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 1977年,云南会泽县铅锌矿勘探队在云南会泽县铅锌矿区的石炭纪地层剖面(A—A′和B—B′)采得一批珊瑚化石标本,有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共9属12种和1未定种,包括1新属和9新种,产化石层位为下石炭统上司段、上石炭统威宁组上部和马平组底部,珊瑚化石较为丰富的是在上司段。下石炭统在结山组和上石炭统威宁组中、下部是含铅锌矿的层位。据有关资料证实,铅锌矿的成因与一定的古地理条  相似文献   

2.
中、上石炭统在四川省境内分布范围较窄,除涪陵一带可能有中石炭统沉积外,只在西北部龙门山一带及松潘区(?)有零星出露。其中以江油马角坝附近发育比较完整,产化石较丰富。1961年,我所川北地层队在江油县马角坝附近张坝沟一个采石场测得中、上石炭统剖面一个,采集了(竹蜓)类及珊瑚类化石若干。剖面的层序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生物学会浙江组于6月3-5日在桐庐冷坞召开了"石炭、二叠纪地层剖面现场讨论会."浙江石油地质研究所有关同志在会议上介绍了他们多年来对冷坞剖面工作的成果.冷坞石炭、二叠纪地层剖面露头发育良好,层序齐全,界线较清晰;?、珊瑚、苔藓虫、腕足类等生物化石丰富,是浙江中部研究石炭、二叠纪地层的重要剖面之一.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昭通市东北郊箐门出露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泥盆纪浅海相地层剖面,下、中、上三个统均有出露,浅海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基础也相对较好,是研究滇东北地区泥盆纪地层的一条理想剖面。由于地层剖面比较长,沉积厚度比较大,文中仅描述该剖面早泥盆世和中泥盆世早期的四射珊瑚,并讨论有关地层划分和珊瑚群古生物地理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贵州盘新塘原下二叠统下部紫松阶珊瑚化石的分析,将该地层划归上石炭统上部。描述上炭统威宁阶,过岩阶和紫松阶的四射珊瑚6属7种,其中5新种,通过对这些珊瑚的形态构造进行了剖析,略述了该地区在晚石炭世的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6.
1977年,内蒙古区调一队在西乌珠穆沁旗猴头庙一带工作中,在巴彦青敖包的石炭二叠纪剖面内找到一些珊瑚化石。现把地层剖面列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湖南邵东早石炭世早期介形类新属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1981年,笔者在邵东组的标准地点——湖南邵东界岭王冲剖面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砂岩段或“岳麓砂岩”)和下石炭统岩关阶邵东组至孟公坳组采到丰富的介形类化石,这些介形类的发现将有助于湘中地区下石炭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为泥盆系一石炭系界限的划分增添新资料。本文仅描述湖南邵东界岭下石炭统邵东组和孟公坳组部分  相似文献   

8.
四川东部华蓥山地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白云庵组上段产有较丰富的珊瑚动物群.本文鉴定并描述三百梯剖面和老李子垭剖面中的珊瑚化石14属15种,其中床板珊瑚7属8种(含2个未定种);日射珊瑚1属1种;皱纹珊瑚6属6种(含2个未定种).基于前人工作的基础及本文研究的材料,认为白云庵组与滇东北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嘶风崖组层位大致相当,时...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昭通市东北郊箐门出露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泥盆系浅海相地层剖面,下、中、上三个统均有出露,浅海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基础也相对较好,是研究滇东北地区泥盆纪地层的一条理想剖面。由于地层剖面比较长,沉积厚度比较大,此前我们已经描述了早泥盆世和中泥盆世早期的四射珊瑚,本文继续描述该剖面的中泥盆世晚期的地层及其四射珊瑚,讨论它们的地层划分、珊瑚群对比与古生物地理。至于晚泥盆世的珊瑚,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拟另文继续描述。  相似文献   

