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分泌抗CD5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poly(A) m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出抗CD5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 cDNA片段组装出抗CD5单链抗体(ScFv) cDNA片段。该ScFv片段被克隆到pCANTAB 5E载体上,以E.coli TG1为宿主,进行噬菌体表面呈现。通过Molt4细胞表面分子CD抗原,对噬菌体表面呈现的ScFv进行免疫亲和富集筛选。经细胞ELISA鉴定,得到4株高亲和力克隆。DNA序列分析得知,单链抗体全长732碱基,其中VH为339碱基,VL为300碱基。抗CD5 ScFv在E.coli HB2151中以可溶形式分泌表达,产物主要分布于周质之中,占周质中总蛋白的20%。  相似文献   

2.
CBF/DREB是一类植物中特有的转录因子,在植物抵抗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从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Coker 312中克隆获得1个棉花CBF/DREB基因,命名为Gh CBF2,该基因编码一个由216个氨基酸组成的CBF蛋白。序列分析结果显示,Gh CBF2与其他植物的CBF蛋白类似,含有AP2转录因子典型的保守结构域。干旱或高盐胁迫处理明显增加了Gh CBF2基因的表达量。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发现Gh CBF2定位在细胞核中。将Gh CBF2基因构建到由35S启动子调控的植物表达载体p MD上并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结果表明,在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过量表达Gh CBF2基因拟南芥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野生型,并且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也高于野生型,说明转Gh CBF2基因提高了拟南芥的耐盐抗旱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胁迫相关标记基因COR15A、RD29A和ERD6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说明Gh CBF2参与调控拟南芥干旱和盐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棉花GhDHAR2基因克隆、功能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RT-PCR方法从棉花纤维组织中克隆得到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GhDHAR2的cDNA,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639 bp,编码21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同源性序列对比分析显示,GhDHAR2蛋白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具有典型的功能结构域,包括GST-N家族和GST-C-DHAR家族的功能结构域;进化树分析显示GhDHAR2和拟南芥AtDHAR2在进化关系上较近。将GhDHAR2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将重组载体pET28a-GhDHAR2转入到表达菌株BL21(DE3)中,通过IPTG诱导表达出重组GhDHAR2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显示重组蛋白大小约为28 kD,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较高的DHAR活性。首次克隆了棉花GhDHAR2基因,通过结构域分析其可能的作用,并成功进行蛋白体外表达及酶活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玉米籽粒超弱发光及其抗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954年L.Colli发现利用高灵敏度的光电倍增管装置可以探测到植物自身发出的超微弱光。随后又发表了许多这方面的研究结果。这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自发化学发光与机体代谢活动、能量转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利用生物体超弱光作为代谢指标的研  相似文献   

5.
用RT—PCR技术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克隆到抗寒相关基因CBF3,AtGoIS3,序列分析后用BLAST软件作同源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它们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拟南芥CBF3(AF074602),AtGoIS3(AB062850)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CBF3丹和AfGoIS3基因分别与植物表达载体pVKH相连构建pVKH-35S-CBF3-pA、pVKH.35S-AtGolS3.pA以及通过中间载体pRT101,将AtGolS3连接到pVKH-35S-CBF3-pA上,成为各自带有35S启动子及PolyA终止子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VKH一35S—CBF3-pA-35S-AtGolS3-pA。  相似文献   

