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王爱霞  方炎明 《植物研究》2011,31(4):478-488
以南京市常见行道树二球悬铃木为试材,通过对交通繁忙区和相对清洁区道路两边悬铃木叶和一年生枝条中6种重金属元素在组织水平分布的研究,揭示其在悬铃木各组织中可能的分布机理,以及对重金属可能的抵御机制。结果表明,置于空气污染下悬铃木叶片与一年生枝条各组织具有累积重金属元素的能力,且污染区相对含量高于清洁区(除Ni外);叶片各组织累积能力大小为下表皮>上表皮、海绵组织>栅栏组织。悬铃木一年生枝条表皮因具有皮孔、表皮毛和蜡质,故也有一定的重金属累积能力;悬铃木表皮系统是重要的重金属吸滞组织,且累积于表皮的重金属元素可通过表皮进入皮层和髓,这与一年生枝条内重金属元素的运输途径有关,具体运输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根据悬铃木各组织重金属的分布,认为叶片和茎的表皮系统更能反映空气污染的真实情况,且这两种材料采集容易、破坏性小,建议在空气污染监测中大力采用。  相似文献   

2.
二球悬铃木树皮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球悬铃木树皮的化学成分王静蓉段金廒周荣汉唐敏玲(中国药科大学植化分类及中药资源学研究室,南京210038)ChemicalconstituentsfrombarkofPlatanusacerifoliaWild.WangJingRong,Duan...  相似文献   

3.
二球悬铃木冬芽休眠的温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震  王国霞  蒋建平 《生态学报》2006,26(9):2870-2876
为了探讨树木冬芽休眠与分布的相互关系以及悬铃木冬芽休眠机理,研究了悬铃木冬芽休眠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1)悬铃木冬芽具有浅冬休眠特性,在25℃条件下即使深休眠期的冬芽也能够部分萌发,萌芽率达到40﹪~60﹪,但在15~20℃低温下不能萌发,而随着经历低温量的增加,休眠逐渐得到解除,在春季的10~15℃低温下也能萌发;(2)悬铃木冬芽的休眠解除的低温范围较大,5℃与12℃具有同样的低温效果,15℃也有较大的低温效果,甚至20℃也有低温效果,不同于温带树种,但与横跨亚热带与暖温带分布的山桐子相似;(3)9~10月份为悬铃木的休眠导入期,10月下旬进入深休眠期,同时进入休眠解除期,经过冬季低温信号的诱导,休眠得以解除,保证春季冬芽的正常萌发;(4)悬铃木冬芽能否萌发取决于芽鳞的阻碍作用力与生长点、叶原基或花原基萌发力的平衡状态,当阻碍力大于萌发力表现为冬芽不能萌发,当阻碍力小于萌发力表现为冬芽的萌发;(5)芽鳞除了具有阻碍作用和抵御冬季寒冷干燥气候外,还具有利用冬季低温解除其休眠的作用,在解除其休眠的过程中既提高了生长点、叶原基或花原基的萌发力,也降低了芽鳞的阻碍力;(6)悬铃木冬芽内的主芽和副芽休眠特性不同,在主芽萌芽能力弱时,副芽的萌芽能力增强,反之,主芽萌芽力强时,副芽的萌发就会受到抑制,当主芽能够经过冬季低温解除休眠能够萌发时,冬芽内的副芽重新进入休眠状态,可能是系统维持的一种生态适应;(7)二球悬铃木能横跨亚热带与暖温带广泛栽培正是由悬铃木冬芽休眠的生理生态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对淮南市污染区(矿区)和对照区(相对清洁区)空气中TSP、PM10-100、PM5-10、PM2.5-5和PM2.5的日均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并对TSP中Cd、Cr、Cu、Ni、Pb和Zn的质量浓度和二球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Ait.)Willd.〕叶片中Cd、Cr、Cu、Ni、Pb和Zn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二球悬铃木叶片中重金属含量与TSP中重金属质量浓度和各类空气颗粒物日均质量浓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60 d采样期内,空气颗粒物日均质量浓度和叶片中重金属含量均呈波动的变化趋势,其中污染区空气中TSP和PM2.5的日均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区,污染区PM10-100、PM5-10和PM2.5-5日均质量浓度总体上低于对照区;污染区空气TSP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区,污染区二球悬铃木叶片中的Cd、Cr、Cu、Ni和Zn含量均高于对照区但Pb含量低于对照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污染区二球悬铃木叶片中重金属含量与空气TSP中重金属质量浓度多数呈正相关,叶片中重金属含量与空气中PM2.5日均质量浓度也均呈正相关,其中叶片中Cd含量与PM2.5日均质量浓度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淮南矿区,可将二球悬铃木叶片中的重金属含量作为空气PM2.5污染状况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以南京市常见行道树二球悬铃木为试材,研究了交通繁忙区和相对清洁区道路两边悬铃木叶内6种重金属元素的亚细胞分布及其区隔化效应.结果显示:交通污染区悬铃木叶内各亚细胞组分中Cr、Cu、Ni、Pb和Zn 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区,交通空气污染是影响其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对清洁区和交通污染区5种重金属元素在悬铃木叶片、叶柄的细胞壁组分中含量最高,胞外隔离系数和污染指数均大于0.900,细胞壁是大气重金属元素重要的吸滞器官,并对重金属有明显的阻隔效应;胞内细胞器对Pb和Cu的隔离系数和污染指数最大,细胞器双层膜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重金属元素进入细胞内.悬铃木叶片和叶柄亚细胞组分的污染指数表现为胞质组分>细胞壁组分>细胞器组分,即包括液泡液在内的胞质组分是囤积重金属元素的场所.研究表明,悬铃木叶片、叶柄各亚细胞组分对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能力,叶内胞质组分的囤积作用以及细胞壁、质膜与细胞器双层膜的区隔化作用可能是悬铃木叶解除重金属元素毒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属于爬行纲鳄目鼍科 ,它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近几十年 ,由于其栖息地片段化、岛屿化 ,加之农药污染等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使得野生扬子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 (Thorb jarnarson&Wang ,1999)。王小明等 (1999)的调查结果表明 ,野生扬子鳄数目不足 2 0 0条 ,处境十分危险。深入研究野生扬子鳄种群的致危因素及其机制 ,是避免野生扬子鳄遭受灭绝的关键。有关扬子鳄的繁殖 (顾文仪和张海生 ,1983;陈壁辉和王朝林 ,1984;汪国宏等 ,2 0 0 0 )、栖息地类型 (渡部摩娜等 ,1982 ;黄祝坚…  相似文献   

