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树造林是进行森林培育的基本环节,作为新造或更新森林的重要生产活动,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林业产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的就是,与国外的林业相比我国林业的产业化发展还不健全,在营林技术和方法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今后在林业的营林建设中,应加大对营林整地方法的研究,通过植树造林程序和方法的不断优化来实现营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实现我国林业体系的健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实现森林资源的良性发展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营林的重要任务。通过科技营林可以主动承担生态建设任务,加大林业投入力度,通过加强人工林管理与控制进一步提高现有人工林的质量和生产力以满足市场的不断需求。为此本文以营林为基础加速森林资源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更快的发展,虽然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国的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大国,由于砍伐与开发的不合理,森林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能够有效地保护好森林资源,人工造林更新工作十分必要。然而我国的人工造林更新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的生态建设。本文将对提高人工造林更新成效的相应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植树造林中,杨树以其适应性强,综合性好、经济价值高等优良特性,作为造林中的优选品种,应用最为广泛。本文针对提高杨树造林的成活率提出如何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及如何选择合理的栽植杨树种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森林资源是国民生产活动的重要原材料,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森林资源受到了很严重的破坏。随着生态型社会理念的提出以及退耕还林政策的持续深入,我国人工造林工程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虽然近年来我国在人工造林更新工作上的成绩斐然,但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造林工程的正常进行。本文将主要针对我国人工造林更新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出银杉直播造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为珍稀树种银杉野外回归提供新的途径,并为合理保护银杉及银杉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设计不同地点、不同整地方式、不同遮阴度的直播造林试验,对银杉出苗率、死亡率、苗木生长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海拔约700 m的玉溪镇插旗比较而言,银杉直播造林在海拔约1 400 m的阳溪镇青菜坪,出苗效果好,死亡率低,保存率高;整地方式以小块状整地为宜,大块状和带状整地破土面积较大,导致直播苗在裸露的地上生长,故保存率较低;当林分郁闭度超过0.7时,发芽率显著降低,苗木死亡率显著提高,说明银杉小苗不特别耐阴。结论:银杉直播造林宜选择在海拔约1 400 m、土层深厚、排水方便、黄壤或黄棕壤等与天然银杉分布立地条件相近的地方,采用小块状整地,郁闭度不宜超过0.7;银杉种子萌发有隔年出苗现象,银杉直播萌发出苗集中在5~6月,幼苗死亡高发期为6~8月,必须加强苗期前三年的管理,重点是5~8月。  相似文献   

7.
植物造林主要是为了增加林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更好发展。在林区相关工作中,植树造林占有重要地位,其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而且符合国家环保事业发展的需求,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情况中,植物造林的方法较多,每种方法都有着不同的特性,由于植树造林过程易受人为因素及自然因素的影响,所以有关林业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监管。本文主要以植树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为研究对象,根据腾冲植树造林的实际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日益稀少,发展林业产业需要不断促进,以适应森林资源的需求。对于造林来说,好的育苗技术及管理是苗木质量以及林业需求的根本保证。传统育苗技术已经出现了很多弊端,新的育苗技术需要被采用。容器育苗技术就是一种新的育苗技术。就林业容器育苗技术措施的实施,本文作了浅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林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加大造林绿化的力度,提高造林绿化的质量对于构建良好的环境等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森林资源的优劣与林业种苗的品种选择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提高种苗质量,加强林业种苗的发展,对优化森林资源以及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林业种苗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林业种苗对森林发展的意义,然后再采取科学的手段进一步去阐述林木种苗的发展。以下是对林业种苗发展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区组调查法探讨闽东北引种试验区1年生楸树苗生长量与不同坡向、不同整地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坡向、不同整地时间1年生楸树造林平均成活率98.2%,平均树高0.97 m,平均地径1.65 cm。种植楸树的坡向应选择南坡为宜,北坡则会影响其生长量;整地时间应选择秋末冬初。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丘陵区坡面整地和植被耦合下的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洋  卫伟  陈利顶  冯天骄  杨磊  张涵丹 《生态学报》2016,36(11):3441-3449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主要环境制约因子。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合理整地能够有效截留降雨补给土壤水,进而促进植被恢复。选择地处甘肃定西的半干旱黄土小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野外实测数据,分析不同植被和整地方式(柠条水平阶、山杏水平沟、侧柏反坡台,油松反坡台)综合影响下的土壤水分特征。采用最优分割法将不同整地方式土壤水分垂直层次划分为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结果表明:生长季不同整地方式土壤水分的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不同月份以及不同深度各整地方式土壤水分之间差异显著(P0.05)。根据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山杏水平沟水分活跃层与次活跃层为0—80cm,其深度范围均大于其他3种整地方式,而柠条水平阶土壤水分均在30 cm以下较为稳定,其深度范围均小于其他3种整地方式。不同整地方式土壤水分含量具体表现为:山杏水平沟侧柏反坡台柠条水平阶油松反坡台。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自然环境的改善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植树造林便是改善自然环境的优选方法之一,同时,这给植树造林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由于以往传统的林业育苗技术的成活率比较低,严重的影响了造林绿化的工作的成效,目前,随着我国造林绿化工作大范围地开展,所需要的苗木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多,迫不及待地要求林业生产部门培育出大量的满足成活率较高、幼树在生长初期成长较快、根系比较发达、高度比较适宜、抗逆性强等特点的优质苗木。本文就是对营养繁殖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运用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3.
经济飞速发展,生态环境更显重要,创造绿色的生态环境是维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植树造林绿化后的林业工作如何展开也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就此本文对核桃造林后林业技术工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生产活动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且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也被大量的消耗。我国已经开始实施天然林的保护工程项目,力求能够给林木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达到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人工造林的作用也凸显出来,成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将针对人工造林更新中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所谓反季节植树造林即指在非植树造林季节中所进行的植树造林的生产活动。有时即便是在植树造林的季节某些较为珍稀的苗木也不易存活,反季节就更要在苗木的栽植与抚育的过程中加倍注意造林的细节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一直很少注重其空间格局分析,以大兴安岭林区塔源林场的森林资源为对象,采用GIS技术对该地区森林资源现状结构进行了分析,生成森林资源保护作业区划图,同时绘制了分别与采伐、抚育和更新造林等信息相对应的多层专题图。将这些专题图与保护作业区划图进行叠加分析,显示1996-1998年该地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空间格局,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域面积大,灌木柳是岸边、低湿地造林的主栽树种之一,在江河流域治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灌木柳造林技术为江河、湖泊水域生态环境治理、林业生产造林所急需。文章就灌木柳造林整地、条段制备、造林方法、林分抚育和管护以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植树造林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同时植树造林工作也应该与国家的基本国情相互吻合,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值的植树造林效益。本文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植树造林工程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是宝贵的基础资源之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促进国家林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森林资源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森林的资源优势,进行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为社会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产品,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和林业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针叶树,不仅为植树造林所需大量苗木开辟了一条快速高效的新途径,是生产优良无性系的捷径,而且也是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针叶树品种改良的前提条件。它将在林木种苗产业化和林木良种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叶树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一直是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领域。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发展无性系育林业的日益重视,针叶树组织培养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3]。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及绿化树种,其木材和松脂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然而在生产实践中,种子园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