的强弱,证明1头玉米螟幼虫体内寄生1—2厉蝇蛆较为有利。 玉米螟厉寄蝇人工大量繁殖研究的成功,不仅有利于我国玉米螟防治工作,而且将为我国生防领域开辟出一条利用寄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1.据1954年考查,东安马尾松毛虫的天敌很多,尤其是寄生天敌,它是限制或抑制松毛虫大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2.卵期的寄生天敌有:松毛虫黑卵蜂,赤眼蜂,平腹小蜂,白角小蜂,名和小蜂及金小蜂等六种,其中以前三种较为重要。 3.第一代松毛虫的卵寄生率为12.76%,其中黑卵峰的寄生率达5.83%,第二代松毛虫的卵寄生率为40.61%,其中黑卵蜂的寄生率达33.45%。 4.松毛虫各种卵蜂羽化时期及数量的观察,使我们初步了解卵蜂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对于今后饲放卵寄生蜂防治松毛虫的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5.幼虫期的寄生天敌有:两色瘦姬蜂,黑胸姬蜂,红头小茧蜂,黄甲腹小茧蜂,毒蛾绒茧蜂,寄生蝇类及白僵病菌等,其中以白僵病菌及寄生蝇类较为重要。 6.三次幼虫期寄生天敌的考查可以看出:越冬代老熟幼虫的死亡率(包括寄生率)达56.62%,第一代幼虫的死亡率(包括寄生率)达82.83%,第二代幼龄幼虫的死亡率(包括寄生率)达40.83%,幼虫期的死亡率(主要是寄生率)相当高。 7.蛹期的寄生天敌有:日本黑点姬蜂,大腿蜂,花胸姬蜂,黑瘤姬蜂,松毛虫瘤姬蜂,寄生蝇类及白僵病菌等,其中以日本黑点姬蜂、寄生蝇类及白僵病菌等较为重要,但需指出,可能是因为病菌寄生的原因,未羽化蛹的比例很大,如在越冬代占36.68%,第一代占40.11%,这是值得今后深  相似文献   

9.
<正> 辽宁省蚕区,一年放养二代柞蚕,春蚕以制种为主,秋蚕则大量饲养采茧。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tibialis(Chao)一年发生一代,柞蚕啮食了带有蝇卵的柞叶而被寄生。蝇卵进入消化管后很快孵化成蛆,穿过消化管壁进入体腔,形成包囊,最后在寄主的气门附近形成呼吸漏斗,以呼吸外界空气,病蚕仅能作一薄茧。几天后蝇蛆从寄主体壁及蚕茧钻出,入土化蛹。  相似文献   

10.
蜉寄蝇属Phorocera R.-D.,1830年,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共包括4种,是寄蝇亚科中一个较小的属;根据我国现有标本已发现7种,其中有3个新种。本属的种类均为大卵型寄蝇,多寄生于鳞翅目害虫,特别是Ph.agilis R.-D.(=silvestris R.-D.)为舞毒蛾的重  相似文献   

11.
邱式邦 《昆虫学报》1955,(2):181-190
1936—37年在南京地区观察松毛虫寄生天敌所得的初步结果可简述如下: (一)南京地区业经发现的松毛虫天敌有卵寄生蜂3种:赤眼卵蜂、松毛虫长腹卵蜂、平腹小蜂;幼虫寄生蜂4种:松毛虫瘦姬蜂、松与虫红头小茧蜂、花胸姬蜂、黑基瘤姬蜂;幼虫寄生蝇3种:家蚕寄生蝇、大寄生蝇、小寄生蝇;蛹寄生蜂4种;日本黑点姬蜂、黑瘤姬蜂、大腿蜂、费氏大腿蜂;另重寄生8种。 (二)卵寄生蜂在防治松毛虫上起了适当大的作用,有时减低寄主虫口达61.24%。3种寄生蜂中以松与虫长腹卵蜂及平腹小峰为较重要。 (三)松毛虫初龄幼虫寄生率最高时可达26%。寄生率的高低及各种天敌的比较重要性与采集寄主材料的时期有密切的关系,往往数日之差,寄生率可截然不同。 (四)松与虫的后龄幼虫遭3种寄生蝇的寄生。寄生率最高可达42%。 (五)松毛虫茧期的寄生率可达38.4%,天敌中以大寄生蝇及日本黑点姬蜂为 最主要。 (六)无论在卵期、幼虫期或蛹期,第2化松毛虫的寄生率均比第1化的为高。此点似说明越冬问题是松毛虫天敌繁殖中的一个关系问题。 (七)几种比较重要的寄生天敌的发生时期和生活习性,本文中根据观察所及,加以记载。 (八)本文中将几个影响松毛虫寄生天敌虫口的因子提出讨论,这些因子包括;重寄生的严重、天敌发生时期与寄主生活史的不相  相似文献   

