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化石》2014,(2)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托马斯·斯提戴姆(Thomas A.Stidham)和倪喜军研究员等在新近出版的《古脊椎动物学报》第一期报道了发现于新疆北部吉木乃晚始新世地层中的两件鸟类化石,这两件化石可能代表了雁形目鸭科一个已绝灭亚科罗曼维尔雁鸭亚科(Romainvilliinae)在中国乃至亚洲的首次发现。该项研究为罗曼维尔雁鸭亚科鸟类的演化和古地理分布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  相似文献   

2.
山东临朐的鸟化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记述了产自山东临朐解家河硅藻土矿(中新世中期)中的两件鸟类化石。一件保存完整,鉴定为雁形目鸭科的新属种——硅藻中华河鸭,其特征与河鸭属最为近似。这是我国雁形目中迄今所知保存最完整的化石记录,也是该目中我国已知的最早代表。另一件只部分保存,骨骼均甚粗大。从完整的后肢骨骼特征看,应属鸡形目中的大型鸟类,归雉科,名为硕大临朐鸟,新属,新种。  相似文献   

3.
湖北松滋早始新世一鸟化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侯连海 《古脊椎动物学报》1990,28(1):34-42,T001,T002
本文记述了采自湖北松滋县王家桥区黑档口早始新世洋溪组页岩中一保存较好的鸟化石。依其形态特征归于鹤形目内,但它与已知鹤形目各科又有某些明显的区别,与秧鸡科比较接近。建立一新科:松滋鸟科Songzidae fam. nov.代表我国已知鹤形目化石最早的记录。这一发现还证明始新世早期亚洲东部北纬30°左右已有比较原始的小型鹤形目鸟类分布。本文还讨论了松滋鸟的某些形态功能。  相似文献   

