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版纳鱼螈的骨骼系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为材料,采用传统的脊椎动物骨骼标本制作技术与透明骨骼标本制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骨骼系统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并与其他无足目和两栖动物相比较,探讨版纳鱼螈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地位。结果表明,版纳鱼螈成体具头骨41枚,椎骨108~115枚,肋骨101~108枚,无四肢骨。头骨、椎骨和肋骨均具有适应于穴居、掘穴和夜行性习性的特征。版纳鱼螈与双带鱼螈(I.glutinosus)的头骨极为相似,却具有比Dermophis mexicanus的头骨更原始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是蚓螈目Gymnophiona在我国分布的唯一物种.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版纳鱼螈的分布范围及演化历史等信息的了解,本研究通过分子遗传学的方法,就其分布、起源及扩散等内容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我国境内的版纳鱼螈均属同一物种,尚未出现种的分化.研究中明确证实了版纳鱼螈在泰国和越南的分布,提示了版纳鱼螈在中南半岛广为分布,甚至可能达到马来西亚境内.结果还提示水系对版纳鱼螈的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在湄公河水系中表现的最为明显.现有的信息提示版纳鱼螈有可能起源于中南半岛,并沿着澜沧江-湄公河水系、红河-珠江水系、克拉地峡-马来半岛3个方向扩散.我国境内的版纳鱼螈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地区和两广丘陵以南,来自这两大分布区的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明显,应属于不同的进化显著单元.  相似文献   

3.
版纳鱼螈的饲养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对30条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进行饲养观察,发现版纳鱼螈生长速度缓慢,在非冬眠期体长月增长5.84 mm± 3.0 mm,体重月增长1.31 g± 0.92 g;活动规律受温度影响大,食性单一,具有冬眠和蜕皮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 是蚓螈类在我国分布的唯一物种,目前已知分布在云南、广西和广东的部分地区.本研究获得4个版纳鱼螈种群的87个个体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6基因1 000 bp序列,对序列变异、遗传多样性、种群结构和种群动态进行了分析.经比对后87个序列发现39个(3.9%)多态性位点,共定义了22个单倍型.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版纳鱼螈种群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与其它两栖动物接近,说明版纳鱼螈各种群仍保持一定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单倍型网络关系图和系统发生分析均显示来自云南和两广地区的版纳鱼螈分歧明显,已形成了不同的进化谱系.种群遗传结构分析也显示来自云南的勐腊种群与两广各种群之间显著的遗传差异,这提示分布在云南与两广地区的版纳鱼螈应作为不同的管理单元(MU)进行保护.综合两种中性检验(Fu's Fs=9.44,P=0;Tajima's D=1.88,P=0.013)和种群增长指数(g=5415.03±297.55)分析的结果表明,两广地区的版纳鱼螈可能经历近期的种群扩张事件.  相似文献   

5.
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对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的冬眠进行初步研究,发现5条版纳鱼螈(包括成体和亚成体)在4个冬眠洞穴内冬眠,其越冬地选择在距离水源不远的溪流岸边或者平缓的山坡,能够自行打洞或者利用其他动物废弃的洞穴进行冬眠。版纳鱼螈主要是以单栖的方式冬眠,身体呈S形或者圆形。  相似文献   

6.
版纳鱼螈侧线系统的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桂芬  许崇任 《动物学报》2007,53(2):346-353
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是我国无足目的仅有代表,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版纳鱼螈的侧线系统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的研究表明:版纳鱼螈幼体表皮中的侧线器官有接受机械刺激的神经丘和电接受壶腹器官两种,神经丘包括表面神经丘和陷神经丘。侧线分布主要包括:头部的鼻侧线、眶上线、眶下线、眶后线、口侧线、下颌线、咽侧线、鳃孔上线和身体上的背侧线。侧线器官的分布密度、大小和凹陷深度明显与周围表皮的厚度和不同部位有关。幼体的侧线器官退化与鳃孔的退化同步,亚成体以后不保留侧线系统。版纳鱼螈的侧线分布和器官结构与其它无足类的大致相似,仅在眶上线和眶下线的器官分布上存在微小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版纳鱼螈外周血细胞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濒危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为材料,应用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法与血细胞计数法观察并统计了版纳鱼螈各种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数量比例.结果表明,版纳鱼螈的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多,呈卵圆形、椭圆形、梭形和梨形,平均含量为2.57 ×105个/mm3.白细胞数量较少,多呈近圆形,平均含量为0.72×103个/mm3.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最多,其次为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血栓细胞数量较少,常数个集合在一起.同时,将此研究结果与鱼类、爬行类和其他两栖类的血细胞比较,进而探讨了版纳鱼螈的进化地位.  相似文献   

8.
版纳鱼螈脑的解剖学与组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镜对蚓螈目(Gymnophiona)物种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脑的解剖和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版纳鱼螈脑可分为端脑、间脑、中脑和延脑4个部分,端脑由嗅球、副嗅球和大脑半球构成。嗅球发达,有两对嗅神经;大脑半球呈长椭圆形,为脑的主要部分;间脑腹面向后以漏斗连有扁平勺状的垂体;中脑椭圆形;没有小脑;延髓有较大弯曲。本文同时就上述结构特征与其他两栖动物相比较,探讨了在神经系统演化中版纳鱼螈脑的结构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对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的泌尿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版纳鱼螈泌尿系统包括中肾、输尿管、膀胱.版纳鱼螈的中肾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无皮质、髓质之分,肾小体主要分布在肾脏背外侧缘,肾小管由颈段、第1近曲小管、第2近曲小管、间段、第1远曲小管、第2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组成;输尿管位于两肾外侧缘,其上皮由前端的单层立方上皮过渡到后端的假复层上皮;膀胱为泄殖腔膀胱,内壁具有发达的绒毛,绒毛上皮为变移上皮.  相似文献   

