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十九世纪末叶,达尔文进化论传播到中国之后,对于中国学习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中国科学文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思想和阶级斗争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探讨达尔文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所发生的影响,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达尔文进化论的革命意义,自然科学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相互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 恩格斯在总结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成就时,指出达尔文进化论是用那个世纪自然科学三大成就之一。他又指出,达尔文进化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强有力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中曾提到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这一历史功绩。达尔文是怎样研究物种起源和创立科学进化论的?现在我们来回顾这段历史是很有意义的。一、决心探索进化的奥秘达尔文在环球旅行的科学考察中大大丰富了对物种的认识。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达尔文从他的科学旅  相似文献   

4.
方宗熙 《遗传》1982,4(2):1-3
达尔文以前,在科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特 创论、物种不变论的形而上学世界观。各门生 物科学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在十九世纪下半 期把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推翻掉而把各门生物 科学统一起来的是达尔文进化论。现在,继续 担负这个统一任务的仍然是达尔文进化论。这 个进化论的胜利意味着人类思想的大解放,意 味着无神论战胜了有神论,唯物主义战胜了唯 心主义,辩证法战胜了形而上学。因此,达尔文 进化论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达尔文进化论是十九世纪中叶自然科学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在我国近代史上,生物进化论的传播,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天演论》震动了中国人众所周知,最早将达尔文进化论传播到中国来的,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严复,他在十九世纪末叶翻译并出版了《天演论》一书。严复青年时代曾在洋务派办的福州船政学堂读书,一八七七年到英国去学习。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瓜分,祖国面临着严重的灾难。严复一眼看中当时正在西方广泛传播的进化论,认为它对振奋中国人的思想,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是有好处的,因此他便着手翻译了《天演论》。  相似文献   

6.
1882年4月19日,科学进化论的伟大奠基者查理士·达尔文经久病之后与世长辞了。今年是他逝世的一百周年。 达尔文的一生对于生物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1831—1836年间,年轻的达尔文以地质学工作者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海军测量船《贝格尔号》的环球航行。《贝格尔号》的主要任务是到南美洲各处搜集航海、经济和科学的资料。规定达尔文的任务是研究岩石和化石。这次航行对于达尔文的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历时5年的漫长的航海过程  相似文献   

7.
达尔文的进化论被公认为19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它首次向世人勾画出生命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图式,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并给统治世界数千年的“神创论”以有力的回击。然而,进入21世纪后,反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呼声却在世界一些地区此起彼伏、喧噪一时。美国堪萨斯州教育委员会曾在2005年6月底就中学生是否学习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进行表决。  相似文献   

8.
1982年4月19日,是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达尔文进化论令人满意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揭示了地球上众多生物起源与发展的内在原因,它是十九世纪最巨大的科学成就。它的产生,使生物学摆脱了神学的支配成为真正的科学。达尔文的学说至今仍然是认识千变万化的生命现象的一把钥匙。当然,这一百年来生物学发展很快,尤其是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学家们进一步提出新的学说,对进化论加以丰富、发展,使它得到修正,逐步趋于完善。现代达尔文主义突变学说本世纪以来,生物学家们发现了生物个体经过突变,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推动生物进化,这称为突变学说。后来,一些科学家采用人工诱变的办法,如用X射线照射果蝇,使其产生突变,这些突  相似文献   

9.
达尔文进化论包含了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恩格斯把达尔文进化论看成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之一,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确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根据。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是生物学发展中划时代的革命,把造物主、上帝从最后盘据的生物科学阵地  相似文献   

10.
现代进化论     
现代进化论的奠基者是达尔文。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先驱者是拉马克。这里就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讲起。拉马克的进化观在科学上第一次提出系统的进化论的是法国学者拉马克。他的主要论点如下: (1)地球有很长的历史(当时的宗教人士认为地球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2)地球处于渐变之中,生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逐渐变化的(当时的特创论者和物  相似文献   

11.
李雅轩 《化石》1999,(1):17-18
如果问你这样一个问题:生物是怎样进化的?那么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那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果。这也正是影响范围最广的达尔文进化论给人们留下的最深的印象。达尔文进化论被恩格斯称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它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随着科学...  相似文献   

12.
有关达尔文生平及其进化论学说大家也许相当熟悉。他的理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学术内容和科学方法上都获得了巨大成功。但随  相似文献   

13.
今年四月十九日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现代进化论的伟大奠基人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发表,标志着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重大进步。以自然选择理论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科学地解释了物种的起源和发展,阐明了生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在生物学领域中完成了一次伟大革命。达尔文的进化论以丰富的材料和雄辩的事实有力地冲破了“神创论”的一统天下,改变了人们对“上帝创造万物”和“物种不变”的宇宙观,为生物科学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  相似文献   

14.
达尔文-科学进化论的奠基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前进  邴杰  张根发 《遗传》2009,31(12):1171-1176
2009年, 时逢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诞辰200周年, 进化论光辉著作《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历史的发展不断认证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是生物学史上不朽的经典著作, 如今《物种起源》所提及的许多观点已成为人尽皆知的常识, 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为人类认识自然和自身发展指点方向。文章追忆了先贤的卓越科学贡献和科学探索精神, 并对百年来科学进步和进化论的发展重要成果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指出了进化论未来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纵观科技发展史,每次重大颠覆性理论和技术突破都会引发激烈的争论,如达尔文进化论、牛痘接种、杂交育种等,转基因技术也不例外。转基因技术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却饱受安全性争议。转基因安全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科学问题,需要秉持科学精神,以科学证据为基础,通过科学探索和理性讨论,才能正本清源,远离谬误,推动我国农业转基因研究与应用健康发展,确保转基因技术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16.
张维 《化石》2009,(4):57-59
1882年达尔文去世前,至少让他感到满意的是,进化论被自然科学界所接受了。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论证了两个问题:第一,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当时绝大部分生物学家都相继接受了这个事实,进化论从此取代神创论,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石。第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对于这一重要思想,当时的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都心存疑虑,所以,适者生存是进化机制的思想,只吸引了少数追随者。  相似文献   

17.
一.达尔文建立了进化论,但他对于遗传和变异的实质了解不够达尔文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总结了当时和过去的科学成就和选种成绩,竖立了生物进化论,推翻了形而上学世界观在科学上的统治,完成了拉马克和其他进化论者所未能完成的伟大任务.他在“物种起源”里不仅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证了生物不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是通过进化而来的,而且以令人信服的事实论证了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方法.在分析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他正确地区别了变异的因素和选择的因素.他认为引起变异的和进行选择的都是生活条件,但引起变异的原因和进行选择的  相似文献   

18.
1982年4月19日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达尔文进化论是生物科学的理论核心。广泛宣传进化论,对推动我国生物进化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决定在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期间,召开一次有关生物进化的学术讨论会。请学部委员、动物所所长陈世骧同志主持筹备工作,成立筹备委员会,并已开始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王荫长 《昆虫知识》2009,46(4):641-646
今年是伟大的进化论创建者达尔文诞生200周年,本文通过邮票介绍达尔文的昆虫情缘。其中主要内容有:(1)有关纪念达尔文的邮票;(2)他青少年时代是个甲虫迷;(3)在南美和昆虫打交道;(4)昆虫成为进化论的重要元素;(5)他睿智预测马达加斯加存在长喙天蛾,足以为花冠长300mm的兰花授粉。  相似文献   

20.
达尔文诞辰二百周年 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同时又是《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达尔文1809年2月12日诞生于英国,他于1859年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揭示了生物物种之间的联系以及进化规律,奠定了现代生物学的基础,并且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根本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