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测定黄淮麦区2年度3试点13个小麦区试品种糊化特性(RVA)参数及其它主要品质性状,研究了小麦RVA参数稳定性及其与其它主要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因型对峰值粘度、保持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回升值起主导作用,环境对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影响较大.峰值粘度、保持粘度、最终粘度在品种间变幅较大,分别为2 055.50 cp~3 935.50 cp、1 046.42 cp~2 589.00 cp和2 412.00 cp~4 341.50 cp,峰值粘度、保持粘度、稀懈值的变异系数较高,分别为10.74 %、12.17 %、21.25 %.除峰值时间外,其它RVA参数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峰值粘度与保持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及回升值间极显著正相关.峰值粘度、保持粘度、最终粘度、回升值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Zeleny沉降值间极显著负相关.同时依据RVA参数对参试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峰值粘度可作为衡量小麦淀粉特性的最重要指标,由于品种间淀粉品质差异大,因此品种选育过程中应同时注重蛋白质和淀粉品质.  相似文献   

2.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本文以黄淮麦区 100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19个蛋白质品质和淀粉品质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0个小麦品种(系)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蛋白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为1.44~2.33,其中蛋白质含量性状(GMP含量、蛋白质含量、干和湿面筋含量)的H′均大于2;变异系数为10.18%~101.13%,其中粉质仪参数的变异系数均在70%以上.淀粉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86~2.96,其中直链淀粉含量、降落值、稀懈值的H′均大于2;变异系数为4.26%~25.28%,其中降落值、低谷粘度和稀懈值的变异系数超过20%.采用离差平方和聚类法,根据蛋白质性状和淀粉性状将100个品种(系)分别划分为具有不同特点的4个类别,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因型与环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选用山东省近年来已推广和区试的10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于2001~2003年在9个不同环境条件的试验点进行两年多点试验,分析了山东省不同地区小麦品质性状特点,依据品质指标将山东省分为个类型区,并研究了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与环境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指标均有显著影响;蛋白质和面筋百分含量变异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差异;粉质仪参数的变异主要是品种和环境的共同作用;而淀粉含量、峰值黏度和稀懈值变异的各影响因素互作效应大于独立效应,在独立效应中,品种影响大于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4.
小麦品种蛋白质品质性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用陕西省关中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所选用的12个小麦品种(品系)在12个试点的数据资料。分析了品种,环境及品种与环境互作(CEI)对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及湿面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效应对所有品质参数均有显著影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沉淀值影响较大,而对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影响较小,环境效应对湿面筋含量和好粒硬度影响较大,而对蛋白质含量与沉淀值影响较小,蛋白质品质参数的回归系数(b值)表明,基因型对不同环境的反应存在着显著差异。对于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回归偏差显著的品种很少,这表明线性回归模式占了基因型变异的绝大部分,一些品种的沉淀值显著偏离了回归,上述结果表明,要改善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品质,也应重视环境对小麦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选用 6个有代表性的强、中、弱筋冬小麦品种在河南省 5个纬度点 (32~ 36 0°N )种植 ,研究了 3种筋型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在不同纬度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 :基因型和环境对糊化特性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 ,其中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 ,而且峰值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值均表现为随纬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 ,而糊化时间的变化规律不明显。淀粉糊化特性指标的变异系数为低谷粘度 >峰值粘度 >最终粘度 >稀懈值 >糊化时间。 