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俊  王卓晗  杨龙  任海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0):2097-2102
黧蒴锥是华南用于人工造林和生态恢复的优良乡土树种.选取浇水频率和凋落物覆盖量两个控制因子,研究在不同的土壤湿度和凋落物覆盖量条件下,黧蒴锥种子萌发及幼苗存活和生长特征.结果表明: 凋落物对黧蒴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与环境的潮湿程度相关.当浇水频率为每天1次时,凋落物覆盖会抑制黧蒴锥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导致种子萌发率降低、幼苗死亡率提高; 在浇水频率为2 d 1次和3 d 1次时,凋落物覆盖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有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凋落物覆盖还可以显著地提高幼苗的生物量.在通过播种来实现亚热带灌木林地更新时,可利用凋落物覆盖促进黧蒴锥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  相似文献   

2.
根据乔木层次优势种、灌木层优势种和草本层优势种将分布在广西的黧蒴锥(Castanopsis.fissa Rehd.et Wils.]林分为5个群丛,且各群丛的优势种均为黧蒴锥。对5个群丛的地理分布、生境特点、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也进行了分析。这5个群丛分别为:黧蒴锥-鼠刺-杜茎山-狗脊+金狗群丛(C.fissa-ltea chinensis—Maesa japonica—Woodwardia japonica+Cibotium barometz Assoc.)、黧蒴锥-鸭脚木-罗伞树+东方乌毛蕨群丛(C.fissa—Schefflera octophylla—Ardisia quinquegona+Blechnum orientale Assoc.)、黧蒴锥-鸭脚木-九节木+东方乌毛蕨群丛(C.fissa—Schefflera octophylla—Psychotria rubra+Blechnum orientale Assoc.)、黧蒴锥-基脉润楠-野锦香-金狗+东方乌毛蕨群丛(C.fissa—Machilus decursinervis—Blastus cochinchinens-Cibotium barometz+Blechnum orientale Assoc.)和黧蒴锥-茶杆竹+淡竹叶群丛(C.fissa-Pseudosasa amabilis+Lophatherum gracile Assoc.)。  相似文献   

3.
芝麻是传统优势特色油料作物,我国是世界芝麻主产国之一,也是全球第一消费国和进口国,选育稳定高产的优良品种是芝麻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构成芝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蒴果数、每蒴果粒数和粒重,芝麻蒴果性状对于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蒴果性状的研究为高产、适宜机械化芝麻品种的遗传改良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对芝麻蒴果相关性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从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综述了蒴果形态性状研究;从蒴果大小和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方面综述了蒴果生长发育研究;还综述了芝麻蒴果成熟开裂、组织结构、抗裂蒴性鉴定及抗裂品种选育研究;以及蒴果性状相关遗传学、分子标记和基因研究等。最后对芝麻蒴果性状今后研究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等进行了展望,提出应继续加强芝麻蒴果相关性状研究,尤其是蒴果大小、单株蒴果数、每蒴果粒数、抗裂蒴性等的研究,通过蒴果的改良提高芝麻单株产量,助力高产芝麻新品种选育;并聚焦于高抗裂蒴芝麻基因资源的精准鉴定、深入发掘与创新利用,选育抗裂蒴新品种,破解芝麻抗裂蒴性遗传改良的科学难题,推动芝麻生产机械化进程;同时深化芝麻抗裂蒴性功能标记和基因的发掘与应用研究,解析抗裂蒴性分子机理,应用于芝麻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4.
广西半蒴苣苔属(苦苣苔科)一新种——红苞半蒴苣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在广西发现的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属Hemiboea一新种,即红苞半蒴苣苔H. rubribracteata Z. Y. Li & Yan Liu。该新种叶形与贵州半蒴苣苔H. cavaleriei Lévl.相近,不同在于茎较粗且坚硬,总苞红色,萼片较长,花冠外面白色,无毛,下唇3裂至中部。  相似文献   