12.
陈海霞  罗礼智 《昆虫学报》2007,50(11):1129-1134
双斑截尾寄蝇Nemorilla maculosa Meigen是草地螟和其他鳞翅类昆虫的重要寄生天敌,但国内外对其寄生行为知之甚少。为了明确双斑截尾寄蝇的寄生行为特征及其对草地螟种群动态的影响,在22℃,光照16 h的条件下就其对不同寄主种类及草地螟幼虫龄期、寄主部位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草地螟、甜菜夜蛾和粘虫3种幼虫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双斑截尾寄蝇对草地螟的寄生率显著高于甜菜夜蛾和粘虫,而对甜菜夜蛾的寄生率又显著高于粘虫。另外,幼虫被寄生的平均次数也呈现相同的趋势,表明双斑截尾寄蝇喜选择草地螟。在3, 4, 5龄草地螟幼虫同时存在时,双斑截尾寄蝇对5龄幼虫的寄生率和平均寄生次数均显著高于4龄和3龄幼虫的,表明该寄蝇主要选择5龄幼虫为其寄主。在被寄生的草地螟幼虫中,胸部被寄生的比率(66.4%)和次数(4.2)显著高于头部(23.4%,1.0)和腹部(10.9%,1.1),而腹部及头部被寄生的比例及卵粒数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双斑截尾寄蝇主要选择幼虫的胸部进行寄生。最后,就双斑截尾寄蝇对产卵寄主选择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双斑截尾寄蝇成虫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海霞  张蕾  罗礼智 《昆虫学报》2008,51(12):1313-1319
双斑截尾寄蝇Nemorilla maculosa Meigen (双翅目:寄蝇科)是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和其他鳞翅类昆虫的重要寄生天敌,但国内外对其生物学特性知之甚少。为了揭示双斑截尾寄蝇的生物学特性,在22℃,光周期16L∶8D的室内条件下对成虫羽化时期,交配持续时间,产卵量和寿命及其与补充营养的关系等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表明: 双斑截尾寄蝇主要在08: 00-10: 00和14: 00-16: 00羽化。雄蝇比雌蝇早羽化1 d,雌蝇羽化后可立即进行交配,但雄蝇羽化1 d后才可交配; 交配持续时间为10~54 min,但多数为20~30 min; 平均产卵量为154.1粒,雌蝇平均寿命26.6 d,雄蝇为10.2 d,雌雄寿命差异显著。取食10%蜂蜜水的平均产卵前期为3.8 d,平均产卵历期为15.4 d; 而且取食10%蔗糖水、葡萄糖水或蜂蜜水之间的成虫产卵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取食清水或纯饥饿空白对照的;同时,取食补充营养的雌蝇寿命均显著高于取食清水或空白对照的,但雄蝇的寿命则不受补充营养的影响。取食补充营养的雌蝇寿命与产卵量为正相关,即雌蝇的寿命越长,产卵量越大。最后,就这些结果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寄蝇科为寄生无脊椎动物的蝇类,在自然界中是影响农林业害虫发生数量的重要生物因子之一。过去我国对寄蝇科的研究还没有系统地进行过,只有少数片段资料,分散在一些外国杂志中,根据这些资料,得不出任何关于中国寄蝇种类组成的概念。我们计划将我国现有的寄蝇标本加以整理,并将初步结果陆续发表,以供有关的工作者鉴定参考。在这项工作中,曾得到苏联科学院动物形态研究所双翅目和古昆虫学家珞灯朵夫教授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5月通过对朱鹮自然保护区(洋县)食蚜蝇种类进行了系统调查,并进行分类鉴定,发现该保护区食蚜蝇昆虫有2亚科,4族,8属,11种。蚜蝇亚科种类较多包括墨蚜蝇族、小蚜蝇族、蚜蝇族3个族,墨蚜蝇族、小蚜蝇族和蚜蝇族分别为1种、2种和3种;迷蚜蝇亚科种类较少只有管蚜蝇族1个族共4种。灰带管蚜蝇是朱鹮保护区内的优势种;狭带条蚜蝇、长尾管蚜蝇、大灰优蚜蝇、黑带蚜蝇、印度细腹蚜蝇是常见种。文中给出了各种类名录及分布,分析了该地区蚜蝇科昆虫的多样性。反映了该地区食蚜蝇主要以古北区和东洋区共有种为主,东洋区种类和古北区种类也占有一定比例,说明洋县食蚜蝇的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16.
茶毛虫天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明确了茶毛虫天敌种类及其优势种:寄生性天敌中寄生卵的有赤眼蜂和茶毛虫黑卵蜂,其中茶毛虫绒茧蜂是优势种;寄生幼虫的有茶毛虫绒茧蜂、茶毛虫瘦姬蜂、小孢瘦姬蜂、日本黄茧蜂和寄蝇等,其中茶毛虫绒茧蜂是优势种;捕食性天敌有步行虫、蠼螋、蜘蛛和青蛙等,其中蜘蛛是优势类群,白斑猎蛛为优势种。研究了茶毛虫主要寄生性天敌的寄生率和寄生动态:茶毛虫黑卵蜂的寄生率为15-20%,越冬卵可高达45%左右;茶毛虫绒茧蜂  相似文献   

