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白色念珠菌蛋白酶与其毒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蛋白酶活动与其毒力关系。方法的采用牛奶平地检测54株白色念珠菌蛋白酶的分泌能力,然后选择6侏菌分别经摇瓶培养测定其蛋白酶活力,并以静脉内注射方式感染小鼠进行毒力试验,以小鼠平均生存时间来评价菌株毒力。结果 54株白色念珠菌全部能分泌蛋白酶,检出率为100%。动物试验表明蛋白酶活力愈高的菌株,相应小鼠平均生存时间愈短;蛋白酶活力与菌株毒力直接正相关(γ=0.934,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磷脂酶活性与其毒力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其遗传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蛋黄平板法检测80株白色念珠菌磷脂酶活性,并测定磷脂酶高活性组、低活性组白色念珠菌的溶血活性、细胞表面疏水性、黏附上皮细胞能力及RAPD-PCR分析2组菌株的基因型特征.结果 磷脂酶阳性检出率为97.5%,2组PZ均值分别为0.639±0.043、0.847±0.079(P<0.05);2组的溶血活性、疏水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磷脂酶高活性组菌株对上皮细胞的黏附力显著高于磷脂酶低活性组(P<0.05),磷脂酶活性与黏附力呈正相关(r=0.773,P<0.01).RAPD结果 表明磷脂酶活性与RAPD各电泳条带之间的回归系数不尽相同.结论 磷脂酶活性不能直接反应菌株其他毒力的情况,且RAPD分型也不能全面地反映磷脂酶这一单一的毒力特征,而是对菌株毒力特征的一个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探讨肠道菌群失调与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联系。方法SCID小鼠随机口服万古霉素水溶液7d,饥饿24h后给予白色念珠菌灌胃,建立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观察小鼠死亡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细菌总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鉴定肠道菌群种类,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肠壁黏膜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应用万古霉素可致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黏膜完整性受损。在万古霉素致肠道菌群失调的基础上,外源性白色念珠菌攻击可加重肠道菌群失调和肠壁黏膜损伤程度,促进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结论肠道菌群失衡可以导致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肠壁黏膜的完整性可能参与了肠道白色念珠菌播散过程。  相似文献   

4.
非白色念珠菌是肿瘤患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40年来,在1591例肿瘤患者全身性念珠菌感染中,由非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占46%,其中热带念珠菌占25%,光滑念珠菌占8%,近平滑念珠菌占7%,克柔念珠菌占4%,其他种〈1%。本文叙述了念珠菌属各个种的病原性及对肿瘤与非肿瘤患者的易感染和有关因素。文中最后强调,大多数念 珠菌病由内源性引起,但外源性或医源性暴发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道白色念珠菌致病株和携带株菌丝相和酵母相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活性以及与其毒力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牛奶平板和卵黄培养基法检测白色念珠菌致病株和携带株200株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分别将致病产酶株的菌丝相和孢子相菌悬液(5×10^6CFU/ral)注射小鼠尾静脉,1个月内观察小鼠死亡率及平均存活时间,以平均存活时间评价菌株毒力。结果白色念珠菌致病株和携带株分泌型酸性蛋白酶检出率分别为83.3%和35.7%(P〈0.01);细胞外磷脂酶阳性率分别为87.5%和39.3%(P〈0.01)。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致病株菌丝相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孢子相(P〈0.01,P〈0.005);注射菌丝相白色念珠菌的小鼠死亡率高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P〈0.01),且平均存活期短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P〈0.01)。结论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是白色念珠菌重要毒力因子,致病株毒力高于携带株,菌丝相毒力高于酵母相。  相似文献   

6.