4.
依据一近完整的相关节的骨骼化石,记述了辽宁建昌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原始今鸟类一新属种:小齿建昌鸟(Jianchangornis microdonta gen.et sp.nov.)。新鸟个体较大,但从骨化程度分析,正型标本可能属于一亚成年个体。具有一些进步特征,如胸骨及龙骨突加长,乌喙骨具有发育的前乌喙突以及和肩胛骨关联的关节窝,叉骨"U"字型,愈合荐椎包括9-10枚荐椎,尾综骨短小,第二、三掌骨远端愈合,跗跖骨完全愈合等,表明新属无疑属于今鸟类。在以下特征组合上很容易和已知的早白垩世今鸟类化石相区别:齿骨上至少有16枚细小牙齿,从齿骨前端向后沿齿骨大部密集排列;肩胛骨强烈弯曲;第一掌骨粗壮,较其他掌骨宽;第一指长并且远端延伸明显超过第二掌骨;肱骨+尺骨+第二掌骨与股骨+胫跗骨+跗跖骨的长度比例约为1.1。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新属属于基干的今鸟类。新发现的材料第二、三掌骨远端愈合很好,但近端却未完全愈合,这一特征尚未见于其他已知鸟类,或许表明今鸟类腕掌骨的愈合和现生鸟类的跗跖骨一样是从远端开始的,不同于反鸟类和其他基干鸟类。建昌鸟的下颌还保存了一个前齿骨,这是继早白垩世红山鸟之后的另一例报道,可能进一步表明这一结构在今鸟类中曾普遍出现。新鸟肩带、胸骨和前肢的特征显示了和现代鸟类相近的飞行能力,其后肢、脚趾的比例以及趾爪的形态等显示和燕鸟、义县鸟等相似的地栖特征。保存于标本上的鱼类残骸可能显示了建昌鸟食鱼类的习性。今鸟类新属种的发现进一步表明,早白垩世这一进步鸟类类群的分化已不亚于反鸟类,湖滨环境在今鸟类的早期演化中确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跗跖骨是鸟类后肢骨骼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形态特征对恢复鸟类的行为和习性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以鸟类的跗跖骨为研究对象,共观察了200余例有代表性的现生鸟类标本,并对其中15个目中的154例标本进行了多组数据的测量。还将跗跖骨各形态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引入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现生鸟类跗跖骨5组(12个)变量进行分析,研究各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对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其中第1主成分包括第Ⅱ,Ⅲ,Ⅳ三个跖骨的宽度变量;第2主成分包括第Ⅱ跖骨滑车相对于第Ⅲ跖骨滑车的上下及前后位置两变量,以及第Ⅳ跖骨滑车相对于第Ⅲ跖骨滑车的前后位置变量。对这6个变量的分析表明,它们对于区别鸟类的栖息习性具有显著的指示作用。通过对在中国(辽西为主)已发现的25例中生代鸟类跗跖骨远端4个变量的统计分析,表明它们同样具有区别树栖和地栖鸟类的显著意义,而且分析的结果与参考鸟类其他特征(如爪的形态、脚趾的比例等)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二连盆地额尔登敖包剖面(相当于伊尔丁曼哈组)的中始新世早期地层中新发现的一件标本显示其属于一个与ameghinornithid相似的种,代表了Ameghinomithidae在亚洲的首个记录.新标本具有外踝半圆形,缺失骨质腱桥,伸肌沟外侧具有大而平的结节,以及其他与ameghinomithid和似ameghinomithid鸟类共有的特征.内蒙古标本与欧洲最古老的ameghinomithids记录大体属同一时代(约48 Ma).与同时期内蒙古哺乳动物群主要由亚洲类群组成兼有少量与北美有关的绝灭类群不同,这类鸟类中始新世时在北美缺失,而存在于欧洲和亚洲.加上埃及法尤姆早渐新世地层中发现的似ameghinomithid鸟类,这类已经绝灭的鸟类的地理分布似乎比过去所认为的要广泛得多.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二连盆地额尔登敖包剖面(相当于伊尔丁曼哈组)的中始新世早期地层中新发现的一件标本显示其属于一个与ameghinornithid相似的种,代表了Ameghinornithidae在亚洲的首个记录。新标本具有外踝半圆形,缺失骨质腱桥,伸肌沟外侧具有大而平的结节,以及其他与ameghinornithid和似ameghinornithid鸟类共有的特征。内蒙古标本与欧洲最古老的ameghinornithids记录大体属同一时代(约48 Ma)。与同时期内蒙古哺乳动物群主要由亚洲类群组成兼有少量与北美有关的绝灭类群不同,这类鸟类中始新世时在北美缺失,而存在于欧洲和亚洲。加上埃及法尤姆早渐新世地层中发现的似ameghinornithid鸟类,这类已经绝灭的鸟类的地理分布似乎比过去所认为的要广泛得多。  相似文献   

8.
化石鸭和北京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临朐解家河硅藻土矿真是个“化石的宝库”,出产过许多优美的生物化石,连一般罕见的鸟类化石,这里也有。1977年,《化石》曾报道过这里出产的第一只鸟化石——山旺山东鸟,1978年,这里又先后发现两件鸟化石。一件个体很大,有点像现生的孔雀,保存不全。另一件个体中等,保存非常完整,甚至连蹼的印痕还隐约可见。经研究,认为是雁形目鸭科的新属种,取名硅藻中华河鸭。中华河鸭除头骨前端和右足部损坏外,其它各部都很完整。头侧视,眼眶、枕骨、顶骨清楚可辨。下颚已错位,向后推移。颈略长而微弯,两翅左右展开,两脚后伸。由于在躯干部的表面可以看到肩胛骨,我们判断,这只鸟的身体基本上是背腹平压的,背部朝上。可能因为挤压时受力不匀,以致把位于腹面的胸骨,推到躯干的右侧边缘上去了。从肢骨的保存姿势和骨架的完整性推测,想必这只鸟是因为偶遇不幸较快致死的,没有经过太长时间的剧烈挣扎便“呜呼哀哉”了。死亡后,没经搬运或搬运不远很快就被埋藏起来。  相似文献   

