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Ⅰ、Ⅱ型糖尿病及透析患者的肠道内环境和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观察.肠内细菌群的检测采用光冈复合式法;氨和硫化物的测定,采用Terada的方法;吲哚及臭素等的测定方法采用同吉原方法.临床主要生化指标观察方法,采用美国康宁644电解质分析仪和美国RA-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随机选取住院的Ⅰ、Ⅱ型糖尿病以及透析患者各10名对肠道内环境以及血离子、肾功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肠内细菌群变化:Ⅰ型糖尿病患者,双歧杆菌数为7.73±0.44(log CFU/g),占肠内总菌数的百分率为(0.84±0.75)‰.腐败菌数亦为8.14±0.37.Ⅱ型糖尿病患者,双歧杆菌数为7.88±0.34(log CFU/g),占肠内总菌数的百分率为(2.40±3.18)‰.腐败菌数亦为7.99±1.15.透析患者,双歧杆菌数为7.76±0.42(log CFU/g),占肠内总菌数的百分率为(0.78±0.92)‰.腐败菌数亦为8.33±0.50.并检测到绿脓杆菌,其检出率为40%.(2)腐败物质的变化:Ⅰ型糖尿病患者粪便中氨为823±67.2(μg/g);硫化物为50.7±16.0;粪便中苯、甲酚、吲哚、粪臭素等的变化,吲哚、粪臭素分别为57.1±12.1、53.5±11.2(μg/g).Ⅱ糖尿病患者粪便中氨为759.9±62.9(μg/g);硫化物为30±8.3.吲哚、粪臭素分别为40.1±9.9、36.5±9.1(μg/g).透析患者粪便中的氨为1 006.6±164.9(μg/g);硫化物为80±9.9.吲哚、粪臭素分别为78.7±9.7、77.9±10.1(μg/g).(3)血清无机离子的检测结果:Ⅱ型糖尿病人的肾功、尿素、肌酐,尿素、肌酐、尿酸结果在正常范围内,肾脏无实质性损伤,但结果为正常值的上限,尿素:5.24±2.11(mmol/L),肌酐:93.8±6.15(μmol/L),尿酸:0.27±0.04(mmol/L),有肾损伤的可能.Ⅰ型糖尿病人的肾脏已有轻度的实质性损害,尿素:7.75±2.29(mmol/L),肌酐:120.1±62.91(μmol/L),尿酸:0.29±0.04(mmol/L).透析病人的肾脏已严重实质性损伤,尿素:44.2±10.50(mmol/L),肌酐:702.32±164.98(μmol/L),尿酸:0.43±0.13(mmol/L).  相似文献   

2.
随机抽取Ⅰ型、Ⅱ型糖尿病以及透析患者各10例进行CH-1双歧杆菌制剂服用试验.并对前述患者服用CH-1双歧杆菌制剂的肠内细菌群和肠内腐败物质以及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Ⅰ型糖尿病患者服用期间,双歧杆菌数占肠内总菌数的百分率由(0.84±0.75)‰升高到服用14 d后的(7.25±7.49)‰,差异有显著性.腐败菌数亦显著下降,卵磷脂酶阳性腐败梭菌由8.14±0.37下降到服用14 d后的6.09±0.49(差异有十分显著性).Ⅱ型糖尿病患者服用期间,双歧杆菌数占肠内总菌数的百分率由(2.40±3.18)‰升高到服用14 d后的(5.56±7.48)‰,差异有显著性.腐败菌数亦显著下降,卵膦脂酶阳性腐败梭菌由7.99±1.15下降到服用14 d后的5.93±0.17(差异有十分显著性).透析患者患者服用期间,双歧杆菌数占肠内总菌数的百分率由(0.678±0.92)‰升高到服用14 d后的(7.08±6.95)‰,差异有显著性.腐败菌数亦显著下降,卵膦脂酶阳性腐败梭菌由8.33±0.50下降到服用14 d后的5.96±0.44(差异有十分显著性).服用CH-1双歧杆菌制剂后粪便中腐败物质含量的变化,Ⅰ型糖尿病患者服用CH-1双歧杆菌制剂后,氨由823±76.2(μg/g)下降到服用14 d后的471±73.0,差异有十分显著性;硫化物由50.7±16.0下降到服用14 d后的28.0±9.1,差异有十分显著性.服用14 d后,苯、甲酚、吲哚、粪臭素等的量与服用前相比显著降低;特别是吲哚、粪臭素减少最为明显,由57.1±12.1(μg/g)、53.5±11.2下降到服用14 d后的28.6±8.5、31.4±9.0,差异有十分显著性.Ⅱ糖尿病患者服用CH-1双歧杆菌制剂后,氨由759.9±62.9(μg/g)下降到服用14 d后的534.8±109.1,差异有十分显著性;硫化物由30±8.3下降到服用14 d后的21.1±6.2,差异有十分显著性.服用14 d后,苯、甲酚、吲哚、粪臭素等的量与服用前相比显著降低;特别是吲哚、粪臭素减少最为明显,由40.1±9.9(μg/g)、36.5±9.1下降到服用14 d后的27.2±5.6、22.2±6.1,差异有十分显著性.透析患者服用CH-1双歧杆菌制剂后,氨由1 006.6±164.9(μg/g)下降到服用14 d后的530.5±85.1,差异有十分显著性.服用14 d后,苯、甲酚、吲哚、粪臭素等的量与服用前相比显著降低;特别是吲哚、粪臭素减少最为明显,由78.7±9.7(μg/g)、77.9±10.1下降到服用14 d后的39.6±5.4、39.56.2,差异有十分显著性.生化指标变化,在服用双歧杆菌后30例病人的肾功检测,Ⅰ、Ⅱ型糖尿病人尿素和肌酐及尿酸结果呈下降趋势,但不明显,而透析病人的尿素及肌酐呈明显的下降,虽然停服后略有上升但仍好于服用前.  相似文献   