双歧杆菌对免疫抑制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双歧杆菌对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保护作用,作者采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方法复制了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研究白色念珠菌感染前后两歧双歧杆菌灌饲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感染前灌饲两歧双歧杆菌能有效地抑制白色念珠菌在小鼠肠道中的定植,并且保护肠粘膜的完整性。对其机理的研究认为,两歧双歧杆菌可能是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平衡、增加肠道中生理菌群的数量、降低肠道pH值、以及产生抗菌物质等途径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铜绿假单胞菌菌苗探索阻断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影响。方法家兔耳皮内注射白色念珠菌,进行活菌攻击,建立动物感染模型。观察用铜绿假单胞菌菌苗免疫的家兔状况;用试管凝集法测定家免的抗体效价;采用小白鼠体内吞噬法测定免疫组和空白对照组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以得出铜绿假单胞菌菌苗的免疫性。结果观察发现:与对照组比较,铜绿假单胞菌菌苗免疫组抗体效价,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明显提高;注射区局部感染及全身症状明显减轻;肾脏感染灶减少,病理切片显示病情较轻。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菌苗能够减轻注射区局部感染及全身症状,对肾脏的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NEI)的调节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蒜素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组、大蒜素组分别建立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大蒜素组小鼠给予大蒜素灌胃,其余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用药14 d后,各组小鼠取血测定促肾上腺激素(ACTH)、皮质酮(CORT)、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的水平,测定胸腺指数及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NEI功能发生紊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CTH、CORT、β-EP水平均明显升高,5-HT、胸腺指数及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大蒜素组小鼠ACTH、CORT、β-EP水平较之模型组明显下降,5-HT、胸腺指数及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紊乱的NEI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白带中白色念珠菌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分泌物(白带)中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评价其在白带中分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300株白带分离的白色念珠菌进行蛋白酶测定,并从蛋白酶活力高、中、低中分别选2株作血管内皮细胞毒力和粘附性测定.结果 300株白色念珠菌全部检出蛋白酶,其中蛋白酶活力高为249株,占83.0%;中等活力38株,占12.7%;低等活力13株,占4.3%.细胞毒力试验表明蛋白酶活力高,细胞毒性强,蛋白酶活力与毒力呈正相关(r=0.9946、P<0.01);细胞粘附试验表明蛋白酶活力高,粘附能力强,蛋白酶活力与粘附呈正相关(r=0.9944、P<0.01).结论蛋白酶是白色念珠菌重要的毒力因子,蛋白酶活力可直接反映其毒力,蛋白酶活力与其粘附直接相关.白带中白色念珠菌具有致病性,临床应对其引起的感染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脂磷壁酸(BLTA)对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生存状态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建立正常免疫力及免疫力低下小鼠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观察不同剂量BLTA处理对小鼠体重变化、生存时间以及肾组织真菌负荷量的影响。结果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经BLTA处理后,生存状态有所改善,体重下降减慢。对于正常免疫力小鼠,BLTA150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P0.01);而对于免疫力低下小鼠,BLTA100组和BLTA150组小鼠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P0.01)。无论免疫力正常还是免疫力低下小鼠,BLTA100组和BLTA150组的肾组织白色念珠菌菌落计数与未处理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BLTA能够有效地改善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的生存状态,而且这种作用与BLTA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1.
