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正2019年4月8日,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境内海拔2150m亚东河岸边的沟谷常绿阔叶林中(N27°18′37″,E89°00′27″)拍摄到1只咬鹃目(Trogoniformes)咬鹃科(Trogonidae)鸟类。此鸟前额两侧及眉纹为橙黄色,眼周蓝灰色,头至背部橄榄褐色,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具白斑,初级飞羽黑褐色具白色外缘,初级覆羽黑色,次级覆羽褐色有细碎的黑色斑纹,喉至胸部灰褐色,腹部柠檬黄色(封面及图1)。经鉴定,此鸟为红腹咬鹃(Harpactes wardi)的雌鸟。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4月4日,作者在江苏省张家港市长江沿岸(120°48'20. 57″E,31°54'3. 16″N,海拔0 m)进行鸟类调查时,于沿江滩涂发现1只鸻鹬类水鸟并拍到照片(图1),该鸟腿和嘴基为橘黄色(嘴端黑色),腹部至尾下白色,喉部为白色,且具完整白色颈圈和黑色胸带,前额具白黑相间的斑,后额、翅膀及背部为灰褐色。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确定其为剑鸻Charadrius hiaticula,结合《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确定剑鸻为江苏省分布新纪录。剑鸻隶属于鸻形目Charadriiformes鸻科Charadriidae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4月17日,笔者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荆姚镇许家(34°47'49″N,109°26'16″E)进行鸟类调查时,观察到1只体型纤小的棕色鸟类,并拍摄到清晰照片。该鸟主要特征为:嘴短、细小而尖,上嘴灰黑色,下嘴近灰色;头顶灰褐色,额、眼先、经眼下部和颊上部到耳羽暗棕栗色,并形成一条较宽的暗棕栗色带斑;其余上体部分为沙褐色,下体皮黄色,颏、喉稍淡;脚铅黑色。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马敬能等,2000)和《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01),确定该鸟为中华攀雀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于2012年5月5日11∶48,在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51°23'28.2″N,122°03'32.9″E)拍摄到1只长嘴半蹼鹬Limnodromus scolopaceus,经查阅《黑龙江省鸟类志》《东北鸟类》《东北鸟类图鉴》《中国鸟类区系纲要》《吉林省野生动物图鉴(鸟类)》《辽宁省动物志(鸟类)》《中国鸟类分布与分布名录(第2版)》等文献资料后认定,长嘴半蹼鹬为东北地区的鸟类新纪录。拍摄时该鸟正在觅食。该鸟体长约30 cm。嘴长而直,约9 cm,黑色,嘴基部较前端颜色略淡一些。具白色眼圈、黑棕色贯眼纹。背部呈黑、褐色  相似文献   

5.
西藏墨脱县发现长尾阔嘴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2015年10月21日,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德兴乡(29°20′9.97″N,95°19′13.20″E,海拔780 m)观察到阔嘴鸟2只,该鸟体长约25 cm,顶冠及颈背黑色,头顶具蓝色小点斑,喙呈黄绿色,脸及喉部呈黄色,眼后有一黄色点斑,体呈绿色且两翼有蓝斑,尾呈楔形(图1),经鉴定为长尾阔嘴鸟(Psarisomus dalhousiae)。MacK innon等(2000)认为该鸟种分布于西藏东南部,而Bruce(2003)在《世界鸟类手册》中引用了前者的描述。然而,因缺乏实际观察记录,之后我国鸟类学者的著作中均未将长尾阔嘴鸟列为在西藏有分布的鸟类(郑光美2011)。虽  相似文献   

6.
汪青雄  肖红 《四川动物》2020,39(1):90-90
2018年5月25-29日进行陕西省榆林地区鸟类监测时,在陕西省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9°53′33″E,39°04′26″N,海拔1220 m)观察到15只文须雀Panurus biarmicus,其中,雄性成鸟2只,幼鸟13只。用Kowa双筒望远镜(10×42)观察,Canon EOS 7DⅡ和100~400 mm变焦镜头相机拍照(图1、图2),该鸟嘴黄色,脚黑色,上体棕黄色,翅黑色具白色翅斑,尾甚长。  相似文献   

