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
林农复合经营生态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林农复合经营以生态经济学的原理,运用现代生物和生态工程方法技术,组成林、农、牧、副、渔有机结合的复合生产体系。它突破了传统林业的单一生产方式,形成以林为主的一个复合的、开放的、具有整体效应的生态系统。这种复合系统能有效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太阳能和有关物质在系统内的多次循环利用,实现整个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高效利用。多年来的研究表明,这种由多种产业部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省淳化县西坡村农果复合系统为例,对比分析了2008和2010年农业、果业、畜牧业、人类子系统的能流路径、能流投入、产出结构和能量循环指数.结果表明: 2008-2010年间,研究区农果复合系统总投入下降了1.6%,总产出却增长了56.7%,产投比增加了594%.各子系统(农业子系统、果业子系统、畜牧业子系统和人类子系统)的能量产投比分别增长了36.6%、21.0%、10.0%和3.8%;西坡村仍需坚持“稳定农业、发展畜牧业和强化果业”的发展方针,以促进农果复合系统的发展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4.
农林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劲松  孟平 《生态学报》2004,24(6):1172-1177
根据验证后的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及单作小麦系统 SPAC水分运移模型 ,模拟计算小麦拔节 -腊熟期间复合系统和单作系统蒸腾、根系吸水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值 ,继而分析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 ,旨在为该地区发展果农复合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并以期进一步丰富复合农林业水分生态理论研究内容。结果表明 :(1)对比单作小麦系统 ,复合系统具有明显的小麦蒸腾需水及耗水降低效应 ,其值分别可达 18.0 %和 16 .8% ;实际区域面积上 ,复合系统中作物和果树蒸腾耗水量的比值为 1.7,说明小麦耗水是复合系统耗水的主要特征方式。 (2 )分布林带区和作物区的果树吸水量分别约占系统内果树吸水总量的 4 7.6 %和 5 2 .4 % ,说明果树所消耗的土壤水分至少有 5 0 %以上来自作物区内 ;在作物与果树根系的交错区内 ,作物吸水量与果树吸水量的比值达 82 .0 :1,因此 ,小麦在与果树根系吸水的直接竞争过程中 ,将处绝对主导的地位。 (3)小麦拔节-腊熟期间各时段内 ,复合系统中 0~ 80 cm土层贮水量随带距的变化均大致呈抛物线状分布 ,对比单作小麦系统 ,复合系统土壤水分总体平均效应 2 .7%。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村庄社会经济子系统在乡村社会生态网络中的地位等级与未来发展潜力,提出社会经济生态位的概念,并以生态位的"态""势"理论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引力模型结构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厦门岛外260个行政村的社会经济生态位进行计算。研究发现:(1)村庄社会经济生态位的"态"值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厦门岛外村庄"态"值得分较高的村庄多聚集于厦门岛外南部与同安工业区。(2)村庄社会经济生态位的"势"值高低受地理空间与资源禀赋共同作用,厦门岛外"势"值得分较高的村庄集中在自身发展条件优越且地理位置处于区域核心位置的同安工业区与靠近厦门岛的集美大学城区。(3)相比自然子系统,乡村社会经济子系统更强调村庄之间的互动性,社会经济生态位得分中4个行政区村庄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海沧区。研究为乡村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位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与传统生态位的计算方法相比更加强调村庄在实际发展中的互动性与带动作用,可以为村庄发展规划与居民福祉研究提供科学基础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眼于如何把生态经济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探讨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和方法,设计出一套包括6项综合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对北京留民营、窦店2个典型系统的计算,初步确定出京郊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参照指标,从而进一步对京郊渠头农场的系统生产力水平进行了评估分析,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氚水(3H2O)作为示踪剂,测定杨树(69杨)叶、茎及整株等器官的蒸腾生态边界层厚度并探索植物的蒸腾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杨树嫩叶的叶面蒸腾率大于叶背蒸腾率;叶缘区蒸腾率大于中脉间蒸腾率。幼苗单叶器官的蒸腾生态边界层厚度为5-6cm.全株苗木的蒸腾边界层厚度为24cm.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张掖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现其种群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甚合理、空间结构脆弱,决定了绿洲功能较差,产投比低下的特点,并据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改善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提高其功能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努力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路子──广东省生态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张宏达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我受广东省生态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的委托,向这次代表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大家审议。1五年来学会工作的简单回顾1988年12月16日,广东省生态学会召开了第三次会...  相似文献   

10.