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纯化与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和DEAE-Sephacel离子交换层析从白色念珠菌WD27培养液中提纯得到一种蛋白酶,纯化倍数为25.4,收率为5.2%。其活性可被抑胃肽特异抑制,初步鉴定该酶为天冬氨酸蛋白酶。该酶在酸性范围内有水解蛋白活性,最适作用pH为4.0,最适温度为37℃。酶在pH5.0~6.0、45℃以下较稳定,该酶具有较广的底物作用范围,对牛血红蛋白最敏感。酶作用于牛血红蛋白的米氏常数Km为0.814mmol/L。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温度、光照、几种营养物质和pH值对稻恶苗菌[Gibberella fujikuroi(sacc.)wr.]分生孢子萌芽管融合频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温度为28℃,光照为完全黑暗下,pH值为中性偏碱性的PD培养液中,稻恶苗菌分生孢子萌芽管融合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白念珠菌的致病性与其形态转变相关,白念珠菌的形态转换受各种外界信号和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调控。转录因子Flo8在酿酒酵母形态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将白念珠菌基因组文库导入flo8缺失株中,筛选能够校正flo8缺失株侵入生长缺陷的基因,分离得到一个与酿酒酵母蛋白磷酸酯酶甲基酯酶PPEl同源的基因,命名为CaPPEl。CaPPEl的基因编码区全长1083bp,推测编码一个361氨基酸的蛋白。在单倍体酿酒酵母中,CaPPEl基因的表达可以部分回复flo8缺失株的侵入生长缺陷,但是在MAPK途径缺失株中不能进行侵入生长。在双倍体酿酒酵母中,CaPPEl基因的表达可以部分激活MAPK途径成员缺失株的菌丝生长缺陷,但却只能在flo8缺失株中产生微弱的激活作用。结果表明CaPpel在酿酒酵母的假菌丝生长和侵入生长中参与的信号转导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杆菌DM9811发酵液的挥发性脂肪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普通细菌计数法。结果:乳杆菌DM9811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具有抑制作用,以对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最强,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次之,两者都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乳杆菌DM9811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对细菌、真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革胡子鲇原始生殖细胞的起源、迁移及性腺分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革胡子鲇又称埃及胡子鲇,是一种多次产卵类型的硬骨鱼。作者用组织学、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革胡子鲇的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的起源、特征、迁移方式和性腺分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PGCs来源于内胚层;PGCs的细胞质中存在着一种与生殖细胞有关的电子致密物--生殖质(Germ plasm);PGCs在迁移过程中有主动迁移的能力;PGCs到达生殖嵴的部位后,与生殖上皮细胞(Epithelisl cells)一起共同形成原始性腺;原始性腺分别逐步向精巢和卵巢分化;生殖质与性腺的分化有密切关系;卵巢的分化比精巢早。    相似文献   

16.
样本对小麦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10个小麦品种和按双列杂交配制的45个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样本容量和样本的数据结构对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样本容量较小时,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为不相关;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有由不相关,到Y=axe~bx(a>0,b<0),Y=ax~be~cx(a、b>0,c<0)相关的变化趋势.(2)当样本的数据结构较差时,需较大样本容量,才能真实反映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用浅麻醉的Wistar大鼠40只,以辐射热照尾作为伤害性刺激,经玻璃微电极引导尾核痛兴奋神经元(PEN)和痛抑制神经元(PIN)的放电,同时测量甩尾反射潜伏期(TFL)作为甩尾痛阈的指标。结果表明:(1)自然状态下辐射热照尾引起尾核中PEN放电频率增加和PIN放电频率减少与甩尾反射(TF)相伴行。放电变化发生在TF之前,结束在TF之后,PEN和PIN放电变化与TFL呈高度正相关。(2)辐射热照尾同时引起一侧尾核PEN放电频率增加和另一侧PIN放电频率减少,二者协同活动,并发生在TF之前,结束在TF之后。(3)侧脑室注射55μg/10μl吗啡呈镇痛作用时,尾核PEN放电频率减少和PIN放电频率增加,放电变化仍发生在TF之前,结束在TF之后。结果提示,尾核中PEN、PIN放电和TF是中枢不同水平同时对痛觉调制所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华猕猴桃蛋白酶(Actinidin)在盐酸胍溶液中活力变化结果提示:酶在0.1mol/L胍中活力略有升高,随胍浓度增大,活力先经历一个陡降区,在1—2mol/L胍中有个稳定区域,随胍浓度增大,活力继续下降。同时以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研究该酶分子的构象变化。结果表明引起酶构象发生明显变化所需胍浓度(3mol/L)远比酶明显失活所需胍浓度(0.5mol/L)大。相同胍浓度下酶活力丧失速度快于构象变化速度。经5mol/L胍变性的酶直接稀释至胍浓度为0.05mol/L时,酶活力不能恢复,而构象迅速恢复。失活酶先稀释至胍浓度为1—2mol/L、再进一步稀释至胍浓度为0.05mol/L,活力能恢复50%左右。以上结果表明,相对于整个酶分子来说,活性中心的构象变化对变性剂更敏感。Actinidin的失活及复活过程是多相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