6个供试品种中 ,弱筋型小麦豫麦 5 0的淀粉糊化特性指标值最低 ,变异系数最大。播种至成熟期总积温、总日照时数与淀粉糊化特性指标均呈正相关 ,总降雨量与其均呈负相关。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结果表明 ,5月份灌浆期不同阶段气象因子对淀粉品质性状的影响效应不同 ,其中上、下旬气象因子与淀粉糊化特性的关系更密切。据此对小麦淀粉品质改良、区域化种植和优质高效栽培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藏和北京异地种植小麦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1998~2001年在林芝、日喀则、拉萨、北京布点,开展了多品种异地种植的春播和秋播田间联合试验,统一检测了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降落值、籽粒硬度5项指标,以探讨异地种植的品质变化,为西藏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之间以及相同品种不同地点之间,品质性状都有差异,但地点间差异更大,经相关分析,蛋白质含量分别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降落值、籽粒硬度呈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可作为小麦品质性状中的一项核心指标,在相同地点种植,内地品种的品质性状参数比西藏品种高,西藏品种表现弱筋或中筋小麦特性;相同品种在北京种植,品质性状参数高于西藏3试点,内地品种在西藏种植,品质性状参数降低,在西藏3试点之间,相同品种的品质性状也有差异,生态高度(纬度×海拔)与品种的生育天数呈正相关,生育天数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生态高度又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在西藏小麦生产中,应以发展中筋小麦为主,还可引入一些优良的内地品种,并且按照品质区划种植。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因子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用陕西省关中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所选用的20个小麦品种(品系)在12个试点1996/97、1997/98两年度的数据资料,通过基因型因子分析,探讨小麦品种籽粒品质性状间相互关系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可将12个品质指标用4个“公共因子”表示。因子1对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软化度与评价值等品质性状起支配作用,主要反映的是蛋白质的质与量;因子2对湿面筋含量、容重和出粉率起支配作用,反映了湿面筋含量与磨粉品质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直接的联系;因子3对籽粒硬度与吸水率起支配作用,反映了小麦籽粒的质地结构特性;因子4中,只有千粒重有较大载荷。表明千粒重与其它品质性状的直接联系较小,受相对较为独立的遗传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8.
环境、基因型及其互作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环境(E)、基因型(G)及其互作(G×E)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效应, 连续两年进行了2组不同试验: 试验1在河南省5个不同纬度点分别种植强筋、中筋和弱筋6个小麦品种, 其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差异相对较大; 试验2采用9个品种(多为中筋类型), 分别种植于我国主产麦区的8个省份, 其环境差异相对较大。研究结果表明, 2组试验中所有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差异均达5%或1%的显著水平。试验2中所有品质性状的地点变异均达1%的极显著水平, 而试验1中仅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和延伸性的地点变异显著, 其多数加工品质性状的地点变异不显著。试验1中所以品质性状的地点×基因型互作均不显著; 而试验2中籽粒硬度、灰分、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最大抗延伸阻力存在显著的地点×基因型互作。2组试验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 1)基因型对多数品质性状的影响是第一位的, 因此生产中品种选择对获得理想的加工品质至关重要。2)地点对多数品质性状影响明显, 但其效应大小与试验的环境差异性有关。3)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明显小于基因型或环境主效应, 且受试验材料(基因型)与环境差异的影响。4)年际间多数品质性状有显著差异, 主要与灌浆期降雨、光照及温度条件有关; 过多降雨、较少日照时数及较低日均温对强筋小麦品质形成不利。  相似文献   

9.
氮、硫配施对弱筋小麦籽粒淀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硫配施对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籽粒淀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硫及其互作对籽粒淀粉组分含量和直支比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氮肥对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稀懈值的影响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硫肥仅对稀懈值和糊化温度的影响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每公顷施纯氮240 kg(N240)和纯硫20~60 kg(S20和S60)可提高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每公顷施纯氮150 kg(N150)和纯硫20 kg(S20)可以提高峰值粘度、低谷粘度和最终粘度,改善淀粉品质.  相似文献   

10.
