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以高粱的叶片为试材,采用CTAB法提取DNA,应用RAPD筛选技术对高粱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共筛选80个RAPD随机引物,其中有27个引物能对DNA扩增并能发现其中抗性基因与感性基因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高粱丝黑穗病菌种内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随机引物对来自不同地理来源、不同寄主和经寄主致病力测定的高粱丝黑穗病菌2、3号生理小种的10个菌株的DNA进行分析,所产生的RAPD结果表明,丝黑穗病菌S.reilianum具有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经聚类分析可将供试菌株大致分成两组,辽宁清原H2和黑龙江绥化H9菌株为一组。辽宁沈阳(H3)、阜新(H1)、营口(H10),山西榆次(H4),吉林四平(H5),黑龙江哈尔滨(H6),河北张家口(H8)等高粱丝黑穗病菌株以及辽宁沈阳的玉米丝黑穗病菌株(H7)为另一组,并且同一组内的DNA多态性亦有差异。高粱丝黑穗病菌2号生理小种和3号小种间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
高粱丝黑穗病菌种内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随机引物对来自不同地理来源、不同寄主和经寄主致病力测定的高粱丝黑穗病菌2、3号生理小种的10个菌株的DNA进行分析,所产生的RAPD结果表明,丝黑穗病菌S.reilianum具有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经聚类分析可将供试菌株大致分成两组,辽宁清原H2和黑龙江绥化H9菌株为一组。辽宁沈阳(H3)、阜新(H1)、营口(H10),山西榆次(H4),吉林四平(H5),黑龙江哈尔滨(H6),河北张家口(H8)等高粱丝黑穗病菌株以及辽宁沈阳的玉米丝黑穗病菌株(H7)为另一组,并且同一组内的DNA多态性亦有差异。高粱丝黑穗病菌2号生理小种和3号小种间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应用随机引物对来自不同地理来源、不同寄主和经寄主致病力测定的高粱丝黑穗病菌2、3号生理小种的10个菌株的DNA进行分析,所产生的RAPD结果表明,丝黑穗病菌S.reilianum具有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经聚类分析可将供试菌株大致分成两组,辽宁清原H2和黑龙江绥化H9菌株为一组。辽宁沈阳(H3)、阜新(H1)、营口(H10),山西榆次(H4),吉林四平(H5),黑龙江哈尔滨(H6),河北张家口(H8)等高粱丝黑穗病菌株以及辽宁沈阳的玉米丝黑穗病菌株(H7)为另一组,并且同一组内的DNA多态性亦有差异。高粱丝黑穗病菌2号生理小种和3号小种间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的RAPD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粱抗丝黑穗病的基因进行分析。方法:以高粱2381恢复系(抗病)、矮四恢复系(感病)、7050B保持系(抗病)、TX622B保持系(感病)为材料,采用CTAB提取DNA的方法提取高粱基因组DNA,然后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DNA进行多态性扩增。结果:初步建立了高粱丝黑穗病的RAPD反应体系;从RAPD反应中所用的4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8个适宜引物,其余20个引物没有扩增出谱带,被淘汰;共扩增出114条谱带,其中引物OPM-05300和OPM-13450扩增出了差异谱带,分别命名为OPM-05300和OPM-13450。结论:在该反应体系下找到了高粱抗丝黑穗病抗感品种间基因组差异的两条差异谱带。  相似文献   

