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了配合应用赤霉素于水稻的群众性科学实验运动,以探求赤霉素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价值。自1970年以来,我们进行了赤霉素对水稻作用的研究。本文介绍水稻生殖生长期应用赤霉素的增产效果、有效条件、应用技术以及影响增产效果的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2.
前言水稻主茎和分蘖的生理生化特性,在水稻营养和水稻生产上都有重大意义。有关主茎与分蘖间营养物质转移方面,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研究成果。但目前为止,有关分蘖的增产效果,人们还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在探讨主  相似文献   

3.
水稻主茎与分蘖间的物质运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借助放射性同位素C~(14)、P~(32)从地上部和地下部分研究了水稻各生育期(分蘖期、抽穗期、乳熟期) 主茎与分蘖间同化物运转的规律,所得结果如下: 1.水稻植株在不同生育期主茎与分蘖间同化物的运转各有特点,分蘖期主茎叶片的同化物和根部吸收的P~(32)均可流向分蘖内,抽穗至乳熟期同化物极少(几乎没有)流入分蘖。分蘖中的物质在分蘖期亦流入主茎;抽穗期同化物则极少流入主茎,乳熟期光合产物流入主茎的量显著增加。 2.分蘖期主茎叶片光合产物流入分蘖的量比分蘖流入主茎的量多16.47%;主茎根系所吸收的P~(32)流入分蘖的量比分蘖流入主茎的量少12.87%。主茎与分蘖地上部与地下部物质相互运转差别直到抽穗期物质相互运转极少的情况下仍然存在。 3.主茎与分蘖间同化物运转与植株各生育期光合产物的积累,各器官对物质的需要,养分(C~(14),P~(32))进入植株体内的途径不同有着密切关系,有自主性,也有相关性。 4.试验征明:水稻植株内养分能互相协调成一个完整的有机联系,看来分蘖植株对水稻体内营养物质有调节的良好影响。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乳熟期分蘖植株竟有1/3的光合产物转向主茎穗部积极参与主茎结实器官形成,这无疑地对增加主穗重起着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4.
硅是地壳中重要的元素,且在水稻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叶面喷施硅肥对水稻增产和抗病虫的影响研究甚少.为探讨叶面硅肥的作用,本文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硅肥对水稻的农艺性状、抗病和抗虫性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叶面喷施硅肥的水稻植株颜色更绿、茎秆更粗壮且抗倒伏,分蘖数、穗数、每穗的实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提高...  相似文献   

5.
水稻主茎叶片出生与温度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叶片生长与分蘖、根系、穗分化、节间伸长存在规律性的同伸规律[2,3.9]。水稻主茎每出一张叶片都形成和生长相应的器官。因此,可根据叶龄预报分蘖发生与成穗、节间伸长时间、穗分化进程。以此为依据可指导水稻高产栽培和杂交水稻制种的父母本播栽期。但目前水...  相似文献   