3.
双歧杆菌奶粉对幼儿肠道内环境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分离到的短型双歧杆菌 CT5 0 6 6制成菌粉 ,同脱脂奶粉及 L actosucrose混合后即为试验用“双歧奶粉”,其中含短型双歧杆菌 CT5 0 6 6 :10 8CFU / g、L acto- sucrose:6 0 mg/ g。给 8名婴幼儿 (1.0~ 6 .0岁 ,离乳 )每天服用 2 5 .0 g。分别于服用前及服用 1周后、2周后及服用结束 1周后 ,检测服用儿肠内细菌群及腐败产物的变化。双歧杆菌数由服用前的 9.99± 0 .16 (log(CFU ) / g)升高到 2周后的 10 .6 1± 0 .16 ,有十分显著性差异。双歧杆菌数占肠内细菌总数的百分率由服用前的 (2 2 .1± 10 .2 ) %升高到 2周后的 (5 2 .6±12 .2 ) % ,有显著性差异。腐败菌数亦显著下降 ,与服用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乙酸及乳酸量显著升高 ,分别由服用前的 (2 35 .5 1± 41.3)μmol/ g、(77.15± 44 .4)μmol/ g升高到服用 2周后的 (311.5 5± 30 .8)μmol/ g、(115 .12± 2 4.2 )μmol/ g,有显著性差异。粪便中的腐败产物显著降低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服用 2周后粪便中的吲哚、粪臭素等的含量与服用前相比显著降低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服用期间粪便的 p H值显著降 ,有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表明 ,服用“双歧奶粉”后 ,8名服用儿的肠内细菌群及肠道内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随机抽取 型、 型糖尿病以及透析患者各 10例进行 CH- 1双歧杆菌制剂服用试验。并对前述患者服用 CH - 1双歧杆菌制剂的肠内细菌群和肠内腐败物质以及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 型糖尿病患者服用期间 ,双歧杆菌数占肠内总菌数的百分率由 (0 .84± 0 .75 )‰升高到服用 14 d后的 (7.2 5± 7.4 9)‰ ,差异有显著性。腐败菌数亦显著下降 ,卵磷脂酶阳性腐败梭菌由 8.14± 0 .37下降到服用 14 d后的 6 .0 9±0 .4 9(差异有十分显著性 )。 型糖尿病患者服用期间 ,双歧杆菌数占肠内总菌数的百分率由 (2 .4 0±3.18)‰升高到服用 14 d后的 (5 .5 6± 7.4 8)‰ ,差异有显著性。腐败菌数亦显著下降 ,卵膦脂酶阳性腐败梭菌由 7.99± 1.15下降到服用 14 d后的 5 .93± 0 .17(差异有十分显著性 )。透析患者患者服用期间 ,双歧杆菌数占肠内总菌数的百分率由 (0 .6 78± 0 .92 )‰升高到服用 14 d后的 (7.0 8± 6 .95 )‰ ,差异有显著性。腐败菌数亦显著下降 ,卵膦脂酶阳性腐败梭菌由 8.33± 0 .5 0下降到服用 14 d后的 5 .96± 0 .4 4 (差异有十分显著性 )。服用 CH- 1双歧杆菌制剂后粪便中腐败物质含量的变化 , 型糖尿病患者服用 CH- 1双歧杆菌制剂后 ,氨由 82 3± 76 .2 (μg/ g)下降到服用 14 d后的 4 71± 73.0 ,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应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两种不同透析方式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透析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5例为接受HD治疗,43例接受CAPD治疗,统计分析及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HD组透析后的体重(50.2±8.9Kg)较透析前(58.4±10.1Kg)明显减轻(P0.05),也明显低于CAPD组透析后体重(60.4±9.1 kg)(P0.05),HD组透析后血压下降明显(SBP 157.6±20.2 vs 144.3±14.4 mmHg,DBP 