9.
1985年侯连海初步报告了发现于云南禄丰中新世古猿地点的部分鸟类化石,建立了一新种石灰坝潜鸭(Aythya shihuibas),并将另一件标本定为河鸭属未定种(Anas sp.)。针对这两件鸭类标本保存的特征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二者目前已知的分布情况,可以确定禄丰鸟类至少存在两个不同种(不同的系统发育支系),这和之前的结论相似。石灰坝潜鸭的肱骨腹侧气窝中具有骨质支柱,异于现生潜鸭类,代表了气窝演化的较原始形态,依此认为其很可能为一潜鸭类冠群以外的绝灭支系。另一件原命名为Anas p.的鸭类标本保存非常破碎,无法对其进行较精确的系统发育分析。它很可能为鸭科成员,或许可以称为河鸭类,尽管此属(Anas)为非单系类群。这件禄丰河鸭类标本可能与发现于蒙古中新世-上新世的另一河鸭属未定种关系较近,二者具有相似的特殊特征组合。  相似文献   

10.
德国发现第七件始祖鸟化石据国际古鸟类学会1993年9月《信息》杂志报道,1992年8月,在德国索伦霍芬附近索伦霍芬灰岩中又发现一件新的始祖鸟化石,这是迄今所知第七件始祖鸟标本。这件标本几近完整,保存在左右劈开的两边岩面上,为当地一采石场一头目所有。标...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始新世基辅鸟类新标本。研究表明基辅鸟类生活在特提斯海中始新世早路特期至早巴顿期,分布范围至少包括乌克兰东部的伊克夫到中部的基辅地区。暂时将基辅鸟归人鹱形目。虽然基辅鸟具有一些鹱形目的典型特征,但缺少鹱形目的衍生特征,或许代表了近祖状态。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临朐雉类化石的新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山东临朐山旺组中出产的几件鸟类化石的新材料。从标本保存的骨骼特征看,这些化石应属一个个体,且与山旺组中先前出产的雉科鸟类——山旺山东鸟(shandongornis shanwanensis Yeh)近似,但又不完全一样,被鉴定为似山旺山东鸟(Shandongornis cf. shanwanensis Yeh).  相似文献   

13.
张玉光 《动物学杂志》2007,42(3):126-130
鹦形目、裂形目、鹃形目等攀禽的趾型是对趾足类型,这种趾型与该鸟类的跗跖骨形态结构表现出极度的适应性。特别是第Ⅳ跖骨滑车发生的显著翻转以及膨大的副关节突的出现,使鸟类在实现和完成对趾足的功能时显得更加完善。攀禽中部分对趾足的鸟类为适应多样的生活习性而在跖骨结构上发生这些变化是特化的表现,也是相互协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新世鸟类在我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6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收到一件由山东省博物馆送来的鸟类化石,要求鉴定。据称,这件标本采自山东临朐尧山公社解家河山旺组硅藻土地层(即通常所称的“万卷书页岩”)中,是采矿工人发现的。他们十分小心地将标本保存完好交山东省博物馆转送我所。由于鸟类的骨骼构造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能保存为化石,特别是能比较完整地保存为化石的机会,远比其他几类脊椎动物为少。在五大类脊椎动物中,不论国内、国外,化石鸟类的标本总是最少数的。因此,有关鸟类进化问题,研究得也不及其他几类脊椎动物详  相似文献   