17.
美国白蛾的天敌——日本追寄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史永善 《昆虫学报》1981,(3):342-342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隶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对象,近年来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市发现。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 Townsend经饲养,由美国白蛾幼虫中育出,现将该种寄蝇的生物学和利用途径介绍和探讨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日本追寄蝇系大卵型寄蝇,雌蝇将尚未完成胚胎发育的卵,产于寄主体表,待幼虫孵化后,钻入寄主体腔。据北京地区初步观察,每年发生3—4代。7—9月饲养观察,完成一个世代需经16—17天。10月中旬最后一代脱蛆化蛹于土壤中越冬。卵期4—5天,幼虫期4—6天,蛹期7—8天。羽化后的成蝇能多次交配,每次所历时间长短不一,长的可达6小时,短的为2小时;雌蝇在自然界中较雄蝇迟数日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辽宁宽甸黄椅山森林公园寄蝇的种类及其动态规律,筛选出反映森林状况和动态的指示性昆虫。【方法】2017-2018年5-9月采用网捕法监测了黄椅山森林公园的寄蝇种群,并分析了寄蝇群落的种-多度曲线、多样性指数、个体数、物种丰富度、均匀度与多样性的关系。【结果】黄椅山森林公园寄蝇已知4亚科23族162种,以追寄蝇亚科的种类为多。寄蝇群落的种-多度关系符合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不相一致,而与物种丰富度一致。【结论】黄椅山森林公园寄蝇种类丰富,其中寄蝇常见种和优势种种类极少,而少见种种类集中,即黄椅山森林公园寄蝇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稳定。筛选出怒寄蝇Tachina (s. str.) nupta (Rondani)作为指示性昆虫监测森林的生态环境状况;提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记录属——颊寄蝇属分类研究(双翅目:寄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颊寄蝇属Dexiosoma属于寄蝇亚科、Microphthalmini族,该属种类均栖息于草丛中,寄生于土壤中金龟子科幼虫;其外形特征是侧颜宽,具淡色毛,单眼鬃缺,触角芒羽状,后背中鬃3,足黄,前足基节前内侧大部具倒伏的小毛。已知4种颊寄蝇中,3种分布东洋区,1种分布古北区。本文研究了产自上述两动物地理区的颊寄蝇属标本和文献,首次发现该属在我国分布,记述了采自四川,云南和西藏的1新种,暗角颊寄蝇Dexiosoma nigricornis;简述了分布辽宁和吉林的中国新记录种,灰颊寄蝇D.caninum(Fabricius)的主要特征;编制了本属5种雄性检索表;研究标本均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利索寄蝇属Lixophaga Townsend,1908隶于寄蝇科Tackinldae,卷蛾寄蝇族Blondeliinio该属大部分种类分布于新北界,古北界已描述的种类有3种,而且都采自日本,东洋界尚无记载。1964年,中国从古巴引进螟利索寄蝇L. diatmeae(Townsend),多年饲养未获成功。本文记述中国利索寄蝇属3种,其中一新种和二新纪录;为了便于比较和鉴定,把掌握有标本的另外两个种,即L.diatraeae(Townsend)和L. fallax Mesnil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