71.4±12.9 vs 83.2±10.9 mmHg)(P0.05),同时明显低于CAPD组透析后血压(SBP 144.3±14.4 mmHg vs 159.4±17.1 mmHg,DBP 71.4±12.9 vs 84.3±10.5 mmHg)(P0.05),两组透析后尿量与透析前比较无明显差异(0.05),但HD组尿量(487.0±332.0mL)明显少于CAPD组(593.0±420.0 ml)(P0.05),两组透析后生化指标如肌酐(HD 310.6±210.1μmol/L,CAPD425.9±267.2μmol/L)、尿素氮(HD 11.6±4.1 mmol/L,CAPD 19.5±6.9 mmol/L)、血钾(HD 3.4±0.4 mmol/L,CAPD 3.6±0.5 mmol/L)有明显下降(P0.05),HD组透析后血浆总蛋白(59.4±8.1 g/L)及白蛋白(37.4±6.1 g/L)水平较透析前(TP 55.2±9.0 g/L,ALB 33.2±5.9 g/L)显著性升高(P0.05),且HD组血浆总蛋白(55.2±9.0g/L)及白蛋白水平(33.2±5.9 g/L)显著高于CAPD组(TP 52.5±7.3 g/L,ALB 33.4±5.1 g/L)(P0.05),HD组发生心血管并发症(36.3%)、出血事件(30.9%)的比例较CAPD组(16.2%,13.9%)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透析方式都是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措施,两者各有特点。对于不同病人应采取个体化方针,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患者经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所导致的血脂及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方法 回顾性调查在我院治疗并门诊随访的35例男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均接受相同HAART方案(d4T+3TC+EFV),平均年龄为38.5±15.3岁,平均抗病毒时间为24.6±17.5月,抗病毒治疗前平均CD4计数为69.5±34.6个/μl,比较抗病毒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脂变化(包括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22例在本系列研究最后1次血脂测定时接受高分辨B超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结果 35例AIDS患者HAART前、后血三酰甘油分别为1.44±0.35mmol/L和2.07±0.54mmol/L(P <0.001);总胆固醇分别为4.96±0.46mmol/L和6.15±0.83mmol/L(P<0.001);血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06±0.01mmol/L和 1.04±0.01mmol/L(P>0.05);血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2.29±0.33 mmol/L和3.11±0.29mmol/L(P<0.001).22例患者经Philips5000彩色B超仪测定IMT平均为0.86±0.14 mm,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正常值0.7±0.2mm.结论 HAART治疗艾滋病患者与血脂代谢异常及部分心血管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在30℃时排出尿素和氨量分别为9.88±1.87及6.24±2.66μmol/g/24h比在15℃时排出的6.51±1.24及2.68土0.31μmol/g/24h的多;饥饿钉螺徘出尿素和氨的量比饱食钉螺多。7×10~(-5)mol/L溴乙酰胺使钉螺排出尿素和氨的量减少,钉螺在无光条件下尿素排出量增加。钉螺具有合成尿素的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精氨酸酶及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与裂解酶。