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地西他滨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接诊的8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地西他滨+DA化疗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观察组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两组均以21d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血清HGF、VEGF和LDH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常规、血清HGF、VEGF和LD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WBC)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感染、多汗、出血、心脏毒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毒副反应,其内在机制可能和降低血清HGF、VEGF、LDH的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减低剂量去甲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62例,随机分成减低剂量IA治疗组和标准剂量IA对照组,两组均实施3+7治疗方案。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结果:减低剂量IA治疗组总CR率和CCR率分别为75.0%和66.7%;标准剂量IA对照组总CR率和CCR率分别为50.0%和33.3%。减低剂量IA治疗组总生存期25+月较标准剂量IA对照组生存期23+月延长。结论:对于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减低剂量IA治疗方案的CR率和CCR率与标准剂量IA治疗方案相比具有明显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半程和全程HA方案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入院的8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参考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研究组选用地西他滨联合全程HA方案治疗,对照组选用地西他滨联合半程HA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缓解率、总反应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与缓解率、总反应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10.18±0.98)d、(11.57±1.34)d、70.00%、82.50%、7.50%,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与缓解率、总反应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16.45±1.46)d、(18.03±1.92)d、30.00%、60.00%、25.00%。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更短,缓解率及总反应率更高,毒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全程HA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优于地西他滨联合半程HA方案,且毒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7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CAG方案,静脉注射阿克拉霉素,每次20 m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每次300μg;皮下注射阿糖胞苷,每次10~15 mg/m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15mg/m2地西他滨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FN-γ、HBDH、LDH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42%(32/35)vs.68.57%(24/35)](P0.05);血清IFN-γ、HBDH、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21±1.01)pg/mL vs.(5.13±1.90)pg/mL,(103.62±26.39)U/L vs.(118.80±28.60)U/L,(101.36±27.32)U/L vs.(123.08±30.59)U/L](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亦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7/35)vs.42.85%(15/35)](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CAG方案,可能与其显著降低患者血清IFN-γ、HBDH与LDH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使用单独放疗或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比较两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放疗或化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Ⅲ~Ⅳ度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的总改善率为49.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05%(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可以提高老年肿瘤放化疗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毒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MA方案)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AML患者129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DA组(n=64,DA方案治疗)和MA组(n=65,MA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炎症因子、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MA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D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均降低,且MA组低于DA组(P<0.05)。MA组完全缓解患者中累计复发率低于D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DA诱导方案相比,MA诱导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可有效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复发,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贞芪扶正胶囊联合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TP方案化疗,共计2个疗程;观察组(31例)给予贞芪扶正胶囊联合TP方案化疗,共计2个疗程。通过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后疗效,1年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内,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肿瘤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上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T细胞、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且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CD8~+T细胞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D4~+T细胞、CD4~+/CD8~+水平明显下降(P0.05),CD8~+T细胞、NK细胞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化疗期间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减少、血细胞下降在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贞芪扶正胶囊联合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小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对于大剂量阿糖胞苷的耐受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从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选取4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均20例患者.两组都给予大剂量阿糖胞苷,A组患者给予体表面积3 g/m2用量;B组患者给予体表面积2 g/m2用量.一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急性髓系白血病儿童的治疗效果、神经系统毒性和副作用.结果:治疗一周后,A组患者贫血例数2例(10.00%)较B组患者贫血例数8例(40.00%)少,A组患者所表现的神经毒性头疼、嗜睡、淡漠及惊厥方面较B组患者严重,A组患者所表现的副作用眼球震颤、轮替运动障碍、共济失调均较B组患者严重.结论:大剂量阿糖胞苷虽具有更好的疗效,基本耐受但其不良反应相对严重.  相似文献   

9.
徐菱蔓  梁素英  黄远德  刘斌  郑洁 《生物磁学》2013,(36):7066-7068
目的:探讨FOLFOX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本院诊治的42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例,观察组2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FOLFOX方案治疗,每2周重复1次,治疗3周期;观察组患者给予FOLFOX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是两组常见的毒副反应,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脱发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观察组痤疮样皮疹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6.4%VS0,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方案可提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的药物,常具有严重的毒副反应包括心肌毒性,其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已成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致死原因之一.因此在维持化疗药物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其心脏毒性,减少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心肌病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监测技术的进展、高效低毒化疗药物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以及心肌保护剂的进展.监测手段的研究进展使得对心肌损伤的监测更敏感、更便于操作.抗肿瘤药物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如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cin,IDA)、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TZ)及脂质体阿霉素(liposomal anthracyclines)等高效低毒药物在增强了其抗肿瘤活性的同时,明显降低了其心肌毒性,减少了心肌病的发生率.另外制定化疗方案前应充分评估患者高危因素,限制累积剂量的应用也明显降低了化疗药物的心肌毒性.心肌保护剂的应用也已成为防治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心肌病的有效手段,如右丙亚胺(Dexrazoxane,DEX)有明确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表明DEX的使用并不影响抗肿瘤药物原有的抗肿瘤活性,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47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确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0例(ALL组),急性髓系白血病51例(AML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CD4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47表达与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的关系。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CD4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L组与AML组患者白血病细胞CD47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7阴性表达的急性白血病患者CR率显著高于阳性表达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和AML组CD47阴性表达患者CR率显著高于CD47阳性表达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7阳性表达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和AML组CD47表达阳性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表面CD47的表达异常升高,且与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关,CD47可能作为一种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疗效和预后的辅助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各类型白血病骨髓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探讨其对白血病分型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抽选93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观察组)予以甲基化特异性PCP(MSP)方法进行骨髓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研究不同类型白血病甲基化状态差异,同期抽选93例非白血病者为对照研究(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中有13例(13.98%)检测到RASSF1A基因甲基化,而对照组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为0%,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类型白血病RASSF1A甲基化率比较:淋巴系显著高于髓系(P0.05),急性与慢性白血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白血病骨髓中MSP法检测存在RASSF1A甲基化;而RASSF1A基因在淋巴系白血病中的甲基化概率明显增高,因此,对RASSF1A进行甲基化检测有可能作为白血病临床诊断分型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对患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5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4)。对照组给予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BAFF、APRIL、CD4~+、CD8~+、CD4~+/CD8~+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4.62%显著高于对照58.33%,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BAFF、APRIL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AFF、APRIL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应用甲氨蝶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BAFF、APRIL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2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对照组64例行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肠梗阻以及腹腔脓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腹腔内出血、阑尾残端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手术效果好、预后快及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奥司他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和研究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两组各为90例。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研究组的咳嗽、发热、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司他韦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力,降低血清PCT、IL-6、SAA、hs-CRP水平,有助于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他克莫司胶囊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肾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及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接收的PNS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他克莫司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玉屏风颗粒联合他克莫司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肾功能、体液免疫功能以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9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的74.00%(37/50)(P<0.05)。治疗9个月后,观察组血清肌酐(Cr)、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9个月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A、Ig G、补体C3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9个月后,两组Ig M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9个月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IL)-10较对照组高,IL-2、转化生长因子(TGF-β1)、IL-6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PNS患儿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他克莫司胶囊治疗疗效确切,可使患儿体液免疫功能、肾功能改善,调节Th1/Th2细胞平衡,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围手术期外周血PCT、CRP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 d,两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相比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3 d,观察组血清PCT、CRP水平则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则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5 d,观察组血清PCT、CR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对照组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5 d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血清PCT、CRP水平,有利患者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