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2.
口器感器在昆虫取食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蚊蝎蛉成虫口器上感器的种类和形态迄今未见报道。我们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观察了中华蚊蝎蛉Bittacus sinensis Walker成虫口器上的感器。结果显示: 中华蚊蝎蛉口器上共有8种感器, 分别为锥形、毛形、刺形、指形、掌状、钟形、柱状感器及Böhm氏鬃毛, 主要集中于内唇、 下颚须以及下唇须上。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数量最多; 毛形感器主要在下颚轴节、 茎节和下唇的亚颏和前颏有分布; 钟形感器和Böhm氏鬃毛只存在于下唇须和下颚须上。下颚须端节和下唇须端节的感器种类相同, 以锥形感器为主。高度骨化的上颚以及下颚内颚叶与外颚叶上未发现感器分布。简要讨论了口器感器在昆虫分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蚊蝎蛉属四新种记述(长翅目,蚊蝎蛉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中国蚊蝎蛉属Bittacus Latreille 4新种,即暗蚊蝎蛉Bittacus obscurus sp.nov.,浅黄蚊蝎蛉Bittacusflavidus sp nov,长突蚊蝎蛉Bittacus longiprocessus sp.nov.和四边蚊蝎蛉Bittacus trapezoideu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5.
6.
通过室内饲养和观察,记述了扁蚊蝎蛉Bittacus planusCheng成虫捕食过程、雌雄交配和产卵行为。捕食过程分准备、捕捉、取食和清洁等4个步骤。观察到了雄虫的献礼行为,雌虫边取食边交配。存在有自相残杀行为。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产于中国浙江的蚊蝎蛉属Bittacus Latreille,1805 1新种,浙江蚊蝎蛉Bittacus zhejiangicus sp.nov.,提供了雄性正模成虫的整体照片,绘制了雄性和雌性外生殖器特征图。新种与中华蚊蝎蛉Bittacus sinensis Walker和天目山蚊蝎蛉B.tienmushana Cheng相似,但根据羽状触角,翅Av脉存在,前足腿节明显黑褐色,雄性上生殖瓣基部下缘大的耳状突起,载肛突末端有1小突起,突起上有1束长毛,生殖肢端节不具突起等特征容易区分。正模♂,采于浙江凤阳山七星潭;副模: 1♀,采于浙江泰顺乌岩岭; 1 ♂,采于浙江庆元百山祖。模式标本分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NWAU]和上海昆虫博物馆[SHEM]。 相似文献
8.
记述采自中国大巴山的蚊蝎蛉属1新种,周氏蚊蝎蛉Bittacus Chou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并通过人工饲养获得卵、幼虫和蛹等所有虫态,提供了成虫、卵、幼虫和蛹等虫态照片,绘制了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简要报道了新种的生物学和生活史. 相似文献
9.
依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对扁蚊蝎蛉Bittacus planus Cheng和缠绕蚊蝎蛉Bittacus implicatus Huang et Hua成虫足的外部形态、肌肉组织及超微结构进行了描述和绘图。蚊蝎蛉成虫三对足结构相似,均为捕捉式,以高度特化的跗节捕捉猎物,各跗分节间具发达的关节、凹槽和爪缩肌肌腱膨大区,第4和5跗分节的齿形成嵌合构造,在昆虫纲中为该类群独有特征。首次发现胫节伸肌b由腿节基部发出的一小块三角形肌肉组织和一条长肌腱组成; 爪缩肌肌腱在第5跗分节凹槽末端有一突起,收缩时突起羁绊于凹槽内的“Y”字形底托。分析了成虫捕食行为与捕捉足构造之间的关系,并简要比较了蚊蝎蛉捕捉足与螳螂捕捉足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记述中国西藏自治区的新蝎蛉属 Neopanorpa Weele昆虫3新种:西藏新蝎岭 Neopanorpatibetensis Hua et Chou, sp. nov.(正模,西藏通麦, 2050 m),胡氏新蝎蛉 Neopanorpa hushengchangiHua et Chou, sp. nov.(正模,西藏樟木口岸),以及李氏新蝎蛉 Neopanorpa lifashengi hua et Chou,sp. nov.(正模:,西藏易贡, 2300 m)。简述了西藏长翅目的分类历史和现状,证实过去记载所谓的三种西藏蝎蛉(模式产地均为马边),即Panorpa guttata Navas,P.davidi Navas,和P.stigmalis Navas,实际上均为四川省种类。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和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ree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Neopanorpa Weele are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from Xizang in China.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three species from Xizang, Panorpa guttata Navas, P. davidi Navas, and P. stigmalis Navas, are verified to distribute in Sichuan Province, instead of in Xizang. The type specimens are deposited in Nor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eparately. A key to the Tibetan species of Neopanorpa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13.
蝎蛉科(长翅目)昆虫雌性生殖系统构造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蝎蛉科Panorpidae6种蝎蛉的雌性生殖系统间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卵巢管数目、受精囊包膜颜色、附腺大小、及各部分相互间位置。卵巢管为多滋式,每个卵巢所含卵巢管数目在长瓣蝎蛉Panorpa longihypovalva Hua et Cai和路氏新蝎蛉Neopanorpa lui Chou et Ran中为10根,在大蝎蛉P.magna Chou中为16根,在太白蝎蛉P.obtusa Cheng中为18根,在染翅蝎蛉P.tincta Navas中有28根,在长白山蝎蛉P.changbaishana nom.nov.中,一个卵巢一般由8根卵巢管组成,而另一个经常为10根,表明在同一个体中有不对称性。长白山蝎蛉的受精囊包膜为红色,而其它种类透明。大蝎蛉附腺在6种蝎蛉中最大,几乎与卵巢等粗。表明雌性生殖系统可用于蝎蛉科的种类鉴别,并简要讨论了长翅目Mecoptera的系统发育关系。此外,长白山蝎蛉Panorpa changbaishana Hua是为Panorpa choui Hua,1998所提订的新名。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描述蚊蝎蛉科1新属和3新种:新属Decoribittacus gen.nov.,新种美脉华美蚊蝎蛉Decoribittacus euneurus sp.nov.,斑点华美蚊蝎蛉Decoribittacus stictus sp.nov.和长翼卡拉蚊蝎蛉Karattacus longia latus sp.nov..同时修订了卡拉蚊蝎蛉属Karattaus的属征.所有的化石标本都来自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中侏罗世九龙山组地层,模式标本现在保存于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