6.
高粱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1—1985年在人工接种的条件下,对1239份高粱品种资源,进行了抗丝黑穗病性鉴定。与此同时,用17个抗性不同的品种系,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进行了高粱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高粱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方式因品种而异。有的品种系具数量性状遗传特点,有的则具有质量性状遗传特点。抗病性属数量性状遗传的品种系,其抗性主要是受加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7.
牛楠  陆丹  李玥莹 《生物技术》2010,20(1):42-44
目的:找到一种可用于高粱抗丝黑穗病SSR-PCR扩增最适宜的反应体系。方法:利用单因素体系优化的方法,对SSR-PCR反应体系中Taq酶、dNTPs、MgCl2、模板DNA以及引物用量进行了优化,并且用不同引物、不同模板DNA对该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实验表明,Taq酶、dNTPs、MgCl2、模板DNA以及引物的不同用量均对PCR反应结果有显著的影响。最适宜高粱抗丝黑穗病20μl SSR-PCR的反应体系为1U/μl Taq酶2.5μl,10mmol/L dNTPs 1.0μl,25mmol/L MgCl21.5μl,模版DNA2.0μl(50ng),10μmol/L引物1.5μl,10×Buffer 2.0μl。验证结果表明,该体系扩增出的条带清晰且稳定。结论:该结果为今后利用SSR-PCR标记技术研究分析高粱抗丝黑穗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土壤接种技术,对目前我国高粱育种上广泛应用的150份高粱种质资源(包括高粱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进行抗高粱丝黑穗病鉴定评价。经两年重复鉴定,在150份高粱种质中,筛选出对高粱丝黑穗病菌优势小种表现免疫(IM)的47份,占总数的31.3%;高抗(HR)和中抗(MR)的各6份,分别占鉴定材料总数4.0%;抗病(R)的4份,占2.7%;感病(S)的13份,占8.7%;高感(HS)的74份,占49.3%。上述结果表明,目前高粱育种中广泛应用的育种种质中抗丝黑穗病材料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高粱丝黑穗病2381(抗病)、矮四(感病)为材料,以优化SSR反应体系为 目的.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高粱基因组总DNA,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多态性扩增, 通过对体系中不同的Taq酶浓度、模板浓度、dNTP浓度和引物浓度的梯度分析. 结果:建立 并优化了的SSR-PCR反应体系为20ìl反应体系:dNTP浓度为200ìmol/L、Taq酶浓度为1.5U 、 DNA浓度为100ng和引物浓度为0.4ìmol/L.达到了较理想的扩增效果.用该体系对94对SSR 引 物进行了筛选,其中47对引物扩增出了多态性谱带,其中Xtxp3和Xtxp13在抗感的品种间扩 增出了差异谱带.结论:应用优化的SSR反应体系可以对高粱丝黑穗病基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玉米抗丝黑穗病基因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该文应用RAPD技术,以感病母本3045和抗病父本3024为试材,应用BSA法,对玉米抗丝黑穗病基因进行分析,建立并优化了玉米的RAPD反应体系,筛选了61条引物RAPD随机引物,18条引物为适宜引物,共扩增出89条DNA谱带,得到了4条具有稳定多态性标记的引物,分别为OPY-09、OPY-10、OPY-18、OPP-09。  相似文献   

11.
以两个亲缘关系较远的烟草(Nicotiana tabacum)品种台烟7号和白肋21为材料(GS=0.58),研究了单引物扩增和双引物聚合扩增对RAPD-PCR分子标记多态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双引物反应能够比单引物反应扩增出更多的多态性片段,双引物在白肋21和台烟7号中扩增出的多态性片段总数是单引物反应扩增出的多态性片段总数的6.6倍。因此,双引物RAPD的运用有助于提高烟草多态性分子标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RAPD技术对不同基因组合的鱼类进行了基因组指纹图谱构建,在DNA水平上对基因组成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遗传多态性。RAPD结果发现,在26个随机引物扩增的产物中,平均每个个体观察到约142个RAPD标记,单个引物获得的标记平均为5.4。其中4个引物扩增的图谱可将不同的生物型区分开:S-26引物的扩增图谱(Fig.1)可将红鲫(RA)与其它组合区分开,还可将鲤鲫杂种一倍体(CA)与鲫鲤杂种三倍体(CAA)和人工复合三倍体鲤(CCA)区分开;S-8引物(Fig.2)可区分开红鲤(RC)和镜鲤(MC);S-45引物(Fig.3)可区分开RC和CA;S-22引物则可区分开CAA和CCA。六种生物型均存在基因组特异性的图谱即各自独特的“诊断性”图谱,作者由此建立了详细的分子标记检索表(Table1)。通过对RAPD图谱的量化分析,利用UPGMA构建了不同生物型的遗传关系树图;反映了鲤鲫及各种组合生物型之间的遗传相似关系:RC和MC属同一种系,聚为一族;CAA和CA基因组类型相同,聚为一族;CCA虽自成一体,但可与CAA和CA聚为一族;而RA与其它组合遗传距离较远,自成一族。RAPD的结果也表明各种生物型内个体间  相似文献   

13.
贵州和四川头花蓼居群的RAPD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研究了来自贵州、四川10个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由6个引物扩增得到74条带。其中,有11条RAPD谱带是所有材料共有的。各居群间相似系数介于0.622~0.892之间。UPGMA法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可分为2类,类Ⅰ包含四川都江堰和贵州施秉居群,具有独特的一条带S53-650,并缺少其它居群共同具有的两条带S53-400和S67-790。类Ⅱ有四川马尔康和贵州的其它7个居群,它们彼此间遗传变异较小。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采集的天然羊草种子进行单株培养筛选具有典型表型特征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个体,通过无性繁殖建立了30个无性株系。RAPD分析结果表明,13个随机引物在30个羊草无性系中共扩增出98条带,其中多态位点为8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9.79%,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7条带。运用Nei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计算30个羊草无性系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其平均遗传距离为0.3355。应用软件NTSYS对其做聚类分析,以0.65为阈值可将其分为2个类群。  相似文献   

