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糖类癌症抗原125(CA125)及糖类癌症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EC)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2例EC患者(EC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中DKK1、CA125及CA199的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指标及联合检测对于EC的诊断效能。结果:EC组患者血清DKK1、CA125及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EC组患者血清DKK1、CA125及CA199水平与患者年龄、组织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等无关(P均0.05);FIGO分期Ⅲ期患者的血清DKK1及CA199水平高于Ⅰ期、Ⅱ期患者(P均0.05),血清CA125水平高于Ⅰ期患者(P0.05)。联合检测血清DKK1、CA125及CA199水平,诊断EC的敏感度为76.5%,特异性为90.0%,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三者联合检测的AUC值高于单独检测DKK1、CA125、CA199以及两两联合检测。结论:EC患者血清DKK1、CA125及CA199水平异常升高,且与部分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能对EC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1例卵巢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1)。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研究组给予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CA125、CA199、CEA水平、卡氏评分的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A125、CA199及CE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卡氏评分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损伤、骨髓抑制及血液系统毒性率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1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卵巢癌的疗效明显优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其能够降低患者血清CA125、CA199及CEA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醋酸亮丙瑞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雌二醇、孕酮及黄体生成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使用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对照组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痛经评分、血清雌二醇、孕酮、黄体生成素、TGF-β、IL-4、IL-10、IL-17水平的班花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48%(38/42) vs.64.29%(27/4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痛经评分、雌二醇、孕酮、黄体生成素、TGF-β、IL-4及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7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相比,醋酸亮丙瑞林能有效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其血清雌二醇、孕酮及黄体生成素水平,改善患者的痛经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CA125水平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39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作为患者组,取同时期参加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前和术后不同时点血清VEGF、IGF-1、CA125的水平,评估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的患者的疗效。结果:34例痛经患者术后1个月开始改善,最终29例完全缓解,有效率85.2%。患者组治疗前血清VEGF、IGF-1、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患者组血清IGF-1、VEGF和CA125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术后6月,恢复正常水平。结论:血清IGF-1、VEGF、CA125的变化可能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中作为疗效和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地屈孕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雌二醇(Estradiol,E2)和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 (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次月经后第2 d服用地屈孕酮,每次1片,每天两次;观察组联合皮下注射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每次3.6 mg,每月给药1次,共给药4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E2、CA125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VEGF、E2和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VEGF、E2和CA12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MMP-9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于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地屈孕酮可以有效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情,可能与其改善血清VEGF、E2、CA125、MMP-9和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孕三烯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VEGF、MMP-9、sICAM-1水平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VEGF、MMP-9、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VEGF、MMP-9、s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痛经、非经期下腹痛、性交痛、子宫直肠窝结节粘连、子宫直肠窝触痛以及子宫活动受限的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以上症状体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孕三烯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EGF、sICAM-1、MMP-9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伍艳芳  何凌 《生物磁学》2009,(14):2710-27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的方法测定30例III~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增生期13例、分泌期17例)和22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增生期10例、分泌期12例)血清VEGF和CRP的水平,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分泌期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增生期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增生期和分泌期血清VEGF与CRP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F0.52,P〈0.05;r=0.44,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VEGF、CRP水平的升高说明了过度血管生成和异常炎症反应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8.
