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几个疑难问题解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在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几个疑难问题,简要进行了分析并解答.  相似文献   

2.
张明爽 《生物学通报》2002,37(12):28-31
遗传和变异主要包括基因的本质、基因的传递规律和生物的变异 3个方面的内容 ,是以细胞 (结构基础 )——染色体 (主要载体 )—— DNA(分子基础 )——基因 (功能单位 )——脱氧核苷酸 (物质基础 )为主线的知识体系。本专题习题类型多 ,题量大。在高考复习中 ,除夯实基础 ,构建知识体系外 ,教师应加强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的指导。用解题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以方法 ,提高学生复习效率。1 解表述题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多 ,原理难理解。如遗传物质DNA与中心法则、相对性状与显隐性性状、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分离与…  相似文献   

3.
徐定冼 《生物学通报》2005,40(11):46-47
专题复习是高考备考复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进行时,首先要明确复习的指导思想。以“蛋白质”专题复习为例,从5个方面阐述复习的指导思想,并着重指出,专题复习应围绕一个“专”字,把握核心、抓住主线、突出重点进行复习。指导学生构建复习模式,学会如何复习,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生物第 6章“遗传和变异”的第 1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中 ,第 1课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两个实验来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看似其内容简单 :几个前人已经做成功的实验得出一个大家从媒体上早已熟知的结论 ,可实际上 ,细细推敲 ,这几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设计的科学性在哪里 ?实验结论是如何被一步一步证实出来的 ,学生并不易掌握 ,尤其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第 4步 ,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与无毒的 R型细菌混合后 ,为什么就使小鼠致死这个实验过程 ,如果只是…  相似文献   

5.
路玉兰 《生物学通报》2002,37(11):33-33
DNA是几乎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 ,一个 DNA分子的碱基对只有 4种 ,但数目成千上万 ,甚至数百万 ,故碱基对在分子中的排列方式定是个天文数字。生物体无数的遗传信息就蕴藏在这无数的 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中。这多样的 DNA,形成了多样的蛋白质 ,也就形成了多样的生物界。显然 ,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性对生物的个体生存及物种的稳定延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其稳定性的一面试从个体、群体和细胞分子水平加以讨论。1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多数高等动植物都是二倍体 ,即每一体细胞中有两组同样的…  相似文献   

6.
刘青 《生物学通报》2006,41(6):28-29
生物科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实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7.
考证"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逻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清晰地认识科学家们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整个过程和实验思路,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为主线,阐明了一个较为详实的求证逻辑.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高三学生自主复习过程中阅读教材的重要性,根据不同阶段的复习策略,提出"海绵式阅读"和"淘金式阅读"2种使用教材的建议,并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遗传的分子基础”单元的内容揭示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以及遗传物质对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是从细胞水平阐述遗传的原理,本单元则从分子水平揭示遗传的本质,这2个单元共同构成了遗传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遗传物质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哺乳动物克隆研究的开展以及体细胞克隆动物的相继诞生 ,克隆动物及其早期胚胎的遗传物质检测研究也越来越显得重要。从染色体分析、核DNA分析、线粒体DNA分析和端粒DNA分析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遗传物质检测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在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理解有关实验步骤的作用,找到实验现象与相关结论之间的关系,注意课本中相关内容的语言表述。  相似文献   

12.
案例教学法在国外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对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有效的教学方法,我国虽然引进时间不长,但在教学中已引起了普遍重视.介绍在高三生物学复习课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复习遗传学实验.  相似文献   

13.
任本命 《遗传》2005,27(6):I0011-I0012
在遗传学发展史上,遗传物质DNA(或RNA)的发现和鉴定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1869年米歇尔的“核素”以及1879年科塞尔对核素的研究,到1944年艾弗里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论断,再到1953年华生和克里克对DNA双螺旋空间结构的阐明,前后花了80余年的时间,数十位科学家投入了这  相似文献   

14.
赵瑞芬 《生物学杂志》2002,18(3):46-46,F003
在当前和今后的教育改革中 ,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教学生会学”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给其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在近两年的生物高考复习过程中 ,本人教学生学会“联想复习” ,取得了良好的复习效果。本文就“联想复习”法的优点及如何让学生掌握此法作简单介绍。1 “联想复习”法的优点1 1 形成知识网络借助联想 ,由一知识点发散成知识网 ,复习容量增加 ,知识之间的联系大大增强。1 2 锻炼学生思维联想复习 ,所需思维量大 ,特别需要发散式思维。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联想”训练后 ,思维能力会大为提高。1 3 保持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与高中生物课有关的线粒体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线粒体遗传物质和细胞核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供师生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教学中参考。  相似文献   

16.
遗传物质——DNA的异常及其对基因功能和表达的影响是癌症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DNA甲基化的异常能够导致基因的异常调节和遗传信息的改变。对肿瘤细胞基因组的分析发现.CpG位点的后生遗传改变是肿瘤的普遍现象。DNA甲基化系统的失常可能在癌症早期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简单制做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特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线粒体DNA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DNA是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核外遗传物质,具有分子小、结构简单、进化速度快、母性遗传、无组织特异性等特点。本综述了线粒体DNA在人类遗传疾病、动植物的亲缘关系、种群分化、群体多样性及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伯格(P.Berg)利用内切酶把分属2个不同作用的DNA重组到一起,宣告了基因工程的诞生。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切割、拼接和重组、然后通过载体把重组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使外源DNA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按人们的  相似文献   

20.
艾燕 《生物学通报》2002,37(11):36-38
本章节知识与前后章节的知识联系非常密切 ,存在较多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笔者在这两年 3+X理科综合的复习备考中 ,运用整体性知识、系统性知识、对比性知识、关联性知识以及拓展性知识进行复习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整体性知识——从整体上建立章节内相关知识的桥梁在章节复习过程中 ,首先建立简单明了的整体框架 ,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 ,使头脑中孤立、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 ,搞清各部分知识的关系 ,从而建立了认识其他知识的桥梁。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 ,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2 系统性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