7.
2014年8月13日,于陕西省蒲城县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晒碱池内(34°48′N,109°24′E)发现1只阔嘴鹬(Calidris falcinellus),但当时并未获得清晰的照片记录。2019年8月31日和9月6日于相同地点又分别发现1只阔嘴鹬,并于8月31日拍下清晰的照片(图1)。该鸟形态特征为喙黑色,长且宽,前端稍向下弯曲;贯眼纹和头顶黑褐色,眼上部有下粗上细的两道白色眉纹;背侧覆羽和三级飞羽中央黑色,边缘为白色或棕色;颊部、颈部、胸部和胁部具纵纹,腹部、臀部和尾下覆羽白色。参考相关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赵正阶2001)的描述,确定该鸟为阔嘴鹬。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4月1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西安世博园(109°02′57″E,34°19′23″N,海拔389 m)观察和拍摄到1种鸟类,根据野外观察外部形态特征并结合所拍摄照片(图1),后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01),确定为乌灰鸫Turdus cardis。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以及相关文献,其在陕西省尚未记述,为陕西省鸟类新记录。  相似文献   

9.
2004年4月4日笔者在呼和浩特市第三苗圃(40°48.445′N,111°433.49′E)进行鸟类资源调查时,于15:40左右在东侧靠近东墙的灌丛中发现两只体长约30cm的类似灰斑鸠的鸟,在距其约8m的地方,通过8×40倍双目望远镜观察发现:通体粉褐色,头部灰褐色;后颈具宽阔的黑色领圈,其上杂以珍珠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2月23日08∶26,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的五指山热带雨林风景区观山点平台附近(109°40'42. 40″E,18°51'52. 21″N,海拔667 m)进行鸟类及植物摄影时,于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林间发现并拍摄到1只浅蓝色的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图1)。该鸟全身铜绿蓝色,眼先及眼圈黑色,尾下覆羽具偏白色鳞状斑纹。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确定其为铜蓝鹟Eumyias thalassinus,结合《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确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6月19日,在西藏自治区察隅县竹瓦根镇(97°27'20.03″E,28°39'14.04″N,海拔2 302 m)观察到1只灰色涉禽,该鸟全身呈灰褐色,喙呈黄色,喙端有黑斑,头灰色,胸前有黑色条状斑,腹部白色,飞行时背部褐色,翅初级飞羽黑色、次级飞羽白色,尾白色。经鉴定,该鸟为灰头麦鸡Vanellus cinereus(MacK innon et al.,2000),通过查阅文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1983;郑光美,2011;刘迺发等,2013;曲利明,2014),发现该鸟为西藏鸟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月21日下午在西藏自治区贡嘎县索岗村雅鲁藏布江边(29°16'59.40″E,91°5'13.10″N)观察到4只鹭鸟正在灌丛上休息,该鸟头顶及背部黑色,胸部白色,颈背具两条白色丝状羽,根据这些羽色颜色及形态特征确定为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的成鸟。与夜鹭在同域活动的还有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针尾鸭Anas acuta、斑头雁Anser indicus、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等水鸟正在附近农田中取食。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马敬能等,1999)、《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  相似文献   