15.
<正> 今年6月徐州市博物馆寄往我所36件化石标本要求鉴定,据博物馆介绍,这些标本是在铜山县大黑山石灰岩裂隙含淋滤型磷块岩的红色亚粘土中发现的。经鉴定,这批化石分属于哺乳动物的4目11属12种,其中食肉目化石比较丰富,保存良好。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8目59科137例现生不同栖息习性鸟类的后肢3块骨骼(股骨、胫跗骨和跗跖骨)长度比例的观察和特征分析,推断出鸟类的栖息习性与后肢3块骨骼中各骨骼长度所占总长度的比例存在密切的关系。即在所有鸟类的后肢骨骼中,胫跗骨的长度占3块骨骼的比例为最大;地栖鸟类后肢骨骼中股骨的长度要短于跗跖骨;树栖鸟类后肢骨骼中股骨的长度要长于跗跖骨。鸟类后肢3块骨骼的长度比例特征是鸟类长期对栖息等行为适应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中生代14例鸟类的栖息习性进行了分析,利用三元投影的统计方法,并以国内外新生代(古近纪和新近纪)21例鸟类标本作为对比参考,得出辽西中生代不同类型鸟类的栖息行为特征:基干鸟类以树栖为主要习性,其中个别鸟类还具有攀援的习性,而反鸟类则是典型的树栖鸟类,今鸟类兼有树、地栖的习性。研究表明,在现行的鸟类系统发育框架下,树栖适应(及攀援)代表了鸟类演化历史中最原始的生活方式。这一结论也支持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中生代鸟类栖息习性分异的多样性反映了早期鸟类演化过程中自身以及与其他同期生物在生态空间和食物资源的竞争的加剧和对环境的不断适应。  相似文献   

17.
1997年 9月和 11月在参加新疆野生动物考察期间 ,从哈密林业局和乌鲁木齐机场得到大红鹳的照片、资料和标本。当时认为是偶然逸出的个体。通过 1998年深入调查 ,又在不同地点获得了 2号大红鹳标本 ,由此证实为我国鸟类 1新纪录。全球红鹳科鸟类共 5种 ,亚洲仅 2种。其归属一直有争议 ,曾归入鹳形目Ciconiiformes(郑作新 ,1982 ;高玮 ,1992 ;郑光美 ,1997等 )。因其完整的蹼足、喙具栉缘、肉质巨舌、防水羽毛、鸣声似雁 ,甚至包括习性、幼鸟早成性及羽虱等方面的特性 ,现多单另立为红鹳目Phoenicopteriforme…  相似文献   

18.
1964年本所在新疆的考察队,于吐鲁番桃树园子发现了一些大头龙化石。这些化石虽然比较破碎,但也保存一些可供鉴定的特性。一共有四个标本,全是地面采的,但相距不远,可能属于一个个体。在新疆甚至整个西北讲,这是第一次关于大头龙的发现,很有意义,特在本文加以叙述。照野外观察,这些化石是和肯氏兽一类的化石共生的,这可以帮助说明含化石层位的年代。标本记述  相似文献   

19.
鸟类后肢骨骼组合的长度比例及其机理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类后肢骨骼是组成鸟类运动系统的主要部分,也是协助鸟类完成各项功能行为的骨骼组成.不同生态类型的鸟类在后肢骨骼的组成上存在明显的特征,并以此相区别.本文通过大量对比分析不同类型、不同生态系统鸟类后肢骨骼的组成特点初步认为:鸟类后肢骨骼的长度组成及比率特征是与其运动栖息习性等机能紧密联系的.习于地面行走、奔跑为特征的典型地栖鸟类,后肢骨骼中胫跗骨最长,其次跗跖骨长度大于股骨;而以树上栖息、跳跃为特征的典型树栖鸟类,后肢骨骼中胫跗骨最长,而股骨长度大于跗跖骨;猛禽类因生活习性介于前两类鸟类之间,故股骨与跗跖骨长度比较也是在二者之间变化的.同时应用三元图表方法得出的直观统计结果也同样说明上述结论,并尝试对不同鸟类后肢骨骼的运动机能进行推断.本研究从系统解剖学角度将鸟类后肢骨骼系统与运动功能进行对比剖析,同时对于了解、解释鸟类的运动机理也具有直接的意义,而且依此结论也可作为恢复古鸟后肢骨骼长度和判断其生态行为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了一发现于河南明港始新世较小型涉禽类的尺骨和胫跗骨远端化石。依据尺骨远端腱凹窄而浅,桡骨凹大,外侧具一纵沟和胫跗骨外关节髁外侧面中央有一窄纵嵴等特征定一新属种:张沟明港鹮Minggangiachanggouensis gen.et sp.nov. 明港鹮的时代为晚始新世,它代表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鹳形目最早的鸟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