6.
根据棉花纤维特异表达cDNA文库分析得到的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EST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棉花中克隆了1个4CL基因,命名为Gh4CL1(GenBank登录号为FJ479707).结果表明:Gh4CL1基因cDNA全长2 331 bp,具有1个1 722 bp的开放阅读框,5′非编码区为64 bp,3′非编码区为445 bp,编码57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约为61.951 kD,等电点为5.70.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Gh4CL1与来自白杨、大豆和紫草的4CL同源性较高.半定量RT-PCR检测表明,Gh4CL1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棉纤维中均有表达,在开花后20 d的棉纤维中表达量最大,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棉纤维细胞的伸长和次生壁的增厚.Gh4CL1基因在棉花花瓣中表达量最高,在其他组织中低水平表达或不表达.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水杨酸(SA)对杏花抗寒性的影响机制,以早熟品种‘骆驼黄’杏的显蕾期花枝为试材,分析–2℃的低温下适宜浓度SA及其抑制剂ABT和PAC对杏花MDA、抗氧化酶和CBF转录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2℃低温条件下,对照和2个SA抑制剂处理的杏花细胞膜系统均受到严重伤害,CAT、POD和SOD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而SA预处理的杏花在低温胁迫期间抗氧化酶活性增强,MDA含量比对照和抑制剂处理的有明显降低且相对稳定。通过荧光定量检测CBF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表明SA能诱导杏花CBF基因的表达,尤其在低温处理3 h时,SA预处理的杏花中CB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和SA抑制剂处理。由此认为,适宜浓度的外源SA可能是通过调控低温下杏花中CBF转录因子的表达、增强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减轻低温造成的膜脂过氧化伤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杏花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8.
李锐  李生泉  范月仙 《激光生物学报》2011,20(2):175-179,185
以棉花幼苗为试材,分析不同浓度的亚精胺(Spermidine,Spd)(0.01mmol/L、0.10mmol/L、0.50mmol/L和1.00mmol/L)处理对棉花幼苗生长、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以弄清Spd增强棉花抗冷性的效果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Spd预处理棉花叶片可提高冷胁迫条件下棉花幼苗抗冷性,具体表现为Spd处理棉花幼苗可增加幼苗体内干物质和含水量,降低叶片冷害指数、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抗坏血酸、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表明Spd可以改变冷胁迫条件下棉花幼苗体内生理生化指标,从而缓解冷胁迫对棉花的伤害,其中以0.50mmol/L的Spd处理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南宁对不同种质来源的棉花材料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越冬耐冷性鉴定,为多年生棉花耐冷育种提供基础材料。在开展最佳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筛选的基础上,采用5个耐冷生理生化指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和脯氨酸)和露地越冬指标综合鉴定63份材料的越冬耐冷性,并运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将其聚为4大类,即耐冷型23份、中度耐冷型19份、中度冷敏型9份和冷敏型12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36.51%、30.16%、14.29%和19.05%。所有耐冷型材料均和多年生海岛棉种质有关,说明多年生海岛棉在越冬耐冷性育种上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供试棉花材料越冬性的细胞质效应不显著,杂交后代的越冬性有向亲本的平均类型回归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刘美艳  张健  张伟 《广西植物》2004,24(2):174-177
Ca2 + 处理能缓解冷胁迫时白花苜蓿叶片叶绿素的降解速度 ,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糖、脯氨酸和Vc的含量 ;还能保持冷胁迫时细胞膜透性的稳定 ,减少O 2 和MDA的积累 ;维持较高的SOD和POD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PCR方法从植物乳杆菌JPP2中扩增出胆盐水解酶(BSH)相关基因bsh3,利用中间克隆载体pMD19-T将其构建于表达载体pET-28b上,并转化入表达宿主菌E.coli BL21(DE3),成功构建重组BSH的工程菌。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正确克隆出目的基因。诱导表达后,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出特异性蛋白质条带,其分子量约为38kDa。此单克隆体系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BSH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从药用植物丹参中克隆了SmPI1和SmPI2蛋白酶抑制剂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其序列及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丹参SmPI1和SmPI2基因分别含有一个长度为222bp和216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73和71个氨基酸;2个编码蛋白都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预测都定位于细胞质中;SmPI1和SmPI2蛋白与川桑、可可、苜蓿等植物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相似性较高,分别为58%、52%、53%和54%、56%、5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SmPI1和SmPI2基因受茉莉酸甲酯(MeJA)和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显著诱导,说明丹参SmPI1和SmPI2基因可强烈响应这两类胁迫,可能参与丹参中两类胁迫分子途径相关的抗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水杨酸(SA)对杏花抗寒性的影响机制,以早熟品种‘骆驼黄’杏的显蕾期花枝为试材,分析–2℃的低温下适宜浓度SA及其抑制剂ABT和PAC对杏花MDA、抗氧化酶和CBF转录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2℃低温条件下,对照和2个SA抑制剂处理的杏花细胞膜系统均受到严重伤害,CAT、POD和SOD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而SA预处理的杏花在低温胁迫期间抗氧化酶活性增强,MDA含量比对照和抑制剂处理的有明显降低且相对稳定。通过荧光定量检测CBF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表明SA能诱导杏花CBF基因的表达,尤其在低温处理3 h时,SA预处理的杏花中CB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和SA抑制剂处理。由此认为,适宜浓度的外源SA可能是通过调控低温下杏花中CBF转录因子的表达、增强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减轻低温造成的膜脂过氧化伤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杏花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4.
棉花GhAQP1基因克隆及其在胚珠发育中的特异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棉花cDNA文库中筛选分离了1个编码PIP1类水孔蛋白的CDNA序列,编码287个氨基酸,命名为GhAQP1。该基因全长2096bp,编码区内含有2个内含子,分别位于编码第五和第六跨膜螺旋的碱基序列内。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GhAQP1基因主要在胚珠中表达,在开花后9d的胚珠中表达量最高,表明其表达不仅具有组织特异性,而且是受胚珠发育调节的。  相似文献   