6.
选用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研究主茎和两分蘖间分蘖节部位的激素差异与分蘖成穗的关系及其密度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分蘖两极分化过程中,不同茎蘖间分蘖节中IAA和zR含量及其IAA/ABA和z刚ABA比值为主茎〉分蘖Ⅰ〉分蘖Ⅱ,而ABA含量为分蘖Ⅱ〉分蘖Ⅰ〉主茎。ZR含量、ABA含量及其IAA/ABA和zR/ABA比值与分蘖成穗关系密切,较高的zR含量、IAA/ABA和zR/ABA比值以及较低削BA含量有利于分蘖成穗,反之则将导致分蘖衰亡。随种植密度增加和蘖位升高,激素含量及其平衡在分蘖与主茎间差距加大,分蘖弱势程度更突出,进而导致分蘖衰亡,且分蘖衰亡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7.
赤霉素对小麦水稻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霉素促进许多植物生长发育已经证实,对某些经济作物产量的影响也有报告,它的生理作用机制,最近也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对小麦水稻产量的效应文献报导颇不一致,黑泽(1926)在台湾首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分蘖期茎蘖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选用分蘖成穗率不同的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通过3个密度水平大田试验研究了分蘖期主茎和不同蘖位分蘖间的干物质积累与光合特性的差异,以探讨2种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在冬小麦分蘖期间,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高位分蘖干物质积累速率较慢,分蘖与主茎的差距较大;而分蘖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分蘖与主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差距较小.(2)2品种分蘖与主茎干物重比值(蘖/茎)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成穗分蘖的蘖/茎值拔节期均大于0.5,而同期未成穗分蘖均低于0.5.(3)在分蘖期间,'兰考矮早八'分蘖的净光合速率随生育进程增长比主茎缓慢,且随密度增加分蘖与主茎的差距进一步加大;'豫麦49-198'分蘖与主茎的光合速率差异较小,且种植密度对其影响也较小.(4)拔节中前期种植密度对2品种的荧光参数影响较小,拔节后期2品种分蘖的初始荧光(F0)均显著大于主茎,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却显著低于主茎;随种植密度增加,2品种主茎与分蘖的F0和Fv/Fm差异增大,且这种趋势随蘖位上升表现得更加明显.研究表明,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拔节期主茎与分蘖间干物质积累和光合性能的差异过大是其分蘖成穗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覆盖旱作水稻群体发育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旱作水稻处理与水作处理水稻的群体生育特征。结果表明,旱作水稻营养生长期较水作长,叶片变短、变窄,群体LAI变小,光合生产能力下降,最终粒数变少、粒重变轻,不同旱作处理之间表现为地膜覆盖旱作处理分蘖发生多,成穗率低,穗分化和籽粒形成与灌浆时间缩短,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和裸地旱作分蘖发生少,成穗率高,穗分化时间缩短,籽粒形成与灌浆的时间延长,产量表现为水作处理>地膜覆盖旱作>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裸地旱作。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脱落酸(ABA)对水稻(Oryza sativa)抽穗开花期高温胁迫的诱抗效应, 以江西省主推水稻品种黄华占为材料, 于孕穗期用蒸馏水、ABA溶液(10、50和100 µmol∙L-1)、氟啶酮(FLU)和原花青素(PC) 6种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然后移入对照(CK)和高温胁迫(HS)环境处理8天, 考查籽粒活性氧(ROS)积累、抗氧化防御能力、产量构成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 高温胁迫下, 水稻的穗长、穗重、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与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高温胁迫下, 喷施ABA显著上调了ABA应答和抗氧化防御基因的表达, 籽粒中活性氧含量下降了8.24%-31.35%; 喷施ABA显著增加了水稻的穗长、穗重、结实率和千粒重, 显著上调了产量形成基因的表达, 增产12.73%-20.77%。高温胁迫下, 喷施FLU可抑制ABA的生物合成, 导致ROS过量积累和水稻减产; 喷施抗氧化剂PC则抑制ROS过量积累, 使产量增加。以上结果表明, 高温胁迫下, 孕穗期喷施ABA不仅能够激发ABA信号通路, 而且上调抗氧化防御能力和产量形成基因的表达, 进而提高水稻在抽穗开花期的耐热性, 达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赤霉素对于許多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极明显的作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許多报导和綜述(Stowe和Yamaki 1957,Wittwer和Bukovac 1958,Brian 1959,Stuart和Cathey 1961,罗士葦1962,周荣仁1962)。赤霉素对于水稻和小麦营养体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也是肯定的,而且由于水稻幼苗生长促进的程度和一定浓度范围內赤霉素浓度的升高成正相关,故Murakami(1957),Aytoun等(1959),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1960),关穎謙和王义彰(1962)均以水稻幼苗法作为赤霉素的生物测定。Wittwer和Bukovac(1958)报导将赤霉素处理小麦可增加总干物重和光合作用产物。Morgan和  相似文献   

12.
水稻苗期于插秧前1~3天,喷施核酸降解产物,同位素示踪研究表明,插秧后促进了光合产物向根部的输送,移栽后当天增加一倍以上,至移栽后第14天仍比对照增加14%,并促进了根部的磷酸化。核酸降解产物的喷施,移栽后对磷肥,钾肥的吸收能力都比对照有显著的增加,同时也提高了水稻地上部分的光合作用强度。核酸降解产物并有维持叶片活力的作用。这些为水稻插秧后促进其活棵返青快,早发增蘖,增穗而增产提供了生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于桃树果实膨大期喷施100ppm NaHSO3可获得增产、优质、早熟的效果。此与NaHSO3能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比叶重、促进希尔反应,抑制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单果重等多重生理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14.
赤霉素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長激素,它具有促进开花、打破休眠、單性結实等作用,尤其是促进植物营养体,如莖叶的長大,具有非常的效果,在农业增产上有很大的潜力。赤霉素同青霉素、金霉素等一些抗菌素相同,是微生物醱酵作用中的代謝产物。这种微生物是使水稻發生“恶留  相似文献   

15.
1.赤霉素花后处理幼穗能使有核品种玫瑰香葡萄形成大量的无核果粒,提前浆果成熟期半月至三周。处理果穗的浆果一般略小于对照。由于着果率提高,平均穗重并不低于对照,甚至略高于它。 2.赤毒素的效应随濃度增高而增强,以1000ppm的效果較好,500ppm其次,200ppm的效果較差。各处理濃度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大小粒現象和果粒成熟不一致的現象。 3.加用2,4-D(10 ppm)对赤霉素的良好效应有抑制作用。在浆果失核和提前成熟的效果及平均穗重等方面,混合处理皆不如单独赤霉素处理。单独2,4-D处理有抑制浆果生长、延迟浆果成熟的不良效应,并表現严重的大小粒現象,产量降低很显著。在单独处理及混合处理中,2,4-D有显著促进着果和增强果穗抗病力的初步效应。  相似文献   