10.
新疆西准噶尔沙尔布尔提山地区泥盆系—下石炭统发育良好,各门类海相生物化石众多,尤以腕足类化石最为丰富。根据对采自该地区3个剖面(布龙果尔剖面、和布克河剖面、俄姆哈剖面)上腕足类的详细研究,系统描述长身贝类4属4种,无窗贝类2属3种,穿孔贝类2属2种,穿孔贝类(Dielasma cf.D.? utah(Hall and Whitfield),Cranaena cf. hannibalensis Moore)为该地区首次报道。除无窗贝类Cleiothyridina cf. kusbassica Besnossova在俄姆哈剖面可延续进入下石炭统之外,其余属种皆产自上泥盆统。上述腕足动物属于Syringothy-ris-Spirifer动物群的重要分子,时代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大致对应于牙形石中praesulcata带至sandbergi带(法门最晚期—早石炭世)。上述腕足动物群在组成上与北美、乌拉尔地区及库兹涅茨盆地的化石组合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的层孔虫产自新疆南部西昆仑山北缘阿克陶地区下石炭统库山河组。经研究鉴定,计有Platiferostroma longtangshanense Wang,P.microcystosum sp.nov.,P. multibrachiatum sp.nov.,P.xinjiangense sp.nov.等。共生化石有腕足类、双壳类及四射珊瑚、床板珊瑚。这些层孔虫在新疆境内早石炭世早期地层中尚属首次发现,它增补了该区下石炭统的化石依据,对于国内外同期含层孔虫化石的地层划分和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疆柯坪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海参骨片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柯坪地区的石炭系、二叠系产丰富的海参骨片化石,该文描述了7属13种,包括2未定种,3不定种。这些属种在我国湖南、山西及北美等地的石炭系、二叠系中都有分布。据伴生牙形刺、(虫筳)和珊瑚化石来看,本文海参骨片大多产于上石炭—下二叠统。  相似文献   

13.
云南昭通市东北郊箐门出露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泥盆纪浅海相地层剖面,下、中、上三个统均有出露,浅海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基础也相对较好,是研究滇东北地区泥盆纪地层的一条理想剖面。由于地层剖面比较长,沉积厚度比较大,此前笔者已经描述了早泥盆世和中泥盆世的四射珊瑚,本文继续描述该剖面的晚泥盆世的地层及其四射珊瑚,讨论它们的地层划分、珊瑚群对比与古生物地理。昭通箐门剖面的上泥盆统主要由白云质灰岩组成,与滇东其它地方的宰格组的岩性基本一致。过去由于宰格组的化石稀少,其地层时代难于确定,因此,昭通箐门宰格组底部珊瑚化石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首次描述了箐门放羊冲剖面宰格组底部的四射珊瑚5属7种,包括Disphyllum catenatum,Hexagonaria davidsoni,H.magna,Sinodisphyllum simplex,S.variabile,Temnophyllum poshiense和Truncicarinulum temeniophylloides等,总体显示了晚泥盆世弗拉早期(early Frasnian)的特点。它除了与华南各省的珊瑚群有密切关系外,也与加拿大西部的分子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宁夏的含(竹蜓)地层出露较好,剖面和柱状剖面有7处.含(竹蜓)地层自下而上为:下石炭统臭牛沟组、中卫组,上石炭统羊虎沟组,上石炭—下二叠统太原组.(竹蜓)动物群有15属68种及亚种,其中1新种.可建立(竹蜓)化石带 Eostaffella-Mediocris 带 (C_1), Profusulinella 带 (C_2~1) 及 Sphaeroschwagertna 带 (P_1~1),并与甘肃靖远及华北地台其它地区的(竹蜓)化石带对比.  相似文献   

