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广东省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叶附生苔类植物调查,为该省西部有关叶附生苔类的首次报道,发现了2科、7属、13种和1变种。它们分布于海拔350—600m之间的沟谷常绿阔叶林内,最习见种类为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elliptica)和尖舌扁萼苔(Radula acuminata),其次系海南薄鳞苔(Leptolejemea hainanensis)和棉毛疣鳞苔(Cololejeunea floccosa)等。从区系角度分析,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与我国西双版纳、福建武夷山和台湾的叶附生苔类分别有50—70%的种类相似,它们以南亚成分为主,并有明显的我国特有成分(28.5%)。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叶附生苔类植物调查,为该省西部有关叶附生苔类的首次报道,发现了2科、7属、13种和1变种。它们分布于海拔350—600m之间的沟谷常绿阔叶林内,最习见种类为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elliptica)和尖舌扁萼苔(Radula acuminata),其次系海南薄鳞苔(Leptolejeumea hainanensis)和棉毛疣鳞苔(Cololejeunea floccosa)等。从区系角度分析,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与我国西双版纳,福建武夷山和台湾的叶附生苔类分别有50—70%的种类相似,它们以南亚成分为主.并有明显的我国特有万分(28.5%)。  相似文献   

3.
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日益恶化的喀斯特环境下叶附生苔类植物的分布状况,对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多样性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有叶附生苔类植物5科15属43种,其中,九洲疣鳞苔(Cololejeunea yakusimensis)、巴氏薄鳞苔(Leptolejeunea balansae)、斯氏唇鳞苔(Cheilolejeunea streimannii)、麦氏细鳞苔(Lejeunea micholitzii)、巨齿细鳞苔(L.kodamae)和纤细细鳞苔(L.exilis)为广西苔藓植物新记录。该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区系具有热带性质和东亚分布特点。与邻近地区比较,该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与贵州茂兰的亲缘关系和区系关系最紧密。该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分布随海拔增加呈增加趋势。那坡老虎跳保护区、龙州和宁明弄岗保护区以及靖西龙邦镇风水林是叶附生苔类植物分布最丰富的地区,因此,建议应对这些地区的叶附生苔类植物进行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4.
黄山苔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根据调查和统计,共有苔类植物28科、48属、117种(包括亚种和变种)。该区苔类植物的优势科为细鳞苔科Lejeuneaceae、羽苔科Plagiochilaceae、光萼苔科Porellaceae、耳叶苔科Frullaniaceae;优势属为耳叶苔属Frullania、羽苔属Plagiochila、光萼苔属Porella、鞭苔属Bazzania、细鳞苔属Lejeunea。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和东亚成分为主,分别占到40%和39.09%,北温带成分占有一定的比例为20%。无毛拳叶苔Nowellia aciliata(P.C.Chen&P.C.Wu)Mizut.和新绒苔Neotrichocolea bissetii(Mitt.)S.Hatt被列入我国濒危苔藓植物红色名录。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钱江源国家公园叶附生苔类植物4科9属19种, 较之前记录增加3科8属17种。与钱江源处于同纬度的我国其他地区相比, 钱江源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种数仅次于西藏墨脱, 排名第二。鳞叶疣鳞苔(Cololejeunea longifolia)和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subacuta)是钱江源国家公园最常见的2种叶附生苔类植物。丰富的叶附生苔类植物表明钱江源国家公园具有较合适的叶附生苔类植物生长环境, 这可能与该地区长期有效的保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九龙大雾山的叶附生苔类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龙大雾山已知叶附生苔类植物有5科10属12种,其中有5属6种,即双齿护蒴苔、小叶拟大萼苔、东亚指叶苔、四齿异萼苔、双齿异萼苔和台湾角鳞苔,均为我国叶附生苔类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7.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叶附生苔类 ,共 3科 7属 7种 ,它们分布在 30°5′32″N,110°33′10″E,海拔10 0 0~ 110 0 m之间的河谷常绿阔叶林内。最常见的种为叶生针鳞苔 Rhaphidolejeunea foliicola和尖叶薄鳞苔L eptolejeunea elliptica。这是叶附生苔类在湖北省的首次发现 ,也是目前我国叶附生苔类分布最北的记录。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保存完好的常绿阔叶林为它提供了良好的生境  相似文献   