16.
水稻的产量主要是由分蘖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这三个产量要素决定的.既然氮肥促进农作物增产,那么,氮肥是如何影响水稻产量的三个要素呢?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氮肥能够促进水稻、小麦的分蘖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产量要素同时增加;而携带"绿色革命"基因的水稻、小麦品种的分蘖数增加得更多.由此推测,增加DELLA蛋白积累或增...  相似文献   

17.
于桃树果实膨大期喷施100ppm NaHSO2可获得增产、优质、早熟的效果。此与naHSO2能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比叶重、促进希尔反应,抑制硝酸还原酶、过氧氢酶活性,增加单果重等多重生理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半矮秆育种为代表的“绿色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作物产量,但也带来氮营养利用效率降低的严重问题。“绿色革命”主要基于调控赤霉素的代谢和信号转导而实现。前期的研究发现,赤霉素信号转导关键因子DELLA蛋白通过调控GRF4而负调控氮素的吸收利用,为半矮秆品系氮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最近的一项研究进一步揭示了GA信号途径与氮响应交叉互作的新机制。该研究发现水稻(Oryza sativa)NGR5是氮素调控分蘖数目的一个关键基因,其表达受氮诱导。通过招募PRC2,NGR5对D14和OsSPL14等分蘖抑制基因所在位点进行H3K27me3甲基化修饰,从而抑制其表达。而在半矮秆背景下超表达NGR5可以提高低氮水平下的水稻产量。NGR5同时也被发现为赤霉素受体GID1的一个新靶标,受到其负调控。该研究发现了调控赤霉素信号通路的新机制,并对高产高效的新一代“绿色革命”育种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以半矮秆育种为代表的"绿色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作物产量,但也带来氮营养利用效率降低的严重问题。"绿色革命"主要基于调控赤霉素的代谢和信号转导而实现。前期的研究发现,赤霉素信号转导关键因子DELLA蛋白通过调控GRF4而负调控氮素的吸收利用,为半矮秆品系氮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最近的一项研究进一步揭示了GA信号途径与氮响应交叉互作的新机制。该研究发现水稻(Oryza sativa) NGR5是氮素调控分蘖数目的一个关键基因,其表达受氮诱导。通过招募PRC2, NGR5对D14和OsSPL14等分蘖抑制基因所在位点进行H3K27me3甲基化修饰,从而抑制其表达。而在半矮秆背景下超表达NGR5可以提高低氮水平下的水稻产量。NGR5同时也被发现为赤霉素受体GID1的一个新靶标,受到其负调控。该研究发现了调控赤霉素信号通路的新机制,并对高产高效的新一代"绿色革命"育种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以籼型杂交稻(Oryza sativa) ‘汕优63’为供试材料, 在田间单株稀植条件下(100 cm × 50 cm)进行试验, 保留主茎1个节位、2个节位和4个节位, 其中节位处理分低节位、中节位和高节位, 每个植株通过人工去除特定节位分蘖, 都保留16个分蘖穗和相同的一次、二次和三次分蘖的构成。在此条件下研究了主茎和2-9节位一次、二次和三次分蘖的经济产量。试验结果如下: 1)主茎总叶数和穗重随分蘖节位减少和节位上移而增加。2)在相同分蘖节位条件下, 一次分蘖的平均穗重表现为高节位>中节位>低节位; 二次分蘖的平均穗重在1个节位时表现为中节位>高节位>低节位, 在2和4个节位时表现为高节位>中节位>低节位; 三次分蘖的平均穗重在1个节位时表现为中节位>高节位>低节位, 2个节位时表现为中节位>低节位>高节位, 在4个节位时表现为高节位>中节位>低节位。3)整个分蘖穗重的平均值在1个节位时和在2个节位时都表现为中节位>高节位>低节位, 在4个节位时表现为高节位>中节位>低节位。4)分蘖穗重平均值的不整齐度(占主穗的百分比)随着利用节位上升而增加, 但这种趋势随节位数的增加而变缓。上述结果表明, 低节位分蘖尽管出现的时间早, 有更多的叶片数, 但不一定比中、高节位分蘖有更高的经济产量。要正确比较低、中和高节位生产力, 必须在相同分蘖利用节位、相同的分蘖数和相同的分蘖构成前提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