15.
大针茅居群遗传分化和RAPD位点多态性分布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5个居群的90个大针茅个体间的遗传关系以及RAPD多态性与所在生境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16个引物共扩增得到310个RAPD位点,利用几种多元分析方法对所得位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主轴法分析能够在三维坐标下将90个大针茅个体按居群来源进行分类,前三个轴虽然只解释了总变异的21.91%,却能将所研究的居群完全分开;典范判别分析可以将97.8%的大针茅个体正确地分类到已知居群,且在二维功能轴下能够清晰地看到个体按居群来源进行了分类;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均得出大针茅RAPD位点的Nei's基因多样性与气候因子(包括年降水量、积温、年均温、一月份均温和七月份均温)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大针茅地理居群分化显著;大针茅RAPD多样性并非随机分布而是与生境气候因子相联系;气候差异的自然选择,对大针茅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特点起决定作用.研究结果对大针茅种质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山羊草属异源多倍体植物基因组进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24个随机引物对山羊草属(Aegilops L.)异源多倍体物种对其祖先二倍体物进行RAPD分析,对扩增出的313条带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含D基因组的多倍体与二倍体祖先Ae.squarrosa(DD)在聚类图上聚为一支;除Ae.juvenalis(DDMMUU)聚到上一支外,含U基因组的多倍 与二倍体祖先Ae.umbellulata(UU)在聚类图上聚为另一支;多倍体与其他二倍体均不聚在一起,表明多倍体分别与Ae.squarrosa(DD)、Ae.umbellulata(UU)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说明多倍体开之后,D和U基因组变化较小,而其他基因组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Error Rates and Polymorphism Frequencies for Three RAPD Protocols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Three amplification protocols were analyzed for error rate and generation of polymorphisms during RAPD analysis. Using a set of 240 primers, the protocols detected similar frequencies of polymorphisms in two inbred sugar beet lines. The error rate was investigated by including a 1:1 mixture of DNA from the two lines in all analyses. Similar error rates, approximately 18%, were detected by the three protocols. Thus, altered amplification conditions did not substantially affect the error rate during RAPD analysis. For each of the three possible pairs of protocol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obtained for primer and number of polymorphisms. Thus, a set of highly polymorphic RAPD primers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without prior screening, to detect polymorphisms for each protocol.  相似文献   

18.
周春玲  陈芳  韩德铎  徐萌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2):2559-2563
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19个樱花品种的基因组DNA.利用RAPD技术对19个樱花品种进行亲缘关系鉴定和品种分类研究.从60条10 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2条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53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406条,多态率达76.17%.根据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将19个品种分为2大类群,第1类群主要为杂交樱系;第2类群为日本晚樱系,根据樱花的重瓣性、枝姿和花色又可分为不同的亚类群、类和亚类.结果表明应用RAPD技术对樱花分子水平的分类结果与传统分类学的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明种源、重瓣性、枝姿和花色都可作为樱花品种分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莲资源的RAPD聚类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17个随机引物对32份莲属(Nelumbo)品种资源进行RA PD分析.扩增形成207条谱带,其中多态带193条,占93.23%,显示该属植物在我国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还表明:(1)莲属种质资源可分为3个品种群:花莲、子莲和藕莲,与传统的园艺学分类相吻合.(2)美洲黄莲与中国莲的花莲之间在DNA水平上差异不大,遗传背景与花莲更相似.(3)藕莲、子莲和花莲可能由不同遗传背景的野莲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20.
RAPD技术分析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DNA的多态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别从不同抗旱性的紫花苜蓿品种中挑选抗旱性强的、抗旱性中等的和抗旱性弱的品种各三个,提取叶片基因组DNA,相同抗旱性苜蓿品种DNA等量混合构建三个池DNA。采用RAPD技术分析不同抗旱性混合DNA的多态性,并筛选出标记多态性的引物。结果表明:13组260个随机引物经五轮筛选,得到48个引物对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池DNA扩增结果产生多态性,多态性引物占18.5%。其中5个引物能够稳定标记池DNA多态性,且特异性明显。表明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之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