10.
尊敬的《云南植物研究》主编及编辑同志:你们好!马金双先生在贵刊2006年第5期发表了《水杉的未尽事宜》一文,看到该文我很高兴。由于该文涉及几个我个人较为关心的问题,故欲借此机会谈点我的看法。不过,在入正题之前,先谈一下我对贵刊的态度。作为一个普通的学者,1988年大学毕业后我就一直喜欢贵刊,原因有三:(1)贵刊刊登的文章涉及面广,有宏观方面如植物区系、进化等的内容,也有微观方面的如关于植物结构、植物化学的研究,它们往往都能较好地反映世界和我国植物学主要的研究领域和方向;(2)文章的类型多样,可读性好,如2001年发表马金双先生的…  相似文献   

11.
《生理科学进展》编辑部转王志均教授:我对您在《生理科学进展》1985年第16卷第4期上发表的“有感于外文缩写泛滥成灾”的短文,认为说得很好,很正确,我有同感。愿借本杂志的“读者·作者·编者”栏,发表上述  相似文献   

12.
版纳鱼螈的境遇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温业棠 《四川动物》1998,17(2):54-54
版纳鱼螈IchthyophisbannanicusYang原记为双带鱼螈,是蚓螈目中在我国唯一而仅有一的物种,属于稀有动物。1地理分布自1974年我在防城县的十万大山采得一号标本后,相继在广西的北流、桂平、玉林、梧州、南宁和广东的罗定县获得标本。据现有的资料,该种分布酉至云南省的勐腊,东至广东省的肇庆,北至广西的梧州,南至广酉的防城,该地段属亚热带,地理座标ZI.50-23.5”N、101.SOE,年平均气温约ZI.4OC,垂直分布范围100—600m。2生境与习性鱼奶生活在草木茂盛,不完全干燥的山脚地带;离山区较远的开阔平坦地带没有发现。成体活…  相似文献   

13.
自1981年以来本刊在高等院校教学栏中曾报道了一系列关于基础微生物学教学经验的文章,读后深受启发,对不少论点抱有同感。本刊在1981年8卷3期发表的周德庆老师《关于加强高校基础微生物学教学工作几点看法》一文,提出了开展教学法的研究,我认为这种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特有的濒危珍稀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牙齿的形态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版纳鱼螈牙齿发生于口腔上皮的底层细胞.一颗完整的牙齿由齿冠、纤维环和肉茎三部分构成,为同型钉状双尖齿.牙齿在上、下颌均排列成两排,每个齿位着生1~2颗牙齿.齿位数和齿数通常上颌齿多于下颌齿,上颌舌侧齿多于唇侧齿,下颌唇侧齿多于舌侧齿.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齿位数和齿数会在颌后部增加.亚成体和成体有大量换齿或脱齿现象.牙齿从着生稀疏、功能齿和替换齿夹杂着生趋向功能齿密集整齐着生.同时,将此研究结果与其他蚓螈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富钟瘰螈和广西瘰螈骨骼系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硬骨-软骨双染色技术,研究我国广西产的富钟瘰螈和广西瘰螈骨骼系统,包括头骨、脊柱和附肢骨骼,并对各骨块的形状、位置以及与邻近骨块的关系都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比较了富钟瘰螈和广西瘰螈骨骼特征的差异,并将富钟瘰螈、广西瘰螈与有斑肥螈、贵州疣螈和东方蝾螈骨骼系统进行了比较,为揭示瘰螈属种间演化关系和蝾螈科属间演化关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柚木Tectona grandis Linn.F.为热带用材树种。嫩叶萌生时,遭柚木野螟Pyransta machacralisWalker的严重危害。吴士雄等1979,在《昆虫学报》第22卷第2期上发表“柚木野螟的初步研究”一文,报道了此虫在海南岛一些消长因素和重要的生活习性,并提出了防治意见,但所举的防治方法,我认为有必要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7.
本刊 3 6卷 6期刊登了王中仁的文章《术语“Biosystematics”和“Complex”的概念和中文译法辩析》 ,该文认为应按构词法把“biosystemaitcs”译为“生物系统学” ,而“物种生物学”的译法是对该词的误解。葛颂在本刊 3 7卷 6期发表了《也谈“Biosystematics”的中文译名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一文。他认为 ,按词意 ,“物种生物学”的译法是恰当的。应当说 ,葛颂已经把该词的真正含意和历史演变阐述得很清楚了。我这里作点补充 ,主要叙述“biosystematics”产生的历史背景和…  相似文献   

18.
《化石》2013,(1):3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号文研究员等于2006~2011年期间的4次野外发掘中,在泥河湾盆地的山神庙咀遗址发现了大量犬科直隶狼(Canis chihliensis)化石新材料,包括残破颅骨、前颌骨、上颌骨、若干下颌骨及头后骨骼的主要部件,其中的头后骨骼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犬属化石中最为完整的.2012年11月出版的《古脊椎动物学报》(50卷4期)刊发了该项发现,为解决我国早期犬类与拟豺的分类及演化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对比材料.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生物试题改革与微机评卷试验》一文在本刊1986年第五期发表后,我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其中有读者指出文  相似文献   

20.
更正启示     
<正>《生物技术世界》杂志2015年第12卷第4期82页上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相先兆流产患者焦虑情绪护理研究进展"一文题目应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先兆流产患者焦虑情绪护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