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基本情况 达县土农药的发展历史是很短的,由1958年4月份开始,到10月份为止,共采集土农药420余种,试制成土农药327种,生产出药液23,642,700斤、粉剂70多万斤,干贮120多万斤,直接下田防治稻螟虫和作肥料的20多亿斤。防治早、中、晚稻螟的面积225,000亩,棉花蚜虫和红蜘蛛的面积5,000亩。全县早稻比1957年每亩增产153斤。1957年晚稻大面积无收,1958年每亩平均收350斤。棉花、中稻亦获得增产。如堡子区红星社用稀释后的土农药112,000斤,喷洒中稻面积  相似文献   

2.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1973年,上海市南汇县泥城公社人民大队在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后,夺取了粮棉双丰收。全大队粮食平均全年亩产1851.3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棉花平均亩产皮棉201.7斤,比1972年增产四成半。人民三队1973年小麦、早稻、后季稻熟熟增产,粮食全年亩产2026.5斤,比历史最高水平增产二成多;棉花平均亩产皮棉222.6斤,比1972年增产近二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大荔县石槽公社张家庄大队郏拉香植棉组,1972年成立。全组26名妇女,一名老农顾问。种植棉花52.5亩。两年来,在深入开展批林整风运动及“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在大队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全体组员立志为革命多贡献,科学种棉夺高产。1972年战胜严重的自然灾害,仍获得了亩产皮棉130斤的较好收成,其中7.8亩育苗移栽棉田,亩产180斤。1973年全部棉田实行育苗移栽,平均亩产皮棉达到325.6斤。  相似文献   

4.
我县是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庄稼以水稻、棉花、三麦(大、元、小)为主,共有耕田面积170万亩,其中水稻110万亩(早、晚稻)、棉花43万亩。历年防治病虫害都是使用化学农药,有一支歌谣说:“要吃白米饭,只要‘二二三’(即DDT)”。当去年县委提出了“三麦赶水稻,水稻翻一番,皮棉二百斤”的增产指标时,农民说“庄稼好种虫难治,增产必须治好虫”。经验告诉我们,防治病虫害是保证农业生产实现指标、确保丰收的  相似文献   

5.
农药等环境因素影响稻田天敌寄生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更好地发挥寄生性天敌在稻田害虫综合防治中的作用,我们在溧阳县殷桥公社通过大田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几种主要水稻害虫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希望从几种农药和不同施药时间的比较试验中,获得有关合理用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的信息。 大田包括早稻(迎春早)14.5亩、中稻(杂交稻)24.4亩,后季稻(桂花糯)6亩,除用药田的不同处理外,三种类型田皆有不用药田作对照。所用农药包括(1)90%固体敌百虫,每亩2两加水100斤喷雾。(2)25%杀虫脒水剂,每亩0.5斤掺土60斤于插秧后深施土中。(3)  相似文献   

6.
双季晚稻田大面积放养固氮蓝藻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生物学集刊》1978,6(3):299-310
通过晚稻田大面积放养固氮蓝藻试验,我们初步提出了土池大量培养和茬口田大面积生产藻种等一系列的培养和生产藻种的技术措施;生产了30吨的鲜藻种接种到晚稻田中。经过加强管理,先锋大队990亩晚稻田全部养藻化。接种的藻生长旺盛,平均产量达到1000斤/亩以上。抽样测产估计,晚稻田中鲜藻量达到500吨。晚稻田养藻使水稻增产约10%,个别达到20%以上。因此,晚稻田放养固氮蓝藻为晚稻开辟了新的有希望的肥源。  相似文献   

7.
1958年秋季,我场种植了三块白菜丰产田,其中一亩白菜丰产田,經上级派員驗收实产59,705.5斤,比当地农业社亩产5,000余斤增产十倍以上,比我场最高年产量的1957年亩产12,000斤增产近四倍。获得白菜的丰产,除政治掛帅外,主要措施是: 一、选擇优良白菜品种过去我场种植白菜,都系选用当地及北京地区的包心种,它们的特点是植株矮小产量不高;外叶左右扩展佔地面积大不宜高度密植;提前播种易罹毒病及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虞城县张集公社张庄大队是盐碱地多,耕作粗放的产棉队,棉花产量长期徘徊在亩产皮棉60—70斤的水平上。自1973年以来大搞科学种田,亩产皮棉突破了百斤。1974年采用了以生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即前期田间放瓢虫、中期放草青蛉、后期放蚂峰和癞蛤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75年用农药的投  相似文献   

9.
我大队贫下中农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几年来深入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粮烟连年丰收。1974年,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破除迷信,搞创新,试验成功“环剥促芽”培育二茬烟的新方法。1974年,101亩粮食平均亩产1027斤,20亩烟地,平均亩产烟叶1024斤。粮烟产量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都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10.
1975年我们利用赤眼蜂防治棉田三代玉米螟兼治四代棉铃虫获得了良好效果,1976年全大队放蜂面积扩大为1,160亩,其中防治棉田三代玉米螟兼治四代棉铃虫600亩,1977年又增达1,416亩,防治棉田三代玉米螟兼治四代棉铃虫为757亩,先后放蜂三次,每次每亩放蜂一万头左右。在三代玉米螟发生期放蜂于玉米诱集带上,第二、三次放蜂于棉花上,每隔三天放蜂一次。经调查夏玉米诱集带上玉米螟的卵寄生率达100%,棉花上玉米螟的卵寄生率为91%。1976年  相似文献   