7.
异硫氰酸胍法快速提取二球悬铃木组织总RNA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二球悬铃木组织中多酚物质含量较高的特点,采用异硫氰酸胍法从二球悬铃木花序和叶片中提取到质量高、完整性好的总RNA,28S rRNA的亮度约为18S rRNA的2倍,通过RT-PCR克隆到二球悬铃木中与拟南芥Leafy基因同源的部分编码区。高质量的RNA为Northern杂交和利用同源序列法克隆二球悬铃木的相关基因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二球县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 (Ait.)Willd.]是县铃木科(Platanaceae)县铃木属(Platanus L.)速生阳性高大乔木,易繁殖、抗性强、树冠广展、叶大荫浓、适应性强、萌蘖和伤口愈合能力强、耐整形修剪、根系发达、抗风力强,被广泛用作行道树和庭荫树,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香根草和鹅观草对Cu、Pb、Zn及其复合重金属的耐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采用根伸长实验研究了香根草和鹅观草对重金属的耐性随着溶度的升高,耐性指数下降,当香根草和鹅观草受Cu2+、Pb2+、Zn2+单一污染时,三元素的危害作用依次为Cu2+>Pb2+>Zn2+;在Cu、Pb、Zn混合溶液中,其两种植物耐性指数的大小及变化与单一元素Cu溶液最为相似,Cu在溶液中起到主导因子作用;香根草与鹅观草相比,不论是受Cu、Pb、Zn单一污染还是三者的复合污染,香根草比鹅观草都具有较强抵制重金属的胁迫能力,其耐性指数大都大于0 5。因此香根草具有对重金属较强的耐性,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尾矿废弃地的植被重建中,可优先作为选择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通过模拟基于干旱区绿洲土壤Cd-Pb-Zn-Ni复合污染下的油菜盆栽试验,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浸提法探究了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及其各形态的转化归趋和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随着Cd-Pb-Zn-Ni复合胁迫水平的升高,油菜的干重先增加后减小,根系的生长由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对照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均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可交换态的含量均很小;随着外源重金属的添加,油菜种植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各形态含量随之增加,Cd、Pb、Zn的可交换态和Ni的碳酸盐结合态对外界胁迫响应强度最大,Cd、Pb、Zn、Ni的活性增加,且Cd、Pb的主要赋存形态迅速转变为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Zn的主要赋存形态由残渣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过渡到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Ni的主要赋存形态为碳酸盐结合态;Cd、Zn在茎叶中的含量大于根系,Pb、Ni反之,油菜能将Cd、Zn更多的运输至茎叶,Pb、Ni则主要积累在根系;油菜茎叶吸收Cd和油菜各部位吸收Zn的主要贡献形态为可交换态,根吸收Cd的主要贡献形态由可交换态转变为有机结合态,根吸收Pb和油菜各部位吸收Ni的主要贡献形态为碳酸盐结合态.  相似文献   

