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以张掖绿洲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分析张掖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现其种群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甚合理、空间结构脆弱,决定了绿洲功能较差,产投比低下的特点,并据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改善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提高其功能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张掖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现其种群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甚合理、空间结构脆弱,决定了绿洲功能较差,产投比低下的特点,并据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改善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提高其功能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生态经济学的内容农业经济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的系统国外称为“生态经济系统”(Ecolonomic system,)。农业生态经济学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这个概念把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联系起来当作一个功能单位研究,其中心是它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主要是以天然生态系统和工业经济系统为参照系统,对系统的组成部分、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德清县农业生态经济分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经济系统。它自始至终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着,同时,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和连续性,使这个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生物、人、自然和社会环境及系统的边界特性在不同的地区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又具体地表现在这个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上。具体地说,由于人们生产活动的干预和操纵,使在不同区域,或在同一区域的不同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会有  相似文献   

5.
黑河中下游绿洲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49,自引:7,他引:42  
杜巧玲  许学工  刘文政 《生态学报》2004,24(9):1916-1923
生态安全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 ,尤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 ,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反映。生态安全是维护地区或国家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不受威胁的状态 ,能为整个生态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从水安全、土地安全、经济社会安全出发 ,选取水资源量供需比、地表水质量、地下水埋深和地下水矿化度 4种水安全评价指标 ;土地人口承载度、林地覆盖率、草地载畜度、绿洲面积变化率、绿洲土地沙化率、绿洲土地盐碱化率和抗灾度等 7种土地安全评价指标 ;人均 GDP产值、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绿洲人口密度、城市化率和文明度等经济社会安全评价指标 ;共计 17项 ,建立了绿洲生态安全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然后 ,应用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 GIS等多种方法与手段 ,在绿洲尺度上对黑河干流中下游地区的张掖、临泽、高台、鼎新和额济纳 5个绿洲进行绿洲生态安全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 :自黑河中游至下游 ,各个绿洲的生态安全状况依次降低 ,最下游的额济纳绿洲生态安全仅为 4级的差状态。其中 ,水安全是关键 ,土地安全是载体 ,经济社会安全是保障 ,以上几方面相互关联 ,共同作用导致绿洲的生态安全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荒漠-绿洲过渡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绿洲过渡带是维系干旱区绿洲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同时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敏感的脆弱地带。本文基于1990—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和气象资料,分析了过去25年塔里木盆地荒漠-绿洲过渡带年代际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在过去25年间,塔里木盆地的荒漠-绿洲过渡带面积呈持续萎缩态势,年变化率为1.24%;过渡带内的天然植被指数(NDVI)随着时间推移和过渡带范围的减小而下降,由1990年的0.142下降至2015年的0.127;塔里木盆地耕地面积由1990年的2.45×104km2,增加到2015年的4.01×104km2,不断扩大的耕地面积强烈挤占了荒漠-绿洲过渡带的生态空间;伴随耕地扩张,地下水位下降,加之本区干旱增强,一些浅根系植被死亡而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生态屏障功能下降。荒漠-绿洲过渡带对维系绿洲农业生产稳定、保护绿洲生态安全具有天然屏障功能,深入研究这一特殊地带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旨在针对性地提出生态保护对策与措施,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与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生态价值损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0和2000年2期TM影像,对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的土地利用面积变化进行了研究,在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通过货币化生态服务功能,揭示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生态价值的变化。研究表明,1990~200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农田、居民点、盐碱地大面积增加,草地、林地、水域、湿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10年间研究区生态价值为负增长,减少了1.055×109元,由于土地利用变化而造成的生态价值损失巨大,而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652×109元。不顾生态环境的损失,盲目追求经济的增长,最终无法实现经济与社会的最大效益。评估区域生态价值,并将其纳入区域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生态与经济的农业结构优化模型。以海南岛作一实例对农业结构系统分析中的模拟方法进行了具体研究。这个模型应用来为海南岛的农业计划和管理提供具体信息。用FELIXC-512计算机求出了20个海南岛农业结构的优化方案,并对其生态经济效果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9.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从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取了18个评价指标对2006年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研究区生态状况处于基本安全水平,其隶属度值为0.3347,综合评分值为0.551;水资源安全指数和社会经济指数分别处于比较安全和非常安全水平,而环境安全指数则处于不安全水平状态.水资源是绿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社会经济指数和环境安全指数展示了绿洲的发展水平和环境状况,三因素极大程度上决定了绿洲的生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0.
王敏  胡守庚  张绪冰  张学斌  吴思 《生态学报》2022,42(14):5812-5824
科学评估与分析干旱区绿洲乡镇景观生态风险,对优化绿洲土地资源管控和维护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张掖市绿洲乡镇为对象,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景观格局指数,结合Arc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其景观生态风险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7—2018年,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明显,分别增加429.03 km~2和236.26 km~2;整体景观生态风险呈下降趋势,并呈“南北高、中间低”格局特征;各乡镇风险水平在空间上正向聚集,位于绿洲边缘地区的乡镇风险变化明显;人为活动干扰是近年风险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为西北干旱区绿洲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