基因型与生态环境对小麦籽粒品质与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3  
荆奇  姜东  戴廷波  曹卫星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0):1649-1653
通过2年3点试验,研究了40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品系)籽粒品质性状和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变异。结果表明,籽粒品质和蛋白质组分在基因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小麦籽粒品质的综合性状,可将40个小麦品种(品系)分为6组不同的品质类型,在本试验点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基本以中筋及弱筋小麦为主;生态环境对小麦籽粒的容重、沉降值、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与蛋白质组分含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而面筋指数、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对环境反应不敏感,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有利于形成合理的谷蛋白/醇溶蛋白比。面粉面筋质量好,基因型与生态环境的互作对小麦籽粒品质。谷蛋白与醇溶蛋白及两者的比值有显著影响,对球蛋白影响不大,而面粉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沉降值及千粒重主要受基因的表达和环境的独立影响,蛋白质组分含量在基因型间和环境间的变化与小麦籽粒烘烤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氮肥基追比与灌浆中期高温胁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基肥:追肥为1:1、1:2、1:5)和灌浆中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灌浆中期高温胁迫处理能显著降低小麦千粒重、籽粒产量以及籽粒的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例,峰值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也相应降低,而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应提高,导致淀粉品质变劣而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得以改善;在基追比例1:1的基础上增大拔节期氮素追施比例,能显著提高小麦常温和高温胁迫下籽粒产量,缓解高温胁迫对小麦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的不良影响,而对小麦籽粒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面粉的粘度指标影响甚微.研究表明,适当提高拔节期氮肥追施比例可有效减缓灌浆中期高温胁迫对小麦产量的负面影响,但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8个冬小麦品种(系)于2002年种植在8个不同地点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品种(系)、环境以及品种(系)与环境的互作对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及其组成、面团揉混仪参数及烘烤品质等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GMP、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有显著影响,说明GMP及其组成主要受基因型控制;沉淀值、峰值时间(MPT)、8min带宽(8TW)受环境影响程度比基因型小;而品种、环境及其互作对面包体积都有显著影响。小麦品质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地点品质性状问的相关系数不同。品种(系)和地点的互作效应在同一品种不同地点间是不同的,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下,也有表现好的品种(系)。综合考虑对烘烤品质的影响,烟台点和济麦20表现最好。因此,进行品质评价时,不同地点间不仅考虑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还要考虑蛋白质质量、GMP及其组成、沉淀值、中线峰值时间以及8min带宽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我国部分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鉴定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九五"期间,测定了来自10省(市、自治区)的1589份小麦种质资源的主要品质性状,了解了其籽粒的硬度、沉降值和蛋白质含量状况.筛选出一批高蛋白质、高硬度、高沉降值的优质资源,为小麦生产和品质育种提供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强筋和弱筋的两个代表性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与人工气候箱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干旱及其互作对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和干旱均显著影响淀粉糊化特性,但两品种表现有所不同:高温胁迫使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除花后5 d外)、稀懈值(除花后15 d外)和反弹值显著增大;而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显著下降,其峰值黏度、反弹值变化不明显,从不同时期看,花后15 d影响较大。干旱胁迫使豫麦34多数黏度参数增大;而使豫麦50峰值黏度、反弹值和稀懈值下降,其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在灌浆前期和中期干旱胁迫下增大,后期干旱胁迫则明显下降。研究结果还表明,花后高温与干旱胁迫对小麦黏度参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从F值大小看,互作对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多数黏度参数影响较大,而对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淀粉黏度参数影响较小,反映了高温、干旱及其互作对小麦淀粉特性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选用 6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在 4个生态点进行分期播种试验, 系统分析了不同生态环境下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变异特征及其与主要气候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生态点、品种以及地点×品种互作对籽粒产量、千粒重、蛋白质、湿面筋和淀粉含量、沉降值与降落值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 ;不同播种期处理对产量与淀粉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播种期×品种互作对千粒重、降落值、淀粉含量及沉降值的效应达到显著水平 ;地点×播种期×品种互作仅对产量、湿面筋、淀粉含量与沉降值有显著的影响。在 4个不同生态点中, 南京点的籽粒蛋白质与湿面筋含量最低, 但淀粉含量最高 ;徐州点的产量和千粒重最大 ;泰安点的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最高, 沉降值最小 ;保定点的产量、千粒重最小, 但沉降值最大。不同播种期处理下, 适播与晚播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淀粉含量、沉降值与降落值都显著高于早播, 而早播期的产量和千粒重最大。各小麦品种在不同地点与播种期下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变异中以降落值的变异系数为最大, 淀粉的变异为最小。开花至成熟期的日均温与淀粉含量呈线性负相关, 与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及降落值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 ;日温差与产量和千粒重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 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及降落值则随昼温差的增加线性递增 ;开花至成熟期降雨量与产量、千粒重都呈现先升后降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 而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降落值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 ;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与降落值随开花至成熟期的累计日照时数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山西省小麦育成品种的品质及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演变,有助于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可以为小麦品质改良和品种推广提供依据。对山西小麦育成品种的品质及HMW-GS组成进行演变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小麦整体上以中筋为主,除硬度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外,其他品质指标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均逐渐提升,而后呈现下降趋势;山西省小麦品种HMW-GS的Glu-1位点等位变异较为丰富,Glu-A1位点有1、2*和Null 3种亚基类型,Glu-B1位点有7种亚基类型(7+8、7+9、6+8、13+16、14+15、17+18、20),Glu-D1位点有6种亚基类型(2+12、2+10、5+12、5+10、4+12和2. 2+12),共检测到亚基组合类型32种,"Null,7+8,2+12"出现频率最高,且优质亚基的变化与品质演变趋势一致; Glu-D1位点对蛋白质含量、硬度指数、容重、湿面筋含量、延伸性和吸水率的效应较大,其中4+12和2+10对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具有正效应,Glu-B1位点主要影响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等指标,其中7+8、7+9亚基对拉伸面积具有正效应,Glu-A1位点的2*对沉降值、最大抗延阻力、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拉伸面积具有正效应;"2*,7+8,4+12"和"1,7+9,2+10"亚基组合对品质性状效应较高。  相似文献   

17.