钉螺排出尿素多于排出的氨应属于排尿素的动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血磷水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肾内科28例高血磷(SP>1.6mmol/L)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病例组,30例血磷正常(SP≤1.6mmol/L)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原发病组成,年龄,性别,透析龄,皮肤瘙痒发生率,腰背痛发生率,血钙,血碳酸氢根,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碱性磷酸酶,肾功能,血浆白蛋白水平及左心室肥厚发生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原发病组成,年龄(43.2±9.8岁vs 40.5±12.2岁),男女性别比例(16/12 vs.17/13),透析龄(32.56±6.71月vs.35.43±5.82月)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在血红蛋白(83.22±6.71g/L vs 103.36±5.84g/L),红细胞压积(24.83±1.92%vs.30.76±1.52%),血钙(1.71±0.16mmol/L vs.2.23±0.21 mmol/L),血碳酸氢根(14.2±3.1mmol/L vs 20.6±4.9 mmol/L),血碱性磷酸酶(124.26±16.33U/L vs.61.47±14.91 U/L),皮肤瘙痒发生率(22/28 vs.7/30),腰背痛发生率(19/28 vs.6/30),左心室肥厚发生率(20/28 vs 12/30),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酐(956±142mmol/L vs.923±156 mmol/L),尿素氮(23.1±6.3mmol/L vs.24.8±8.9mmol/L),血浆白蛋白(30.5±3.8g/L vs.31.2±2.9g/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伴有高磷血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血磷正常的患者相比,血碱性磷酸酶,皮肤瘙痒发生率,腰背痛发生率及左心室肥厚发生率较高,而血钙,血碳酸氢根,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较低,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是否存在钙库操纵性通道(SOC)。方法:荧光探针Fura-2/AM标记细胞内游离Ca2+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和咖啡因(caffeine)耗竭胞内钙库后激活的SOC通道对酶解分离的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Ca2+]i的影响。结果:在无Ca2+缓冲液中,thapsigargin(1μmol/L)以及caf-feine(10 mmol/L)分别使[Ca2+]i由静息时(68.32±3.43)nmol/L升高至(240.85±12.65)nmol/L(、481.25±34.77)nmol/L,继之,向细胞外液中引入两种浓度的Ca2+(1.5 mmol/L和3.0 mmol/L),导致[Ca2+]i进一步升高,分别为(457.55±19.80)nmol/L、(1005.93±54.62)nmol/L;(643.88±34.65)nmol/L、(920.16±43.25)nmol/L。且上述升高效应对维拉帕米(verapamil,5μmol/L)以及KCl引起的细胞膜去极化不敏感,但可被La3+(1 mmol/L)抑制。结论:在酶解分离的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上,存在胞内钙库耗竭激活的SOC通道,为支持在电兴奋性细胞上存在库容性Ca2+内流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子宫内膜游离氨基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玮  程治平 《动物学杂志》1993,28(3):29-31,47
本文采用邻苯二甲醛(OPA)和β-巯基乙醇柱前衍生,荧光检测分析大鼠子宫内膜游离氨基酸。50分钟分析18种氨基酸,以TEGD缓冲液[10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HCI),1.5mmol/L 乙二胺四乙酸(EDTA)3mmol/L叠氮钠(NaN_2)、30%甘油Immol/L二硫苏糖醇(DTT)pH为7.4提取氨基酸,平均回收率94.0±5%。各氨基酸保留时间变异系数平均为1.25±0.1%(均值±标准差),峰面积变异系数平均为3.1±0.9%,各氨基酸浓度在10pmol—1.5nmo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79±0.08(均值±标准差)。同时还讨论了影响氨基酸检测的某些色谱条件。  相似文献   

11.