8.
在野外调查和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秦岭地区苔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类型.现知秦岭地区苔类、角苔类有35科66属270种.其中指叶苔科、叶苔科、裂叶苔科、合叶苔科、齿萼苔科、羽苔科、光萼苔科、耳叶苔科、细鳞苔科、瘤冠苔科为优势科;指叶苔属、鞭苔属、叶苔属、裂叶苔属、合叶苔属、羽苔属、扁萼苔属、光萼苔属、耳叶苔属、细鳞苔属为优势属.在区系成分上,温带成分最高,东亚、热带亚洲成分次之,中国特有成分也比较高.同时有大量的科中仅一属和属中仅一种的类群存在,说明本地区苔类植物科属结构比较简单,分化程度不高.还分析了秦岭苔类植物区系及我国其他5个地区苔类植物区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6种中国苔类植物配子体茎尖分生组织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1)皱叶耳叶苔,n=9;(2)双齿异萼苔,n=9;(3)卵叶羽苔,n=9;(4)丛生光萼苔日本变种,n=8;(5)密叶光萼苔,n=8;(6)格氏合叶苔,n=9。其中丛生光萼苔日本变种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双齿异萼苔的染色体数目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浙江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的叶附生苔资源及其环境作了简要论述。业已发现,百山祖有叶附生苔5科13属38种,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叶附生苔的分布中心之一,特别是十九源和百山祖冷杉附近,海拔较高、空气湿度大,是叶附生苔生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1.
广东八宝山叶附生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2.
Three epiphyllous liverworts, Leptolejeunea elliptica (Lehm. et Lindenb.) Schiffn., Pedinolejeunea planissima (Mitt.) Chen et Wu and Leptocolea minuta (Mitt.) Chen et Wu, are found in Qimen County (29°39′ N. Lat., 117°31′ E. Long.), Anhui Province, recently. Thus the northern boundary lin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piphyllous liverworts is about 1.18° in SE China norther than reported. Their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ca. 200 m above sea level is also the lowest one of the epiphyllous liverworts in China. Previously Pedinolejeunea planissima was recorded in Hainan Island and Taiwan Province in China, and in Vietnam; Leptocolea minuta only in Taiwan Province and Japan. Pedinolejeunea planissima and Leptocolea minuta discovered in southern Anhui both have perianthes and the former also has antheridia. It seems that they are neither the typical types, nor “the invaders” came from the islands of East Asia. Key words Qimen,Anhui Province;epiphyllous liverworts;Leptoleijeunea elliptica;Pedinolejeunea planissima;Leptocolea minuta.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九连山的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报道江西省蕨类植物新记录两种,即百越凤尾蕨(Pteris fauriei Hieron.var.chinensis Ching et S.H.Wu)和百山祖双盖蕨[Diplazium baishanzuense(Ching&P.S.Chiu)Z.R.He]。凭证标本保存于江西省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植物标本室(JNR)。  相似文献   

14.
报道江西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2种——北插天天麻Gastrodia peichatieniana S. S. Ying和单葶草石斛Dendrobium porphyrochilum Lindley。凭证标本保存于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及九连山地区维管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江西九连山地区植物分布新记录15种,其中江西省分布新记录6种,包括黄松盆距兰Gastrochilus japonicus (Makino) Schlechter、广东异型兰Chiloschista guangdongensis Z H Tsi、密花石斛Dendrobium densiflorum Wallich、多枝霉草Sciaphila ramosa Fukuyama & T Suzuki、宽翅水玉簪Burmannia nepalensis (Miers) J D Hooker、白肋翻唇兰Hetaeria cristata Blume。  相似文献   

16.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是江西兰科植物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据调查,保护区有30属63种,以地生兰占优势,有20属(45种);附生兰9属(15种);腐生兰2属(3种)。其中单种属16个,占九连山兰科植物总属数的53.3%。与邻近地区相比,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与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共有属最多(24属),与甘肃麦积山共有属最少(11属)。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9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种的分布以温带分布为主体,以东亚分布为核心,占总种数的38.1%。  相似文献   

17.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地带,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为进一步掌握该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我们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在保护区布设了31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大中型兽类和林下活动鸟类进行了初步摸底调查。相机累计工作4 692个捕获日,共获得有动物的独立有效照片3 341张,鉴定出鸟兽物种共10目16科33种(兽类12种,鸟类21种)。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斑灵狸(Prionodon pardicolor)、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灰脸鵟鹰(Butastur indicus)等。兽类以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白腹鼠种类(Niviventer rats)、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和倭松鼠(Tamiops maritimus)等物种的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鸟类物种依次为白鹇、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和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等。结合以往记录,灰头绿啄木鸟(Picus canus)、乌灰鸫(Turdus cardis)、绿翅金鸠(Chalcophaps indica)、白眉鸫(Turdus obscurus)和白冠燕尾(Enicurus leschenaulti)等为保护区的鸟类新记录种。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为进一步在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开展鸟兽资源的长期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考察和标本鉴定,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52科98属191种(包括2亚种和3变种),其中苔类植物22科27属46种1亚种,藓类植物30科71属140种1亚种3变种.报道江西新记录科3科:裸蒴苔科(Haplomitriaceae)、南溪苔科(Makinoaceae)和带叶苔科(Pallaviciniaceae);江西新记录属5属:裸蒴苔属(Haplomitrium)、南溪苔属(Makinoa)、带叶苔属(Pallavicinia)、黄角苔属(Phaeoceros)和细指苔属(Kurzia),以及24种苔类植物为江西新记录.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苔类植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环  陈龙  李微  高谦 《植物研究》2009,29(5):607-614
通过对甘肃省所采集苔类植物标本的鉴定和统计整理,共报道苔类植物18科30属78种及变种,其中包括3个新记录科,分别为:扁萼苔科(Radulaceae)、魏氏苔科(Wiesnerellaceae)、带叶苔科(Pallavicinaceae),11个新记录属和35个新记录种;区系分析表明北温带成分占据优势(占总种数的43.24%),其次是东亚成分(占总种数的22.97%),甘肃省苔类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