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脊椎动物粪化石的記載与研究,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其中发現与研究最多的是魚粪化石,另外也有少数的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粪化石的发現。我国最早进行粪化石研究的是尹贊勳对貴州桐梓县青杠哨白堊紀地层內魚粪化石的研究。在周口店第一地点曾发現了大量哺乳动物粪化石,可惜尚未进行研究。在这  相似文献   

2.
海港养魚业在我国,已有多年历史。我国北方称为“港养”、或“咸淡水养殖”;广东沿海则称为“魚塭”;福建称为“海埭”。虽然各地名称不同,养殖方法和經驗也各有長短,但总的說来,全是利用港湾、海灘涂地,筑堤修闸,引入海水,納入海魚幼苗,进行人工养殖。面积由几亩至几万亩,大小不等。我国海岸長达一万二千余公里,岸綫歧曲,灣港繁多,可以利用进行海港养殖的面积,估計至少有一千五  相似文献   

3.
湘乡位于湖南中部湘潭市的西南面,1961年秋,张玉萍和本文作者等6人到該地进行第三紀地层及脊椎动物化石的調查采集。在湘乡西南7.5公里下湾鋪地点找到了一些魚化石。这些魚化石对鉴定地层时代及了解第三紀魚类及其地理分布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主要对这些魚化石加以記述,并  相似文献   

4.
在党总路綫的光輝照耀下,全国的养魚生产正迅速的向前发展,水面的扩大利用,放养量的增加,魚种的需要也随之增多。苗种的不足已成当前发展淡水养魚生产中的一个矛盾,如何扩大养殖品种,就地培育优良魚种,滿足养殖业的需要,已是养魚生产者迫切需要解决的問題。鯉魚和鯽魚是同一亞科魚类,其生态习性也甚近似,极其具备通过二种魚的杂交,培育另一种新的品种,由于这种杂交,是屬于科与屬之間的亲緣关系  相似文献   

5.
云南曲靖附近胴甲魚(Antiarchi)化石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云南曲靖附近产Antiarchi化石早有报导,然而关于古生物描述方面的文章迄今未見諸发表。1961年作者自曲靖附近廖角山山麓采得魚化石甲片若干,其中有两块属星鱗魚目(Asterolepiformes)的头甲保存完好,初步鉴定系一新属新种(Yunnanolepis chii gen.et sp.nov.)。該項发現对了解該类魚化石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分布和对云南泥盆紀魚化石  相似文献   

6.
鲫鱼的养殖     
在党的总路綫光輝照耀下,淡水养魚事業已在全国范圍內形成了跃进的新局面。养殖鲫魚已成为积极发展淡水养魚事業,扩大养殖品种,貫彻就地取材,解决魚苗、魚种的供应不足开辟了良好的道路。鯽魚又是大众化的淡水魚,全国的需要量很大,滋味鮮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重要的經济魚种之一,象鲤鱼那样,尚未积极的盛行飼养。养殖鲫魚不論在今后的  相似文献   

7.
一.杀虫剂发展簡史在远古时期,就有人試用各种物质来防治害虫;我国民间用艾草熏蒸驅虫以及用油类治虫的年代都很早。但是真正使用化学物貭防治害虫是比較晚的,只有在化学作为一門科学出現之后,才有了我們目前所称的杀虫剂。在早期,人們往往是凭着已往的經驗,将一些对人类本身有毒的化合物在昆虫上試用;例如砒霜(砷素剂)、水銀或汞制剂、石灰、硫黄等。在这一时期中也有一部分是前人經驗中摸索知道的有毒植物,例如烟草、魚藤等。到19世紀,由于化学的发展,更多的新化学物貭被試驗用来杀虫,施药的方法也有了改进。在这时期中,砷素剂中有更多种类被应用,关于它对植物的安全性有了改善;氟素剂开始試用,油类有了发展,并且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个生物室都必须备有养魚缸。小小的人造水池是自然课用的最优良的教具:即使是最好的标本也不可能用来代替养魚缸中的新鲜活泼的水族。对魚类生活进行观察,是很能引人入胜的,并可使人得到各种各样的知识。这些观察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对生物界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关于雌雄同体的文昌魚,在一般的动物学書里都沒有記載过。1958年在金德祥教授著的“文昌魚”一書中,在談到文昌魚的生殖系統一节里,提到在厦门的文昌魚里,曾找到过一条雌雄同体的文昌魚。这說明了絕大多数的文昌魚是雌雄異体外,还有极少数的是雌雄同体的。最早发现雌雄同体的文昌魚是Langerhons,他在1876年研究欧洲文昌魚时,发現了极少数的文昌魚的生殖腺里有精子和卵子。1912年Goodrich和1914年Orion同样地也观察到极少数的文昌魚的生殖腺里既  相似文献   

10.
一、中國古代養魚事業的偉大成就中國是養魚技術的發源地遠在公元前1200多年時中國的勞動人民,就能够保護河川中天然產的魚卵,讓它安全孵化,並採取孵出的仔魚實行飼養。到公元前470多年時,更能對鯉魚進行採卵孵化工作又實行建池、選種、確定雌雄交配數目,以及創製魚巢等等,發揮了羣眾的智慧,獲得了良好的效果。早在春秋時代,范蠡曾綜合勞動人民的生產實践的經驗著有“養魚經”一書,很具體的介紹了養魚方法,這本書一直留傳到現在  相似文献   

