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102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51例患儿,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采用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观察组患儿短于对照组患儿,且观察组患儿在5天内及10天内临床症状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患儿。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阿奇霉素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中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组合(红霉素+阿奇霉素,阿奇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2例诊断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分为红霉素+阿奇霉素组(Erythromycin+Azithromycin,E+A组)和阿奇霉素+阿奇霉素组(Azithromycin+Azithromycin,A+A组),E+A组患者41例,先给予红霉素静滴治疗,后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A+A组患者41例,先给予阿奇霉素静滴,后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的l临床疗效、平均退热时间、用药疗程、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用药时间(15.3±4.0VS17.9±5.4天)、平均退热时间(4.0±2.2VS5.2±2.4天)、平均住院时间(8.9±3.0Vs10.8±3.4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霉素静滴后给予阿奇霉素口服的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显著缩短患者的疗程、退热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分析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抽取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两组,阿奇霉素组和红霉素组,分别给予其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并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阿奇霉素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的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红霉素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优于红霉素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并对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呼吸科收治的9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37例,显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愈30例,显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1.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退热、止咳、平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偶见局部皮疹、注射部分疼痛等轻度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无胃肠道反应,对照组有4例胃肠道反应。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较红霉素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测阿奇霉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90例,予以阿奇霉素和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90例,予以阿奇霉素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为97.78%和86.6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多合并病毒双重感染,阿奇霉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效果显著,病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87,阿奇霉素治疗)和研究组(n=88,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32%(83/88),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0.46%(70/87)(P0.05)。研究组患儿咳嗽、发热、湿啰音、哮鸣音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FEV1、FVC、FEV1/FVC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L-6、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奇霉素,且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克拉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主要生理指标复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1%,治疗组为95.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体温复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症状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克拉霉素用于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显著缩短生理指标复常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大的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应用孟鲁司特钠与阿奇霉素联合对患有支原体肺炎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支原体肺炎疾病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单纯应用阿奇霉素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孟鲁司特钠与阿奇霉素联合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支原体肺炎疾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肺部功能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接受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孟鲁司特钠与阿奇霉素联合对患有支原体肺炎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2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并通过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沉(ESR)、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MB(CK-MB)、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CD4~+及CD8~+,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R、血清LDH、CK-MB、CK、AST、CRP、IL-6、TNF-α水平及CD8~+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CD4~+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咳嗽缓解、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奇霉素治疗,可有效减轻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并提高患儿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T-IgE和ECP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阿奇霉素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常规各指标变化情况以及T-IgE、EC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单核细胞比例降低(P0.05),且实验组治疗组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更低,淋巴细胞比例较高,单核细胞比例较低(P0.05)。治疗后3、7、14天,两组患儿的血清T-IgE及ECP水平呈下降趋势,与前一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的T-IgE及ECP水平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同意时间点T-IgE及ECP水平较低(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能够明显降低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T-IgE和ECP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M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MMP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片。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哮喘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止咳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69±0.99)d、(3.39±1.48)d、(6.15±2.02)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5±2.45)d、(5.92±3.32)d、(8.86±1.7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儿儿童支原体肺炎诱发哮喘的发病率为10%(5/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2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MMP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能有效降低儿童支原体肺炎诱发哮喘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实施保护性隔离对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预防感染措施)和观察组(保护性隔离措施),每组各40例,均于骨髓抑制期开始,给予相应的预防性感染措施,对两组临床疗效、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各项感染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效率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发热、口腔溃疡、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败血症等各项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能够明显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2月诊断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患儿2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组使用左氧氟沙星,两组患儿均用其他抗生素,抗病毒、糖皮质激素及其他药物对症支持,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住院时间、肺CT等改变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热、咳嗽、喘憋、干湿罗音等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等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肺CT显示肺部病变好转的情况,CRP,血沉恢复正常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尝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载脂蛋白C1(APOC1)、乳酸脱氢酶(LDH)及炎性感染指标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肺通气功能、预后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诊的130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体检且结果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入选者血清APOC1、LDH及炎性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肺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观察组患儿均严格按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接受治疗,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APOC1、LDH及炎性感染指标对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APOC1、LDH、CRP、IL-6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患儿中,重症组血清APOC1、LDH、CRP、IL-6表达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APOC1、LDH、CRP、IL-6表达水平均与FVC、FEV1、PEF呈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APOC1、LDH、CRP、IL-6均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APOC1、LDH、CRP联合IL-6预测其预后不良的AUC为0.930。结论:血清APOC1、LDH及炎性感染指标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其肺通气功能密切相关,其中APOC1、LDH、CRP联合IL-6预测预后不良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究细菌性肺炎患儿实行闭环式护理管理模式后患儿临床症状、呼吸道菌群及疾病复发的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3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8)。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闭环式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各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呼吸道菌群分布情况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细菌性肺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咳嗽及咳痰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道革兰阳性菌中以肺炎链球菌(48.39%,15/31)、金黄色葡萄球菌(38.71%,12/31)为主,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31.82%,21/66)、大肠埃希菌(34.85%,23/66)为主。观察组患儿治疗1周后呼吸道革兰阳性菌分布比例(33.33%,12/36)低于对照组(37.04%,20/54)。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儿呼吸道细菌总检出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复发率为3.64%(2/55),对照组为12.07%(7/5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9.09%(49/55),高于对照组的72.41%(42/58)。结论 细菌性肺炎患儿呼吸道菌群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应用闭环式护理管理模式后,可明显改善细菌性肺炎患儿各临床症状,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抑制呼吸道革兰阳性菌群生长,但对治疗后复发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总结其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设为对照组。采用细胞酶免疫分析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淋巴细胞表面标记表达,对比两组患儿相关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体内的IgG和IgA水平分别为(8.24±1.2)g/L和(1.64±0.62)g/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细胞亚群指标中CD3+、CD4+水平分别为(62.24±6.25)%和(40.62±5.0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D8+有所提升,CD4+/CD8+比值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细胞免疫系统明显受到抑制,B淋巴细胞部分失调,掌握此规律有助于为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合玉屏风散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间收治的8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麻杏石甘汤合玉屏风散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X线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儿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明显升高,而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14 d后的血清IL-2水平明显较高,而IL-4、IL-6和TNF-α水平明显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 d后、治疗14 d后,两组患儿血浆丙二醛(MDA)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5 d后的血浆MDA明显较低,而SOD水平明显较高(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儿CD3+、CD4+、CD4+/CD8+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儿CD8+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合玉屏风散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能够缓解临床症状、炎症反应,减轻患儿氧化应激状态,并可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氨溴索佐治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出生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保暖、清理呼吸道、氧疗、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氨溴索治疗,并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体征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紫绀、口吐泡沫、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氨溴索佐治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良好,可促进患儿临床体征快速改善,且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喉炎患儿67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仅通过静脉给予地塞米松,观察组在地塞米松静脉给药的同时,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喉喘呜、吸气性呼吸困难的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4h、24h时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起效快,病程短,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