13.
张帅  韩永祥  王征 《动物学杂志》2020,55(1):112-112
2019年3月29日16时左右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滨公园(34°44'52"N,119°21'55"E,海拔13 m)发现1只体型略小的鹭科鸟类(图1)。该鸟头顶及羽冠黑色,脸部栗褐色,上体暗棕栗色带黑色蠹状纹;下体喉白、中部杂以黑色点斑,胸部棕黄色杂以黑斑,腹侧、两胁及腋羽均为棕白色具黑色粗横斑;眼先裸部蓝色,嘴黑,跗跖暗褐色。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河南省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用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其中1台红外相机(位置信息:114°14′54″E,31°56′10″N,海拔268m)于2019年3月19日拍摄的一段视频中记录到1只鸫科(Turdidae)鸟类。该鸟头和颈部灰色,背部及腹部栗红色,飞羽及尾羽黑色,喙黄色。经查阅《中国鸟类图鉴》(赵欣如等2019)、《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等文献,确定其为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雄鸟。因从视频中未观察到更多该鸟的形态特征,不能确定其所属亚种。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4月17日上午7:20时许,在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竹林坡村(26°38′42.26″N,101°31′34.61″E,海拔1 991 m)的山坡农田边缘低矮灌丛中,观察并拍摄到一只伯劳(图1)。该鸟头顶黑灰色,到枕部转为灰色,前额、眼先、眼周和耳覆羽深黑色,形成粗而明显的贯眼纹。喉、胸及下体白色。肩、背为深栗色。尾羽黑色,但外侧尾羽为白色。飞羽为黑色,但具有褐色羽缘,且在大覆羽下方有一白色翅斑。确认为雄性栗背伯劳(Lanius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5月7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滇池湖滨湿地(24°46'18.79″N,102°43'1.16″E,海拔1888 m)进行水禽调查时发现并拍摄到1只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经查阅有关文献(杨岚等,1995;杨晓君,2009),确认此鸟为云南省鸟类新纪录。该鸟体长约30 cm,头、颈和上背密布黑褐色和灰白色相间的条纹;腰和尾上覆羽白色;尾羽暗灰色。翅上覆羽灰褐色,羽缘白色;肩羽具栗红色和黑色杂斑;飞羽黑色,羽干白色。喉白色;胸部具黑褐色胸斑;下腹部白色,两胁具黑斑;翅下覆羽白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6月5日作者在贵州省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洞塘乡板寨村(25°13'40.68″N,108°01'22.59″E,海拔528 m)进行定期鸟类监测时拍摄记录到一只灰燕鵙Artamus fuscus,发现的地点在保护区内的实验区,主要生境为水田和旱田,记录到该鸟时其正停栖在水田上方的电线上。作者在茂兰保护区已进行了连续4年的繁殖鸟类监测,该鸟为首次记录。经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2011)、《贵州鸟类志》(吴志康,1987)、中国观鸟记录中心(http://birdtalker.net/report/index.,2014-6-16)及《贵州茂兰国家级保护区鸟类调查》(冉景丞,2003),确认该鸟属于燕鵙科Artamidae,为贵州省鸟类科的新纪录。燕鵙科鸟类全世界有1属10种,我国记录1属1种。灰燕鵙全长155~185 mm。头、上体深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胸和腹浅棕灰褐色;尾下覆羽近白色;翅尖长,折合时超过尾端,嘴形宽厚呈蓝灰色。两性相似。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黔、桂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9月8日作者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24°39'14.41″N,102°35'20.69″E,海拔1892 m)记录到一种中型涉禽。根据观察和查阅有关文献确定该鸟为斑尾塍鹬Limosa lapponica,为云南鸟类物种新纪录。观察该鸟体形大小较与其混群的青脚鹬Tringa nebularia(体长约33 cm)大,约40 cm;头、颈和胸灰色具模糊黑色细纹,顶棕色,眉纹白色显著,过眼纹黑色;上背、肩棕褐色,各羽略具白色羽缘;翅上覆羽灰褐色,各羽具宽阔白色羽缘;初级飞羽黑色,第一、二枚羽轴白色显著,初级覆羽黑色,飞行时尤显;腰白色,尾上覆羽白且杂横斑,尾具黑白相间横斑。腹、胁至尾下覆羽白色沾棕,  相似文献   

19.
20 0 3年10月15日2 0 :30至10月16日7:0 0 ,笔者在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庙街镇隆庆关(2 5°17′4 5″N ,10 0°2 1′14″E ,海拔2 5 80m )进行夜间鸟类环志工作时,捕获一只秧鸡科鸟类标本。标本经鉴定确认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花田鸡Porzanaexquisita (Cheng ,1987) ,系云南省鸟类种的新纪录。标本现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标本室。所采获的花田鸡标本形态描述如下:额部褐色;头顶黑色;上体羽褐色,背、两肩具有显著的黑色纵纹及众多白色点斑;尾羽黑色。初级飞羽黑色,第一枚初级飞羽的外缘白色;次级飞羽羽端具宽而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部的罗山县境内(114°18′~114°30′E,31°28′~32°09′N),2019年5月12日上午,保护区鸟类环志站技术人员在七里冲保护站进行鸟类环志时,捕获1只小型鸟类,捕获地生境为荒废农田边的灌丛林(114°14′25″E,31°02′40″N,海拔125 m)。该鸟整体呈深蓝色,头顶及背部灰蓝色,颏部和喉部蓝黑色,胸部棕黄色并向喉部形成一小的倒三角形的凸起,两胁淡橙褐色,下体整体灰白色,嘴黑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