11.
植物叶片对大气颗粒物的作用机制可分为吸附、再悬浮、雨水淋洗、吸收等过程,但却少有研究探讨大气颗粒物沉降于叶片表面后的再悬浮过程,并对叶片表面吸附的颗粒物含量与叶片内部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本研究选择二球悬铃木和广玉兰两种常见绿化树种,分析其叶表大气颗粒物和叶内元素成分与含量及再悬浮比例.结果表明: 二球悬铃木叶片的单位面积滞尘量(4.98 g·m-2)明显高于广玉兰(2.65 g·m-2),这可能与二球悬铃木叶片上下表面均粗糙、有绒毛有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分析表明,15种不同的元素均可在二球悬铃木和广玉兰叶表和叶内监测出来,在整体上两树种叶表与叶内元素含量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仅有Cr、Fe、V等 3种元素在二球悬铃木叶表与叶内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广玉兰中仅有K、Mn、Si、Ti和Zn 等5种元素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两树种叶片对不同元素的吸收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再悬浮分析表明,无论是随着风速的增加还是随着风力作用时间的延长,大气颗粒物的再悬浮比例均随之显著增加.在研究植物对大气颗粒物滞留效果时,必须考虑到颗粒物的再悬浮,才能准确评估植被与大气颗粒物的沉降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根际土壤提取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植被稀少及分布单一是造成红壤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且与林木的化感作用存在密切联系。本文以马尾松和枫香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检测等技术手段,分析其根际土壤提取物对狗牙根、白三叶、巴哈雀稗和早熟禾的化感作用类型及强度差异。结果表明:(1)1、0.5和0.25 mg·m L-13种浓度下马尾松根际土壤提取物对4种受体植物均表现为明显的化感抑制综合效应,在0.5和0.25 mg·m L-1浓度下枫香根际土壤提取物也表现为抑制效应,但这种抑制效应低于马尾松根际土壤,在1 mg·m L-1浓度下却呈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2)马尾松根际土壤提取物主要包括浓度效应不明显(狗牙根)和随浓度升高抑制效应增强(白三叶、巴哈雀稗和早熟禾)2种类型,而枫香根际土壤提取物主要包括低促高抑(狗牙根)、高促低抑(白三叶和早熟禾)和随浓度升高抑制效应增强(巴哈雀稗)3种类型。因此,从化感作用角度探讨马尾松纯林与混交林林下植被组成和分布差异的成因,为解释马尾松林下植被匮乏及分布单一现状、进行林相结构改造和遏制土壤侵蚀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苔藓植物对沈阳市大气质量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龙  吴玉环  李微  高谦 《生态学杂志》2009,28(12):2460-2465
借助苔藓植物,应用大气净度指数(index of atmospheric purity)法与重金属(Mn、Fe、Cu、Cr和Pb)含量化学分析法相结合指示沈阳市的大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沈阳市样点可根据大气污染状况划分为3个区域,其中市区污染程度大于郊区,市区西部污染大于东部,南部大于北部;各区以Pb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值得重视.该结果与监测站所得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5.
磷饥饿墨兰对磷的吸收及其在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磷饥饿墨兰对磷的吸收及其在体内的分布梁旭野,潘瑞炽(华南师范大学国主研究中心,广州510631)关键词墨兰;磷前文[1,2]报道不同磷浓度对磷饥饿墨兰[Cymbidiumsinense(Andr)Willd.]植株的生理生化影响,以及墨兰不同生育期需...  相似文献   

16.
As reported previously, atmospheric nitrogen dioxide (NO2) at an ambient level increased plant size and the contents of cell constituents. We investigated this effect of atmospheric NO2 on decontamination of cadmium (Cd) by kenaf (Hibiscus cannabinus). Seventeen-day-old seedlings of kenaf were grown in air either with NO2 or without NO2. (Plants were exposed to 100 +/- 50 ppb NO2 for 10 d under irrigation of 0.1% Hyponex supplemented with 20 microM CdCl2.) Plants were then harvested and the biomass of stems, leaves, and roots, as well as the content of Cd in the organs, was determined. The stem and root biomass per plant were 1.25-1.27-fold greater in +NO2 plants than in -NO2 plants. The Cd content per stem was more than 30% greater in +NO2 plants than in -NO2 plants.  相似文献   

17.
陈刚  李玲 《生物技术》2005,15(6):86-88
野葛含有大量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其中葛根素是葛属植物特有药用成分。该文综述了野葛细胞和器官培养生产异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以及各种影响葛根素等异黄酮类化合物产生的因素,并评述葛根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