王君  李霞  原迪  王越  李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4):6686-6688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EMAB及RANTES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注射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25、EMAB及RANTES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CA125、RANTES明显降低,EMAB转阴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A125、RANTES水平降低,EMAB转阴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 RH-a能够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RANTES及EMAB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醋酸亮丙瑞林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以醋酸亮丙瑞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E4、VEGF、TIMP、MCP-1、性激素水平、视觉模拟评分(VAS)及SF-36的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显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vs.85.33%)(P0.05);两组血清HE4、VEGF、TIMP、MCP-1、性激素、VA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F-36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研究组妊娠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醋酸亮丙瑞林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其可减轻临床症状,提高妊娠几率,这可能与其有效降低血清HE4、VEGF、TIMP、MCP-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在早期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9月开始至2020年5月收治的63例早期PHC患者纳入研究,记作肝癌组,再取同期我院收治的61例良性肝病患者记作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均实施DWI扫描,比较两组DWI图像信号强度。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AFP、CA125、CEA、CA199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各项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和DWI诊断早期PHC的效能。另外,比较PHC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AFP、CA125、CEA、CA199水平。结果:肝癌组DWI信号强度为高信号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均P<0.05)。肝癌组血清AFP、CA125、CEA、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AFP、CA125、CEA、CA199水平联合DWI诊断早期PHC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均高于上述各检查方式单独检测。PHC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AFP、CA125、CEA、CA199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均P<0.05)。结论:DWI联合血清AFP、CA125、CEA、CA199检测诊断早期PHC的价值较高,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AFP、CA125、CEA、CA199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 年1 月至2016 年1 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0 例为实验组,另选体检中心健康妇女50 例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根据疾病不同分期分为I、II期(n=24)和III、IV 期(n=26)。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对象血清中VEGF和IGF-I的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实验组患者血清中VEGF 和IGF-I 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II、IV期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水平明显高于I、II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水平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507,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水平高于正常水平,并随着病情的加重而不断升高,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可协同作用加快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与胆囊癌的临床特征分析及螺旋CT检查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腹部螺旋CT检查的41例XGC患者纳入研究,记作XGC组,另取同期医院接受腹部螺旋CT检查的45例胆囊癌患者作为胆囊癌组。分析两组临床特征、螺旋CT检查结果表现,比较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的差异。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检查用作XGC与胆囊癌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XGC组患者食欲下降、体重下降人数占比均低于胆囊癌组(均P<0.05);而两组腹痛、黄疸、发热、白细胞(WBC)升高、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胆囊扩张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XGC组囊壁增厚均匀、壁内有低密度结节人数占比均低于胆囊癌组,而有肿大淋巴结人数占比高于胆囊癌组(均P<0.05)。螺旋CT检查诊断XG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12(39/41)、95.56%(43/45)、95.35%(82/86)。XGC组患者血清VEGF、CA19-9水平均低于胆囊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XGC患者食欲下降、体重下降发生率低于胆囊癌患者,螺旋CT检查鉴别诊断XGC与胆囊癌的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作为结直肠癌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40例作为良性病变组,比较结直肠癌组、良性病变组血清CA72-4、CA199的水平,比较不同TNM分期、不同分化程度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A72-4、CA199的水平,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血清CA72-4、CA199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结直肠癌组的血清CA72-4、CA199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TNM分期为III-IV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A72-4、CA199水平高于I-II期的患者(P<0.05),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A72-4、CA199水平高于中高分化的患者(P<0.05)。CA72-4联合CA199检测对结直肠癌的灵敏度高于CA72-4、CA199单独检测。结论:CA72-4与CA199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两指标的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肾癌患者56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成人50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经病理切片证实,对所有研究对象,采集其清晨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VEGF和VEGF受体-1(VEGFR-1)。结果:观察组血清中VEGF和VEGFR-1的浓度分别为(132.75±68.31)ng/mL和(33.76±15.39)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不同分期患者血清中VEGF和VEGFR-1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分期增加,VEGF与VEGFR-1的浓度增加,VEGF与VEGFR-1呈正相关(r=0.625,P0.05)。结论:血清VEGF水平可用于诊断RCC,且对于预判RCC的病例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4例骨肉瘤组织中VEGF、PCNA的表达和MVD。结果:VEGF阳性表达主要在胞浆,PCNA的阳性表达主要在胞核。VEGF、PCNA表达与MVD存在显著关联(P<0.05),与骨肉瘤转移和5年生存率有显著关联性(P<0.05)。VEGF表达与PCNA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VEGF和PCNA指标可作为判断骨肉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苏川妮  李青  彭建中  魏建华 《生物磁学》2011,(7):1340-1342,135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从而确定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方法:搜集整理临床资料,采用Real-time PCR及ELISA法检测43例胃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结果:43例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VEGF-C和VEGFR-3的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VEGF-C和VEGFR-3的表达分别为0.07±0.01和0.12±0.01,0.03±0.01和0.06±0.0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ELISA检测显示,与正常胃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蛋白表达相比,胃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及胃癌并发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和VEGFR-3均明显增加。结论: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胃癌标本VEGF-C和VEGFR-3的检测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从而确定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方法:搜集整理临床资料,采用Real-time PCR及ELISA法检测43例胃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结果:43例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VEGF-C和VEGFR-3的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VEGF-C和VEGFR-3的表达分别为0.07±0.01和0.12±0.01,0.03±0.01和0.06±0.0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ELISA检测显示,与正常胃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蛋白表达相比,胃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及胃癌并发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和VEGFR-3均明显增加。结论: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胃癌标本VEGF-C和VEGFR-3的检测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