15.
张国增  白玲  宋纯鹏 《植物学报》2009,44(3):283-289
低温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 低温刺激可引起植物细胞中Ca2+浓度迅速升高。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CBF1 超表达突变体为材料, 研究了低温处理时CBF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胞质Ca2+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 CBF1本身可受低温诱导。同时将水母发光蛋白基因转入该拟南芥突变体中并检测Ca2+的浓度变化, 发现低温刺激时突变体细胞质中Ca2+的浓度变化幅度明显高于野生型, 但液泡的胞质面两侧Ca2+的浓度变化相似。用EGTA和LaCl3处理拟南芥后, 胞质Ca2+的浓度升高被抑制, 并且CBF1突变体及对照胞质中的Ca2+浓度下降到同一水平。上述结果表明, Ca2+参与了CBF1应答低温信号的转导过程, 并且CBF1超表达突变体可能是通过提高胞质Ca2+浓度来提高植物的抗低温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低温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低温刺激可引起植物细胞中Ca^2+浓度迅速升高。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CBF1超表达突变体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处理时CBF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胞质Ca^2+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CBF1本身可受低温诱导。同时将水母发光蛋白基因转入该拟南芥突变体中并检测Ca^2+的浓度变化,发现低温刺激时突变体细胞质中Ca^2+的浓度变化幅度明显高于野生型,但液泡的胞质而两侧Ca^2+的浓度变化相似。用EGTA和LaCl3处理拟南芥后,胞质Ca^2+的浓度升高被抑制,并且CBF1突变体及对照胞质中的Ca^2+浓度下降到同一水平。上述结果表明,Ca^2+参与了CBF1应答低温信号的转导过程,并且CBF1超表达突变体可能是通过提高胞质Ca^2+浓度来提高植物的抗低温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7.
花生抗黄曲霉相关ARAhPR10基因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黄曲霉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花生及花生制品出口贸易的关键因素.基于花生抗黄曲霉相关EST序列,RT-PCR法克隆花生ARAhPR10基因(gb|EU661964.1),开放读码框471 bp,编码157个氨基酸,分子量16.9 kD,等电点5.03.与已报导AhPR10(gb|AY726607)相似性为49.3%.推导氨基酸序列含有PR10家族的高度保守"P-loop"基序(G*GG*G)和Betv1保守疏水结构域"GVALP PTAEK ITFET KLVEG PNGGSIGKLT LKY",推测ARAhPR10是该花生PR10家族的新成员.其基因组扩增序列长度561 bp,两个外显子间存在一个长度为87 bp的内含子.原核表达ARAhPR10的融合蛋白约25 kD,Ni+-NTA树脂亲和纯化后获得电泳单一条带.纯化的ARAhPR10融合蛋白具有体外核酸酶活性,预测其具有抗黄曲霉活性.该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融合蛋白的获取为ARAhPR10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明对虾中成功克隆到抗脂多糖因子(ALF)的cDNA.该cDNA全长594 bp,编码由12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分子量为13694.02 Da,等电点pI为10.24,有25个氨基酸的信号肽.RT-PER研究表明,ALF基因在中国明对虾血细胞和鳃中有高水平的组成型表达,在细菌刺激后,ALF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均增加,尤其在心脏和胃中表达上调明显.从表达模式可以推测,中国明对虾的抗脂多糖因子,作为一种抗菌肽类效应分子,在清除病原的防御反应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PTD-BDNF融合基因克隆、表达和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含蛋白转导结构域(PTD)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融合基因的质粒,并在大肠肝菌中表达。用PCR扩增PTD-BDNF融合基因,经DNA测序无误后插入表达质粒pJW2构建质粒pJPB,转化大肠杆菌并进行PTD-BDNF蛋白的诱导表达和纯化。结果DNA序列分析表明构建含有PTD-BDTF融合基因的质粒与设计相同,PTD-BDNF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并进一步纯化。  相似文献   

20.
三重基序蛋白25 (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protein 25, TRIM25)属于E3泛素连接酶家族, 在先天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TRIM25基因在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先天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研究鉴定并克隆大黄鱼TRIM25基因(命名为LcTRIM25)。LcTRIM25基因编码序列2097 bp (GenBank登录号: MK327541), 编码698个氨基酸。蛋白结构域预测发现LcTRIM25包括保守的RING结构域、B-box2结构域、Coiled-coil结构域和可变的C末端PRY/SPRY结构域。多序列比对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LcTRIM25基因与斜带石斑鱼同源性高, 与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鸟类同源性相对低, 这说明不同物种受到来自环境不同的选择压力, 导致进化程度不同。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大黄鱼TRIM25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分析发现LcTRIM25基因在健康大黄鱼的9个组织中均有广泛表达, 且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 在心脏中表达量最低。在poly(I:C)刺激后, 在外周血、头肾、脾脏和肝脏中LcTRIM25基因表达量迅速且明显上调, 均出现上升达到峰值后下降的趋势。LcTRIM25基因表达量在头肾和脾脏中6h达到最高表达量, 在肝脏中12h达到峰值, 外周血中在24h达到最高表达量。上述结果表明, 不同组织中LcTRIM25基因表达模式具有差异性。研究结果推测大黄鱼TRIM25基因参与抗病毒免疫反应且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 为进一步了解大黄鱼抗病毒免疫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