11.
养魚是一种良好的农村副業,在党提出农、林、牧、副、漁全面发展的今日,更有提倡发展的必要。尤其是鯉魚,它是一种最普遍的淡水养殖魚,到处都可以生活,如池沼、湖泊、水庫、江河、溝渠、水田等都可飼养。这种魚的养殖水面不但容易解决,魚苗还可就地取材,自繁自养。現在,把我几年来在实际工作中的点滴体会談一谈,仅供同志們的参考。有不  相似文献   

12.
缟蚯蚓多栖息于阴沟之两旁,是养魚和养鸭的很好飼料,目前各地大力发展养魚养鸭副业生产大量繁殖缟蚯蚓,可以解决部分饲料不足之困难,现把怎样繁殖缟蚯蚓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通报》1962年第1期上,刊登了焦震海同志所写的《我国古代培养动物条件反射一例》一文,介绍了我国南宋末周密所著《癸辛杂識》中关于培养动物条件反射的記载。現就我所知古籍中有关动物条件反射的記載,尚有一千多年前,五代时候,南唐譚峭在他所著的《化书》中就已经意識到了食物对培养动物条件反射的作用。其原文如下:“庚氏穴池构竹为凭檻,登之者,其声策策焉;辛氏穴池构木为凭檻,登之者,其声堂堂焉。二氏具牧魚于池中,每凭檻投餌,魚必踴跃而出。他日但聞策策堂堂之声,不投餌,亦踴跃而出。則是庚氏之魚可名策策,辛氏之魚可名堂堂,食之化也。”这里譚峭知道,庚氏魚池上的竹檻所发出策策声和辛氏魚池上所发出的堂堂声,原与两池中的魚毫不相关。但他从庚、辛二氏的养魚过程中,观察到在给魚喂食之前,因竹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关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V.)早期发育的研究,已发表过一些资料(刘建康,1954;倪达书,1959;林书颜,1935;中国淡水魚类养殖学,1961),伹还不够。近年来,由于人工繁育的开展,这方面工作也做了不少。草魚是我国重要經济魚类和养殖对象之一,在养殖过程中,魚苗成活率是一个大  相似文献   

15.
学习脊椎动物时,大綱规定的实驗课为解剖兩个动物——魚和青蛙。实驗譟的目的是:使学生对魚与青蛙的内部构造获得具体概念,培养学生解部动物的技能,学会使用專門工具。这些实驗课的准备与进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根据教学法文献和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提出这兩个实驗课教学法的說明。  相似文献   

16.
古脊椎动物学的发展,和重要的新材料的发現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以来,特別是近四、五年来,我国在古脊椎动物方面,有不少有意义的新发現,在了解某些脊椎动物和人类的起源、发展历史、地理分布以至形态、分类上,都有不少的补充、修訂,或提出了新的問题和对一些重要問題的看法。这里就一些主要的发現和它們的意义作簡单的介绍。一.魚类古魚类学,解放前在我国几乎是一門空白。魚类是最早出現的脊椎动物,已經有四亿年以上的悠久的  相似文献   

17.
淮河的魚苗     
鲩(魚草)、鰱,鳙、青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魚,也是我國的特產。此种魚苗的分佈据材料記载仅限於長江、珠江等流域,現在向大家說明的,即在淮河流域同樣的發现了鲩、鰱、鳙、青等鱼苗。它們的被發現是從1952年開始,首先發现的是安徽省人民政府農林廳水產局工作队。本年我們參加了淮河魚苗的調查工作,证实了淮河中產鲩、鰱、鳙、青等魚苗,現就調查所得情况簡述於后: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淡水魚类总計約有800多种,其中經济价值較大的約計150种。到目前为止,有关这些魚类的资料,虽然积累了不少,但总嫌零乱,缺乏系統性。随着我国水产事业和科学研究的发展,系統地介紹我国淡水經济魚类,显得更加迫切。《中国經济动物志——淡水魚类》一书,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版的。本书从我国各地所产的几百种淡水魚中,提出了111种最主要的經济魚类,作了系統的記載。对每种魚的分类性状作了扼要的說明,同时对它們的栖息习性、食性、年龄和生长等等,以及分布和經济意义都有簡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19.
1.最大的魚应該是鲸鯊(Rhineodon typicus),姥鯊(Cetorhinus 又名象鯊)应居其次。 2.关于最大的蛇南美产的森蚺(Eunectes murinus)是世界上最大的蛇之一,但不是最长的。它的最长紀录是8.79米。而东南亚产的网蟒(Python reticulatus)还要长些,紀录是9.09米,但重量和粗度较小于森蟒。世界上似未发現一个10米以上的紀录。 3.关于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島产的巨蜥,学名是Varanus komodoensis,俗名Komodo Dragon。至于Varanus  相似文献   

20.
山西榆社盆地上新世魚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本文里所記述的魚化石大部分为著者于1955—1956年間在山西武乡榆社一带調查和采集三迭紀爬行动物化石时采集的;一小部分是北京自然博物館送交著者鉴定的。关于該地区第三紀晚期地层的分布情况,过去有巴尔博(G.B.Barbour 1930)、德日进(P.Teilhard dc Chardin)和楊錘健(1933)、桑志华(E.Licent)和湯道平(M.Trassaert 19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