11.
双季晚稻田大面积放养固氮蓝藻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晚稻田大面积放养固氮蓝藻试验,我们初步提出了土池大量培养和茬口田大面积生产藻种等一系列的培养和生产藻种的技术措施;生产了30吨的鲜藻种接种到晚稻田中。经过加强管理,先锋大队990亩晚稻田全部养藻化。接种的藻生长旺盛,平均产量达到1000斤/亩以上。抽样测产估计,晚稻田中鲜藻量达到500吨。晚稻田养藻使水稻增产约10%,个别达到20%以上。因此,晚稻田放养固氮蓝藻为晚稻开辟了新的有希望的肥源。    相似文献   

12.
<正> 深层施药防治水稻害虫,是近年开展的一种新的施药方法。不但治虫效果显著提高,残效期延长,而且能保护害虫的天敌,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关系,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华南农学院于1975年开始进行研究,为我国稻田深施农药打下了基础。湖北黄冈地区农科所在早稻、晚稻秧田、晚稻上试验,证明用呋喃丹、杀虫脒+乐果、叶蝉散等深施,能有效地防治水稻害虫,同时保护了天敌。湖北监利县病虫测报站防治褐稻虱试验结果,呋喃丹残效可达30天以上。江苏丹阳县农科所对杂交稻南优3号试验,用3%呋喃丹,亩施7斤(折合有效成分105克),残效可达70天。浙江嘉兴县农业局试验,呋喃丹和巴丹深施对褐稻虱、黑尾叶蝉,残效最长  相似文献   

13.
自1956年至1985年,我国应用花生根瘤菌剂面积累计已达3000余万亩,根据1256次试验统计,接种根瘤菌比不接根瘤菌平均每亩增产28.6公斤,增产率达13%。近几年来,豇豆属根瘤菌除在花生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外,在绿豆、豌豆、豇豆、红小豆等作物上也逐步扩大应用,并获得了10%以上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县棉铃虫发生危害较多,对棉花增产有一定的影响。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各级党委、革委会领导对群测群防工作很重视,并取得显著成效。1973年全县平均亩产皮棉91斤,比1972年翻了一番,比1965年历史最高亩产增长36%,涌现出一批“百斤社”、“二百斤队”和“三百斤组”。 在斗争实践中,我们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害虫发生的特点,摸索虫的发生规  相似文献   

15.
1965—1975年间,我们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公社下滩大队,与贫下中农相结合,开展春小麦高产稳产规律的研究。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革命促进了生产和科研的发展,该大队小麦平均亩产由1964年的419斤提高到1975年的1,032斤,其中良种起了很重要的作用。11年来品种更换了两次,品种每更换一次,产量出现一次折的突破。比较各种类型的品种在丰产田中的表现,可以比较清楚地认识高产对品种的性状要求,按照这些性状选育成新品种,用以进一步提高产量水平,这样就将丰产栽培和育种联结起来,达到高产再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今年全国四千多万亩冬油菜普遍获得了丰收,捷报频传。油菜产量迅速增长,奠定了全年油料作物丰产的基础。今年油菜丰产的最大特点是成片的大面积丰产,卫星田和丰产片积极地带动了大田生产。其次,不仅是高产地区继续高产而低产地区跃进的幅度更大,新区老区同奏凯歌。例如上海市今年平均亩产比1958年增产62%。其中上海县比解放前平均亩产增加2.09倍多,  相似文献   

17.
1964年以来,花生蚜虫(即苜蓿蚜Aphis cracci-rora)在中牟县连年发生为害,成为花生的重要害虫。如郑庵公社贾堂村防治蚜虫的地块,比不防治的平均每亩增产达86斤。为了掌握蚜虫的发生规律,我们从1964年开始,对蚜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汇总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上高县是以三化螟为主的稻区,常年一、二代为害早稻较轻,三、四代为害晚稻较重。1965年在防治早稻第一代螟害战役中,由于农药不能满足需要,于是采取了挑治枯心团的办法。其作法是:在三化螟卵块盛孵后5-7天,即幼虫处于一、二龄阶段,受害禾苗心叶枯萎呈死绿色时,用药土挑治(6%可湿性666粉一份拌半干湿细土25份)。用药量视田间虫口密度和枯心苗多少而定,凡每亩卵块在50个左右、枯心率在1%左右者,用药土1.52斤,即666粉6-8钱;卵块大于  相似文献   

19.
<正> 暮眼蝶Melanitis leda Linnaeus属眼蝶科(Satyridae)是我县近年来水稻中新发生的一种食叶性害虫。全县各社、队均有发生,局部地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1975年以来,除1977年和1979年发生较轻外,其余各年均严重发生,特别是1976、1980二年,属大发生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每年中、晚稻发生面积约1.5-2万亩左右。部分中稻和晚稻苗期发生严重的田块,每亩有幼虫6,500-8,700条,被害株率高达62-65%,被害的叶片,仅留叶的主脉,严重地影响水稻生长。笔者于1975年8月-1980年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南阳棉区棉虫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以来,示范推广了以利用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治蚜为主的棉虫综合防治技术,全区综防面积从1975年的近万亩发展到近年来的约90万亩;植保投资一般已由每亩七八元下降到二、三元,避免或减轻了人畜中毒及环境污染。本文着重报道七星瓢虫在棉虫综防中控制棉蚜的作用,以及棉田天敌群体得到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