5.
高谦  曹同 《植物研究》1984,4(4):129-136
泥炭藓(Sphagnum)是水湿或沼泽地区丛生藓类。其植物体形态和构造分化简单,孢子体仅具由配子体组织发育的假蒴柄;孢蒴球形,盖裂,无蒴轴及蒴齿分化,因而为鲜纲中一个独立的亚纲,在苔藓系统排列中,列为原始的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中国内蒙古发现了乌兰坝紫萼藓(Grimmia ulaandamana J. Mu?oz, C. Feng, X.L. Bai&J. Kou)的可育植株,介绍了乌兰坝紫萼藓成熟孢子体、雌株和雄株的特征。孢子体的孢蒴长于蒴柄,蒴柄弯曲,蒴壶表面具纵褶,蒴壁中部表皮细胞厚壁,环带细胞方形或短长方形,蒴盖有喙;蒴齿具疣并在上部分叉,蒴齿在基部分开,蒴齿基部低于蒴壶口,蒴壁表皮细胞和蒴齿之间存在一层小型细胞,蒴齿骨小梁在基部1/3处强烈凸出;蒴帽基部完整。最内侧雌苞叶较茎叶大。乌兰坝紫萼藓具有重要的形态特征变异,可育植株与相似种直叶紫萼藓(G. elatior)易于区分。对乌兰坝紫萼藓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并配显微图,探讨了孢子体对确定其系统发育位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Champ.ex Benth.)Rehd.et Wils.]、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和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ly)凋落物的分解特征及其对华南赤红壤的pH值、有机质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 a的分解后,黧蒴锥、湿地松和尾叶桉凋落物的失重率分别为26.48%、13.80%和28.15%;3种凋落物中全氮均为净释放模式,全磷为富集模式,黧蒴锥和尾叶桉凋落物中全钾和有机碳为净释放模式,湿地松凋落物中全钾和有机碳为富集模式.随凋落物分解时间的延长,土壤pH值呈现逐渐上升至第8个月达到峰值、之后略有下降的变化趋势;有机质含量呈波动的变化趋势;碱解氮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速效磷含量呈略有波动但总体下降的趋势;速效钾含量呈“逐渐上升—急剧下降—急剧上升—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且均在第8个月最低.与实验初期相比,实验结束时对照组及各处理组的土壤pH值和碱解氮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有机质含量不同程度降低、速效磷含量显著下降,对照组速效钾含量下降而各处理组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实验结束时3种凋落物均导致土壤酸度减弱、速效钾含量增加、但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没有明显提高.3种凋落物对土壤pH值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总体上看,黧蒴锥凋落物覆盖可明显减弱土壤酸度,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研究结果揭示:不同凋落物对土壤pH值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与凋落物的成分及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广西苦苣苔科四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报道了产于广西的苦苣苔科(Gesneriaceae)4属4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其中,(1)单座苣苔属(Metabriggsia):单座苣苔(M.ovalifolia)的染色体数目2n=24;(2)异裂苣苔属(Pseudochirita):异裂苣苔(P.guangxiensis)的染色体数目为2n=28;(3)长蒴苣苔属(Didymocarpus):东南长蒴苣苔(D.hancei)的染色体数目为2n=20;(4)唇柱苣苔属(Chirita):弄岗唇柱苣苔(Ch.longgangensis)的染色体数目为2n=28。4种植物的染色体大多数为小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毛齿藓短蒴变种(新拟)在中国的分布和毛齿藓属在新疆的分布。研究表明:(1)毛齿藓短蒴变种的主要识别特征为:叶基部鞘状,突然狭窄成线状披针形,背仰,叶缘平展,中肋充满叶上部,背面粗糙,远轴面有厚壁细胞束分化,叶细胞长方形至短长方形;有假根生芽胞;孢蒴椭球形,稍弓形弯曲,蒴齿线状披针形,二裂至近基部。(2)毛齿藓属的3个分类单位在中国均有分布,毛齿藓短蒴变种以较短的孢蒴和蒴柄区别于原变种,以有根生芽胞、叶基部呈明显鞘状、叶缘平展区别于云南毛齿藓的无假根生芽胞、叶基部略呈鞘状、叶缘背卷。(3)在牛毛藓科中有许多类群与毛齿藓短蒴变种形态相似,但仅有毛齿藓属的叶在横切面上主细胞的远轴面有厚壁细胞束,而其他类群的叶在横切上主细胞的近轴面和远轴面均有厚壁细胞束。该变种的叶背仰不同于牛毛藓科其他属的叶直立;以具鞘部的叶、表面光滑的孢蒴、内弯的蒴齿区别于无鞘部的叶、表面有纵沟槽的孢蒴、直立的蒴齿的牛毛藓属。(4)该变种属北极 高山分布类型,表现出了明显的欧洲 亚洲 北美洲间断分布模式,可作为研究气候变化、海陆变迁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0.
吴金  张朝晖  王智慧 《植物研究》2020,40(4):481-489
喀斯特天坑微环境对植物结构特征有显著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探究孔雀藓属蒴齿在喀斯特天坑内的亚显微结构,旨在为微环境下藓类植物蒴齿结构特征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蒴齿的亚显微形态研究,孔雀藓属两个种,即黄边孔雀藓(Hypopterygium flavo-limbatum C.Muell)、东亚孔雀藓(Hypopterygium japonicum Mitt)蒴齿双齿层,内外齿层数均为16枚,外齿层背面均具"Z"字形的中脊,齿片形态、曲向、外齿层背侧脊纹、齿条腹侧横纹以及是否具节瘤具有明显的差异,属于稳定性特征,可作为系统分类的依据;而齿片长度、宽度、节片数、横脊数、中脊数,属于可变性特征,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在运用藓类植物蒴齿作为系统分类依据时应作性状的筛选。②光照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以及海拔是影响天坑内黄边孔雀藓(H.flavo-limbatum)蒴齿形态结构发育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空气湿度、光照度以及人为干扰度是影响天坑内东亚孔雀藓(H.japonicum)蒴齿形态结构发育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两种孔雀藓属植物蒴齿结构受湿度的影响最大,其生境多为湿度大、土壤含水量丰富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12.
13.
《Ibis》1930,72(S1):458-461
A part from considerations as to where it is best wedged into the linear sequence, the brachyptera group is defined in general terms as a compact group of four small or very small species which resemble one another in many important specific characters and the other thirty-six species classified here as Cisticola in so many ways of form, coloration and behaviour as to make them best understood by classifying them also under that generic name.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