马麝生理生化正常值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养麝场的马麝 3项临床指标、6项血液生理指标和 1 3项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成麝体温为 ( 39 94± 0 87)℃ ,呼吸 ( 1 2 4 67± 1 7 2 9)次 min ,心率( 1 2 4 67± 1 7 2 9)次 min;红细胞 ( 2 0 1 9± 4 95 )× 1 0 12 L ,白细胞计数 ( 1 2 4 76± 5 4 96)× 1 0 9 L ,PCV 0 5 78±0 0 3;血糖 ( 8 2 64± 2 0 5 6)mmol L ,K( 4 4 85± 0 2 4 3)mmol L ,Na ( 1 38 2± 1 6 64)mmol L ,Ca ( 2 75 8± 0 31 )mmol L ,总蛋白 ( 74 70 5± 8 1 5 9)g L ,白蛋白 ( 5 2 77± 2 2 32 )g L ,球蛋白 ( 2 1 4 8± 7 2 76)g L等。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DM)进展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DR)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DM)32例,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糖尿病32例。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联素(ADPN)、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浓度变化,根据所得的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DM组与DR组FPG浓度分别为(7.15±0.65)mmol/L、(7.0±0.45)mmol/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A1c(8.15±0.23)% vs(9.24±0.29)%、HDL-C(1.59±0.06)mmol/L vs(1.40±0.41)mmol/L、脂联素(1002.14±132.04)mg/L vs(941.44±118.51)mg/L和尿微量白蛋白(21.61±3.93)mg/L vs(209.15±98.15)mg/L的结果提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生长因子(21.61±3.93)ng/L vs(16.74±1.65)ng/L,在DM组与DR组间差异无XYYFIP UJYQ(P>0.05)。结论 与DM患者相比,DR患者的高糖状态,HDL-C降低,ADPN下降以及早期肾脏损害程度较重,密切监测以上指标有利于判断早期DR发生。  相似文献   

13.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在转基因鼠体内的表达及其在血脂代谢中的作用.以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apoE4、apoE7转基因鼠(tg4、tg7)的血清apoE含量.用甘油磷酸化酶(GPO)法和胆固醇氧化酶(CHOD-PAP)法对转基因鼠及对照组鼠(control)的血清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进行测定.tg4血清apoE含量为20.3±7.2ug/dl,tg7血清apoE含量为1.8±5.4ug/dl.血清TG水平转基因鼠[tg4(19.16±0.31)mmol/L,tg7(18.15±0.46)mmol/L]与对照组鼠[(4.95±2.25)mmol/L]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TC水平tg4[(4.44±0.04)mmol/L]与对照组鼠[(1.49±0.01)mmol/L]也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p<0.05).提示apoE基因异常表达影响了转基因鼠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4.
林麝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健康雄麝、健康雌麝和患化脓病林麝各10头为研究对象,比较它们之间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结果表明:(1)健康雄麝和健康雌麝的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存在显著差异(P<0.05)。雄麝的甘油三酯为0.32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为0.14mmol/L;雌麝的为0.47mmol/L,0.21mmol/L;其他生理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2)健康林麝与患化脓病林麝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健康林麝的白细胞数量为29.08×109个/L、淋巴细胞百分比为62.01%、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34.05%;患化脓病林麝的为104.67×109个/L、50.87%、45.37%。健康林麝与患化脓病林麝之间白蛋白、球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肌酐、血糖存在显著差异(P<0.05),健康林麝的白蛋白为44.44g/L、球蛋白为33.6g/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16.43U/L、乳酸脱氢酶为700.68U/L、总胆固醇为2.14mmol/L、肌酐为108.47μmol/L、血糖为7.29mmol/L;患化脓病林麝的为37.23g/L、47.45g/L、478U/L、840.75U/L、1.16mmol/L、85.52μmmol/L、5.04mmol/L。这些结果为养殖林麝化脓病的诊断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发光法建立四个活性氧体外模型分析黄鳝粘液、血液、粗多糖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黄鳝粘液、血液和粗多糖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和抑制脂质过氧化(LPO)作用。清除O2·的IC50分别为5.10±2.68μg/mL、3.62±1.56μg/mL、7.19±1.19μg/mL;清除·OH的IC50分别为5.86±1.54μg/mL、3.36±1.36μg/mL、7.93±0.50μg/mL;清除H2O2的IC50分别为6.91±1.29μg/mL、5.92±0.39μg/mL、8.21±0.61μg/mL;抑制LPO的IC50分别为8.11±0.83μg/mL、6.90±0.51μg/mL、7.62±1.01μg/mL。提示黄鳝血液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最明显,粘液次之,最弱为粗多糖。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供体对过氧化氢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ang F  Zhang T  Zhu XX  Liu LN  Li C  Mei QB 《生理学报》2004,56(4):481-486