李诚永  蔡剑  姜东  戴廷波  曹卫星 《生态学报》2011,31(7):1904-1910
以扬麦9号为材料,研究花前渍水预处理对花后渍水逆境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进行渍水预处理相比,花前渍水预处理提高了小麦植株对花后渍害的抗性,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和千粒重显著提高,进而显著提高了籽粒产量;花前渍水预处理显著提高花后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降低了花前贮藏氮素运转量及其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进而引起籽粒球蛋白含量提高,但显著降低了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全蛋白质含量、以及干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花前渍水预处理还提高了籽粒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和降落值,降低了支/直链淀粉比,显著提高了面粉峰值粘度、低谷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回冷值和峰值时间,但对糊化温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RIL群体进行小麦品质性状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小麦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品质、产量性状都表现了较大的变异幅度;蛋白质各性状内、淀粉各性状内相关性多数显著,但二者之间相关性多不显著,这说明在小麦品种改良中,优良的蛋白质性状和优良的淀粉性状可以兼得;稳定时间、沉降值等重要的加工品质性状和淀粉性状与产量相关不显著,说明加工品质可以与产量很好地协调起来;适当降低千粒重,增加穗数,有利于强筋的形成和粘度的提高;矮杆、半矮杆性状能够与良好的加工品质、高蛋白质含量、高GMP含量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19.
不同试点灌溉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小麦高品质的需求日益迫切。未来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CO2 浓度升高、气候变暖、降水格局变化等将可能影响作物的生理过程,继而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为此,选择两个试点(CO2 浓度、温度等环境条件不同) ,同期进行不同灌溉方式对两个冬小麦品种(中育5号和中优970 1)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灌(拔节水和开花水)对小麦经济产量最有利;小麦生育后期增加灌溉可提高千粒重,尤其浇灌浆水对增加千粒重有利。在小麦拔节后期,随灌溉增加,小麦品质性状普遍呈现下降趋势,但个别品质性状因品种而异,即灌溉增加,对中优970 1的面包体积影响不大,对其沉降值、面团拉伸参数反而有利。同一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在小麦开花至成熟期,大田环境CO2 浓度较高(增幅6 9.0μmol/ mol)、日均温度高2℃多的北京试点,与安阳试点相比,产量表现较低,多数小麦品质性状较优。说明北京试点的环境条件有益于品质改善,不利于产量提高,而且在小麦生育后期较高温度可能更为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从而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温度小幅增加将可能改善小麦品质,但产量减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方冬小麦主要推广品种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河北保定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京、冀,鲁,豫等北方小麦主产省份近年来育成的15个小麦推广品种的16种品质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这些品种可分为2大类,第1类为优质型品种,加工品质表现较好,其中豫麦34表现既优质又高产,中优9507具有突出的优良品质特性;第2类品种为高产型品种,产量高但品质性状较差,不同性状具有各自的遗传变异特点,仍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和丰富我国小麦育种材料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变异性,沉降值作为重要品质性状,遗传力较高,与大多数面粉,面团品质参数显著相关,在育种早代选择中应予重视,基于所有品种的相关分析得出产量与沉降值,粉质仪测定参数存在负相关,但以10个优质品种为材料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品质性状以及品质必状间的不利相关被打破,使对生产有利的性状得到了协调与结合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