基于能值分析的广东省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运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从自然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3个侧面,系统与子系统2个层面,对广东省生态经济系统1990年以来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属于高度发展地区,系统高度依赖于反馈能值的投入,虽然污染治理卓有成效,但并未从整体上解决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矛盾,区域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低.广东省对于国际市场的信赖性日益提高,但在大量资源型产品出口和高技术产品进口的不等价交换中处于实际的亏损地位.依靠科技,提高产出品附加值,发挥落后地区自然和人力资源优势,以及发达地区的经济拉动力,是全面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辽西农林复合系统中杨树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时滞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TDP)对辽西农林复合系统中杨树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观测,并同步观测微气象因子.将杨树液流速率与对应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净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数据进行逐行错位分析,探讨晴天下杨树树干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时滞效应.结果表明:杨树的液流速率提前于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饱和水汽压差,而滞后于净辐射;6—9月,杨树液流速率分别提前于空气温度70、30、50、90min,空气湿度80、40、40、90min,饱和水汽压差90、50、70、120min;而滞后于净辐射10、10、40、40min.对综合气象影响因子与杨树液流速率进行回归分析,包含与不包含时滞效应的相关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决定系数分别为0.903和0.885,包含时滞效应的决定系数提高了2.04%,从而提高了液流速率数值模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能值理论是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新理论,它以太阳能值为统一尺度,解决了不同类型能量之间无法进行核算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能量分析理论方法。应用能值理论,对甘肃省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能值分析,并对甘肃省总的能值用量、能值货币比率、能值自给率、人均能值用量、能值密度等一系列能值指标进行了定量研究,为甘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松嫩草原区农牧林复合系统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野外选择样地,设置样方,调查了温带地区松嫩草原区农牧林复合系统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生态特征.结果表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是球角跳虫科(Hypogastruridae)、辐螨(Actinedida)、革螨(Gamasida)和甲螨(Oribatida),常见类群是节跳虫科(Isotomidae)和叶蝉科(Jassidae),从玉米田、草地和杨树林3个子系统的对比分析看,草地物种最丰富,多样性最高,生境条件最优越,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表聚性明显;但3个子系统的垂直分布特征不完全相同,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主要土壤环境要素和气侯要素与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相关关系,发现土壤环境要素是影响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4.
1 前 言土壤重金属污染常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同时作用形成的复合污染 ,如污泥土地利用、污水灌溉等往往是多元素同时进入土壤 植物系统。近十几年来 ,国内外学者特别关注复合污染方面的研究 ,认为元素间的联合作用对作物的产量及元素在作物体内的再分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 3 ]。同时 ,多元素的联合作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美国Wallace等将重金属的联合作用分为协同、竞争、加和、屏蔽和独立作用[4 ,5 ]。多元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生态效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诸如作物的种类、元素的不同组合、元素浓度等。本文探讨了土壤中…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经济分区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选取31个生态经济指标,以行政县(区)为单元,采用ISOTATA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把三峡库区分为4个农业生态经济区,即1主城区郊丘陵菜旅花牧加生态经济区,II江万丘陵低山粮经果牧加生态经济区,Ⅲ武秭中山低山果林粮牧特生态经济区,Ⅳ兴宜低中山丘陵林果牧粮生态经济区,通过对各区生态经济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其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生香环境保护的策略,可为三峡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贾小乐  周源  延建林  魏亿钢 《生态学报》2019,39(17):6487-6499