15.
广西南丹巴平石炭系中间界线地层的有孔虫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南丹巴平地区石炭系中间界线地层(相当于苏联上谢尔普霍夫亚阶)中含有丰富的有孔虫化石。本文自下而上建立了三个有孔虫化石组合。这些组合可与苏联、北美及日本等地区同期的有孔虫化石层(带)对比。 本文采用二分石炭系的方案,以有孔虫Globivalvulina moderata开始出现的层位作为上石炭统底界的标志。将石炭系中间界线划在有孔虫化石组合Ⅱ和组合Ⅲ之间。大部分具下石炭统面貌特征的有孔虫分子在这个界线附近消失。 在巴平剖面,有孔虫Globivalvulina moderata开始出现的层位较牙形刺Declinognathodus noduliferus开始出现的层位略低。分别以这两个种的开始出现来确定石炭系中间界线虽有差异,但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6.
青海都兰、那棱果勒河地区早石炭世地层发育较全,分布广泛,含化石丰富,尤其四射珊瑚颇多,保存完好。作者于都兰大海滩、白石崖;那棱果勒河地区下石炭统灰岩内采集了大量四射珊瑚标本。本文描述6属、8种(其中1新属、7新种)。名单如下:采于白石崖的标本有:  相似文献   

17.
王慧  要乐  林巍  王秋来 《古生物学报》2022,61(3):427-438
伴随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的Kellwasser和泥盆纪–石炭纪之交的Hangenberg生物灭绝事件, 泥盆纪的主要造礁动物层孔海绵消失、珊瑚多样性急剧减少, 之后的早石炭世是造礁珊瑚的关键复苏期。贵州雅水剖面下石炭统维宪阶上司组发育了丰富的原位珊瑚层, 即层状珊瑚礁, 依据有孔虫化石确定珊瑚层的时代为维宪晚期。上司组珊瑚层主要由丛状复体四射珊瑚组成, 多样性低, 可识别出2属2种: Siphonodendron pauciradiale 和Stylostrotion pentalaxoidea。其中, S. pauciradiale广泛分布于西欧和北非地区维宪晚期的珊瑚礁中, 而S. pentalaxoidea分布局限, 目前仅见于华南板块。雅水剖面维宪晚期全球广布的造礁珊瑚S. pauciradiale的出现, 指示华南地区珊瑚礁的复苏演化过程与全球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云南宁蒗大槽子中泥盆统介形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宁蒗大槽子剖面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部的丽江台缘拗陷之中,小金河断裂以东,距宁蒗县城约25公里。该剖面泥盆系出露完好,化石丰富。其中腕足类、珊瑚、层孔虫等已有过详细报道,而介形类未作过系统研究和描述。本文描述云南宁蒗大槽子剖面中泥盆统大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加波萨尔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南部。地理上属于东准噶尔北部低山丘陵区。该区晚奥陶世床板珊瑚和日射珊瑚化石数量丰富、种类繁多。本文首次描述的珊瑚化石资料,填补了该区奥陶纪珊瑚动物群的空白,为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化石依据,对恢复该区晚奥陶世古地理、古气候面貌亦将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篇幅限制,本文专门描述床板珊瑚中无连接构造类。其他珊瑚资料将另文报道。文中描述的珊瑚化石及地层剖面,是笔者  相似文献   

20.
贵州珊瑚是一种个体大,隔壁多而长,鳞板带宽,构造较特征的双带型珊瑚。俞建章(1931)创立该属时仅描述了Kueichouphyllum sinense Y(?)一种,产于下石炭统大塘阶上司组,视为Yuanophyllum带下亚带的带化石。俞建章(1933)研究我国南方下石炭统珊瑚化石,又描述了该属另一新种和一新亚种Kueichouphyllum heishihkuanense Y(?), K.sinense gracile Y(?),其层位仍为大塘阶上司组。杨敬之、盛金章、吴望始等(1962)总结中国的石炭系时指出,我国南方地区大塘早期地层里产有许多Kueichouphyllum sinense Y(?),与Thysanophyllum共生,主张以Thysanophyllum-Kueichouphyllum sinense共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