关于一氧化氮(NO)对心肌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目前尚存在争议,为探讨NO对过氧化氢(H2O2)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实验将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3组(1)阴性对照组(Normal组);(2)H2O2组H2O2(0.1mmol/L)与心肌细胞共育4h;(3)S-亚硝基-N-乙酰青霉胺(SNAP)+H2O2组NO供体SNAP(0.5mmol/L)处理心肌细胞10min后,加入H2O2与心肌细胞共育4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细胞损伤程度以心肌细胞存活率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来表示,同时检测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心肌细胞胞内钙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心肌细胞LDH活性和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31.4±75.6 U/L和93.1±6.2%,细胞凋亡率为0;H2O2处理细胞后可使细胞LDH活性显著增高(1580.5±186.7 U/L,P<0.01),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58.3±7.6%,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大量心肌细胞凋亡,凋亡率为26.4±5.7%;SOD活性较正常细胞19.67±0.85 NU/ml显著下降,为14.73±1.68 NU/m(P<0.01),MDA含量较正常细胞6.95±0.83μmol/L显著增高,为15.35±3.49μmol/L(P<0.01).SNAP预处理细胞可显著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79.7±9.3%,P<0.01),降低LDH活性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57.8±110.9 U/L和9.1±3.3%,P<0.01);并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表现为较H2O2处理组的SOD活性增高(21.36±3.11 NU/ml,P<0.01),MDA含量下降(9.12±1.47 μmol/L,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表明,H2O2可升高细胞内钙,而SNAP则可降低细胞内钙,SNAP预处理细胞后可取消H2O2升高细胞内钙的作用.上述结果提示,NO供体SNAP可对抗H2O2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其机制与提高心肌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和对抗H2O2引起的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观察针对性健康教育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将120 例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心理状况、遵医态度、实际 需求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护理3 个月后观察患者餐后2h 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并采用抑 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评定表(QO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护理后2hPG、FPG、 HbA1c 分别为(9.3± 1.4)mmol/L、(6.9± 2.1) mmol/L、(5.1± 1.3)%,低于对照组的(11.3± 1.8)mmol/L、(8.4± 2.6) mmol/L、(6.9± 1.5)%(P<0.05);观察组完全从医率为65.00 %,高于对照组的40.00 %(P<0.01);观察组护理后总体健康评分为(92.84± 7.19) 分, 高于对照组的(84.62± 6.91)分(P<0.05)。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从医性,提高血糖控制效率,改 善患者的身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人肌型特异烯醇化酶(hMSE)的放免分析法,抗血清的亲和常数为5.1×109L/mol,采用改良的BHR法制备了 125I-hMSE,后者非特异结合率为3%,与抗血清(1∶103)结合率达50.16%;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8.6%和13%.回收率为95%-105%.标准曲线范围为5-320μg/L.最小检出率为5μg/L.最佳反应条件:0.1mol/LpH7.4PBS(含5mmol/L MgSO4,0.1%吐温-20,0.1%NaN3);反应温度和时间:37℃反应0.5h和4℃,0.5h,作为快速测定;或选用4℃反应24h.65例健康人血清hMSE浓度为23.9±10.9μg/L(x±s).hMSE超过57μg/L(x+3s).为阳性值.测定了AMI和肌病患者,血清hMSE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9.
对导致化妆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并分析腐败微生物对常用防腐剂的抗药性。根据API鉴定系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腐败微生物进行鉴定,并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方法评估腐败菌对常用防腐剂尼泊金甲酯、卡松、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IPBC)、DMDM乙内酰脲(DMDMH)、布罗波尔的抗药性水平。经鉴定发现2个污染样品中的腐败微生物均为同一种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即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抗药性分析显示腐败菌HZP1537A对DMDMH、卡松和布罗波尔的MIC(2 000μg/m L、25μg/m L和62.5μg/m L)均高于标准菌株(500μg/m L、3.13μg/m L和31.25μg/m L);腐败菌HZP1537B对DMDMH、卡松的MIC(2 000μg/m L、25μg/m L)均高于标准菌株(500μg/m L、3.13μg/m L);第一代腐败菌的抗药性强于第二代。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容易引起化妆品腐败变质,且对多种防腐剂具有抗药性,在化妆品微生物控制时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类似人类普通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 采用长期高脂高能量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霉素 (STZ)腹腔注射的方法。结果 模型大鼠有高血糖 (18 78± 1 97)mmol L、高甘油三酯血症 (10 95 4± 5 5 4 )mmol L、高胆固醇血症 (2 4 4 2± 0 74 )mmol L、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 (0 937± 0 2 6 )mmol L、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及不低于正常对照组的体重。结论 这是一种类似人普通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