采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研究2015年环太湖城市群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量,并构建多维度的生态经济系统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环太湖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程度和健康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可更新资源利用不足,在能值利用总量中占比最大值仅为7.95%;(2)不可更新资源消耗过度,在能值利用总量中占比最小值达到56.95%;(3)(除苏州市外)可更新资源产品中肉类与水产品占比最小值已达63.08%,急需对传统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4)不可更新资源产品均以水泥和钢铁为主,占比最小值已达88.02%,应该加快传统的工业转型升级;(5)输入能值占比最大值仅为36.27%,商品进出口呈现贸易顺差,对外经济开放仍有发展空间;(6)废弃物与可更新能值比率最大值仅为12.8%,废弃物能值比最小值仅为0.19%,废弃物排放和利用水平有待提高;(7)湖州市可持续指标ESI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EISD为1.59和2.99,在环太湖城市群中更具可持续发展潜力;(8)苏州市健康能值指数EUEHI和改进的健康能值指数EUEHI''为8.22和1.65,在环太湖城市群中健康水平较低。据此结果提出了有助于环太湖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赢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经济学、统计学和地理学理论,借助物质流分析法(MFA)和指数平滑法(ES),并以碳汇与碳排放计算结果等为分析数据,对2006—2012年银川市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碳流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银川市碳吸收总量为波动增长,碳排放总量保持高速增长。经济系统的碳排放量要远高于生态系统的碳吸收量,生态经济系统碳滞留量过度膨胀。(2)农田和湿地是银川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吸收库。玉米、水稻和小麦的固碳比重较大,人工湿地、湖泊与沼泽的碳储存较多。碳汇空间受非绿色用地挤压,碳吸收量增长缓慢。能源、交通和建筑是银川市三大碳排放源。能源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原煤、原油和天然气消耗上,公路货运和施工建筑碳排放增长迅猛。(3)未来5年,银川市碳吸收预估量每年保持3.96%的增长率;碳排放预估量年均增长1140.92×104t,预估增速有所下降,碳排放量将会处于高基准、低增长阶段。银川市经济增长的生态成本较高,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依赖较大,发展方式没有实现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8.
将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中国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分析。依据1987—2010年的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中国经济系统的货币网络流,用生态网络指标量化经济系统的网络特征和变化情况,探讨中国经济系统中增长与发展的变化及其可持续性。主要结论有:(1)1987—2010年间中国经济系统的总吞吐量呈指数增长趋势,网络规模不断增长。(2)1987—2010年间中国经济的系统效率在波动中呈增加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从长期阶段看,1997—2010年间的系统效率和组织能力比1987—1995年间有明显提高,表明经济系统在后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系统效率在2002年达到高点后呈现下降趋势。(3)1987—2010年间中国经济系统的上升性和发展能力都在持续提高,但主要来自规模增长。增长和发展的量化结果表明,1987—2010年间中国经济系统上升性的提高,90%来自总吞吐量(增长),只有10%来自效率改进(发展)。(4)1987—2010年间的中国经济系统的α平均值为0.138,远小于0.37或0.33的可持续性最优平衡点,系统处于缺乏效率的不可持续的状态。要提高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需要提高经济系统的效率(结构)和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疆甘草属(Glycyrrhiza) 的生态分布及其经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分布的甘草属植物共五种:甘草(Clycyrrhiza uralensis)、光果甘草(G.glabra)、粗毛甘草(G. aspera)、胀果甘草(G.inflata)、科氏甘草(G.korshinskyi)。出现于新疆88%的县市,各大河流沿岸、泉水溢出带及冲积平原。在区系上与中亚关系密切。空气干燥度、年平均温度及土壤盐碱含量对不同种甘草的分布都有影响。甘草虽然在南、北、东疆都有分布,但以北疆为主。甘草分布地区的大气干燥度从1.37—237.3,而以3—6最佳;年均温度为0.4—14℃,而以4—8℃为最适宜。甘草常与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大叶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等组成群落。光果甘草可与灰杨(Populus pruinosa)、柽柳(Tamarix chinensis)、假苇拂子茅(Calamagrostis Pseudophragmites)等组成群落。胀果甘草常与不同比例的胡杨(Populus diversifolia)、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柽柳、芦苇、大叶白麻、骆驼刺(Alhagi pseudalhagi)、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等组成群落。粗毛甘草多为田间、果园及路旁荒地杂草。为了保持甘草资源的持续利用并充分发挥其效益,应建立合理的挖采制度,建立甘草生产基地,并开展甘草的综合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低丘红壤地区几种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低丘红壤地区几种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傅庆林,罗永进(浙江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杭州310021)柴锡周(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杭州310023)EcologicalEffectsandEconomicBencfitoftheComplexA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